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清:读《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以下为该书文摘,斜体字为我的读后感。

人类栖身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人们通常只想到杰出人士是最优质的种子,但很少想到成材还必须有充足的日照,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有足够的运气躲过兔子和伐木工人。

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独特的成长环境促成的结果。没有哪个摇滚巨星、职业球员、或是软件业亿万富翁仅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他们总是特定地点和特定环境的产物。成功不是随机事件。成功是由一系列可预知的、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何时何地出生,父母如何营生,成长环境如何决定了你在社会中是否能取得成功。

书中的观点以及举的例子,论述导致成功的条件,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天时、地利、人和”。

1、出生在有利的时机,或成长在有利的时机,事业发展阶段遇到有利的时机;

2、出生在恰当的地点,或成长在恰当的地点。这两点也是巴菲特说的“卵巢彩票”。他说:“我是1930年出生的,当时我能出生在美国的概率只有2%,我在母亲子宫里孕育的那一刻,就像中了彩票,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国而是出生在其他国家,我的生命将完全不同!”出生在全球最强大的国家,经历的是美国最强盛的阶段,投资的美国公司不仅在国内获得发展,可口可乐苹果等还极大地收益于全球化。当然这个阶段美国的投资人也有无数,巴菲特自己的能力、努力依然是必要条件,这就是第三点“人和”。

3、个人的努力、训练,以及国家、民族、家庭带来的文化传承。以上三点的共同影响,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

一、入学和体育项目选择上的年龄优势

因年龄大几个月而显现的微弱优势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或不成功,自信或不自信的轨道中,其影响会延伸许多年。

如果知道这一点的话,父母们就不会因为孩子出生在9月以后,没有到龄上不了学而焦虑,应该庆幸成为上学中年龄大几个月的孩子。

二、10000小时的训练

在社会学领域,所谓成功就是“优势积累”的结果。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成功是天赋加上后天努力。但问题是,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

埃里克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结论是:第一,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第二,也不存在“劳苦命”——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比别人高却无法比别人更优秀。研究结果表明,一旦一个演奏者进入顶级音乐学校,唯一能使他出人头地的方法就是:刻苦练习;成功的要素在这个阶段变得简单明了。还有一点是,那些顶级演奏家们,他们练琴不只是比其他人更加努力,而是比其他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就要一遍又一遍艰苦练习,而练习的时长必须达到一个最小临界量。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了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

“研究发现,任何一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10000小时的训练。”神经学专家丹尼尔·利瓦廷写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滑冰运动员、钢琴家、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10000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成功就是坚持不懈,就是顽强不屈,就是别人花30秒钟就放弃的事你却花22分钟去思考的坚定信念。

很多时候我们看别人很擅长某件事,很轻松地处理某个事情,我们可能忽略了别人在这件事上经历了长期的训练,才换得举重若轻的能力。

在竞技体育上,我们不会跟一位职业运动员去比赛,我们知道差距,但在投资上我们就没有那么保守了,我们面对各种职业队伍,面对各种不同的行业领域。

当然,也不是说散户没机会,散户也可能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做了很多了解,散户也有机构没有的许多优势。但要投资自己能理解的公司,这也是巴菲特强调的“能力圈”,我们在投资上得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际。

三、父母的影响

中产阶级父母总是和孩子商量事情,晓之以理,他们不会硬性下达命令。他们希望孩子与他们顶嘴,和他们讨价还价,并站在成人的角度问他们问题。孩子如果在学校表现不佳,富裕家庭的父母总会责备老师,他们总站在孩子这一边。

拉里奥把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风格称为“协同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这种模式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作为对照,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为“自然成长”(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这些家长只把抚养子女成人看作自己的责任,而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作孩子自己的事儿。

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学会在复杂的组织结构中应付自如。他们还学会如何舒服地与成年人打交道,在必要的时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孩子的行为表明他们认为自己有权提出自己的特殊要求,有权参与制度互动。他们在各种情景中更加自如,愿意分享信息,并希望赢得别人的关注……通过互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是中产阶级子女的一贯做法。”

作为对照,劳动阶层家庭孩子的性格被认为是“疏离,疑虑和有强迫症”。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都不知道如何为达到良好愿望“制定策略(customize)”。

特曼从25万中小学生中挑选出1470个智商介于140到200的孩子。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天才少年,正式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他们被统称为“特曼人”。

“特曼人”成年以后,特曼将研究对象中的730名男性分成3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150人(约占总数的20%)被特曼分为A组。这些人获得了真正的成功,他们个个都是明星——有律师、医生、工程师和学者。A组中有90%的人大学毕业,而大学毕业的人中又有98%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表现中等水平的60%的人分为B组,这些人后来的发展也算“令人满意”;剩下的150人编为C组,特曼认为C组的人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智力优势。他们中有的成了邮递员,有的成了会计,有些甚至失业在家。C组中有1/3的人从大学辍学,1/4的人只有高中文凭。在C组这150人中——曾几何时被众人视为天才的他们——只有8个人获得了硕士文凭。

