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上帝视角复盘腾讯 你能闯到第几关(3)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9回复:20喜欢:32

开车的筒子,若不介意顿哥的塑料普通话,可以听语音版:网页链接

上篇讲到,2004年6月,就在腾讯上市前一天,信息产业部开始整顿混乱的电信增值业务。这块业务让腾讯挖到了第一桶金,占腾讯营收的70%。过去几年,腾讯对电信增值业务过高的依赖一直让马化腾感到不安,如今马化腾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腾讯内部曾讨论过在体系外另建一家新公司,继续经营灰色业务,最终被马化腾否决。另一方面,一众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即时通信软件,微软MSN宣布进入中国,正式向腾讯发起攻击,QQ可谓四面楚歌。腾讯上市后的股价一路下跌,也代表了外界对腾讯困境的担忧。

上市后,摆在腾讯前面的路只有一条——全力突围。


01 大战MSN

2004年8月,微软两员大将领命秘密登录中国。

微软总部工作了9年的熊明华于上海组建MSN中国研发中心,在微软服务10年的罗川则在北京组建MSN市场中心。这意味着,腾讯历史上最重量级的敌人出现了。

熊明华到上海两周后,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通过朋友找到了他。

张志东带了两瓶红酒,在上海藏陇坊餐厅,两人谈了四五个小时。临别前,张志东问:你愿意加入腾讯吗?

熊明华一笑置之。

MSN根本没把QQ当回事,熊明华认为QQ的UI做得太烂了,软件开发水平也不高。很快便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研发团队。

熊明华的一笑,多少也代表着微软的傲慢。以至于北京MSN负责市场条线的罗川从组建的第一天起,就想着尽快实现盈利,根本没有意识到MSN和QQ之间是一场生死对决。

罗川接连出了三招。

第一招:MSN先是和一家隶属于上海国资委的投资公司合资建立一个联营公司,推出一个门户平台——MSN中文网,并将各个频道以承包经营的方式向社会招标。MSN名声在外,迅速引来淘宝网、猫扑、联众等9家大型网站。通过将MSN客户端流量导入,快速转化为收入。

第二招:收购了深圳一家电信增值服务企业,切入电信增值业务,向MSN用户提供10元包月的短信服务。在此之前,没有一家国际互联网公司敢于进入这个充满争议的灰色领域。MSN背后的国有资本大概起到了些许作用。

第三招:逼迫QQ互联互通。2005年10月,雅虎微软宣布全球用户互联互通,MSN和雅虎通在通信领域占全球44%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全球将近一半的IM用户第一次实现互通,于MSN中国而言,这是一张王牌。罗川第一时间向腾讯喊话,表明MSN愿意和包括腾讯QQ在内的更多即时通信软件互联互通。MSN中国公关部对记者说:请你们转告马化腾先生,罗川总裁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他洽谈互联互通事宜。

对于罗川的邀约,马化腾坚决回绝,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

虽然MSN的三记招都没能打中QQ的要害,但马化腾”拒绝开放“的印象招来外界很多批评的声音。MSN利用“互联互通”咄咄逼人,让马化腾感到心烦。2005年10月,借QQ2005新版发布之际,马化腾决定“把话一次讲清楚”。

马化腾向外界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截至2005年6月30日,QQ注册用户达4.4亿,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和日本人口的总和。中国的即时通信应用已经领先世界,由中国领导的即时通信将全面社会化。

这是马化腾第一次面对媒体,系统性的阐述他对即时通信产业的观点。马化腾通过对六大趋势的判断,提出重新定义即时通信,让外界看到了腾讯从产品到平台转型的战略构想。日后看来,这是一篇“看见了未来的演讲”。

腾讯以守代攻,MSN无计可施。本来身处品牌高位的MSN只需要把腾讯做过的事情重新做上一遍,就很可能夺走大半的市场份额——这正是腾讯后来屡试不爽的做法。可惜,罗川和熊明华没有这样的机会。

问题出在哪儿呢?出在微软的管理架构上。

罗川的市场部与熊明华的研发中心分别向两个大区汇报,毫无隶属关系,MSN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负责人。作为MSN中国业务部总经理,大多数职能都必须上报审批,可自行审批的项目只有“总付款金额少于50万美元”的合同。很难想像这样的权限分配如何让罗川能够大刀阔斧的抗击腾讯

MSN每一项功能的开发,都需要提交到美国总部论证,排队成为常态。这种机制使得MSN的反应犹如一头大象。

比如,MSN中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2005年年初就提出了增加离线消息功能的需求,一直到2008年,微软总部才批准开发,此时战斗已经结束。

