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96回复:594喜欢:137
 投资需要理性,人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动物性,即非理性。通过悟道可直达理性;通过训练达成好习惯,克服动物性,间接达到理性。

问1:可拿高尔夫球或投资示例,你是否有过训练成“习惯”与溯源而“悟道”互相促进的思考?

问2:投资这事,依好习惯(好公式)投资并不具有长期价值,投资只能通过开悟?

问3:量化交易(即公式)是错误的价值取向?

精彩讨论

大道无形我有型2020-10-11 10:23

你是说赚钱比我少的那些聪明人是因为不如我聪明?我见过太多的聪明人因为不够理性而做错误的选择了,真的和能力未必有关系哈。理性一般会选择做对的事情,能力显然会对把事情做对有帮助,这两点混在一起会容易乱的哈。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0-10-11 12:10

我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
一个成年人不会把手伸到开水里去,这看来是理性的。
但一个两岁小孩却很有可能这样做,那么是因为他不理性吗?我觉得不是,是他还没有学会这个生活技能。
比如说,决定一件事情的逻辑有三个要件,能搞定这件事情的人,能找出这三个要件,而且能排出权重。搞不定这件事情的人,却只找到两个要件,还把权重排错了。那么能够把这件事情搞定的人,看不能搞定的人,可能会觉得后者的决策不理性。但在搞不定这件事的人看来,自己的决策也是理性的,因为他真的只能看到两个要件,而且他认为自己排的权重是对的。
所以本质还是能力问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0-10-11 14:47

这个概括得很好,我们来个经典三段论吧:
A:理性是在认知范围内做正确的事。这个大家都没有争议,所以每天世上千千万万的人,都在做着自己认知范围内正确的事情,很少有人会做自己认为不正确的事情。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理性的。
B:能力的从小决定你认知范围的大小。
C:如果一个人做事情“非理性”,通常的原因是做这件事情需要的知识、技能、资源超出了他的能力。
论证完毕。

刘志超2020-10-11 11:15

老方的意思应该是,人在需要理性的时刻还能保持理性思考,是一种已经固化的能力。一个情绪容易激动的人,即便智商很高也未必能控制住情绪。而一个智力平庸的人,可能遇事却很淡定。
大道的意思应该是,理性思考问题是一种习惯,可训练可习得,如果真的下定决定去锻炼,持之以恒,在需要理性思考问题的时刻(通常在这时人应该表现的非理性),用一种常期锻炼的程序化心理范式,确实可以更理性的去思考问题。
这里我站大道的队用大家熟知最简单的一个程序化心理范式举例,跟老婆吵架时先默数10秒,再确定你要说的话,结果极大可能比立刻还嘴要安全的多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0-10-11 09:32

这个我不完全同意大道的看法,理性与感性,看起来是选择问题,本质上是能力问题。

全部讨论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0-10-11 16:51

有这种情况,但说实话,这种人不能被教育只能被消灭。还有很多人是坚持做对的事情也长期亏钱,这属于能力问题。

谦诺毓卓2020-10-11 16:47

做投资明明知道不对却又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盲目用杠杆,比如买了自己能力圈外的公司。为什么知道不对还要做呢?因为抵挡不住诱惑呀,不对的事情短期都是有诱惑的。

聚沙小财主2020-10-11 16:46

侥幸

scu-oasis2020-10-11 16:46

是啊,云蒙还是自负了,加了杠杠,不然以他分析财报能力,会好很多,

聚沙小财主2020-10-11 16:46

扎心

魔燏2020-10-11 16:45

对头。
甚至“非理性”也是更深层的“理性”,只是我们没有去深究罢了

我听说一个笑话很有代表性:  发脾气是非理性吧,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嘛
但是,人们是更多对老板发脾气呢,还是对下属发脾气呢?


可见,人们是“理性”地选择了“非理性”

二马由之2020-10-11 16:42

很多人其实是清楚他没有做对的事,但是他还在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知道追涨杀跌长期会亏钱,买指数基金持有不动长期会赚钱。但是他还是选择追涨杀跌。

宁静的冬日M2020-10-11 16:42

有些人说简单,是因为他看清了复杂的本质,能简单地赚钱。有些人说简单,是因为他根本搞不清状况,就想简单地赚钱。
前者是真简单,他会觉得每个瞬间的判断,只需要是正常理性的判断就好。后者是假简单,他想要用别人的一次判断,来代替自己的无数次判断。所以这个真简单和假简单之间,也是一个能力的差异。
投资的路是漫长的,需要面对的复杂,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一路的各种极端复杂情况,自然会检验出这种差异。

总是我不对2020-10-11 16:41

明明是个学渣偏偏以为自己是个学霸

Frankxin2020-10-11 16:41

这个世界有公理在,或者说价值观是非观,芒格好像说的是理性,老巴好像讲的是常识,阿段讲的是本分平常心,用词不同,本质大概是指的一回事。衡量是不是对的事情的标准是用这个公理来衡量的。
人们包括我自己经常会用短期的利益来衡量对错,这时的对错实际上是眼前的利益。
实际上利益是果,而不是因。做对的事是因,果往往是滞后的。阿段讲从10年20年之后的角度往回看,判断对错更容易,也是因为人们大多知道这个公理/常识。

做对的事情这句话很简单,但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样的。
其实公理/价值观/是非观/理性/常识/本分平常心,在我们上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应该就学到了,比如借别人的东西要还、不沾别人的便宜、做错事情要改正...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理解是说教而已,没有真的明白背后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