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有提价能力?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6回复:142喜欢:48
$可口可乐(KO)$的前70年,直到1959年,一瓶可乐一直都是5美分,从来没有提过价。[汗]

算现在的价格是1美元的话,过去120年,可乐每年平均提价2.5%。

过去50年,6.2%。

精彩讨论

坚信价值2012-11-17 20:01

再给大家增加一个花絮:
要是可乐不提价的话,大家就没有iphone用了。[哈哈]
乔布斯退学那会儿,收入主要来源是捡可乐瓶子,然后去领5美分一个的退瓶费。
要是可乐当时还是5美分一瓶的话,空瓶子当然不可能值5美分了。一代天骄就会为五斗米折腰说不定在IBM当销售工程师了。
$苹果(AAPL)$

坚信价值2022-10-31 16:28

$好时(HSY)$ 牛奶巧克力排块的零售价,从1913年的1盎司2美分,到现在1.06美元,109年时间提价了53倍,平均每年3.7%。

也算是非常抗通胀了。同期通胀大概27倍。

宁静的冬日M2022-11-01 08:14

原油价格从1960年的1.5美元,到现在的86美元,62年时间提价58倍,年化6.7% 。。。但还是可乐,好时的股东回报更高~主要不是它们能提,而是它们能提了就不降。。。
能提,有可能只是行业技术进步不够快,大家成本上升超过了通胀均值。能提了就不降,才说明,你已经做成了行业内与众不同的体验(哥喝的不是糖水,是快乐)。。。

例如可口可乐,它没啥黑科技,无敌商业模式作护城河。它能提了就不降,只是依靠专注和耐心:
1.专注于通为用户提供快乐的精神体验(不是打一天广告,是一百年天天打广告)。
2.耐心等特许经营商把快乐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可口可乐从来没有取消过任何一个特许经营商的资格,从不强制要求它们分摊什么计划,指标。只是相信:人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如果有一天不想奋斗了,他自然会把这个地区的特许经营权转卖给别人~但是承认这一个懒人的私有权,会激励所有勤奋的人。

这些东西都很简单,任何一个做饮料生意的公司都可以复制它这些做法,跟它竞争。但是上百年来,就是没啥人做到。

坚信价值2012-11-16 22:13

让我自己来揭谜底,呵呵:
为什么可乐前70年没有提价呢?
原因1:

可口可乐刚开始时,没有看到瓶装可乐的前途(可见,所谓企业家能预测未来纯粹是扯淡)。

当时最赚钱的是饭店的杯装饮料机的渠道。所以当时大笔一挥,就把永久装瓶权卖给人了,而且还保证糖浆永远不提价(这个到了几十年后才得以修改)。既然糖浆不提价,那最后产品提价赚的钱岂不是可乐一分钱都占不上便宜?而且,如果产品提价了,量就下去了,那以糖浆量来收钱的可乐岂不亏大了。

所以可乐就来了最绝的一招:可乐投入大量广告费全国地毯式的宣传,所有广告里都提到5美分,造成全国人民的思维里都永久性的把可乐和5美分联系在一起(当时有的竞争对手的价格是7美分)。
装瓶商就傻眼了,要是他们敢提价的话,顾客肯定就认为他们是奸商。

当然了,后来可乐自己也傻眼了,因为5美分的承诺最后把自己的手脚也绑住了,顾客已经对5美分的概念根深蒂固了。值得一提的还有,当时户外广告特别流行,光是要把全部广告牌换掉就就要一大笔钱。。。

过会儿再写原因2.