微软家大业大,大企业病还不足以让腾讯赢得胜利。最终让MSN惨败的,是微软犯下的两个致命错误。

2005年12月,微软发布Live战略,计划将微软的系列服务都整合到一个新的Windows Live平台上。于MSN而言,这是一个灾难。MSN从一个独立通信工具被降格为一个插件,集成到Live系统后,大幅弱化了MSN的通信和社交属性。

张志东说:“当我们看到Live Messenger的时候,便知道战争即将结束了。”

2006年6月,微软中国宣布终止与雅虎在搜索上的合作,推出自己的“Live搜索”。这意味着一年前大张旗鼓的互通联盟也自动解体,罗川手上的王牌消失了。

身心疲惫的熊明华和罗川相继离开了微软。不久,熊明华带着两个旧部出现在腾讯公司,MSN一役让腾讯获得了很多一流互联网技术人才。从此,MSN再也没有出现在腾讯的竞争对手名单中。

若干年后,腾讯式的胜利同样发生在搜索、电商、游戏、门户网站等领域。中国互联网师从美国,但在中国本土,中国公司几乎完胜所有的美国对手。有趣的是,这些中国公司几乎都是草根创业,在互联网时代野蛮生长起来。

当互联网进入服务与用户驱动的阶段,对用户的理解,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能力。在这点上,中国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

讲一个真实故事:当年微软在北京的写字楼里做用户调查,一位用户在问卷“月收入”一栏填写了5000元,调研员一把将问卷抽了回去,说:“对不起,您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显然,微软们没有明白“得屌丝者得天下”的道理。


02 移动时代的第一枚棋子

2004年10月,腾讯突然接到中国移动的电话,要求立即到北京谈事。到北京后,一纸协议摆在腾讯面前。中国移动大幅降低腾讯的分成比例,短信收入分成从原来的1.5比8.5调整为5比5,调整后明星项目“161移动聊天”每年净利润将减少4800万。此时的腾讯没有任何讨价的余地,只能认签。

在过去几年和腾讯的合作中,中国移动意识到即时通信工具的战略价值,对QQ的海量用户垂涎三尺。

2006年年初,中国移动终于摊牌。

自行开发了一款名为“飞信”的即时通信工具,并对腾讯提出强制性要求:移动QQ与飞信进行业务合并,QQ体系与飞信全面打通,否则将把移动QQ从移动梦网踢出。

用范伟的话说:“改抢了!”中国移动的霸道要求被腾讯断然拒绝。

被拒绝的中国移动于同年6月推出了飞信,并宣布与腾讯的合作将在2006年年底终止。

12月29日,就在终止合作的最后一天,腾讯发布公告:移动QQ将与飞信在6个月内“合并”,业务将逐步过渡到飞信平台,过渡期产品名称为“飞信QQ”。

腾讯没有就这一决定给出更多解释,在顿牛看来,这是一个颇具智慧的决定。腾讯的“服软”一方面能避免和中国移动合作获得的利润戛然而止,稳定投资者信心;一方面能够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最重要的一点,业务合并不同于互联互通,QQ的用户数据依然牢牢的掌握在腾讯手里。

马化腾是一个懂得妥协的人,但在底线问题上,却有着异常的坚持。

中国移动为时两年半的清理行动中,腾讯试图与其他电信企业寻求合作,一一被拒。电信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移动终端。多方努力未果后,马化腾下定决心自立门户。

2006年,腾讯推出了超级QQ和手机QQ,超级QQ即升级版的移动QQ。

年轻的读者可能不清楚移动QQ和手机QQ的区别,顿哥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移动QQ并不是一款APP,只是基于短信平台的一项业务名称,其提供的内容以短信为载体。手机QQ则是一款独立的APP,包含了电脑版QQ的主要功能,是我们现在手机使用的QQ的雏形。

手机QQ是继QQ秀之后另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产品,让腾讯终于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入口依赖,也为腾讯日后在智能手机时代赢得了战略先机。

在后来的几年里,腾讯相继开发出手机QQ游戏大厅、手机腾讯网、手机QQ浏览器以及手机安全管家,形成了一个成体系的移动产品矩阵。

那一年,乔布斯的iPhone还在实验室里。腾讯在移动端的布局和投入比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要早很多年。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移动倒逼的结果,这大概是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的绝佳解释。

