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7回复:219喜欢:26

请问各位大咖如何看待理想汽车竞争格局相对恶化(主要是问界对理想的冲击)可能导致毛利率下滑幅度较大进而对股价的影响呢?@雨枫 @中年电竞选手 @逍遥投资笔记

我就关注了几个关注理想的,没有@到的请见谅,非常希望能看到各位的答复,我想学习一下大家如何思考的。我想2024赚点钱,哈哈哈。

全部讨论

我尽量剪短的回答哈,有空了再写长文。
1. 新能源车的竞争格局已经变了,参考我这个帖子。网页链接 不再单纯竞争产品,而是进入了大家产品能都互相抄,竞争更加全面,产品、品牌、市场 和 交付。
2. 我跟踪下来,现在这阶段不看毛利率,只看市占率。不然小鹏蔚来的股价最多有现在的一半。理想的股价更多的影响还是来自明年到底能卖多少辆车
3. 不同其他消费品,手机产品的客户分群非常的明显,iphone、华为、 OV、米都有非常明显的自己用户的标签,其竞争的是中间客户,而不是对方的核心用户。汽车也是这样。
- 华为的用户群体画像是吃体制饭的老板们,我在一个群里看晒订单的,大概30多个截图只有一个是iphone 其他全是华为。
- 理想的用户更多是一二线中产上中产,和新兴行业的老板。比如互联网,游戏,广告之类的,这部分人用户跟iphone的重叠度非常高。和蔚来有一定的重叠,但是蔚来的产品本身缺陷比较明显,所以这个跑道是理想第一蔚来第二。
- 这两波人 你只需要加几个群,看看他们的朋友圈和群里的聊天内容,发现完全不是一类人。M9的用户,来自非一二线的比例明显更高,聊的内容更多也是体制相关的,什么我差点当上了政协委员啊,我刚去参加了某个zf举办的活动啊之类的,聊的投资内容也都是赛力斯和其他A股。理想群里会讨论什么openAI 特斯拉 英伟达之类东西的比例明显更多。
- 华为的产品和发布会就是专门为他们的核心用户量身定制的,包括强调AEB安全和车身安全。然后华为最厉害的芯片和智驾其实都略过没怎么讲,因为他们的受众其实不是做这类工作的,其实不太关心也不一定听得懂,遥遥领先就行了。
- 理想的得到课 也是给自己的核心用户量身定制的。 理想的部分核心用户是可以理解什么叫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拿来和自己所在的公司比一比就知道了),因为他们要么自己是个小管理者,要么自己在管公司,且管的都是正常参与市场经济竞争下的公司,跟华为核心用户群体管的公司有明显的区别。逻辑可以理解为,如果你认可我的管理理念,你自然会觉得先进的管理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先进的。我承认我自己是这种先进管理理念的粉丝,我认识的很多互联网行业的身家不错的老板和中高层也是。
- 有趣的地方是理想这套是学的华为的,但是华为自己却从来不宣传,为啥?因为华为的核心受众大多数人其实不关心或者听不懂,可能对他们来讲多研究下茶和酒比较有用。
4. 考虑到30万以上的市场利润高,不可能只有一个厂来吃,所以之前那种无人竞争的格局是不正常的。华为理想到底谁的基本盘更大? 看上去可能华为更大。但是双方其实都吃不到对方的基本盘,只能试图影响中间的摇摆用户。考虑到问界的大多数用户群,是理想怎么吹都不太可能去买的,所以那部分人从来都不是理想的客户,摇摆用户最多占理想用户的10~20%。所谓的潜在影响就是这个比例了。大家一起吃自己客户,挤出 BBA 保时捷路虎的市场份额,会是2024年的主题。
5. 理想的劣势是品牌声量和潜在用户群人数,优势是产品。对于理想用户和中间用户,M9 最多算是追平了理想一年半前发布的产品。我个人观点M9为了卖给粉丝,制造了很多噱头,但是产品本身并没有任何重大的用户可体验的优点。MEGA则毫无疑问会在续航、空间和补能上吊打M9的纯电版,就看目标用户是否功能优先接受外观了。理想拥有行业第一的NPS,而且又又领先一年多的产品和产能,目前的站位依然非常的好。
其实事实证明L9类似Model Y 和iphone4, 定义了自己品类的最优解,产品上后来者只能接近,无法超越(你的市场资源可以超越那没办法)。拭目以待MEGA能不能做到定义纯电大空间家用车的最优解。
6. 24年的竞争,理想会补齐自己的纯电产品,领先一年多的产品+更多的产能,扩大自己的用户群体来弥补自己品牌和传播资源的不足。24年问界应该没机会超过理想的销量,但是问界达到60的目标也是有可能的,理想80W的目标是否能达成,敌人只有自己和宏观经济,我看好理想的纯电系列,但是L6我表示看不懂,竞争太激烈了。
关于理想产品的看法是很主观的,恰好汽车市场是认可我的看法的,如果您不认同那您是对的。$理想汽车(LI)$

