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31回复:165喜欢:90
不分红的公司我一定不会持有。

想象这样一段对话:

基金经理:这位客户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如果把你的财产交给我为你投资,在今后的50
年你的年收益率会达到19%。
客户:那以后每年的分红会达到多少呢?
基金经理:为了这19%的年复合增长率,我们将不会向你分红,因为分红会缴税,也会减少我们将来继续投资的本金。
客户:将来我的投资持股数会持续增加吗?
基金经理:不会增加,我们不增股拆股,我们会保证股价一直持续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价位。
客户:没有分红,没有增股拆股,我靠什么来生活呢?
基金经理:你去找工作的时候可以给你的老板说,你是我们的股东,让他支付你一个高的工资,这样一方面你可以支付你的生活费用,也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来不停的买入公司的股份。
客户:投资这么一家公司,我有什么好处呢?
基金经理:你的账面财富会增加很多,你会看起来很富有。
.......

这两天巴菲特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2023的信发表了,在投资界得到了一致的推崇。几乎所有人无论是做价值投资还是投机的。都在纷纷转发,津津乐道。凡是说投资,如果不提及巴菲特,那只能说他是一个没入门的菜鸟。一定会被人笑话说连巴菲特都不知道你还做投资,更别说价值投资了。而在我们的A股市场,如果某一家公司,不分红甚至原来的分红多,突然有一年分红减少了,都会被别人骂成是铁公鸡,记得前两年格力电器有过一次减少分红,就被股民骂的体无完肤。可是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不分红却成了许许多多人,反复歌颂的经典案例。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几十年的历史上,他们也从不分红派股增股。而且大声叫好说不分红好啊,不分红可以再投资,可以增加未来收益。而且为不分红找到了无穷多的理由和依据。

但是对我来讲,一家不分红的公司,无论赚多少钱有多少收益,于我这样靠公司分红来生活的小散股东来说,没有任何的投资持有的价值。如果我投资持有这样一家公司需要收益来支付我的生活费用的话,我只能不停的卖出手中所持有的股份。虽然当初投资的本金在增值。但是以无限远的期限来看,我的持有的股份和投资是逐渐减少的。因为我和我的子孙后代需要不停的卖出所持有的股份来换取生活费,直到有一天这些股份全部卖完。与此同时我投资的这个公司的高管或者是基金管理人。他们在公司会领取高额的薪酬,也许还可以靠这个薪酬,不停的买入自己公司的股份,当然这无可厚非。但是持有这个公司的股东,却处于不公平的一种境遇。公司管理层靠管理股东的财富,薪酬越来越高,也许所持有的股份也会越来越多。而散户股东他们的持股数,如果没有现金流来支撑其生活费或买入增持股份。他们的持股数是越来越少的。如果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和其他的投资支撑,又不愿意卖出所持有的这家公司的股份,对我来说这样的投资不可持续。

到今年的8月底,我持有茅台股份达22年。我会一直持有下去。但是如果某一天茅台股份发布通告,说从今往后将不再分红给股东。相信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清仓茅台股份而寻找新的投资标的。

全部讨论

就像农业时代的地主一样,赚了钱买地,买了地种粮食换钱,再买地,最终是买的地越来越多,每年的粮食产量也越来越多,不需要卖地去换粮食。

公司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一个公司在整个生命周期里都不分红,那持有整个生命周期,公司的价值对于股东来说是零。
公司分红或者不分红有不同的原因,公司的发展也有不同的阶段,也不能说分红就一定比不分红好。有的公司现在不分红或者少分红,是为了将来更多的分红。伯克希尔哈撒韦,将来也一定会分红的,当规模大到很难获得超额收益的时候自然就分红了。分红,也要辩证来看。
债券是特殊的公司,公司是特殊的债券。这句话,把分红讲的挺清楚的了。对中小股东来说,无非是想要现在的分红,还是想要将来的分红。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爱尔眼科(SZ300015)$
泸州老窖 山西汾酒 酒鬼酒 通策医疗 欧普康视 今世缘 老白干酒

2023-02-28 09:22

伯克希尔自己买的都是高分红可乐,运通,靠分红不停的买入其他资产

西格尔教授所著《投资者的未来》的核心思想就是对持续分红的公司进行再投资,以获得良好收益。他也意识到伯克希尔是个bug,因此专门拿出一小节进行解释。
但我看完觉得,他的解释除了“避税”这一点外,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只是基于对巴菲特个人能力和操守的赞美。
若以我看来,不要把伯克希尔当做一个公司,而是当做一个基金来看,就说得通了。
对于公司,一定是要分红的才是好公司;而基金,是可以不必分红,让优秀的经理去代你投资。

逻辑不太对,股价上升的速度会远大于你我的消费,比如本来1000股,卖出一部分,比如500股,能用10年,剩下500股实际价值如果按年化15%,实际价格为原来的2000股,就是你越卖会越慢,因为它的价值提升的比消费快,最终不但不会花完,到某一临界值的时候几乎不用卖出多少股份,因为股份本身的升值远大于消费。

2023-02-28 09:56

这叫后视镜思维。你这样说,只是因为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后,终于熬到了股息涨到对生活已经很有意义的时候了。你最初买入茅台时,估计那点股息也是聊胜于无,你那时会说,不分红的股票绝对不买吗?而且,如果持有一只股票很多年后,股息数额很大,只是说明你买入了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对于这样的公司,就算不分红,靠卖出点股票同样足够生活费了。

2023-02-28 09:32

《巴菲特传》里,巴菲特的儿子、女儿为了生活或工作需要,就把手头的股票卖了。

2023-02-28 09:02

有一个问题,任何公司最终的结果都是倒闭灭亡,只不过时间有长有短,几年到几百年的区别。那公司的内在价值是什么?是公司存续期内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假如两个公司存在100年,自由现金流年化都是平均25%,一个分红,一个从不分红,像你说的永远不卖,只拿分红,分了红就花掉,到100年公司倒闭时你的收益就是这100年分红的钱,即便股息率高达10%,你的最终自由现金流的年化就是10%。以25年这个节点计算收益,只拿分红的公司,只有10倍收益,另一家公司持有25年全部清仓,头二十五年自由现金流也是年化25%,那么25年累积自由现金流就上涨了300多倍,这当然会体现在股价中,全部卖出去消费,300多倍的收益远超10倍收益。

2023-02-28 07:27

靠每年的分红,支付消费开支,及增加股数,正向循环。

2023-02-28 12:27

凡是以伯克希尔不分红举例,为那些铁公鸡说话的都是耍流氓。
因为伯克希尔太优秀了,使得它成为了一个异类,99%的公司都没资格跟其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