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味食品|市场反映基本面的一般规律,大涨需要3个要素共振!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纯价值派,忽略了价值是需要市场来界定,容易陷入主观的偏见

纯市场派,忽略了价值是市场交易的基础,容易成为市场的俘虏

对公司价值的认识,我们都是在“盲人摸象”,每个人摸到的可能都只是大象的一个部位,如果不从多角度去审视,就容易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在我看来,市场面研究和基本面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冯柳是最早将这两个反馈系统成功融合的大师。

这两年我最大的进化,就是进入到把价值放到市场理解中去审视的阶段,这样对价值的理解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节奏上把握更好了。

当我把基本面研究和市场面研究两个系统对接起来以后,困惑少了很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通透感。

事实上估值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自内而外,自己对企业价值的估算;

一方面是自外而内,市场对企业价值的界定。

所以,最好是先试着去理解市场为何对企业给出如此估值。去理解市场多方的逻辑、观点与思考,再结合历史进行思考,这个就是市场面研究要解决的一部分问题,最后再结合基本面进行对企业的价值判断

对于市场面的研究方法,感谢“猫总”分享对于长城汽车的研究,受益匪浅@群兽中的一只猫

本文就是我对天味食品市场面研究的一些基本结论。系统总结了天味食品上市以来,外部环境公司自身经营的变化情况,从现象去看市场的反映,每一个现象引起的波动都是市场的一个思维过程,理解市场的估值逻辑,这对我们把握好价格和演绎节奏会有帮助。



Ⅰ.市场反映基本面的一般规律

共振产生大牛大熊

大牛:指数大涨+行业高景气+企业基本面正向大变化;

大熊:指数大跌+行业不景气+企业基本面负向大变化。

权重:三个因素对股价影响的权重,由前往后逐级递增

企业基本面是内因

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和阶段性利润增速是股价表现强弱的根本,它决定了被景气周期和大盘助推的力度和幅度(涨跌双向助推)。

复合调味料差异化较大,决定了惨烈价格战难以爆发,刚需属性周期性弱,一般业绩相对稳定,股价难以深跌;但行业壁垒不高格局未定,如果有跨界者进入导致竞争加剧,行业会出现短期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受损,甚至造成阶段性负增长,股价进入深度熊市。

行业景气度是外因

行业景气个股业绩大好,股价表现慢牛行情;行业高景气个股业绩一般,股价表现一般。

行业不景气个股业绩大好,股价表现季度行情;行业不景气个股业绩很差,股价表现大熊。

大盘趋势神助攻

大盘以阶段业绩为基础起助推作用。公司基本面变化大时表现为业绩主导股价,阶段性地独立于大盘走势;公司基本面变化小时表现为大盘主导股价。

政策有长效无短效

政策制定食品安全的标准越来越严格,中长期将有利于推动调味品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但短期对股价的影响作用力很小。


Ⅱ.各个涨跌阶段的信息梳理

下面按涨跌阶段来分类,系统梳理了公司上市以来的主要的信息(信息量太大可能有遗漏的,也请大家补充),尝试从市场的角度去理解——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经营对股价的影响。

一方面可以理清公司的发展脉络,获得进程感,从整体上来把握机会;

另一方面可以提炼出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因素变化的跟踪,来理解当下和推演未来。

天味食品上市以来,共经历了4波上涨和4波下跌(不想深究可以跳过分析过程,直接看后面的结论)。

2019/4上市→2019/10(股价6→24)

环境变化

沪深300年度涨幅36%。

政策2018年6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制定了更严格管理指标,2019年12月21日起正式实施。行业高景气度,颐海年度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60%/45%;日辰股份8月上市,年度收入/利润同比增长20%/23%。调味品协会数据12家上市企业,中报营业总收入为304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4%;净利润为53亿元,同比增长17%。

自身变化:4月上市一路高走,次新股概念。中报业绩超预期收入/净利润同增32%/41%,其中Q2毛利率降为37.7%(Q139.7%)。公司对好人家品牌升级,实现全新战略布局。广告费用增加150%。经销商同比增长51%。设立独立团队运营定制餐调业务。

2019/10→2020/2(股价24→12)

环境变化

2019年11-12月沪深300小幅上涨,2020年1-3月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爆发,指数大幅震荡。

行业高景气度,竞争环境无明显变化。颐海国际2019H1收入/利润同比增长65%/54%。市场以跌停回应3季报业绩,之后股价进入调整中没有跟随大盘,至疫情爆发时跌出最低价,之后随大盘见底回升。

