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单项冠军升级平台帝国,将带来5倍级的潜在空间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6喜欢:20

涪陵榨菜持续3年调整期,后续是坠入深渊,还是涅槃重生

要有正确的判断,客观的认识的前提,我们需要努力地看清事物的全貌本质,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

这只有,在纵向上研究得足够,在横向上研究得足够,才能够更加轻松地形成决策

这是我【第 14 篇】深入研究涪陵榨菜价值的文章,本文约4000字,10分钟可看完。有不妥之处也请大家指正!

本文核心观点:

公司从榨菜龙头往酱腌菜帝国升级,正在酝酿战略性的投资机会。

小乌江到大乌江的进阶过程,配合低估值的弹性空间,将形成业绩和估值上的双击

中长期视角来评估,5倍级的收益空间可预期,10倍级亦可遐想。


榨菜龙头进阶酱腌菜帝国

公司未来增长的来源,是榨菜需求的挖潜和酱腌菜平台化升级。

公司2022年榨菜收入占比83%,泡菜占比10%,萝卜占比3%,其他产品占比4%。

从公司业务构成和战略布局来看,未来的增长点:

一方面看榨菜需求的挖潜。

这是短中期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在上一篇以详细分析,这里不在重述。相关分析文章链接:涪陵榨菜|20万吨产能的榨菜,可能都不够卖

另一方面看亲缘品类的扩张。

从榨菜大单品往酱腌菜平台化升级,实现小乌江到大乌江的战略目标。这是中长期发展的主要矛盾。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酱腌菜行业能不能够被整合?

如果理论上就不能,那就不要去想了,如果理论上能,那就看谁最有可能胜出。

纵观国际调味品行业龙头公司的发展路径,行业巨头普遍经历,从细分单品龙头,进阶平台化公司的过程。

1.大单品:公司凭借一种核心产品起家,借此拓展渠道,成为细分子行业龙头;

2.拓品类:利用积累的渠道和品牌资源丰富产品结构,扩张品类,多个细分品市场份额居前;

3.平台化:通过兼收并购的方式,横向、纵向优化整合企业资源,成为平台型企业,以此聚拢,甚至垄断市场资源,达到行业龙头地位。

我认为,乌江榨菜龙头可以升级为乌江酱腌菜龙头,从单项冠军到平台帝国!相关分析文章点击链接:涪陵榨菜|从国潮崛起,看乌江榨菜的稀缺价值


内外变化统一的契机

从外部环境看变化:居民更注重健康的食饮产生消费升级,构建内循环生态推动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随着新中产阶级崛起,人们更注重健康的饮食,倾向选择大品牌高品质的产品,因此产生消费升级。

产业升级:我国正处于,“制造”往“智造”升级的历史进程,由政府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的产业升级。

整合升级:酱腌菜大行业,一定会出现一家企业对行业进行整合,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其细分榨菜行业率先完成工业化、品质化、品牌化的升级,龙头企业积累起渠道和品牌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往整个酱腌菜渗透与扩张。

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消费市场,龙头企业强者恒强,行业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这就像人类的进化过程,先发展起来的高级文明往周围地区迁徙,这是先进生产力对落后生产力的降维打击!

从目前情形来看,最有可能实现整合酱腌菜行业的公司是涪陵榨菜

从内部经营看变化:公司实践大乌江的战略明确,业务布局多年,推进路径可见。

公司战略规划

公司将以榨菜为中心,向“榨菜+”、榨菜亲缘品类、川式复合调料和川渝预制菜四个方向发展,形成品牌、市场、技术、资本、人才及管理优势,在佐餐开味菜行业,采用外生扩张并购和内生创新发展去做大。

第一步,稳基础、抓双拓(拓市场和拓品类)、推新品、调管理。坚定佐餐开味赛道方向不动摇;

第二步,跨入川式复合调料领域去探索发展,做大佐餐开味菜;

第三步,利用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跨界休闲果蔬及预制菜产业,把公司做大做强。

以榨菜为中心,“榨菜+”和榨菜亲缘品类方向形成一轮驱动发展;

以榨菜为中心,用榨菜腌制液生产豆瓣酱,向川式复合调料和川渝预制菜业务方向形成另一轮驱动发展,形成双轮驱动发展。

战略可行性分析

涪陵榨菜大的战略方向始终是没有变的,就是以乌江榨菜为中心,带动品类拓展,往酱腌菜大平台升级。

这中间公司会根据实践反馈,有一些战术上的灵活调整。可能给人一种错觉是公司战略变来变去,找不到方向。

比如,榨菜提价后和提价前,市场接受度是不一样的,继续强推榨菜,还是先推榨菜+,或是推其他品类?

