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分银行三季报的净息差说开去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3回复:585喜欢:290

看了一些银行的三季报后,发现它们最大的共性就是,息差持续收窄、核充下滑。

一、整理的部分银行数据

五大国有行

可见,除邮储外,其它四家的净息差都下滑到王剑(在其帖子有必要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论述的 1.7% 荣枯线之下了。

每况愈下的净息差,再加上不做相应减速的资产规模,这就难怪五大(包括刚融过资的邮储)在三季末的核充,比起去年三季末,尽然还是下滑的。我估计其中几家的核充,到年底也回不到去年底那个水平。正所谓幸苦忙碌一年,却发现就赚了个寂寞。

如此的净息差,是否还有继续压降的空间呢?

八大全国股份行

我没找到浦发、中信、光大和华夏的季度净息差,所以直接取了它们中报的净息差。

从上表可以看到,目前低于 1.7% 荣枯线的只有浦发和民生两家。

但除了招商,其它七家的核充都太低(浦发、中信、光大和兴业还刚融过资)。其中,也只有平银的净息差还能对其核充的增长起一些正面作用。

这里要注意的是兴业,因为它统计净息差的方法和其它银行有所不同。如要统一口径,大家可以直接用它的单季净利息收入除以它的期初期末平均总资产,但如此计算出来的净息差会和它披露的数据有较大差别。

四家地方性银行

为了看看净息差下滑是不是整个行业的现象,也为了看看不同银行净息差下滑对核充下滑的影响,我又选了宁波、南京、江苏和成都这四家地方性银行的数据。

因我只找到宁波银行的季度净息差数据,所以对南京、江苏和成都这三家,我取的是它们中报的净息差数据。

注意,就核充而已,南京、江苏和成都三家银行都在近期融过资。

但是,就净息差而已,这四家城商行离 1.7% 的荣枯线还是有些距离的。

以上是当下银行业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整个银行业在资产端需求不足,叠加负债端成本因存款定期化而呈刚性的双重压力下,净息差逐步收窄、核充不断下滑的现象。

那么,这种情况是否会继续呢?

二、净息差在未来是否会继续收窄?

这个未来有多远?

太远的未来,我自认看不清。

近处可见的就是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这个对资产端收益率的影响会在四季度显现。

稍远点的就是地方债务化解。鉴于地方债务的总量和债务利率下调的幅度,我认为它对银行息差的影响会比此次房贷利率调整的影响要大。

现在已非常清楚,化解地方债务的思路和方法就是时间换空间。具体到操作上,就是通过借新换旧来拉长债务的久期和降低利率。比如,将久期延长一倍和利率降低一半之后,每年的利息支出就会减少一半。

自然,地方债务越多的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如何判断一家银行有多少地方债务呢?

我这里借用王剑老师(银行对城投敞口的规模与影响:一个情景分析)的方法,即通过统计上述这些银行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这四大行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来判断哪家贷款中的地方债务多。

以下是各家银行地方债务(城投)贷款占总贷款比例:

可见:

1)五大国有行中,工行这块贷款占比最高,为 33.6%,邮储最低。中农建为同一水平。

2)八大股份行里,平银非常低,招商其次,华夏最高。其它五家处于同一水平。

3)四家地方银行中,成都银行这部分贷款的占比非常高,南京其次。

我们可以观察(或者说,推断出)以下几个特点 / 规律

1)偏对公的银行,其贷款中城投类的占比,较偏零售的银行高

2)偏对公的地方银行,其城投类占贷款比可能较高

背后的逻辑非常好理解。在过去,有着房地产经济做背书的城投贷款有高利率低风险的特点。对这么一块优质资产,哪家银行都不可能不动心。尤其对那些零售端不强但想迅速做大规模的银行来说,会青睐这块资产,因为这会让它们快速垒规模。

但在今后,随着地方化债进一步的展开,我们可能会看到上述两类银行的息差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滑。

提醒一点,以上数据仅是贷款数据,未包含在债权投资类资产中的非标。对这块数据,大家如有兴趣可自行统计。总的来说,贷款占总资产比例越低的银行,其债权投资类占总资产比就越高,则其以非标形式存在的城投类贷款占比就越高。

三、降息的两难

当下净息差收窄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

1)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2)资产端需求不足 - 钱的供给大于需求

3)地方债务化解 - 债务重组后的利率减半

4)负债端的存款定期化 - 在后房地产经济下,没啥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了

第一点的影响是一次性的,其它三点的影响是持续性的。

资产端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地方债务化解和存款定期化的根子,却在于过去那种房地产经济的终结,及当下转型中的艰难和阵痛。

显然,无论是为了刺激消费,还是为了化解地方债务,还是为了对冲存款定期化,降息都是一种最直接的手段。

但当下正处于美联储的加息周期,降息可能会加速资本外流,所以也不得不有所顾忌。再说,如降息进一步拉低银行的净息差,并导致银行因核充下滑而不能通过信贷扩张来支持实体经济,那是否同样会有大麻烦呢?

所以,该如何化解这两难呢?