自身变化

三季报收入同增24%,净利润同增20%;Q3公司业绩放缓(两个生产基地同时改扩建影响生产),火锅底料同比仅+8%,川菜调料同比+26%。Q4营收/净利润+19.0%/-1.6%,低于市场预期。毛利率:Q3显著下滑到35.5%(促销的让利及原材料价格影响),同比-4.3pts,销售费用率同比+3.6pts。12月调整了营销组织架构。

2020/2→2020/12(股价12→48)

环境变化

沪深300牛市大涨27%。

半年报数据,多数调味品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同比增长。在疫情期间百业萧条,调味品刚需属性行业景气度提高,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股价普遍大涨,海天味业市值逼近6000亿元,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2020年新注册调味品企业与2019年相比,增长9.1%。

疫情期间调味品家庭渠道消费量随之提升,复调C端渗透率提升。海天味业8月推出火锅底料及多款中式复合调味品产品,业内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复合调味料。下半年大宗商品大幅上涨,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大涨。

自身变化

7月半年度快报,营收/利润同比+46%/95%,业绩超预期,Q2毛利率上升至43.5%(2019同期为35.5%)。5月公司发布定增扩产计划19万吨,11月完成募集资金16.3亿元。H1开启好人家、大红袍分品牌战略,招商加快,经销商净增加830家,总计 2051家。
启动高空广告投放,10月冠名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冠名东方卫视《东方剧场》,累计品牌触达55亿+人次,年度广告费用1.2亿同增近1000%。2020年5月出台股权激励方案确保收入保30%冲50%。2022年推出 52 款新品。3月设立上海分公司的公告。

2021/1→2021/8(股价48→14)

环境变化

沪深300冲顶后下跌约10%。
终端消费恢复疲软,餐饮渠道需求大幅减少。社区团购兴起持续分流商超渠道,调味品行业的渠道体系也正在快速的迭代更新,对部分调味品企业渠道冲击较大。
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不少资本的涌入,行业内企业纷纷抛出扩产计划,导致供给侧产能大增。
2021年调味品行业涌现出新锐品牌禧宝制研、加点滋味、黄肖氏、小熊驾到、虎邦等。海天味业、厨邦、李锦记、千禾味业恒顺醋业等基础调味品企业也纷纷推出各类复合调味料产品。

复调区域性品牌在资本的加持下,加大产能往全国化扩张,短期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大量跨赛道竞品入局,形成头部挤压式竞争加剧的格局;头部企业均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以抢占市场份额,使得销售费用率进一步上行,利润端承压。
自2020下半年开始上游原材料成本大涨,挤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调味品16家主要上市企业中14家毛利率同比下降,12家净利率同比下降。2021H1颐海国际第三方火锅底料增速-7%,中式复调4%。

自身变化

2020年度报告存货大幅增加150%(产成品的库存是为了满足旺季消费需求,提前备货;原辅料的库存是为了满足旺季生产需要);

股价转折点在Q4业绩不及预期,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29%/-56%,毛利率下滑至38.8%。

Q1毛利率下滑至37.8%(2020年为41.5%),营收/净利润增长56%/4%;而Q2毛利率下滑至30.8%,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15%/-104%。

上半年毛利率下滑,主要系上半年产品促销力度加大(搭赠)、产品结构变化(低毛利定制餐道占比上升)以及原材料(油脂类涨幅较大,包材及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所致。
公司业绩受高基数、高库存(为股权激励达标往渠道压货)、高费用投放等因素影响。

内部处于转型升级、持续变革时期,对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影响的评估和论证不够充分,主观能动性上产生了误判。

2021/9→2021/11(股价14→21)

环境变化

沪深300指数震荡。

10月12日海天味业公告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上调3%-7%不等,同行跟进提价,引发行业提价潮。

21Q4行业业绩回升,毛利率有回升。

自身变化

公司下决心清理渠道库存,加大促销力度及经销商库存管理等方式。

Q3毛利率回升33.6%,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37%/-96%;Q4毛利率回升至36.9%,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25%/-137%。

10月中旬,公司对2款产品进行了提价,其他产品进行全面梳理。四季度进入销售旺季。

参股上游核心原材料牛油供应商。

2021/12→2022/4(股价21→10)

环境变化

沪深300进入深度熊市(下跌约20%);
俄乌战争爆发。上海疫情高峰阶段。
海底捞启动“啄木鸟计划”,11月逐步关停约300家门店。

自身变化

12月21公告发行瑞士GDR草案。
1月27发布年度快报。3月31日发布年报Q4毛利率回升至36.9%。
从之前大力发展经销商转变到优商扶商的分级运营模式。

2022/4→2022/11(股价10→22)

