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线怎么就爆仓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34回复:72喜欢:143

转自 罗杰把酒看航运

最近做美线的朋友都在问这个问题:怎么突然就爆仓涨价了?

事出突然,有这个困惑很容易理解:5月并不是传统旺季,何来爆仓?此轮行情是假性繁荣,昙花一现还是有货量支撑的旺季提前到来?在涨价最猛的欧线和美线市场,有货代已经开始惊呼:我们又要回到疫情期间的“黑暗时代”了。

那么美线究竟怎么了?这波突如其来的涨价潮从何而来? 能维持多久?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还是看基本面:供需关系。下图是1-4月(到港日)美国从亚洲进口的排名前20的货品名。从总量上来看,今年前四个月同比增长14%,比2019年同期也增加了15%。4月份增长的势头稍微放缓了一些,同比上升4%,但是对比19年的4月,还有16%的增长。

从具体的品类来看,家具家居类同比增长明显,相比较而言,塑料制品,电器类和汽配增长迅猛,橡胶产品和玩具类表现也不错。服装类虽然同比有微量增长,但是跟2019年相比却有两位数的跌幅。

如何解释两位数的总量增长? 一个最合理的可能:补库存。把今年2月份的美国零售库销比跟19年同期做比较,可以看出不管是整个零售业还是具体品类,目前的库销比都低于2019年。

支撑当前货量的除了补库存的常规操作以外,还有一个“非常规”因素:地区局势动荡和美国大选的不稳定因素(评:潜在大幅增加关税的可能性)迫使客户增加安全库存,并安排提前出运。

关于货量增长,有一点可能需要特别提一下:驱动这波行情的主力是传统大贸货,但是最“受伤”的是电商货。此话怎讲?我们先按下不表,最后再来探讨这个话题。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货量增长是真实的,虽然未必每家公司都有同感。按理说两位数的货量成长在新运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两者可以抵消,不至于造成舱位紧张运价飞涨啊?这应该是大家最不理解的地方。

从去年开始,业界普遍接受2024年的基本趋势还是供大于求。当去年底红海危机爆发的时候,各家分析机构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新运力的下水刚好填补了绕行所需要的额外运力,两者相抵,供需平衡。一旦红海危机解除,释放出的运力又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很明显,客户很乐意接受这套理论。从今年美线签约价来看,船公司也接受了这个推断。

事实证明,专家和砖家只是“一石”之隔。

运力分析机构LINERLYTICA在4月29日的期刊中给出了最新数据,挑战了上述推测。到今年6月底,全球集装箱运力预计将达到3000万TEU,到5月底,绕行南非的运力预计高达500万TEU,占全球运力的近17%,随着地区紧张局势的恶化和扩大,预计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今年虽然名义运力增加10%,但是在最重要的四个东西向航线上(亚洲到欧基,亚洲到地中海,亚洲到美西,亚洲到美东)因为绕行的影响实际运力增加只有区区3%。在全球33个区域航线上,实际运力同比减少了4%。

我们再看两个数据。据LINERLYTICA推算,week 18全球塞港的运力已经接近200万TEU, 占总运力的6.3%。船公司有人为故意空班造成舱位紧张吗?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0.3%的运力在闲置。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专家低估了绕行对运力带来的影响。如果航运是道方程题,每年的变量都不同,专家也无法给出正确的解。我们试着用一句话解释当下的行情:3%的实际运力增长遇上了补库存带来的两位数增长,供需关系易位(评:感觉LINERLYTICA的数据乐观了点,罗杰也改变了过去一直比较悲观的看法

此轮缺舱涨价为何如此不被接受和理解?这里不是说每次涨价大家都拍手称快,哪有客户喜欢涨价的?有几个原因。一是时间点,原本5月是传统淡季,今年突然舱位紧张运价飞涨有点难以理解。二是大家的体感不同。虽然传统大贸货是美线货量的主流,电商客户群占据了社媒流量的主体,而电商的货量没有太大的起色,生意难做各种“卷”的视频充斥社媒。第三,此轮涨价最受伤的偏偏是电商类群体。之前说过,今年传统FOB直客的签约价比去年高了100-200,比目前的市场即期价(FAK)低了几千美金,手握低价舱位的FOB直客没有痛感。对于大型FOB直客,虽然目前价差很大,船公司没有像2021-2022那样掀桌子。电商客户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不管是卖家还是物流公司,手里能有超低约价舱位的比例非常低,正在专心致志准备在美国尾程上“卷死”对手的物流公司被突如其来的涨价缺舱打了一闷棍,最要命的是发现自己手里没有应付这轮“危机”的有效武器,只能硬抗。头程的签约能力向来是电商物流公司需要补齐的短板,2021-2022疫情期间吃了亏,2023年市场恢复,合约舱位的问题好像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直到和这一波行情撞了个满怀,有了旧日重现,旧伤复发的感觉。

