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173喜欢:28
毛利率确实超预期,op exp也略超我的预期,但capex上来了,上个财报我就觉得腾讯目前的阶段,fcf应该还是会略小于利润的,看来可能确实还是如此。
腾讯港股开盘,就会站上400hkd,这个价格是不是还有15%的irr,已经不容易判断了,主要取决于未来的增长,游戏业务会如何,视频号能做多大,会不会找到新的增长点,比如AI商业化的落地,都是关于未来和成长的了,简单题没有了。
=======================
今年粗略读了腾讯上市以来每一年的年报,复盘了每一个重要的底部时的估值和叙事:2004,2009,2012,2016,2019,2022,2024,感悟就是腾讯成长的确定性远比我以为的要差:如果没有游戏业务的惊人成功,腾讯的今日的累计价值估计减半不只。qq和微信的护城河,并非游戏业务成功的必要条件。
成长股时代,相对来说最容易判断的底部是2009年,但机会成本也很大。BG也是这个时候买入腾讯的,确实厉害。
2004年,是生死年,移动增值业务死,qq商业化生,估值虽然便宜,但真的没有什么确定,艺术的成分更大。
2012年的年报我觉得写的最好,有种前路漫漫亦灿灿,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分水岭。
再往后的2016年,2019年,腾讯已经是大白马了,大家都知道好,所以价格从来没有真的很便宜过。
然后就是GARP时代了,2022和2024这两次底部,其实相对容易把握些,腾讯抛出千亿回购分红,宣告了一个成长时代的结束。
一路复盘下来,长时间持有腾讯的投资人,我觉得不是躺赢,真心不容易,是艺术家。相比微软,亚麻,英伟达这种在某个大trend上的赢家,腾讯的成长确定性要难判断。
2012年,腾讯短暂试水了电商业务,不成功,后来入股JD,后来又投了pdd,带着股东曲线参与时代的红利,兜兜转转十年过去了,因为微信的超级护城河,腾讯又有机会亲自重新开始电商的征程了。微信这个操作系统,利润上不是第一重要的,但确实给了腾讯太多的容错空间和试错机会,总可以后来居上。。。想想未来的llm语音交换时代,pony他们虽然老了十岁,但据参加股东大会的球友说,他们依旧非常“年轻”,神采奕奕,所以还是很期待的。
引用:
2024-05-14 16:40
腾讯控股 公告及通告 - [季度业绩] 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个月业绩公佈 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仓又加错-刘成岗05-15 07:49

【一路复盘下来,长时间持有腾讯的投资人,我觉得不是躺赢,真心不容易,是艺术家。相比微软,亚麻,英伟达这种在某个大trend上的赢家,腾讯的成长确定性要难判断。】
理解网络效应和十年如一后,2012年后长期持有腾讯还是挺容易的。移动增值业务那确实是生死关头,我有一篇文章复盘,2012年后,1、微信地球最强网络效应;2、手里的现金足够不会挂掉,那么是在游戏上赚钱还是电商上赚钱还是广告上赚钱,都可能发生也都可能不发生,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可能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跟我们这个完全不一样,但那不是股东需要操心的。有微信在,怎么都能赚钱,操心个啥?
另外,对于市场担心的所谓抖音竞争问题,我记得我也写过文章,好像是回复@钟晓渡 一篇,独立成文一篇,雪球的垃圾搜索,我就不找了,你们看到可以转发出来,看看所谓的竞争问题,我当时写的,昨天的这份财报是不是有答案了?

奇点那瞬间05-16 08:07

回顾中国互联网历史,00年门户(搜狐,新浪),搜索(百度),02年SP(TOM),05年端游(巨人,盛大),长视频(优酷,土豆),电商,然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端转手,然后O2O,短视频,直播,共享xx等等,一轮一轮的浪潮,腾讯哪个没有参与?甚至网易丁老板也参与了大部分(btw,腾讯靠sp上市,网易当年的100倍,财务上其实是靠sp翻盘,而非端游),包括现在的字节,哪里没有它?括号里面的是“输家”,为什么会输?
张一鸣评价腾讯成功的原因:“一个身价两百多亿的老板不作秀、不爬山、不吹牛、不打口水仗、不接 受采访、不上电视杂志,以身作则像一个基层员工一样每天脚踏实地测试产品,无止境地改进产品的体验。这才是腾讯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被腾讯打败的 Loser 们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要么骂它靠抄袭,要么说它靠 QQ 才能成功。”
最后那句,靠QQ才能成功,换成靠【社交】才能成功,我觉得也没问题。
朱啸虎回忆为啥没有投张一鸣:“我是一个MBTI的E人,张一鸣他太内敛,不直说,说话没气势不sharp,我看不懂他。。。而且他那个今日头条,最后是没做太大嘛,谁知道后来搞出来一个抖音”
================
腾讯网易折腾了这么多赛道,折腾了20多年,打开他们的财报,腾讯就不说了,折腾的投资的各种分支业务稳稳是正贡献,网易的那些分支,在我看来也没有太影响整体的估值,然后再打开阿里的年报,我昨天今天两天了,甚至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有些非核心电商业务的估值。
===============
施洛斯评价师兄巴菲特,“我不擅长看人。沃伦.巴菲特则看人看的很准”。
===============
对于科技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且这个变化可能是5年为单位,那么投资这个行业的确定性,到底是什么呢?

