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上帝视角复盘腾讯 你能闯到第几关(7)

发布于: 雪球转发:54回复:62喜欢:127

本文首发于公号:「顿牛投资」,欢迎关注!

我想,这是最后一篇了。

上篇至今过去两个多月,从2020到2021,大家的钱包鼓起来又瘪下去。球友们对续集的期待和预打赏一如石头在我心中嵌着,时不时提醒我赶快还。

首次阅读的读者,建议从第一篇读起。虽然这个系列文章近半内容源于《腾讯传》的框架,但对腾讯故事线的梳理和各个重要节点的商业环境还原都比《腾讯传》更完整和清晰,对了解腾讯的历史、明白长期持有一家公司有多难、以及应当如何陪伴一家公司成长,当是有一些益处。


2010年的3Q大战虽然因360的无底线而起,却折射出了外界对腾讯的忌惮与敌视。让马化腾意识到腾讯的封闭终有一天将带来更大的麻烦,由此下定决心面对腾讯过去一直讳莫如深的话题——开放。

开放有两层意思,一是让外部力量嫁接到腾讯的业务体系,互相借力;二是让腾讯的资本走出去,扩展腾讯边界。

在刘炽平的主导下,腾讯发起多项大型战略投资。腾讯最大的竞争对手阿里亦步亦趋,双方你来我往,落子攻防,布局了中国互联网几乎每一个细分赛道。

腾讯阿里共同开启了一轮史诗般的买买买,以至于未来很多年,中国互联网的独角兽们不是姓马,就是姓马,这是后话。


01 焦虑的小马哥

2010年,在外界看来,腾讯已经是一家不可能被打败的公司。马化腾却很焦虑,除了3Q大战这个近忧,还有一个更严峻的远虑。

这年,乔布斯发布iPhone4,中国3G用户突破4000万。移动互联网奔驰而来,势不可挡。互联网公司都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活下来,腾讯亦是。

2009年9月,曾经的博客一哥新浪精心打造的微博上线,14个月后用户破亿,让腾讯极为警惕。

腾讯一路走来,攻城拔寨,茹毛饮血。腾讯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战争史。可无论是MSN、51还是360,对腾讯的威胁都是在腾讯熟悉的PC领域,而新浪微博对腾讯的威胁发生移动互联网,这是腾讯产品体系覆盖之外的,腾讯尚未立足的领域。

措手不及的腾讯,匆忙地加入这场战争。

2010年5月,腾讯微博上线,比三大门户都要晚,比新浪微博更是整整晚了8个月。对于强调先发优势,能够病毒式传播的社交产品而言,这个时间差几乎是致命的。

腾讯对流量的使用一直十分谨慎,在一个新产品被证明具有自我成长能力前,很少动用大流量。然而,腾讯在腾讯微博上动用了巨额的流量,邀请明星入驻(比如当红的刘翔),甚至马化腾自己也硬着头皮邀请朋友们开通腾讯微博,小马哥上次做同样的事情还是QQ刚上线的时候。

9个月后,腾讯微博宣布用户过亿。正如《复盘腾讯4》博客大战中所分析过的,做熟人社交腾讯的没有公域内容的基因,缺少媒体运营经验,腾讯微博用户质量和生态环境跟新浪微博相去甚远。这个用户数据,几乎是拉人头凑出来的。

一个亿的用户,也没能帮腾讯在微博领域拿下一城,用“另外一个微博”打败新浪微博,是死胡同。

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腾讯一边应对360在PC端对QQ发起的劫持,一边应对新浪微博在移动端对QQ的威胁,可见小马哥压力有多大。

那时的小马哥没有意识到,他已经站在一扇通往未来的门前,为他推开那扇门的人,脚步声徐徐而至……


02 kik

2010年10月,一款叫kik的手机应用面世。这款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一群学生开发的跨平台社交软件在短短15天吸引了100万用户,在那个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2010年,这是一个奇迹。

kik的快速走红得益于两项创新。

一是极简的界面和功能指向。只能发文字和表情,不能发照片,不能发附件,比任何即时通讯软件都要简单,完美替代手机短信。

二是kik的社交关系基于通讯录。此前所有的社交软件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弱关系链,与现实社交关系割裂。手机通讯录是基于现实关系的底层社交网络,基于手机通讯录这一层社交网络的应用一直是空白。在此背景下,将关系层沉淀到手机上的kik,实现了将现实与虚拟世界“无缝链接”,使移动终端成为了新的社交节点。最关键的是,它能极快速地发展用户。