大家现在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轮涨价能维持多久?往回看,个个是专家。向前看,人人变砖家,所以大家轻点拍。还是看支撑运价的两个最重要的变量:供需。从运力上看,绕行的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抵消运力的反作用还在变强。从需求上看,今年的补库存是经历不正常的“去库存”后的正常回归,目前才刚刚开始。最近美国零售协会调高了今年第三季度货量增长预测,预计高个位数同比增长将持续到9月份。一边是有效运力被逐步削减,另一边是健康的货量增长预测。从历史经验来看,几乎任何一波涨价潮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更多的是N个变量的持续变化的累计,直到触发质变的那一刻。同理,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一蹴而就,除非市场出现一个超级大变量(评:除非红海绕行停止,这个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东方海外国际(00316)$

精彩讨论

HIS196305-14 19:30

运价上涨原来预期看到一季度未,现在已经看到二季度未,并可展望至三季度未,四季度有点远还看不清,现在的世界变幻莫测,对运价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看,对中远海控净利润一天一天算,今年应该平均每天赚一个亿以上吧,想想就美,这可是自家入股的公司,今天开始算算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给自己这点股份赚多少钱、分多少红,挺好玩的。

forcode05-15 07:05

腾讯护城河深厚,长期持有不动,除非下一波计算平台到来、微信被取代,或者牛市来临,一堆熟人开始打听买什么股票、腾讯股价涨到离谱的程度(比如短时间内翻几倍),否则不准备卖出……
参考:网页链接

战斗吧贾维思05-14 09:15

还是看支撑运价的两个最重要的变量:供需。从运力上看,绕行的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抵消运力的反作用还在变强。从需求上看,今年的补库存是经历不正常的“去库存”后的正常回归,目前才刚刚开始。最近美国零售协会调高了今年第三季度货量增长预测,预计高个位数同比增长将持续到9月份。一边是有效运力被逐步削减,另一边是健康的货量增长预测。从历史经验来看,几乎任何一波涨价潮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更多的是N个变量的持续变化的累计,直到触发质变的那一刻。同理,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一蹴而就,除非市场出现一个超级大变量$中远海控(SH601919)$ 之间

forcode05-15 06:19

看来补库存实锤了,出口企业可以继续涨一波了,年底11月美国大选前结束?
//运力分析机构LINERLYTICA在4月29日的期刊中给出了最新数据,挑战了上述推测。到今年6月底,全球集装箱运力预计将达到3000万TEU,到5月底,绕行南非的运力预计高达500万TEU,占全球运力的近17%,随着地区紧张局势的恶化和扩大,预计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今年虽然名义运力增加10%,但是在最重要的四个东西向航线上(亚洲到欧基,亚洲到地中海,亚洲到美西,亚洲到美东)因为绕行的影响实际运力增加只有区区3%。在全球33个区域航线上,实际运力同比减少了4%。
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0.3%的运力在闲置。
我们试着用一句话解释当下的行情:3%的实际运力增长遇上了补库存带来的两位数增长,供需关系易位(评:感觉LINERLYTICA的数据乐观了点,罗杰也改变了过去一直比较悲观的看法)。
从需求上看,今年的补库存是经历不正常的“去库存”后的正常回归,目前才刚刚开始。最近美国零售协会调高了今年第三季度货量增长预测,预计高个位数同比增长将持续到9月份。一边是有效运力被逐步削减,另一边是健康的货量增长预测。从历史经验来看,几乎任何一波涨价潮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更多的是N个变量的持续变化的累计,直到触发质变的那一刻。同理,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一蹴而就,除非市场出现一个超级大变量(评:除非红海绕行停止,这个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Michael_liu444405-14 16:40

美国要加进口税了,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囤货。

全部讨论

运价上涨原来预期看到一季度未,现在已经看到二季度未,并可展望至三季度未,四季度有点远还看不清,现在的世界变幻莫测,对运价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看,对中远海控净利润一天一天算,今年应该平均每天赚一个亿以上吧,想想就美,这可是自家入股的公司,今天开始算算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给自己这点股份赚多少钱、分多少红,挺好玩的。