2023-12-31 00:26

我认为,在两种情况下,理想的毛利率可能会受到重大冲击:
第一是单车均价的(被动)下滑,第二是销量增长的停滞。
单车均价这边,大家担心的无非是随着和问界竞争的愈发激烈,各种折扣和优惠是不是会给的越来越高,类似于眼下L7和M7的状况。首先这种压力肯定是存在的,但M9这次的定价策略其实让理想松了一口气,华为这边,无论出于何种考虑,眼下似乎并不打算发起一场全面的价格战,而理想明年本身也有789的年度改款和L6、纯电产品的发布,只要华为不主动发起大规模的价格战,理想这边毛利率受到的冲击我认为并不会特别大。
所以单车均价这边,主要得看华为要不要掀桌子,掀桌子的话压力就大一点,不掀桌子的话,其实我对全年下来维持住20%毛利率还是挺乐观的。至于你问华为为什么不掀桌子?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别忘了,目前规模优势其实在理想这边,而华为其实并不是一家习惯于长期赔钱的公司,他们还是很看重业务利润的。激进的价格战不是说一定不会出现,但起码,这并不是余大嘴的必选项,否则M9就不是如今这个定价了。
至于总销量方面,目前大家比较普遍的预期应该是在70万左右,相对今年翻一番。问界的崛起是否会对这个目标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来看似乎不会,一是问界现有这几款产品的竞争力,说实话对理想还远没有构成那种碾压性的优势,短期内产品力上拉开差距的概率很小;二是明年BBA等合资车企,在相应的价位段被动释放出来的份额,本身也能让两家分食的挺舒服了,还没到一定要分个你死我活的地步,大概率大家会是齐头并进共同增长的局面。
至于股价,这个很难预测,我只能说,在L系改款/L6正式发布,以及MEGA上市之前,市场的争论还会持续一阵子,但在上述产品更新/发布之后,我倾向于分歧会迅速收敛,大家一方面会正视来自华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会放平心态,用一种相对理性和长期的心态去看待市场竞争。
总的来说,我不悲观。华为固然十分强大,但想要拦住理想成长的步伐,说实话,胜算不大。

这倒是一个好问题,重点是理想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今年理想的组织变革确保了六边形战士,唯一的短板智能驾驶也补上了。如果了解其他新势力的话,会被混乱的管理吓到。这个角度看,显然华为是真正的竞争对手。智能驾驶迭代后续其实只是工程问题,投入时间和金钱是不难的,智能驾舱是情绪价值的提供,这个是品牌的护城河,理想这块有独特优势。之前理想没有50W以上的车,所以去年我推荐给岁数大的家人失败了,因为他们公司给他配车是50万以上,L9便宜了点,同时老人家对不熟悉的品牌和电动汽车有疑惑,最后还是买了宝马。感谢问界让这样的人可以关注到国产智能电动车,反而有助于扩大这部分人的市场。明年上半年还是各打各的,这个时间非常有利。有了MEGA,中产以上可以更多关注到,奠定了豪华品牌概念。其实理想本身不需要再分析了,很透明,异常数据出现,才需要关注一下。