环境变化

沪深300在4月底反弹20%,之后继续下行,10月创新新低。前三季度,17家调味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正增长的有14家,净利润正增长的有10家。10月出台《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3/1日实行。10月“海天味业被指双标”事件发生,冲上热搜。2022年包括元气森林、福建七匹狼集团、攀华集团、山西锦曜集团等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收并购等方式进入调味品生产领域。2022年调味品上市公司的线上销售额大幅度增长,大量的新锐品牌以线上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参与竞争。上市公司利用头部经销商进行资源整合做全渠道渗透。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一些回调。

自身变化

22Q1毛利率35.9%(环比小幅收窄),收入/利润同比增长20%/25%,超预期市场涨停回应。4月公告回购股票。5月智慧工厂投产。通过SQF品质认证。8月23半年报披露股价下跌9.6%,Q2毛利率继续下滑至34.5%。10月26披露三季报收入/利润增长37%/同比增长205%,其中Q3毛利率32.7%(原材料价格上涨、促销力度有所增加、产品结构影响)。经销商较年初减少47家。公司上下游投资、参股链接核心资源。

2022/11/4→2023/10/23(股价22→12)

环境变化

沪深300在2022年11月-2023年1月底有一波反弹,随后2月份开始持续调整并创新低。2022年12月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促消费将是2023年扩大内需的重点。社会餐饮需求回暖、居家饮食频次减少,调味品行业也呈现出B端恢复、C端承压的特点。一季报餐饮恢复不及预期,中报确认消费弱复苏,三季报大众食品有见底回升迹象。海天Q3营收+2.2%结束4连跌,扣非利润-2%收窄。千禾味业主打高端酱油“0添加”,三季报收入/利润同比增长50%/107%,海天更多产品标识“0添加”。

自身变化

3月2日公布22年报,Q4毛利率回升至34%,营收/利润增长25%/-6%。23Q1毛利率40.6%,营收/利润增长22%/27%,股价反映 +3.7%。中报不及预期,Q2毛利率降至31.1%,营收/利润增长13%/21%,股价反映 -7.7%。中报披露收购了线上小B龙头食萃食品。3季报利润超预期,Q3毛利率38.1%,营收/利润增长16%/44%,股价反映 +6.3%。9月第三代厚火锅底料上市,开创底料创新新时代。中报披露收购食萃食品(小B线上龙头),Q2季报业绩不及预期,毛利率大幅下滑。确定了“预制菜”赛道为公司未来增长的第二曲线。
9月13终止发行GDR。

上述就是对各个涨跌阶段的主要信息梳理,下面提炼出共性特征,抽象出几个关键因素,然后跟踪这几个关键因素的变化,对后续市场演绎的节奏可以更好的感知。


Ⅲ.影响股价涨跌的关键因素

上升期内主要影响因素归纳

大盘:4波上涨大盘都起助推作用至少是不下跌,以阶段业绩情况为基础助涨助跌。

市场:行业高景气,渗透率持续提升,大多数企业收入与利润能够保持中速增长的趋势,更高增长刺激股价加速上涨。

政策:食品安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长期对于龙头提升集中度有推动作用。但对于短期股价波动影响很小。

企业:收入/利润大幅增长,伴随毛利率的提升。

下跌期主要影响因素归纳

大盘:4波下跌大盘都起到助推作用,尤其是2022年1季度那波基本面已经开始转好,很明显受大盘压制。

基本面负向变化时大盘助跌,呈现业绩与估值的双杀,业绩没有大的正向变化预期时(仅符合预期)往往走势也会弱于大盘。

市场:复调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一直很激烈,但如果市场行情好就会弱化激烈,更多的体现共赢,共同做大市场规模。

但如果有其他导致情况恶化因素,如跨界者搅局导致短期供给过剩,强大竞争对手的加码布局——海天发力就会加剧竞争。如果宏观经济发生大变化对行业整体影响较大(如疫情导致下游餐饮市场低迷),虽然天味C端占比大头受益家庭消费的加速渗透,但2023年B端修复C端回落影响市场预期。

以经销商为主的传统渠道面临社区团购、网络直播等新型渠道分流,天味在全国化进程中对新型渠道拥抱积极,1+N的渠道布局影响相对较小,而海天、榨菜等渠道已经完成全国化的企业影响较大。

企业:收入与利润下降,毛利率降低5%以上,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竞争加剧促销费用增加,折扣增多导致单价降低。

