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真相的群众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33喜欢:28
1,这个“常识”是错的。
2,有很多人用低估值选股法,但是,A股基本选不出符合你预设条件的股票。中国股民太热情,每只股票都阳光普照,不容易低估。

热门回复

2021-04-07 13:16

关于1,原书中的意思是没有常胜将军。就是说,有很多基金经理,业绩领先1,2或者3年,看上去很厉害。但是长期来看,他们还是逃不过均值回归规律,会回到平均水平。

基于这个因素,去反过来购买回报差的基金是不可取的。原因在于:回报差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基金经理业绩围绕均值上下波动,即有水平的基金经理暂时落后。第二是基金经理确实不行,扶不起的阿斗。第二种基金经理,他的业绩只会一直差,到最后甚至被清盘。

如果你可以区分1和2,那么专注于购买1类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是很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的。

但现实中的情况是你很难把1和2区分开。因为每个基金经理都自称巴菲特,都说自己很厉害。如果业绩不好,都会告诉你这只是暂时的,耐心点等一等,会涨回来的。统计上来说,哪怕看10年业绩,其中也有很大随机成分。而现实中有5年以上业绩的基金经理已经不多了,更别说10年了。

2021-04-06 17:45

方丈好天真

因为上市公司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和基金管理人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是不稳定的,所以,把“均值回归”策略用在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上并不好,用在基金投资上尤其行不通。
这个策略比较好的应用方向,应该是在大宗商品上。

2021-04-06 13:53

这个常识没有错,整体的均值回归不代表个体的均值回归。
均值回归体现的是周期思想,而困难的地方是如何预测周期的跨度与时间。
也就是说,必然的均值回归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可能体现出的是马太效应。
针对不同资产,这个特定时期可能是以月为单位,也可能是以十年为单位。
所以,在雪球存在的这些年内,体现的大多是马太效应。
但是时间一拉长,不过均值回归中的沧海一粟。

2021-04-06 16:49

《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篇论文,发表在2001年的《经济研究》杂志上

2021-04-06 14:24

简单归纳:这条均线是一路向东北,不是一路向东,要不然也谈不上社会发展进步

2021-04-06 14:15

“资本市场真正的规律是永远上涨”,这个结论有个前提,即货币发行量和流通速度永远上涨。如果货币发行量不变或者以金属货币为计量单位,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下,任何资产的价格都会均值回归。

       如果钱只有这么多,价格怎么可能永远上涨?

2021-04-07 13:25

我们一般说的均值回归有这么几种情况:

1- 资产配置里的均值回归,指的是股票和债权之间的相对价格比。就是说,股票不可能一直比债券贵,或者反过来一直比债券便宜。两者之间的比较可以看股票的earning yield和债券的收益率,长期来看确实是围绕一个中间值上下波动。

2-如果是股票市场,那么它指的是估值的均值回归,而非绝对价格。CAPE市盈率超过30倍的话,大概率会跌,而不是继续上涨。当然这个均值回归的规律是长期的,对短期择时没啥帮助,因为回归的时间点是不确定的,可能下个月,可能10年后。

3-基金的回报。它指的是基金经理的阿尔法,即能否战胜市场。均值就是市场平均回报。均值回归是指很少有基金经理能够持续战胜市场,创造阿尔法,大部分基金经理迟早会回归平均水平,就是指数回报。

2021-04-06 23:33

咋可能金本位导致通缩呢,通货膨胀在没有纸币的时代就是主流,主要的方式是通过降低货币中的金属含量实现的,金本位下的近代英国法国荷兰一样有通胀,更别提西班牙和一票不靠谱的东欧国家在16到18世纪的拙劣表现了。事实上古代和近代通货膨胀的根源就是政府,特别是君主制政府,他们手中不受限制的权力,很少有什么政府能够抵抗依靠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和重新分配财富的诱惑的(金本位下政府发行货币就等于稀释居民手中的财富)。真正抵抗政府滥发货币的力量,是国债发行和交易市场,谁滥发货币,就让谁借不到钱,这也是英法七年战争给欧洲君主们,特别是英国国王上的宝贵一课,从此才有了英格兰银行和中央银行制度

2021-04-06 19:25

货币的"价值储存"功能,都会导致大家的囤积行为,所以货币的每年的贬值其实是对经济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