两组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家庭背景。与其说非凡的成就取决于天赋,不如说这取决于机遇。

A组:绝大多数人来自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这些人的家庭大多是知识分子家庭,很多人家里都有大量藏书。A组中有一半人的父亲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文凭。

C组:有1/3的人的父亲在八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辍学。

在“协同培养”原则下长大的孩子和在“自然成长”原则下长大的孩子,行为举止截然不同。A组的学生更加机灵、沉着、衣着得体,富有吸引力。实际上,A组和C组在这4个方面的差异极大,大到让人感觉两组人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人种。这一结果令人惊讶。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父母的帮助下将家族最好一面呈现出来的A组学生,与没有这样做的C组学生存在很大的区别。

C组学生到底缺什么?其实缺的东西并不是什么昂贵的、难于找到的东西,也不是DNA的特殊编码或大脑神经的特殊构造。C组所缺的,是我们只要知道都应该给予他们的东西:一个帮助孩子获得应对社会的经验的社群。C组学生的天赋都被浪费了,但是,事实上他们本不应该沦落至此。

富裕家庭孩子与贫穷家庭孩子的差距主要是在非在校时间内形成的。

这也是俗话说的“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是不是培养出贵族另当别论,但确实下一代是能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上一代把下一代托得更高一些。孩子出生在农村,和出生在城市,学习资源就差别挺大。

现在许多人诟病的养一个孩子成本太高了,这个成本主要不是吃饭的成本,而是各种培训的费用。收入差距大的不同父母,在孩子培训上的投入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一方面需要父母有这个意识,另外也需要父母有这个经济能力。

四、行业机会

弗洛姆在世达花了20年时间在其专业领域磨砺以须,忽然之间世界形势变了,他已经做好准备。弗洛姆并不是克服了逆境,而是原先的逆境忽然之间变成了机遇。“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比其他律师更聪明,”里夫坎德说,“而是因为他们磨炼了多年的技巧因时势的改变而突然之间变得极有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可能性不来自我们自身,也不来自我们的父母,而是来自我们的时代:即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

这就是所谓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你踏上的时代的节拍。这对我们投资也是一个提醒,不要只看历史上某个企业取得成功,就认为今后也将成功,更不能只看历史上的财务数据,线性外推给企业估值。估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里要注意的是“未来”,投资投的是企业的未来。

企业所处的行业如果未来将面临下行,或者竞争更加激励,对企业逆水行舟的能力,我们要非常慎重。

分析企业过去的历史情况,只要你愿意,还是能了解的。但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判断,才是真正考验投资能力的。

五、做自己喜欢的事

自主性、复合性、付出与回报的关联性,以上3点是任何一份称得上令人满意的工作应该具备的属性。能赚多少钱并不是使我们快乐的最终源泉,使我们快乐的源泉是这份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能让我们实现自我。

知道要实现他的计划需要许多年的艰苦劳动,但是他依然欣喜若狂,望不到头的艰苦劳动并没有使他觉得沉重不堪。当比尔·盖茨在湖滨学校第一次坐在电脑前的时候,他也有相同的感受。当甲壳虫乐队被告知要每晚8小时,每周7天演奏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丝毫退缩。恰恰相反,他们急于接受任务。只有艰苦从事没有意义的工作才称得上是艰苦工作。

10000小时定律决定了要想取得突出成绩,先决条件是持续的训练、学习,如果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甚至是讨厌的事,很难坚持。即使坚持了,没有兴趣也很难在做的过程中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六、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事件背后更强大的力量,它植入人性,影响长存。经过数代传承,即便产生文化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条件已经消失,这种文化也会一直完好无损留传下来。文化直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模式,其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没有它,我们将无法认知世界。

这也是我们投资中看公司,需要看企业文化。

七、总结

“异类”是那些获得特殊机遇之人——是那些耐心等待,当机遇到来就当仁不让把握住机遇的人们。

超级律师、数学天才和软件企业家的成功依靠的也是人类的一般经验,他们的成就绝非石破天惊也非神秘莫测。他们处在优势与文化传承的网络中央,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养成;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则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

本文初次发表时间:2023-09-12

陈景清精彩文章:

陈景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陈景清:投资的三种不同方式

陈景清:《埃隆·马斯克传》读后感

陈景清:敬业的价值

陈景清:成功投资的困难

陈景清:走向2024

陈景清:春节高速车流的投资启示

陈景清:价值投资者最大的亏损来源

陈景清:路边吃包子,我想到了我的持股

陈景清

《压岁钱的游戏:一位投资人爸爸写给孩子的9堂财商课》一书作者。从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到基层打工者,到企业高管,到一名创业者,如今成为一名全职投资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对管理、金融以及心理学的学习实践,使得其在投资领域获得较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