03 和雷布斯赛跑

刚创办小米的雷军敏锐地注意到了kik。

在kik发布仅一个多月后,小米推出了中国第一款模仿产品——米聊。

米聊发布第一版后,雷军曾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雷布斯的情报有个致命的遗漏,他只注意到了腾讯深圳大本营,忽略了身处广州的一个小分队——张小龙负责的邮箱团队。

2005年Foxmail被腾讯收购之后(Foxmail的故事在第3篇中有),张小龙不愿意到深圳工作,马化腾作出让步,成立了广州研发中心,由张小龙出任总经理。

此后的张小龙一直默默无闻,在腾讯内部,张小龙的名气主要来自两方面,他是公司某次网球赛的冠军,也是广州最大的箭牌香烟消费者之一。

张小龙几乎与雷军同时注意到了kik。

过去几年,张小龙负责的邮箱业务一直找不到赢利模式,在以营收论英雄的腾讯体系内,张小龙团队一直游离在边缘地带,这大概也是未被雷军留意到的原因。

在一个烟雾缭绕的深夜,张小龙给马化腾写邮件,希望由他的广州团队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马化腾当即回复同意。

2010年10月20号产品立项,张小龙带领一支不到10人的小团队用了70天完成了第一版研发。

2011年1月21日产品上线,定名“微信”,应用的开屏界面里,一个小人站在浩瀚的蓝色地球前,渺小而孤独。

占据领先优势的米聊,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双方功能快速迭代,相继推出了图片分享、对讲机、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

在微信推出的前半年时间里,双方胜负难分。到了2011年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用张小龙的话说,“这个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在此前半年时间里,微信的用户数未突破100万。然而,7月份之后,微信的日增用户数达到了10万级,这是在没有动用任何QQ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的。

米聊则因为缺少通信技术积累,随着用户量的上升,架构上的问题不断暴露,服务器经常宕机,跨地域、跨运营商时由于网络质量差异,经常出现某个地区米聊用户集体掉线的事情。这个功课,腾讯QQ空间在和51争夺市场的时候就已经恶补过(详见《复盘腾讯》4)。

米聊为什么失败,众说纷纭,总之它败了。


04 微信胜出

2011年11月,马化腾下令暂停即将在京沪两个城市投放的2000万元广告,轻轻地说:“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突破1亿大关,用时433天,成为互联网上增速最快的在线通信工具。QQ同时在线突破1亿用了10年,FaceBookE用了5年半,推特用了4年。

腾讯深圳本部,当时至少有两支团队研发类似微信的产品,由于无法和QQ作出差异化的定位,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微信异军突起。2013年1月,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MIG总裁刘成敏以主动请辞的方式表示对这件事情负责。

此后的微信,一骑绝尘,一路上只遭遇了极其微弱的抵抗,如果“易信”、“飞聊”、“来往”这些算抵抗的话。

作为一个从PC时代过来的程序员,张小龙始终有一种系统思维。从一开始他就把微信一定位成一个系统和生态,所有功能都像积木一样,在上面一点点地搭建。

微信早期的成功,和QQ邮箱有莫大的关系。

QQ邮箱给了张小龙5年时间,让他从一个PC开发者,转向互联网应用开发者。这5年时间,QQ邮箱上沉淀出的一些应用,被改良嫁接在微信上,成为推动微信成长的第一级火箭。

甚至微信第一版采用的通信架构就是QQ邮箱的架构,用户每发一条信息,相当于给对方发了一封小型邮件。微信的“漂流瓶”,来源于QQ邮箱的“漂流瓶”。微信的“公众号”,来源于QQ邮箱的“阅读空间”。

一个又一个“爆款”,让微信逐渐成为一个“超级连接”。

朋友圈让微信从一个通信工具升格为社交工具;

公众号让微信占据内容端的重要一极;

红包、扫一扫让微信成为史上最牛的支付工具;

小程序让微信连接一切。

如今微信又杠起了搜索、短视频和直播的大旗。


05 神坛上的张小龙

凭借微信,张小龙走向神坛。这个不苟言笑的中年男人,也足够有趣。

他身上有着各种鲜明的,混搭式的标签——极客、文艺、克制、极简、孤僻、极致……

张小龙多次表达对乔布斯式极简主义的推崇,这一理念在微信上一直保持到现在。IOS之于安卓,正如微信之于QQ。你不会在微信上看到开机广告和弹窗,绝不打扰,页面简洁,用完即走。“摇一摇”上线后,马化腾曾担心竞争对手叠加一点东西就说是创新,张小龙回道,“摇一摇”已经做到极简,对手但凡加点东西,就超不过微信了。