2023-12-30 15:46

我觉得有几个点供你参考
1. 理想家庭用车的品牌心智依然是第一位的,这个包括华为等其他车企很难用同样的心智来挑战,比如华为还是更偏技术流和商务。理想从没有去挑战过什么加速啥的,但是却是我们家娃坐着不晕的一个好的电车体验。从消费品的角度来说,这个很重要。这点可以参考那个 理想top2账号的分析。
2. 投资理想核心要想清楚,投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赌3年以后新能源车市场还能剩几家,理想是否还存在,是否能在前三的位置,目前看理想的产品力和品牌力让其在保持20的毛利的情况下,可以和所有没有毛利的公司竞争,从这一点看其规模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也是最像特斯拉和苹果逻辑的。但24年必然会竞争加剧,因为其他车企没有量就活不下去,必然降价赌一把,但这个竞争的局面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我觉得是要看新能源汽车在总的新车大盘里的占比,我觉得可能会有个2-3年的时间。
3. 理想的组织能力和创始人本身对汽车这个行业需求的把握能力,我理解应该是行业领先的,我理解这个主要体现在了公司的纠错能力上,能否持续应对竞争
4.汽车这个赛道是否有足够的壁垒之说?传统汽车行业应该是没有太大的护城河的,品牌和规模优势也许有一些。那么智能电动车时代是否存在不一样的护城河?我理解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是新的用户体验门槛,这里必须要给理想ota5.0点赞,智能驾驶没想到有这么快的进步,不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的智能辅助驾驶感觉门槛在持续降低。智能座舱的体验也还是蛮重要的,不过目前我看到的情况,和苹果生态相比,汽车的软件生态的差异化不是那么明显。总之,是否做大之后有特别深的护城河,这个我也在持续跟踪。目前觉得不够深。btw 未来汽车也许是进入我们生活的第一个智能机器人,所以智能化的远景还是很诱人的。
5. 供应链生态上理想也做得不错,从交付能力就能看出来,整个的能力很强,但这一点,也许没有华为和比亚迪那么有优势
最后影响股价的,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判断
1. 理想的L789明年是否能持续保持住销量?我感觉也许会有所衰减,但可能并不会很大,随着车型的时间推移,肯定会有更大的优惠,并且应该对理想毛利影响有限。理想的经销网络也在持续扩大,但目前看和华为等相比还有很大空间。
2. 理想的电车是否依然会卖暴?李想给出了,造型,空间,补能,这三点的核心价值主张,我仔细想过,也是非常精准的,不过依然感觉电车产品的差异化确实难做。另外我也比较喜欢另外一句话,这个市场不需要增加一台m9,但需要一台mega,好的车的定位是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种,而不是在别人基础上做微创新。
3. 理想在20万到30万的价位,如果未来真的出l6,是否也会卖暴?这个实际上挑战也不小,毕竟这个区间的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是拿30万的产品去这个区间卷,那么这个区间理想应该如何应对,我觉得还是挺有挑战的,但一旦解决好,那么理想的空间会非常大。
这三点可以持续跟踪,但假设这三点出现了问题,股价肯定会直接影响,往下走也是很快的。但这三点假设解决好,有信心,明年65万以上的销量,目前的股价支撑度是很高的,对应未来pe也许也就是十几。我自己目前判断的信心度在70%,最不确定的是第三点。

2023-12-30 15:21

理想竞争优势始终不牢靠,此前靠增程获取大量油转电用户,吃到了一波红利,但随着增程车型增多,而理想无论在技术积累还是在纯电转型都不够快。红利消退,增长乏力。

2023-12-31 11:22

Mark。最近还在想24年年底时,哪里可以回顾市场的观点,这个帖子完美解决了,一年后来看

2023-12-30 22:45

蔚来的车有明显产品缺陷。。这是有多偏执,你开过多少次和坐过多少次?明年理想纯电能超过蔚来?

2023-12-30 16:00

理想成功在于其差异化和对汽车以及用户的深度理解,华为小米还是在模仿,模仿者缺乏的是创新,李想会持续保持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上,只要持续爆款就能让模仿者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