还是看支撑运价的两个最重要的变量:供需。从运力上看,绕行的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抵消运力的反作用还在变强。从需求上看,今年的补库存是经历不正常的“去库存”后的正常回归,目前才刚刚开始。最近美国零售协会调高了今年第三季度货量增长预测,预计高个位数同比增长将持续到9月份。一边是有效运力被逐步削减,另一边是健康的货量增长预测。从历史经验来看,几乎任何一波涨价潮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更多的是N个变量的持续变化的累计,直到触发质变的那一刻。同理,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一蹴而就,除非市场出现一个超级大变量$中远海控(SH601919)$ 之间

看来补库存实锤了,出口企业可以继续涨一波了,年底11月美国大选前结束?
//运力分析机构LINERLYTICA在4月29日的期刊中给出了最新数据,挑战了上述推测。到今年6月底,全球集装箱运力预计将达到3000万TEU,到5月底,绕行南非的运力预计高达500万TEU,占全球运力的近17%,随着地区紧张局势的恶化和扩大,预计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今年虽然名义运力增加10%,但是在最重要的四个东西向航线上(亚洲到欧基,亚洲到地中海,亚洲到美西,亚洲到美东)因为绕行的影响实际运力增加只有区区3%。在全球33个区域航线上,实际运力同比减少了4%。
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0.3%的运力在闲置。
我们试着用一句话解释当下的行情:3%的实际运力增长遇上了补库存带来的两位数增长,供需关系易位(评:感觉LINERLYTICA的数据乐观了点,罗杰也改变了过去一直比较悲观的看法)。
从需求上看,今年的补库存是经历不正常的“去库存”后的正常回归,目前才刚刚开始。最近美国零售协会调高了今年第三季度货量增长预测,预计高个位数同比增长将持续到9月份。一边是有效运力被逐步削减,另一边是健康的货量增长预测。从历史经验来看,几乎任何一波涨价潮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更多的是N个变量的持续变化的累计,直到触发质变的那一刻。同理,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一蹴而就,除非市场出现一个超级大变量(评:除非红海绕行停止,这个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05-14 16:40

美国要加进口税了,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囤货。

05-14 08:59

两位数的需求增加,叠加马士基预测绕行10-15%运力减少。不敢想象运价啊!难怪EC在失控状态。

05-14 10:02

不错的分析文章,回答了几个问题:
1,费率涨价的根本:供需,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了,净的结果是需求更大。
2,涨价的持续性:由于不是船公司的一厢情愿,而是深层次的供需矛盾,涨价有坚实基础。
3,货代或者电商的抱怨声:他们占比不大,但社交媒体音量大,所以抱怨声比较响。

05-14 16:36

早上也看到了這篇. 很同意一些觀點
(作者從21年就大量提供行內信息, 但對是次紅海, 也是後知後覺, 沒有提前以雪亮的眼光預料到目前)
就是大部份人看事情也不易用終局思維去推演, 特別是一些可能會滯後, 而當下市場很出現很"不理性"的偏離價 / 低估。
智者選擇低調建倉, 散户看戲觀望
而令我最大觸動的, 反而是那些 國際大行家, 比如 老馬ceo 等等.
錯得離譜之餘, 竟然Q1 成績差如次等生.
這不是國際玩笑嗎?
如今去看1919 中遠之實力, 估值, 真的要 吊一吊這班外企大哥.
來, 咱晒晒24利潤.
下半年的情況, 更熱鬧好看, 詩和遠方, 那麼遠, 這麼近
水手們上船前, 帶個好點的計數機之餘, 不妨配個望遠鏡、安眠藥

05-14 20:47

转:我们试着用一句话解释当下的行情:3%的实际运力增长遇上了补库存带来的两位数增长,供需关系易位
$中远海控(SH601919)$

05-14 21:43

美线应该还有重要因素是预期对华关税大幅上涨带来的超额补库存,这个因素会与旺季结束叠加带来供需反转,应该提前考虑风险。

未来还可以拆船,打着环保旗号,降低航速,都可以造成供需失衡。行业在一几年已经完成重组并购,造成现在集中度很高。想怎么搞,都是那几个公司说了算,运价是回不到以前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