@renjunjie

流水白菜2012-11-17 19:44

可乐这十年的价格感觉都没涨。如果没有可乐,中国多少饮料估计动不动就涨价,感谢可口可乐啊。

全部讨论

2012-11-17 20:01

再给大家增加一个花絮:
要是可乐不提价的话,大家就没有iphone用了。[哈哈]
乔布斯退学那会儿,收入主要来源是捡可乐瓶子,然后去领5美分一个的退瓶费。
要是可乐当时还是5美分一瓶的话,空瓶子当然不可能值5美分了。一代天骄就会为五斗米折腰说不定在IBM当销售工程师了。
$苹果(AAPL)$

$好时(HSY)$ 牛奶巧克力排块的零售价,从1913年的1盎司2美分,到现在1.06美元,109年时间提价了53倍,平均每年3.7%。

也算是非常抗通胀了。同期通胀大概27倍。

2012-11-17 19:44

可乐这十年的价格感觉都没涨。如果没有可乐,中国多少饮料估计动不动就涨价,感谢可口可乐啊。

【品牌快消品的提价能力】

随手看其他几个历史悠久畅销产品的零售价格历史:


$亿滋(MDLZ)$奥利奥饼干:1922年1盎司2美分,2014年32美分,年化3.1%。

$金宝汤(CPB)$ 番茄汤:1900年1罐10美分,2014年1.09美元,年化2.1%。

(罐头尺寸一直变化不大,都是10.5-10.75盎司之间)

$家乐氏(K)$ 玉米麦片,1908年1盒10美分,2014年4.19美元,年化3.6%。

(1930年1盎司1美分,2013年32美分,年化4.3%;看来有靠缩小份量来实现隐形提价)

有时间我再更新一下价格到2022年,不过增加8年历史对于长期年化数字应该影响不大。

补充一个背景资料: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00-1960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1960-2000年是4.5%,差不多提升了一倍。

我记得老巴在1988年夏天第一次实现”大脑与眼睛的联机“时,主要是看中了可乐过去近100年对市场的”渗透“能力,而当时,他之所以”果断“买进,是因为这个一向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人[哈哈],认为公司股价并没有反映出可乐今后在国际市场的渗透前景。

因此,当时可乐身上折射出的”护城河“效应,应主要不是定价权(当时可乐的的资本回报率我记得好像已经在30%以上),而是强大的、几乎不可阻挡的市场渗透能力。

2012-11-17 10:30

我觉得定价权不等于要提价,可乐的毛利已经够高,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须饮品,盲目提价是不明智的,减少成本,利用品牌扩大各种其他饮料销量才是上选,这也是可乐缩量不提价的考虑。本人可口粉,就算提价一倍也会买

2012-11-16 18:03

我重申下可口可乐的盈利模式呀,可口可乐的收入主要是卖浓缩液给给世界各地的瓶装厂,这些瓶装厂相当于可口可乐的打工的经销商。可口可乐零售价不提价,是因为他本来就希望可乐能替代水,全世界喝得越多越好。至于可口可乐公司本身是有提价权的,即它可以提浓缩液的价格,这也相当于一种特许经营权价格。当然可口可乐也不会一再提价,而让它的合作伙伴瓶装厂不堪重负,它是不断开发更低成本的浓缩液浆,比如高糖玉米糖浆来降低成本。

2022-11-01 10:20

二十年前 可乐2元一听 当时正在读书 这个物价对我来说是个奢侈品 因为一顿饭也2-3元 花一顿饭钱喝一瓶饮料 这多么奢侈!至今记得第一次买可乐的场景 那是一个暑假午后 两三点钟,在县城刚刚兴起的自助式便利店。当时甚至不知道可乐是碳酸饮料,不能摇晃,拿到手里左看右看,晃来晃去,以致打开后洒了一手,那种带着糖分的粘稠感好像今天还能触摸到。

2023-07-14 01:09

可乐最牛的地方是:它永远是便利店里最便宜且喝起来非常爽的饮料。要做到这个可太难了。值得注意的是,哪怕品牌强大如coca,竞争有害钱包的常识依然发挥作用,百事可乐的存在让可口可乐很难提价,如果没有百事,coca的价值会提升一倍。传闻巴老爷子在投资可口可乐之前主要喝的是百事,不知道真假。

2022-11-01 05:35

不知道后来的提价是怎样提的?可乐这种应用场景,感觉1元提到1.2元是很尴尬的事,买卖双方要找零,除非在大超市最后统一结算。最少是1.5元,或者2元,才会便利买卖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