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120喜欢:12
回复@jiancai: 我顺着说两句对香港开发商的看法,在宏观变化大的情况下,商住一体化抗风险能力是更强的,虽然新鸿基和嘉里这种,看着负债规模也有较大体量,但是实际他们负债非常低。
因为他们历史积累了一些保险箱资产,就是最硬地段的住宅,在市场下行期,这些资产流动性依旧非常好,只需要打折就行,因为直接TO富豪群体,也就是储蓄群体,在豪宅长期供应紧缩的情况下,这个配对很好完成。
但是,纯大型收租资产组合,风险高的多,因为大宗资产,和宏观金融环境高度相关,都是几十亿几百亿的交易,高度依赖信贷环境的宽松,和低息,而且,在下行期,只有最好的资产才有流动性。
也就是说,假如纯租赁资产,下行期缩表,会极其痛苦, 把最好的资产卖个白菜价,拿去还债了,假如这个周期很长,最后就是好货都没了,剩一堆垃圾。
散售部分,相对灵活很多,能更好的匹配短债,只要把短债打没了,就能相对平稳的度过周期,债权人也有信心给企业续贷,筹资。
但是,这里边的核心,就是散售资产必须是顶尖地段豪宅,对应社会储蓄最旺盛那批富豪,香港开发商对这个理解非常透彻。//@jiancai:回复@北小九:新鸿基的折旧主要来自于电讯,投资物业不折旧摊销
查看图片
引用:
2024-05-10 21:09
美国REITs要求把90%的应纳税所得额作为股息分配掉,以取得免税资格,西蒙地产的股利支付率超过100%,这是因为商业地产的分红是根据FFO来的,每股FFO远超每股净利润,期间的差异基本都是折旧的因素。但看新鸿基地产,二者差距是不大的,我估计主要是折旧年限的区别,西蒙地产规定自持物业的年限是10...

精彩讨论

jiancai05-13 10:40

香港开发商基本都是这种模式,新世界背后有周大福,嘉里建设背后有益海集团,长实背后有一批公用事业,恒基兆业背后有香港煤气,九龙仓和新鸿基是靠收租烫平。
做强周期行业,必须很多抓手,去补充这种“负压”,单靠钢筋水泥去对抗周期,是绝对不够的。

jiancai05-11 11:53

流动性和氧气很像,有的时候,人不会意识到这个东西的存在,缺氧了,离死亡就很近了,而且大家只需要一天,就都知道你快死了,债这个东西,只有100%概率兑付,才会有人借给你,一旦有几率不兑付,那就绝对凉凉了,靠债务生存的公司,要绝对保证短债的兑付,用大炮轰短债流动性,不要让任何人质疑兑付能力。

jiancai05-13 09:53

纯住宅有个问题,就是投资端完全是周期的,房子卖的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土地就会催生泡沫,地方政府会优先供应郊区土地,而且竞租赁,限价,容积率也差,开发商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投出来大量资本黑洞。
就这轮周期来看,暴雷的商住一体,就是中骏和宝龙,就这两家在福建疯子帮里边,也算好的,更多的商住一体公司,大多还没有暴雷,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纯住宅,尤其龙湖,现在比万科强很多,就是新城,也比纯住宅的强很多,道理很简单,运营资产在现在,保值能力比垃圾住宅强,还是比较好的抵押物。
高周转,是通过大量的跳板项目,去一路击鼓传花扩张,房价下行当中,跳板大量踏空,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恐慌,就会锁住跳板,那母公司,现金流断档,会快速形成“负压”,就是你注入一笔钱,瞬间就会被抢空,任何干净资产,都会被哄抢为抵押物,这时候,救他会非常难,尤其时间久了,负压过大,基本没有救的可能性。
所以,我一般会都吓那些想投资信用有裂口开发商的人,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假如一个开发商的信用债定价大幅偏离市场回报率,那这个开发商的股票,可投资性非常低。

jiancai05-13 10:06

不知道能不能发出来,我再补一条,就是大股东实力,不用看报表,假如没有总量政策,新城和龙湖最后大概率是顶不住的,这是高周转的宿命。
除非大股东实力超强,规模远大于地产板块,可腾挪空间特别大,而且救助意愿特别强,道理和城投比较像,到现在标债无一例违约,就是靠大股东直管,有人统筹资源,然后有人信用背书,做债务期限优化,哪怕用非标和银行去堵标债的“负压”,办法总是有的,但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jiancai05-13 09:40

陆家嘴这种企业,非市场化,能拿到很多很赚钱的业务,也得投很多资本黑洞,身不由己,类似城投吧。

全部讨论

目前看,大陆的几家综合体资产地产商,风险会比纯住宅更高还是更低?一年两年前好像更高,看似资产,实际运营不好就是水泥渣,但如果给待遇这些资产就可以成为城投那样的贷款锚,现在看股价比纯住宅好多了

05-11 11:53

流动性和氧气很像,有的时候,人不会意识到这个东西的存在,缺氧了,离死亡就很近了,而且大家只需要一天,就都知道你快死了,债这个东西,只有100%概率兑付,才会有人借给你,一旦有几率不兑付,那就绝对凉凉了,靠债务生存的公司,要绝对保证短债的兑付,用大炮轰短债流动性,不要让任何人质疑兑付能力。

05-11 12:59

楼主对地产行业总是那么一针见血,我今年参与地产行业也借鉴了很多楼主的真知灼见。之所以今年主买的港房是嘉里建设(鹰君 太古 恒隆也少量买过)而非其他就是因为嘉里看似负债率越来越高,但是第一其收租资产入账数字极为合理,资产大幅贬值的可能较低;第二它原来配备的香港收租资产中有不少是出租的豪宅,一旦现金流吃紧可以轻松的较高价变现以保障其管理层所诺之捍卫1.35港币股息;最后其各个区域除了武汉项目基本没有拖油瓶,而且模式成熟(合理价格拿下绝对优质区域的综合用地,用畅销的住宅项目保证整体下限再配上商业部分赚多少随缘)。嘉里短期的终局应该就是25年下半年金陵路项目住宅预售完毕,市场意识到其的确可以保持30%以下净负债率的同时维持1.35股息,从而给予更合理的对应估值。

05-11 12:07

老兄空时能不能分析分析陆家嘴这种,目前属于什么状态。

05-11 11:58

感谢这么鞭辟入里的剖析,港商非常讲究货如轮转,97金融危机的时候,纷纷抛售物业,号称“物业倾销”,本质上还是看谁的资产最硬,最吸引人。

05-11 14:55

散售资产必须是顶尖地段豪宅,对应社会储蓄最旺盛那批富豪,香港开发商对这个理解非常透彻。

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05-17 19:14

05-11 18:48

地产

05-11 16:15

纯大型收租资产组合,风险高的多,因为大宗资产,和宏观金融环境高度相关,都是几十亿几百亿的交易,高度依赖信贷环境的宽松,和低息,而且,在下行期,只有最好的资产才有流动性。
也就是说,假如纯租赁资产,下行期缩表,会极其痛苦, 把最好的资产卖个白菜价,拿去还债了,假如这个周期很长,最后就是好货都没了,剩一堆垃圾。散售部分,相对灵活很多,能更好的匹配短债,只要把短债打没了,就能相对平稳的度过周期,债权人也有信心给企业续贷,筹资。但是,这里边的核心,就是散售资产必须是顶尖地段豪宅,对应社会储蓄最旺盛那批富豪,香港开发商对这个理解非常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