余生的江湖05-15 07:01

确实哈,包括腾讯在内的,现在“闭眼无脑买”的机会不好找了。
从企鹅的营收结构看,确实是一部不确定史,但从根基看,又是确定的(拥有 QQ 和微信的流量,总能想点法子赚点钱)。
游戏的产业链包括内容和分发,微信和 QQ 的社交关系对于竞技类游戏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但对于不依赖社交关系的游戏,比如 MMO,确实没啥必然性,腾讯在这类游戏做的也就一般。
另外除了视频号,我觉得小程序未来的进一步商业化也值得期待。

静待花开十八载05-15 06:19

总结的真棒。这段时间看到很多对pony的夸赞,从结果来说无可厚非。而如何归因我还是觉得要反过来想,或许是因为腾讯把持着即时通讯这个客户粘性极强的生意,具备超凡的护城河,所以让城堡里的人虽然不断经历时代的风雨考验,但总是能够相比互联网其他同行更容易的做选择也看的更远,从而活的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更加精彩。这就是为什么要生意第一位的原因吧@一路_修行 @MA200

林奇法则05-16 08:24

阿里的问题是投了一堆非相关业务,相关的重资产又不敢壮士断腕,竞争对手都专注在一个领域,竞争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了,不过想来也正常,这么臃肿的企业,内部拉帮结派严重,最大的boss我估计也未必有绝对权力,看着阿里的像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苏宁,拼尽全力和啥也不做的国美没区别,这也许就是时代的宿命

全部讨论

按计算器的话,400的腾讯远没拼多多便宜,但社交网络护城河确实强大。

回顾中国互联网历史,00年门户(搜狐,新浪),搜索(百度),02年SP(TOM),05年端游(巨人,盛大),长视频(优酷,土豆),电商,然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端转手,然后O2O,短视频,直播,共享xx等等,一轮一轮的浪潮,腾讯哪个没有参与?甚至网易丁老板也参与了大部分(btw,腾讯靠sp上市,网易当年的100倍,财务上其实是靠sp翻盘,而非端游),包括现在的字节,哪里没有它?括号里面的是“输家”,为什么会输?
张一鸣评价腾讯成功的原因:“一个身价两百多亿的老板不作秀、不爬山、不吹牛、不打口水仗、不接 受采访、不上电视杂志,以身作则像一个基层员工一样每天脚踏实地测试产品,无止境地改进产品的体验。这才是腾讯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被腾讯打败的 Loser 们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要么骂它靠抄袭,要么说它靠 QQ 才能成功。”
最后那句,靠QQ才能成功,换成靠【社交】才能成功,我觉得也没问题。
朱啸虎回忆为啥没有投张一鸣:“我是一个MBTI的E人,张一鸣他太内敛,不直说,说话没气势不sharp,我看不懂他。。。而且他那个今日头条,最后是没做太大嘛,谁知道后来搞出来一个抖音”
================
腾讯网易折腾了这么多赛道,折腾了20多年,打开他们的财报,腾讯就不说了,折腾的投资的各种分支业务稳稳是正贡献,网易的那些分支,在我看来也没有太影响整体的估值,然后再打开阿里的年报,我昨天今天两天了,甚至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有些非核心电商业务的估值。
===============
施洛斯评价师兄巴菲特,“我不擅长看人。沃伦.巴菲特则看人看的很准”。
===============
对于科技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且这个变化可能是5年为单位,那么投资这个行业的确定性,到底是什么呢?

【一路复盘下来,长时间持有腾讯的投资人,我觉得不是躺赢,真心不容易,是艺术家。相比微软,亚麻,英伟达这种在某个大trend上的赢家,腾讯的成长确定性要难判断。】
理解网络效应和十年如一后,2012年后长期持有腾讯还是挺容易的。移动增值业务那确实是生死关头,我有一篇文章复盘,2012年后,1、微信地球最强网络效应;2、手里的现金足够不会挂掉,那么是在游戏上赚钱还是电商上赚钱还是广告上赚钱,都可能发生也都可能不发生,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可能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跟我们这个完全不一样,但那不是股东需要操心的。有微信在,怎么都能赚钱,操心个啥?
另外,对于市场担心的所谓抖音竞争问题,我记得我也写过文章,好像是回复@钟晓渡 一篇,独立成文一篇,雪球的垃圾搜索,我就不找了,你们看到可以转发出来,看看所谓的竞争问题,我当时写的,昨天的这份财报是不是有答案了?

