投资之路的几条经验教训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30喜欢:94

不知不觉,投资股票和房产已经接近十年。自己经历过不少风雨,也见过身边人的起起伏伏。我总结了投资之路上的5条经验教训,供大家参考。

01 不要设定目标收益

大部分人做投资,都会给自己设定收益目标。

行情好的时候,投资人倾向于设定一个非常高的目标收益,比如说:年化30%以上、一轮行情赚100%...

我的一个朋友,在2014年大牛市前夜,拿着200万入场,All in了分级基金。时机、投资标的判断很精准,在2015年6月行情高点时,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浮盈,总市值增长到700万。

他给自己下的目标——涨到800万总市值套现离场。身边的股民们高涨的热情,以及账户上日夜增加的数字,使得他失去了冷静的判断,没有理会老婆让他清仓买房的建议。

后面的结局,大家也都猜得到——在股灾里,分级B集体下折,他连本金的200万都没保住。

所幸,后面他创业成功,2021年花了2000万买了上海房产。在2015年时,这套房恰好是700万左右。

还有很多刚接触投资的人,走的是相反的路线。

因为认知较浅,他们容易被一些财经自媒体的话术忽悠。如“投资指数基金,获取8-10%的年化收益已经很好了”、“大部分的主动基金都跑不过指数基金”、“买银行股吃股息就能战胜大部分的投资者”。

一旦设定了比较低的目标收益率,投资视野就会收窄,只看一些预期回报在目标收益率以内的品种、只接受一些简单的投资逻辑,不利于投资者的成长和进步。

只有年化10%收益能力的投资者,定了年化20%的目标、本有年化15%收益率能力的投资者,定了年化10%的目标,这就是设定目标收益的问题。

不设定预期收益目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面对实际情况理性地投资,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02 不要上杠杆

投资不上杠杆,是投资戒律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自己也曾尝试过,上杠杆有哪些坏处,已有深刻的体会。

2019年初,我怀着比较多的资金满仓进入A股。当初我判断,这是自2012年底后久违的一次系统性底部,机会难得,一定要好好把握。

在2019年的上涨行情里,我在券商开通了融资融券,以备不时之需。

2020年疫情初期,我以为的那个“机会”出现了——找到了一只特别看好的个股,在行业内有很强的竞争力,营收利润增长稳定,估值又很吸引人。

我很少高度看好一只个股,除了买入自有资金的20%仓位,还上了20%的融资仓。

事与愿违,自买入以后,该个股的表现极其弱势,大盘上涨它不涨,大盘横盘它下跌。

这对之前投资一切顺利的我来讲,是一个沉重打击。我开始自我怀疑,每日心神不宁,加大的浮亏、雷打不动的融资利息又让我晚上睡不踏实。情绪发作严重时,甚至还有了“大不了耗着吃股息”的赌气思想。

在激烈心理斗争了1个月之后,我还是割肉离场,清除了融资仓位,并发誓再也不上杠杆。

上杠杆买入的品种,一般都是投资人极为看好的。一旦买入后走势不及预期的话,任何人都会变得暴躁易怒、严重影响判断力,IQ100的正常人,IQ瞬间降低到60。

欲速则不达。投资是一门终身事业,机会永远有,若是妄想一口吃饱,往往面对的是毁灭性的结局。

03 不走独木桥

这些年,我见过一些人,因为个人投资业绩较好,辞去了体面的工作,有些还是企业的中高层,成为职业投资者。或者是水平较高的个人投资者,成立自己的私募。

其中大部分人,最后的结局不是很好。

这个和上杠杆其实是类似的道理。原本做投资是锦上添花,转变为靠投资养家糊口后,压力一下子就变大了。

人一旦处于压力之下,判断就会失准,这在投资领域尤为致命。

这一点,我从一开始就想得比较清楚,绝不做职业投资者。一直选择的是低换手、长周期的投资模式,不需要实时看盘。除了在金融机构任职外,还拓展了房产类的副业,即便失业了,还能在上海做个资深中介。

除了2020年上了杠杆的那一个月之外,都是以放松的心态看待账户数字的涨跌。

我认为,虽然要严肃对待自己的钱财,但做投资时的心态,最好是轻松愉快的,面临失败、挫折也能坦然接受。

如果将投资当成毕生的唯一事业,那失败将是不被允许的。心态控制不好,反而不能发挥出自己原本的水平。

04 摆脱路径依赖

靠一个简单逻辑,屡战屡胜投资成功的人,容易陷入路径依赖之中。

比如上海房圈著名大咖的ou神,一直信奉CEO盘(市中心豪宅)涨幅最慢的自创理论,坚持购买大面积、低单价的近郊盘,自2000年起后的20年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即便如此,2021年以来涨幅最大的就是CEO盘,近郊普通小区涨幅低而流动性差。

又比如,2016年开始买白马股的投资者,在之后的五年里,每一年都有可观的超额收益。2021年初,整个市场都开始相信,只有质地优秀的大盘成长股才会上涨、小盘股将会被抛弃。

五年在很多人的投资生涯里是一个很长的年份。如果连续成功了五年,自然而然地会将经验总结成“理论”。

避免路径依赖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实时评估投资标的的预期回报率。

2020年,上海核心区豪宅的“溢价”已经不复存在,一些楼盘如华山夏都苑成交单价只有9.3万/㎡,甚至低于一些内中环的普通小区。

2021年初,大盘成长股整体的PE已经超过40倍,而大批量的中小盘股,PE在10倍以下,算一算预期回报率,显然比信奉“核心资产时代,小盘股无人问津”的口号式理论靠谱。

05 摆正学生态度,广泛研究各类资产

大部分投资人,包括基金经理,因自身精力以及固有认知的缘故,只是深入研究了一类资产。

股票投资者只关注个股、权益类基金,房产投资者只买房。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持抗拒的态度。