2004年,网易就开发出了基于互联网的语音通话技术,类似微信的语音通话功能,被信息产业部一纸文件扼杀。电信公司们利用垄断优势将腾讯和网易档在门外,同时也”自我阉割“了创新进取的动力。

中国移动对腾讯的“清逐”,让马化腾看到了入口的重要性。多年后,腾讯一款叫微信的东西,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打破了国有电信公司的垄断。

电信增值业务的下降很快被飞速增长的互联网业务抹平,2004年腾讯虽然毛利下降了10个百分点,营收和利润依然大幅增长。


03 收获两员大将

马化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想把腾讯打造成一个“虚拟电信运营商”,这大概跟小马哥原来在润讯的工作经历有关。

2005年,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进行商用试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网络电话这项业务”,腾讯成为”虚拟电信运营商“的目标彻底无望。腾讯需要回到互联网,重新寻找定位。这时候的马化腾非常需要在腾讯内部找到一个可以谈战略的人。

幸运的是,他找到了。

2004年腾讯上市的时候,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的执行董事刘炽平和腾讯并肩作战。

在上市前的一次谈判中,刘炽平认为腾讯的收入过度依赖“移动梦网”,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让投资者对腾讯的未来没有信心和想像空间。认为腾讯应该重视网络效应,挖掘QQ的发展潜力。刘炽平的这一观察,顿时让马化腾有一种找到知音的快感。在那一时期,他力排众议,冒险进军网游和新闻门户,正是基于对这一隐患的担忧。

刘炽平表现出的才华和商业视野让腾讯创始人团队极为欣赏,而刘炽平也在操刀腾讯IPO中感受到这家中国公司的与众不同。

在一次路演旅途中,陈一丹问他:“喂,你愿意加入腾讯吗?”

2004年12月,刘炽平放弃千万年薪,决定加入腾讯,薪水只有原来1/3。他向马化腾申请了一个专设的职位:首席战略投资官(CSO)。马化腾也不清楚CSO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刘炽平说:“我管三件没有人管的事情,一是战略,二是投资并购,三是投资者关系。”

2005年,在腾讯股价飘摇的时候,腾讯三次回购股票便出自刘炽平的提议。

之后刘炽平帮腾讯完成了一系列并购,第一个并购是Foxmail。事后我们知道,这次并购改变了腾讯的命运,也影响了中国十几亿人的生活。

虽然MSN无法撼动QQ的基本盘,但在商务领域,QQ口碑一直不佳,上班挂QQ被认为是偷懒。腾讯希望能够找到一款阻击性产品,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电子邮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微软Hotmail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Foxmail进入了腾讯的视野。

Foxmail是一款邮件客户端软件,被评为中国“十大国产软件”之一,英名版用户遍布20多个国家,开发者叫张小龙。

张小龙出名比马化腾还要早,1997年写出了Foxmail而被看作南方最好的程序员。有一次张小龙收到一封邮件,指出Foxmail一个外部人很难观察到的细微错误,张小龙有些吃惊。写邮件的人说他叫马化腾,那时候的马化腾还是一个无名之辈。这是马化腾与张小龙的第一次交集。

张小龙性格内向,不喜欢混圈子,对商业的兴趣也不大,在Foxmail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都没想组建公司进行商业化运营。

2000年,张小龙把Foxmail以1200万的价格卖给了深圳博大,并任公司副总裁。博大一直没能为Foxmail找到盈利点,Foxmail就这么艰难的活着。

2005年2月,刘炽平带队和张小龙谈判。由于双方气质接近,对互联网的理解相同,谈得很顺利。张小龙不愿意到深圳工作,马化腾作出让步,成立了广州研发中心,由张小龙出任总经理。之后的一段时间,张小龙成为腾讯的一个闲人,直到2011年开发出了中国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应用——微信,这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往后再谈。


04 从产品到平台

初到腾讯的刘炽平,除了一个秘书,没有人向他汇报任何事宜。很多时候,刘炽平陪着马化腾“坐而论道”,刘炽平说,马化腾听。多次交流后,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腾讯唯一的核心能力是掌握了人际关系网络,由此出发,向用户提供各种在线生活服务,也许是一条走得通的路。

他们提出了“在线生活”的概念,并创造了一个英文单词——ICEC,这四个字母分别是信息、通信、娱乐和商务的英语首字母。

2005年10月,大战MSN后马化腾第一次面对媒体准备“把话一次讲清楚”的演讲稿,就是对“在线生活”这一理念的阐述。

“在线生活”的提出,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这个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中的战略,几乎无所不包。也正是那时候,腾讯开始向多领域扩张,慢慢成为大众口中的“全民公敌”。