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自然要调整一下战术,还是老套路就僵化了。

这只是战术上选择更容易发力的地方,不过这也反映多品类拓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以榨菜为中心,发展“榨菜+”,用榨菜腌制液生产豆瓣酱,既有乌江品牌延伸力,产品也更容易做出差异化。

“榨菜+”,一头挑着榨菜,一头挑着榨菜亲缘品类,先攻下“榨菜+”,就建立了联系,为多品类发展铺平道路。

我认为,差异化拓展方向没啥问题,产品味道方面或需要迭代。

目前,核心大单品乌江榨菜品牌力强,市占率高,具备较强提价权,在渠道和消费者处接受度高。

在榨菜品类做好后,可以通过搭售或产品组合等销售模式,将泡菜、萝卜、下饭菜等新品类,同步导入渠道,通过平台优势和拳头产品竞争力,带动其他品类推广。

比如,海天酱油品牌,带动耗油、调味酱、醋、料酒等品类起量,理论上是可行的。

我认为,这有一个起势的过程,调味品生命周期长,但渗透也比较慢,需要时间持续的宣传教育消费者,后续销量会好起来!



潜在收益空间的测量

10年维度预估收入:榨菜65亿+泡菜12亿+其他10亿=87亿,以2022年收入25.5亿来计算增长240%,年复合增速13%。

评估,也只是量级上的测量,无法精确到小数点,也不能是一句模糊的空间很大,这都是两个极端。

如果,以10年维度来评估,看当前涪陵榨菜的机会,有多大呢?

有必要先看一下,涪陵榨菜历史的营业收入和单吨成本变化情况。

过去总收入:2007年4.35亿,2022年25.48亿,15年复合增长12.5%,其中量贡献约3.6%,价贡献约8.7%。

过去单吨成本:2007年0.32亿,2022年0.82亿,15年复合增长率为6.5%。

涪陵榨菜,这个单吨成本上升,比海天味业的酱油的2.5%高得多。

我认为,这和青菜头占成本大头40%有关,上游青菜头是农民个体户种植,人工成本上涨更显著。

青菜头收购吨价:2007年公司收购价是260元/吨,2023年收购价是1100元/吨,年化复合增长率为9.5%。

接下来,评估未来10年的收入水平!

榨菜营收:2022年21.75亿,按年复合增速11.5%,2032年预估榨菜收入65亿。

榨菜销量:2022年11.78万吨,按年复合增速6%,2032年预估达到21万吨。

主要是3条逻辑支撑:

1.销售渠道多元化拓展,如餐饮市场、休闲市场、酱料市场、低线市场;

2.目前销量处于周期低谷,从低谷到景气高峰,增长数据会高一些;

3.如果是更温和的提价,对销量影响会小一些,增长会比过去更高。

所以,未来销量增速应该会比过去3.6%更高一些(我预估销量应该在5%-8%之间)。

榨菜提价:假设未来提价,年均复合增长5.5%(过去8.7%),这个幅度也只是基本覆盖吨成本的上涨幅度。

泡菜营收预估:复合增速17%(量增长12%,价增长5%),2022来收入2.41亿,未来10年收入做到12亿难度不算大。

泡菜销量:2019年0.85万吨,2022年1.29万吨,近3年复合增长率15%。目前体量还比较小,未来10年按12%计算。

泡菜行业市场规模400亿,格局比较分散,最大的吉香居市占率约2%,没有大巨头“拦路虎”,乌江获得市场份额相对容易。

泡菜提价:提价年复合增长率5%,这个幅度不算大,成本的上升和通货膨胀,也会驱动价格上涨。

参考天味食品,复合调料竞争更激烈,公司的品牌力还没乌江强,2016-2022年提价也有5%的幅度。

其他产品:其他产品及新品2022年收入1.3亿,按22%增速,比如榨菜酱、榨菜酱油、萝卜、海带丝、复合调料等,估算加起来做到10亿收入。

2032年总营收预估:榨菜65亿+泡菜12亿+其他10亿=87亿,以2022年收入25.5亿来计算增长240%,年复合增速13%。

净利润方面,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降本增效,以及泡菜等产品低毛利率提升,利润应该会不低于营收增速。

估值评估:当前悲观预期20倍PE,中性预期35倍PE,乐观预期55倍PE。

综上所述,我认为未来10年,业绩增长+估值提升,实现5倍级的收益相对轻松,而10倍级的收益也可期待!



短中期需要关注的变化

关注榨菜销量恢复增长的拐点及增速,以及泡菜增速和收入占比的提升。

目前,榨菜仍然是最核心产品,收入占比83%,利润占比更是高达90%以上,这也是榨菜这块一掉,整体利润就下滑了,即便泡菜增速30%,其他新品增速100%,奈何体量太小,托不起榨菜大哥沉重的躯体。

所以,短期重点还是要看榨菜的增长情况,具体说是销量何时恢复增长,以及增速!