总结的真棒。这段时间看到很多对pony的夸赞,从结果来说无可厚非。而如何归因我还是觉得要反过来想,或许是因为腾讯把持着即时通讯这个客户粘性极强的生意,具备超凡的护城河,所以让城堡里的人虽然不断经历时代的风雨考验,但总是能够相比互联网其他同行更容易的做选择也看的更远,从而活的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更加精彩。这就是为什么要生意第一位的原因吧@一路_修行 @MA200

确实哈,包括腾讯在内的,现在“闭眼无脑买”的机会不好找了。
从企鹅的营收结构看,确实是一部不确定史,但从根基看,又是确定的(拥有 QQ 和微信的流量,总能想点法子赚点钱)。
游戏的产业链包括内容和分发,微信和 QQ 的社交关系对于竞技类游戏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但对于不依赖社交关系的游戏,比如 MMO,确实没啥必然性,腾讯在这类游戏做的也就一般。
另外除了视频号,我觉得小程序未来的进一步商业化也值得期待。

腾讯有这种情况,跟微软他们不同,最大的是腾讯的通讯社交应用(qq/weixin)不像微软操作系统和office他们可以直接变现,直接收消费者的钱,所以在社会变化的时候,腾讯总是需要切换到新的商业收费上,但是也因为通讯社交应用的原因,让腾讯的流量多的用不完,外溢,总是能在新的商业上可以后发制人,比如从移动增值业务到游戏业务,实际上那时候腾讯也不是先搞游戏,那时候qq更多的大家就是聊天,那时候陈天桥的传奇/暗黑/魔兽/浩方游戏平台等都是如日中天,但是腾讯后来居上,qq游戏平台后面把很多对手都吃了,好像最高在线到过一亿。腾讯的很多产品在pc时代都后来居上,那会有个开心偷菜游戏,很火爆,没多久腾讯自己来一款很快就超越了对手了,那时候腾讯就是复制抄袭成功的狗日的腾讯。到了移动时代,游戏平台转成了游戏分发,并且很多游戏,腾讯一直把持,比如象棋/扑克牌之类的游戏,这其实都是新的场景下诞生,随着小程序以及相关投资策略替代原来的复制策略诞生更是做的更好。像云、金融等业务都是后面模仿阿里的,现在做的很好了。投资腾讯的根就是通讯社交,这个在,总能在新时期获得自己新的变现方式,以前单一大头的游戏,现在广告和金融和企业科技份额一点都不小,商业模式上比以前更好了。所以投资腾讯其实很简单

05-15 21:52

不确定性的来源可能还是在于 im 这块赖以为生的基本盘在海外从来没有出现过可参照的巨型赢家,而纯粹回归发展历程和财务数据,鹅已经做到本土资产中的凤毛麟角。
在移动时代的成功到来以前的增长脉络很难回溯,一方面是关键拐点的选择和涌现玄学,另一方面也有土壤的高度多变性,这可能是跟综合外部环境更加稳定的美国诸多巨头对标中最大的不同。个人认为 m7 中也是有不少类似于鹅的历史谷底可以回溯的,有那么两三家可能这种时刻还很近,或者即将发生。

05-15 22:17

这个确定性问题很久以前也思考过,如果从历史每个片段去单独地看,似乎腾讯的确定性是不太高。但如果将这些不确定性连贯起来看,其反而是一种确定性。就象当年腾讯第一次进军游戏失败,但后来通过棋牌从侧翼成功杀入并站稳了脚跟,又比如当年和米聊的相争,和微博的相争(其实和微博的社交之争那不是一个层面上,当时QQ已从陌生人转向了熟人,微信就彻底建立在熟人社交上的,微博的社交更准确点讲是粉丝经济,其维度和熟人不可同日而语,比如现在短视频对微搏也是很大冲击,但对微信的熟人基本无可奈何),后来在长视频,在音乐,在新闻,近来的短视频危机……。腾讯最后总是后发,表面看上去好象每回都很危险,但最后都拱到了领先位置。其实根本就不在这些一块块的所谓“领域”,而是这一块块领域背后的那些“人”。就象上海的南京路,其核心不是那苹果店,不是老凤祥,不是一百,也不是来福士,……,这些不同的业态你来我往,单看一个个确定性都没那么强,但是南京路却能一直是上海在全国的地标,其根本的确定性是它这块“牌子”上捆绑着的“人流”。这常年每日的“人流”就是它的确定性,上海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只要说到上海,南京路是打卡必到之处。而那些以店铺形式存在的各种业态反而不重要了,旧业态走了,新业态也会来。腾讯的确定性就和这一个样,各种业态看似不确定,但最后他都能分块不小的蛋糕,因为其确定性也是那14亿的人流。

05-15 06:14

这篇写的很好。

$腾讯控股(00700)$ 投资太过庞大,就不能单纯看fcf了,收到的股息和投资增值都没有计入。
不像$阿里巴巴(BABA)$ ,计入了蚂蚁的特别分红。
$阿里巴巴-SW(0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