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640回复:267喜欢:811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全部讨论

虽然码的字多,不过逻辑堪忧。
财富比较均衡的在很多人手里,跟比较集中在几个人手里,显然是不同的。
房产销售人员的奖金,建筑工人的收入,钢铁厂,水泥厂员工的工资也是要去买房子的,所以财富榜上才会有比世界平均比例高的地产行业富豪,极端的如HK,十大里面,除了蔡,其他全是地产大亨,这个显然是不合理的。

2019-09-12 10:41

日本没有跟上互联网大潮不是个例。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几乎都没有跟上互联网大潮,或者说没有在电商和社交领域跟上比较合适。这个原因比较清楚,我们第一有足够大的体量,十几亿人口。第二有相对安全的内网环境,屏蔽了外来竞争。至于说的范围更广一些的话,从制造产业链和相关的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产业链来看,我们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底层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

核心要看激励系统,有多少门槛拦着做事的创新的,有多少比例分给做事的创新的。

水位差足够大的时候,激励系统糟的也可以获得高增长。比如说,差价10块分到5块即使受气也可以干的很欢,但差价4块分得2块还照样受气时,很多人就不干了。

比如,铁路公路电力通讯等基建项目,一度是双激励双循环的典范:审批规划施工相关的利益团体激励充足,也让市场部门得以卷入更多人口。但需要关注的是,覆盖了人口的七七八八之后呢?

推荐贵司伙伴们讨论一下这篇文章里的视角:网页链接

房子大部分变成了政府收入,政府收入大部分变成了基建,基建里相当一部分使用率很低、缺乏经济效益,另外一部分变成了层层回扣,回扣变成了茅台、LV、BBA。所以,不是房地产压制了消费,是地产-政府收入-基建得整个链条压制了消费

2019-09-12 11:09

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原理,社会财富决定于社会生产效率。互联网经济是一种模式创新,有可能激发出释放出配置出更高的社会生产效率,但也有可能是创造出更多的闲人,让大家来抖音快手上消磨时光。不过中国对互联网的充分应用还是大大提升了社会效率,解放了一堆人,或者说为很多人节约了大量时间,只需要其中一小部分人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就能带动生产力快速提升。

2019-09-12 21:02

征文活动帖,不要太当真,东拼西凑N个理由做多,现实是股市资金一直在缩水。

2019-09-13 11:47

一分钟之前我一条涉及WALL的评论被小秘书秒删,所以谈论什么互联网文明你们不觉得可笑而羞耻吗?

2019-09-12 18:06

取代农业社会的是工业社会,是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的劳动力,而不是神马商业社会,阿拉伯人世代经商几千年也不见得怎么发达

21世纪是互联网社会,今天的中国走在互联网应用的最前沿。回到资本市场,无论估值,还是发展潜力,今天都不应该悲观。

2019-09-14 13:07

一、关于宏观与微观
对宏观视角的理解大家也有偏差,有些人认为是宏观经济,其实在宏观经济背后,更具有长期决定性意义的是人性、文化和制度。宏观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混沌体,充满了各种正向和负向反馈,很难确定,但微观层面的公司,其确定性就大很多了,尤其是那些竞争优势非常明显的公司。当然关于这个观点,人们也总能找到一些例外,不过正如例外这个词所代表的,只是例外。
举个例子,没有人不承认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研究非常厉害吧,他自己本身还是决策层(至少是是决策层的核心顾问),也有丰富的内幕消息,但在货币投资和商品投资上都赔了很多钱。最后还是回归到自下而上选优质公司长期持有的路上了,在大萧条和二战的背景下,实现了超额收益。
二、关于中国的长期发展
如果你彻底理解了宏观经济背后的人文因素,相信你对中国的长期发展不应该有悲观态度。
1、从政府到民间,对一百多年前的落后挨打所带来的屈辱依然记忆犹新,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虽然进步巨大,但国家追求繁荣富强、人民追求生活幸福的意志丝毫没有消沉;
2、过去一百多年,积累了各种各样关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无论从政府还是老百姓,再追求成长的路径选择上,虽然依然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但整体上显然是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越来越笨了(贸易战和香港问题的应对就让我感觉眼前一亮,没有煽动民间情绪,而是保持最大程度的理性);
3、经济上,已经形成了成熟完整的工业体系,互联网引导经济方面全球领先。至少在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不但没有掉队,反而很可能已经占据了比较靠前的位置;
4、其他就不多说了。很多人可能会对制度开放不足甚至会更加封闭表示担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1)事实果然是这样吗?今天的中国更开放了还是更保守了?(2)果然如很多人所愿的都放开了自由了,会更好还是更坏?(3)没有做到的这些开放,相对在社会稳定方面带来的好处,对经济效率潜在损失更大还是更小?不要忘了,要算大帐。(4)看看西方的老师们,他们的错误,有没有值得借鉴和反思的价值?
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是灰色的,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践之树将长青。
这大概就像凯恩斯在伦敦被轰炸依然对战后的繁荣充满期待一样是一种信仰?何况我们所处的环境虽然压力巨大、挑战无数,但比起当年的战争和萧条,要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