外界形容他是“沉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张小龙在公开场合发言,语速很慢,表情单一,声调平缓,极为符合一个沉默者的观感。

饭否上的张小龙,文艺而感性。微信3.0的开启页面放了一张迈克尔.杰克逊的照片,留下一行手写体“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底下写着“谨以此版本纪念迈克尔杰克逊,感谢他的音乐陪伴我们的产品开发之旅”。他喜欢《蓝莲花》和同事女儿的涂鸦,便跟许巍买下版权,将《蓝莲花》和小朋友的涂鸦一同放在QQ邮箱的入口。

在一日十年,比拼速度的移动互联网,张小龙像是隔绝于外的匠人,对产品一再打磨,细致入微。他有一套清晰的产品哲学,也有足够的耐心和拒绝随波逐流的定力。QQ邮箱上如果邮件正文提到“附件”,而发送时没有没有添加附件,系统会提醒你是不是忘记添加附件了。为了鼓励用户在微信朋友圈即兴原创,手写的朋友圈,前几行不会被折叠,复制黏贴的,第一行就被折叠,而且没有展开按钮。


06 腾讯的边界

远眺未来,每个人都无知得可怕。

在电商领域所向披靡、目光深远的马道长不会想到,腾讯这个昔日不堪一击的对手,若干年后通过一款叫微信的社交软件一点点地卷土重来。

微信一手扶持了阿里两大劲敌——京东拼多多,一个走高端路线,多快好省;一个走低端路线,就是便宜。夹在中间的阿里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异军突起,疲于应对。拼多多的野蛮生长,更是让外界看到了阿里帝国的根基被撬动的痕迹。

意外发明的红包功能,让随拍拍网黯然退场而顿失生机的财付通梅开二度,成为中国体量最大的在线支付公司。

小程序里的电商类应用正以外界难以察觉的速度疯狂壮大,这几天看到淘宝特价版可能入驻微信小程序的消息,表明阿里已经放下姿态,面对现实。

微信看不到边界,腾讯也还看不到天花板,这一切跟3Q大战之后开放战略不无关系,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腾讯和微信这片森林还会长出什么样的新物种,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我很期待。


07 致敬马化腾

之前说过准备在系列的结尾讲讲马化腾,不单独开篇了,简单说两句吧。

马云和马化腾有什么区别?我想了想,大概是——马云喜欢掌握,马化腾允许失控。

吴晓波说:“微信的成功,仍然是马化腾式的胜利”,这句话意味深长。在腾讯的商业史上,许多关键性的产品和人才,起初都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肆意生长,在意料之外长成参天大树。

腾讯的流量是一片沃土,马化腾是一个好园丁,他的管理智慧可能被外界低估了。


后记

不觉间,《复盘腾讯》系列7篇共码了三万五千余字。感谢一路以来各位看官的鼓励和打赏,没有你们的支持,这个系列大概早就烂尾了。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往期链接:

《复盘腾讯》1
《复盘腾讯》2
《复盘腾讯》3
《复盘腾讯》4
《复盘腾讯》5
《复盘腾讯》6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SW(09988)$   $特斯拉(TSLA)$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泰哥2222021-03-18 23:38

看了微信崛起史,反而觉得赛道论荒谬不堪。雷军算是赛道看得最准的人了,不然也不会有小米系这个包罗万象的大家庭。

但是米聊缺乏经验缺乏基础,遇到张晓龙和腾讯依然败下阵来。赛道固然重要,但团队和积累更重要。

滚雪球的胖老虎2021-03-18 23:33

一口气看了七篇,更想看原版了,支持顿牛原创!腾讯2手的我更坚定了,为了客户粘性,为了企业家精神

全部讨论

2021-03-18 22:05

腾讯到底隐藏的多少利润??

2021-03-18 21:03

2022-07-13 12:50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

2022-04-13 01:00

看来要买本腾讯传好好看看了。

能感觉腾讯的疆界目力尚不可及,腾讯的投资绝对是核心业务,这是疆界的边缘,一旦停止,腾讯就可能衰落

马的核心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省,进取,从容的后发制人,纵容自下而上的创新,赛马

在下跌中研究才能更客观从容。读书太少,还是看不懂腾讯的未来。

留个记号。

2022-03-29 19:00

感谢

2021-12-02 14:40

太精彩了,有种回到当时的感觉,特别是牛总让我们回到当时去看,会下什么决定,发人深省。

2021-10-23 11:33

确实跟腾讯传一样

2021-05-12 17:34

码起

2021-04-28 15:21

是不是还有续集?字节的挑战不聊聊?

2021-03-26 14:56

曾经有一百种死法的腾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生长成了一个互联网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