相关分析文章点击链接:涪陵榨菜|比起销量连跌3年,我更怕错过新周期的大机会!

其次,关注泡菜的增速和收入占比的提升。

泡菜当前已达到总收入的10%,由2016年收入0.85亿增长至2022年2.4个亿,如今依然维持30%的增速,34%的毛利率,虽比不上榨菜57%的毛利率,但收入增长更关键。

只要泡菜能够获得成功,市场会认为公司具有多元化的能力,整个预期就会被改变,市场遐想可以是整个酱腌菜的星辰大海 ,这个空间就大了,估值溢价就上去了。

而萝卜2023H1营收掉了29%,销量掉了12%,这个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查看过去5年数据基本上处于萎缩状态。可能与管理层优先资源推榨菜酱有关。这个后续在观察吧!

新品榨菜酱、翠小菜、调味菜等占比小,暂时贡献的利润还太少,对未来业绩影响多少,还不好推算,这几个新品我认为未来会带动榨菜销量。不妨让子弹在飞一会儿吧,后续在更新……



写在最后

对于涪陵榨菜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公司在细分榨菜行业,率先完成品牌化生产,并成为单龙头,当前公司面临进阶酱腌菜龙头的历史性机遇,公司战略方向正确,业务布局多年渐入佳境,推进路径可见!

对于投资者是一次战略性的投资机会

长期看,公司进阶平台化发展空间广阔,长青赛道加持下具有长跑牛股的潜质,在结合低估值下的弹性空间,业绩和估值形成双击,未来10年,5倍级的收益可预期,10倍级亦可遐想。

当然,企业经营过程是动态发展的,仍需高度关注基本面变化的拐点,限于篇幅,后面在说

还没关注的点关注,方便接收我后续的研究成果!也欢迎不同观点交流!

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涪陵榨菜往期分析文章链接:

乌江榨菜的稀缺价值

20万吨产能消化的可能性分析

销量重回增长的时间分析

涨价逻辑篇困局与破局篇2021年财报分析

核心逻辑篇风险问题篇成长驱动篇

成长空间篇商业模式篇竞争优势篇

成长路径篇

#雪球星计划# $涪陵榨菜(SZ002507)$@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3-11-05 11:36

榨菜价的提升已经是证明了的,但是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销量的增长,从历史上看不论是绝对销量还是市场份额,乌江榨菜的提升都是十分有限的。
周斌全马上面临退休,新的管理团队能否真正实现销量的提升,是个不小的挑战。$涪陵榨菜(SZ002507)$

2023-10-27 23:57

涪陵榨菜未来的增长点主要是 泡菜 扩产能 开发新品类 收购 扩张新的渠道 精耕下沉市场 而扩产能是短暂的提成营业额的 长期发展的点主要是泡菜,榨菜酱 扩展新渠道 精耕下沉市场这四个 我认为这是未来主要发展目标

2023-10-28 16:01

我也很看好榨菜,不过我预测的思路和你不太一样。我是从历史消费者高溢价付费的意愿来论证榨菜是如何不能被打败的逻辑。在这个"以后不会过得比现在差"的逻辑上,再去论证管理层最近几年销售份额下降的原因是否为经营导致,此错误可人为纠正(如果是消费者心智改变则难以从经营上纠正)。在上面硬逻辑前提下,把竞争对手拉进来横向思考🤔,如果乌江牌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牺牲毛利率,净利率)抢占绝大部分份额(70%),最终结局是否可以像双汇那样成为"稳得不能再稳"的行业格局?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可行的。
总的来说就是,在论证涪陵不能被打败的情况下,保证它未来20年现金流的稳定性,这是保证陷入"永久性损失"事件降到几乎不可能概率,至于涪陵榨菜市占率的提升这是额外业绩奖励。最后直接忽略其它品类的产品,因为消费者的习惯养成不是那么容易的,十个有一个可持续,那都是极大的运气。不应当把运气当成确定性去幻想。

2023-10-28 00:49

好文。通透。

2023-10-27 21:58

看了你的简介,调味品行业只分析了两个啊,调味发酵品还有两个龙头你都没分析呢,酱油面肥两大龙头,多分析分析呀

2023-11-05 16:24

你说的这些扩张,公司目前在做了吗?
还是你的纯想象?

2023-11-05 15:22

文章很厉害,不过榨菜确实需要一步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目前来看,确实还看不到想象空间。

2023-10-28 21:16

十年维度,你问问他董事长能不能看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