2021年天味火锅底料/中式复调增长-28/-10%(颐海复调第三方销售仅下降-1%/-3%),需求端有一定的影响,最主要还是公司渠道积压及管理的问题。

鉴往知来:总结了历史规律在对比一下目前的情况,对未来进行合理展望。


Ⅳ.目前情况与未来展望

1.基本面预期

企业本身:业绩支撑强劲,基本面正向变化力度一般,2023营收/利润预期增长20%/30%,2024预期增长20%/25%(超预期的看点是小B餐饮需求的修复,小B是标准化的产品,食萃小B线上业务具有低成本快速扩张的特点,在天味赋能下具有爆发潜能)。

天味第3代厚火锅底料开创底料新时代,从跟随者到引领者,将提升公司C端市场地位,公司定位为战略性大单品,将提升净利率。

2023年B端恢复C端下降,股价几乎一年都在调整也反映市场的担忧,随着年末切换2024年情况C端需求往好的方向变化,存在估值修复的预期差,“好生意+大行业+小龙头”上市以来估值中枢在60倍PE。绝对估值30倍PE(参考海天历史熊市30倍PE的估值最低位),估值处于历史低百分位,公司积极回购股份。

行业与宏观因素

行业格局与趋势,近几年互联网创新带来的新零售变革,也从客观上增加了价格透明度,加剧了调味品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压低了调味品行业的价格,调味品企业将资源聚焦头部经销商进行渠道整合,长期看随着渠道商的做大,可能会压低利润率。

扩大内需有相关政策出台。23Q3大众品随着成本下降,盈利能力开始改善,众多券商观点和结论基本一致,内行共识在发生改变。

基调综合成本略有回升,复调综合成本持续改善。根据核心原料&包材价格受白糖、玻璃价格上涨影响,基调综合成本从 23 年 8 月开始略有回升;而复调的综合成本于22年10 月持续回落,未来几个季度利润弹性有望持续兑现。

2.市场面趋势

自身:8月22日中报披露利润不及预期,毛利率环比下滑近10%,股价下跌约10%后企稳震荡,10月份又被证监会问询是否存在利益输出的问题,负面思考下股价并没有进一步下跌。目前看月线像在构造W底部形态,周线呈现强底分型,10月30日3季报公布上涨6.2%成交量为近半年来最大。随着进入2024年业绩动态估值也20多倍PE,底部有一定保障。

环境:市场持续近3年熊市,沪深300指数最高点下跌40%+,周线技术上呈现低背驰形态,结合估值上处于历史低位,基本面也已经在变好,政策上积极促消费扩大内需,也就不可能出现中枢下移的情况,顶多只是背驰段的延伸,这就决定了下行空间的有限,第一类买点可能24Q1出现。


Ⅴ.由基本规律产生的两种策略

在梳理清楚了市场对基本面反映的基本规律以后,由此也就产生出了两种基本的投资策略:

套利性操作

三大要素不共振时,在市场情绪性杀估值、利空性事件杀跌、公司季度业绩不及预期杀跌,可在估值极限低位买入合理估值卖出,做套利性交易。

战略性投资

三大要素共振时,行业景气周期的到来,企业基本面正向的大变化预期,大盘趋势的神助攻,可在估值极限低位买入,做中长线战略性投资。

我认为,采取什么策略,只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公司的基本面情况来决定。

比如,缺乏对企业长期商业价值的穿透力,看不了那么远,信心和耐心都不足,抓住阶段性的机会做套利就是最合适的;而具有长远穿透力的眼光,又有耐心等待逻辑演绎,长期持有潜力成长股是最合适的。

只不过需要明白自己的得失是什么?前者得到的阶段性的盈利,要放弃的是中长期的盈利,要接受放跑牛股的可能性。后者得到的是中长期的盈利,要放弃的是短期的盈利,要接受坐电梯的可能性。

只要策略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就都会有效,具体因人而异的适配,不能那么机械。

好了,天味食品市场面分析就到这里了,这是第11篇分析,还没关注的点关注,方便接收我后续的研究成果!

—全文完—

文中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往期相关文章:

天味食品|中式菜品调料龙一地位不断强化,概率与赔率统一的机会

天味食品|新3代料,战略布局最肥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天味食品|透视表层大波动的风险,探究隐藏高价值的机会?

天味食品|好生意大行业小龙头,10倍级的成长潜力「竞争优势篇」

天味食品|好赛道大行业小龙头,10倍级的成长潜力「护城河篇」

天味食品|核心指标连续改善,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天味食品|欲行稳致远,需在变化中抓住“这个”不变的东西!

天味食品|3季报极差,股价却大涨,瞎炒作还是有逻辑?

天味食品|股价“膝盖斩”,利润暴跌62.12%,机构割肉了,还有未来吗?

天味食品|调味品复合化,看优质赛道上跑出来“蜀香白马”!

@今日话题 #价值投资# $天味食品(SH60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