我也是如此,因为主要投资房产和股市,不太关心其他资产品类。

直到最近,集思录上看到了一篇讲期权的帖子,一下子点醒了我。

第一次看到这篇帖子是2019年下半年,当时楼主的资金不到50万,操作的又是期权标的,就没怎么当一回事。

最近再一次看到该贴,楼主依靠自己的期权策略,净值增长到了150万,超过了我的期间收益率,且回撤很小。3-4月份股市大跌时,期权策略净值也在上涨。

我顿时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对于不熟悉的投资品,我就是一个小学生,该做的就是端正学生的态度,好好研究,而不是回避。

除了期权之外,可转债也没有深入研究过,错过了2021年以来的可转债独立行情。

甚至还有加密货币,在海外,它们已经是一类主流的投资品。

真正的投资,应该是在机会绝佳的时候,挥棒出击;而不是在机会一般的时候,硬要找出“次优”标的。

熟练掌握的的投资品种越多,可以挥棒的次数就越多。

我认为,在多个低相关度的投资品种达到75分的研究度,会比单一品种达到90分的研究度更具备竞争力。

一个标的极具投资价值的时期,往往都是显而易见的,不一定得是高手才能识别。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各个品种的Easy mode里“虐菜”,获取最简单的收益;而不是在地狱模式与高手们过招。


$沪深300(SH000300)$ $上证指数(SH000001)$ #基金今日话题#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投资感悟#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往期回顾】

一个简单、高胜率的基金投资方法

A股择时全攻略(建议收藏)

基金规模——买基金,我最看重的指标

为什么不推荐投资小白买指数基金?

投资中的第一性原理

收益与风险——全面评估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机会

核心资产和“赛道”,再跌多少才见底?

写给新基民的一封信:投资避坑指南

压岁钱投资指南

辞旧迎新,A股走到哪一步了?

研究固收+和债基就是浪费时间

劝退指南!为什么我从不碰港股和美股的基金

后理财时代大盘点——基金投顾、基金组合、FOF那些事儿

分享一个年化12%+,回撤不超过-20%的策略

升级版股债轮动策略

为什么不推荐认购兴全合衡?

如何科学地构建一个股票基金组合?

如何才能在资本市场赚到钱?

手把手教你看懂股市估值

我们赚的是β还是α?

为什么推荐个人投资者买基金?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2-06-02 21:09

如果你把目标收益率设定为8%-10%,你就不会在去年年初新源汽车收益90%的情况下因为新能源汽车估值高就去高位接盘中国平安,就算新能源汽车“下跌空间很大”,收益率从90%变成30%,仍然超额完成目标。如果你的收益目标只有3%的话,收期期望值从21%变成只有7%上涨200%,你能拿的住,收益会远超你的收益目标。如果你的收益目标是20%,有可能收益期望值从21%变成20%只上涨5%你就拿不住了。
我设置了7%的收益目标,剔除的股票也就中国平安、中远海控、吉电股份等有数的几只,并没有因为“投资视野收窄”而影响收益。目标收益率20%的人看不上固收+和利率债的收益,我并不认为他们视野比我宽广。7-10年国开债指数在2018年是上涨的。

2022-06-02 18:49

第一条给了很大的启示,今天刚把涨了15个点的科创板etf清仓了,相比我重仓的fof,这一点浮盈不值一提,但是感觉就是拿不住

2022-06-02 17:34

非常棒的洞见,我们赚不到钱,有时因视野不够宽广。具有多维思想的人,赚更多。芭菲特都精通期权,利用可口可乐,卖可口可乐看涨期权,做期权卖方比买方难度更大,牛不牛,他不只是懂价投。

2022-06-02 16:28

没用过杠杆,加杠杆的年化利息是多少啊,

2023-12-31 04:28

你连什么是CEO盘都没搞懂,就别大放厥词了吧

2023-11-05 07:24

麻烦请教老师:沪深300市盈率和行业市盈率在雪球和一些平台能看到,但是关于大盘成长市盈率,大盘价值市盈率,小盘成长市盈率,小盘价值市盈率,在那里能看呢?如何查?谢谢!另外您写的文章有深度和规律,拜读!

2023-02-19 16:46

近十年来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之后,作者得出了五个教训。第一个教训是不要设定目标回报率,因为这会导致过度自信和狭隘的投资视角,从而使投资者忽略一些投资机会,仅仅将目光局限于一类标的。第二个教训是不要杠杆,因为这会导致不理性的决策和严重的损失,甚至丧失原有投资本金,另外还要支付额外的利息和费用。第三个教训是不要仅仅依靠投资获得收入,因为这会导致压力增加和判断受损,从而使投资人做出不理智的投资决定。

2023-02-09 15:26

我觉得可以配置部分雪球产品以平滑曲线,打个保底,进可攻退可守

2022-11-25 13:17

受益匪浅,也交流点关于杠杆的不同看法。杠杆的本质是基于投资机会风险收益大小的仓位管理。如果有一个0风险,高收益的绝佳套利机会,那么杠杆不但是可用的,甚至是必要的。任何伟大的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的,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需要撬动合作伙伴来共襄盛举的。

杠杆的真正问题在于:1. 对机会的错误判断,忽视了极端回撤,上杠杆后,回撤大到突破心理极限,甚至被清零 2. 杠杆的利率过高,期限过短,产生流动性危机。解决方案也很清楚:1.对投资机会一定要足够熟悉,并对未知的极端情况保持警惕 2. 只用低利息,甚至负利息,且没有期限压力的杠杠,换言之就是低息永续债,期指贴水就是一种。

2022-07-30 11:59

最后一条,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