$招商银行(SH600036)$ $招商银行(03968)$

精彩讨论

泡沫艺术家2023-11-03 00:03

其实压低利率本身就会造成通缩倾向,同时经济难以弹起来。因为目前国内的问题是很多产能都是跟地产链配套的,地产需求下行后,产能必然过剩。而想真正复苏就需要出清过剩产能,然后开启新一轮周期。
而低利率本身会降低商品中包含的资金成本部分,等于将通缩通过成本端扩散出去,同时大量过剩企业会难以得到出清,而不解决产能过剩,让供需再平衡,经济就很难开启新周期。
如果按照他们所想的大幅下调存款利率,副作用会难以想象。比如:汇率压力山大,投资内外收益率剪刀差造成外资流出,资源输入型通胀,商品资金成本部分崩塌...

老凯李2023-10-31 10:02

如仅象海外银行息差收窄,那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作为对应的办法,银行可以包括提升中收(包括开放混业经营)、放低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加大分红率等。
海外银行可以这么做,一是因为它们的利率已完全市场化,二是因为金融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经济都已进入了发达成熟期,从而不再对银行的信贷扩张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说简单点,我们当下依然需要银行业的信贷来支持实体经济,这就需要银行保持一定的息差。

老凯李01-22 04:54

首先,银行只有两种钱,资本金(即自有资金),及以资本金为杠杆而放出去的贷款 - 这些贷款是银行创造出来的货币。所以,即便银行真去买股票,它也不会用资本金去买,而是会用创造出来的货币去买股票 - 其结果必然是推高它的杠杆倍数。
如果真允许银行用自己创造出来的钱买其它企业的股权,那么在理论上,假如没有杠杆率即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它可以无限推高杠杆,不断买买买,直至买下全世界所有企业。在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之前,日本的银行就可以直接持有它贷款企业的股票(这同时也埋下了泡沫破裂后,日本整个银行业杯具的祸根)。
因为,杠杆越高,银行可以承受的资产价格向下波动的幅度也就越低。不是有个电影叫《Margin Call》吗?说的就是一家投行持有太多交易资产,而一旦这类资产的价格下行 25%,则损失会超过这家投行的市值。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这就是 08 年金融危机的真实写照。
所以,现有的资本管理办法有规定,银行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为1250%,即银行每买入一元钱的股票,就需要有 12.5 元的资本金,这就有效彻底阻止了银行买股票的冲动。

ice_招行谷子地2023-10-31 05:32

单降存款,拉动股市

老凯李2023-11-04 16:07

"等" 这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部分能等的人,是因为有不错的股息率。茅台成本股息率达到 10% 的人,愿意等。持有招商收息就有几十万的人,也会愿意等 - 他们甚至会更喜欢当下的招商,因为他们会用每年分红继续买入。
但在现实中,光靠股息就财务自由的投资者,是非常、非常、非常少的。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处靠股价上升来实现自己财务目标的阶段。让他们等待一只不涨分红又少的股票,非常痛苦。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对茅台的信念即使再坚定,估计也抵不住五斗米的诱惑。

全部讨论

单降存款,拉动股市

息差收狭是正常的,看看国外的银行就知道了。

2023-10-31 08:27

老李所出,都是精品。

息差确实是目前银行业面临着的最大难题。目前看,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大幅下调存款利率。

2023-10-31 11:51

学习

2023-11-01 09:52

聪明人都谈论复杂的宏观的因素。但我承认自己无知,具体到银行业就是我认为自己没法弄清楚未来汇率,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未来息差等变化。这些都超过了自己的理解能力范围。不懂或者把握不了,就不从这些因素去思考。只考虑一,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不向好也没办法,我也去不了外国。二,选择相对而言小心谨慎的银行管理层。小心谨慎,这个从报表上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也是在自己理解能力可及性范围。三,其他因素交给运气。

2023-10-31 00:41

多次连续下调LPR对经济刺激的效果不好,对银行业的打击却很重

除了招行,其他都不用看了

2023-10-31 00:58

只能说,存款成本还有很大很大的压降空间。

2023-12-05 10:00

如果未来的思路是化风险而不是发展经济,至少明年还很难看到银行净息差的企稳。今年银行的任务指标是贷的出去而不是贷的合理,很多央国企的贷款利率都已经打到了2.5%以下,存贷差倒挂,特别是带有政策性站位的大行更为明显。往明年看,地方化债去风险是大概率的基调,压降地方债务敞口和降低利率难以避免,净息差极值在多少很难判断,过去中国也没有出现过,但维持1.5%底线附近扛个2-3年应该可以。银行现在就像天秤的两端,通过居民较高的长期贷款去反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低吸融资需求,如果化债是主线,未来可能是加速存款利率下调叠加放缓房贷利率下调速度,平滑净息差下滑的节奏。
零售类银行的当前的估值锚出了偏差,虽然对公贷款少,但零售这几年负债和资产都有问题,过去给估值的财富管理业务没增速,零售业务高增取决于旺盛的财富增值需求,而全社会的投资回报率跟企业ROE长期同步。如果面临长周期的通缩环境,财富业务难有大机会,如和给一个合理估值区间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