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任俊杰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7
补充一个背景资料: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00-1960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1960-2000年是4.5%,差不多提升了一倍。

我记得老巴在1988年夏天第一次实现”大脑与眼睛的联机“时,主要是看中了可乐过去近100年对市场的”渗透“能力,而当时,他之所以”果断“买进,是因为这个一向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人[哈哈],认为公司股价并没有反映出可乐今后在国际市场的渗透前景。

因此,当时可乐身上折射出的”护城河“效应,应主要不是定价权(当时可乐的的资本回报率我记得好像已经在30%以上),而是强大的、几乎不可阻挡的市场渗透能力。

热门回复

对,包括非洲西部某个偏僻的山村里。

感觉疫情的时候,可乐还是有点提价能力的吧,猜的哈。

对的,可乐的成功是数量而不是质量。说可乐有提价权的,随便看看茅台、爱马仕、劳力士就知道差距了。可以这样说,可乐基本上就没有提价权,这也是可乐过去20年表现平平的原因(当然也比99%的短命公司要好),主要是数量上也到一个规模级,很难再大幅突破了。

2023-03-27 08:40

转发

2022-11-01 08:35

市场渗透力,一产品好,二,市场空白,需求大。

2022-10-31 22:55

渗透能力就是渠道优势啊

2022-10-31 22:05

转转

人人都知道,哪儿哪儿都能买到,有道理。

2012-11-17 12:02

市场渗透力=人人都知道+哪哪儿都能买到?

商业模式的成功,老实说,在管理和经营时,问题也一大堆,可重要的是,好企业不犯错,就可以稳定发展,而坏企业不得不做出许多大的决定,所以想不错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