为了配合新战略,腾讯进行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把30多个业务部门拆合成5个业务事业部,3条保障支持线。各事业部以产品为单位,专案开发,分工运营。日后腾讯名噪江湖的赛马机制应运而生。这个架构中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安排,所有业务单元在业务拓展上被赋予最大权限,但流量的分配掌握在“总办”手上。在一个产品被证明可行之前,腾讯对于流量的使用一直非常谨慎。外界普遍认为腾讯之所以在很多领域能够后来居上,靠的是QQ流量的推进,这个看法忽视了腾讯对产品的打磨能力。

2006年2月,刘炽平接替马化腾成为公司总裁,马化腾仍保留董事会主席和CEO职务,这意味着长期负责市场和销售的曾李青被边缘化。

2006年11月,曾李青向董事会提出退休,成为第一位离开腾讯的创始人。在腾讯创立的1998年到上市的2004年,曾李青立下了汗马功劳。腾讯第一次成功引入天使投资人IDG和香港盈科,以及在电信增值业务挖到的第一桶金,都是曾李青主导。离开之前,曾李青请广东一位知名画家画了一幅《五马图》送给他的伙伴们。


故事先讲到这,接下来是关于投资的思考。

本篇故事,是腾讯2004年到2006年的故事。这几年时间,腾讯从上市时的四面楚歌中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了从一个电信增值服务商向互联网平台的艰难转型,看样子,转型已经初步成功。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先来看看2004年-2006年的关键信息:

1、腾讯在二级市场三次增持股票。

2、2年时间腾讯的营收从11亿增长到28亿,净利润从4.4亿增长到10.6亿。

3、在MSN及一众即时通信的围剿中成功胜出,2年时间QQ注册用户3.7亿上升到5.8亿,QQ的地位更加难以撼动。

4、互联网业务增长迅猛,完全消化了电信增值业务的消极影响。“如何从即时通讯软件中赚钱”这个世界性难题,正在被腾讯用中国的方式一点点解开。

5、负责腾讯IPO的高盛执行董事刘炽平及MSN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熊明华携团队加入。

6、腾讯的股价从2014年的4.65元涨到2006年的27.7元,市盈率从16倍涨到2006年46倍。

以上信息表明,腾讯已经完全摆脱上市之初面临的两大困境,业绩迅猛增长。腾讯的管理层、投行、竞争对手都用行动表明看好腾讯的未来。对于一个高速成长的公司,最高46倍的估值,依然属于可接受的区间。从各方面看,腾讯的投资价值都很明显,这三年应该是一个相对舒服的持有和买入时间。


2006年年初,刘炽平提出了腾讯的第一个“5年商业计划”,设定了一个大胆的目标——5年内年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毕竟2005年,腾讯的收入只有14亿。意外的是,腾讯提前一年完成了目标,2009年腾讯全年收入124亿人民币。

2005年到2009年,是腾讯极速狂奔的5年,也是腾讯在互联网多线作战的5年。这5年,腾讯、阿里、百度分别从即时通信、电商和搜索三个方向出发,完成中国互联网第二次圈地运动,被合称为BAT。这5年,中国互联网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格局,直到今天。

这5年,中国互联网到底发生了什么?下篇,我们接着聊。

本文首发于公号:「顿牛投资」,欢迎关注!只是记录投资思考,不构成任何交易推荐。

往期链接:

《关闭上帝视角复盘腾讯 你能闯到第几关(1)》

《关闭上帝视角复盘腾讯 你能闯到第几关(2)》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SW(09988)$    $拼多多(PDD)$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1-02-25 17:57

总有人说寻找下一个腾讯,谁是腾讯第二,忘却了腾讯一直就在眼前;

2020-11-18 21:26

精彩呢,期待下篇

2020-11-18 20:16

有意思的复盘$腾讯控股(00700)$ $拼多多(PDD)$

2022-05-03 16:47

6、腾讯的股价从2014年的4.65元涨到2006年的27.7元,市盈率从16倍涨到2006年46倍。

type in error,此处2014应为2004

2021-02-25 17:11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00,也推荐给你。

2020-12-08 13:08

精彩!

2020-12-07 22:02

看得过瘾

2020-11-21 20:39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

2020-11-19 10:18

非常精彩,期待下期更精彩 

2020-11-18 21:36

写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