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逐云

千帆逐云

人品是人生最大的投资。

他的全部讨论

讨论

虽然港股通减税的消息八字还没一撇,但港A股高股东回报的板块走得超级强,不管是风口浪尖上的大盘蓝筹,还是小而美的那些。
随着退市常态化,垃圾股整体上的资金挤出效应会让这一趋势持续下去。

聊聊融资

信用卡中心时常打电话骚扰,说来说去就是希望把欠款分期,一直未从。两年前年化利率是13%+,去年降到7%+,今年降到3.2%,最近我开始使用这项服务了。
作为理工科的学生,我反感绝对化的表达,类似“绝不使用融资”。像上面提的那样,是否使用融资应该有前置条件和量化指标。假如有人提供3%出头...

讨论

回复@纳什嵌入: 不退市这个标准太低了。必须是有足够好的股东回报,亏时间不亏钱的品种。
再说直白一点:如果不想现价长期持有的个股,根本不用去做T。//@纳什嵌入:回复@千帆逐云:啊这。如果要套用到股票,前提是那个公司不会退市,本身算好的估值中枢必须是绝对有效,否则反弹速度不够快,这...

讨论

回复@红利人生: 在我看来日内交易没啥要领,只要有波动就能挣钱。而波动是必然发生的。
之前也说过一次,在我的估值评价体系里面,每一个股有一个合理区间,下面低估,上面高估。当处于低估范围时,先买后卖。当处于高估区间时,先卖后买。合理区间看感觉。因为在低估区间,愿意持有,甚至有加...

讨论

回复@机器猫和汤姆猫: 最近在看一个澳门赌徒写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说有个资深赌客能够稳定赢钱。方式超级简单,是个人就会。拿大几百万去赌注最小的台面玩,赌注从1倍最小单位开始,如果输了下一把就下2,如果再输了下一把下4。也就是最基本的翻倍下注法。这个方法几乎无敌,唯一的弱点...

讨论

三个账户里做T最多一个账户的数据。只算了日内了结掉这种,今天买了明天卖都在统计之外。

讨论

在我的体系里,赚钱靠四个部分:股息分红;货币贬值加通胀带来股价长期上涨;日内做T,仓位低增高减带来的波动收益;打新带来的无风险收益。但随着自己总体市值的扩大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最后一个打新收益现在基本为零。好好的四轮小轿车变成了三轮摩托。在剩下的三条里,股息分红及波动收益确定...

讨论

仓位又降到97%。再涨再降,但这么多年很少降到九成以下,因为等我降到九成,一般来说又要开始跌,于是又回补了。

讨论

持仓的几个股季报“暴雷”,又满仓并加了杠杆。今天逢高减了,重新回到无融资状态。
最近收缩战线,感觉良好。过去太多不重仓的股确实分散了大量精力。
//@千帆逐云:减仓不就为了现在吗,加点。高了不想卖,低了不敢买,说到底是对自己持仓的了解不够。

讨论

回复@某个攻城狮: 运维做的越好,系统越稳定越不会出问题,领导眼中越没有用。
我曾经遇到的事更惨。N年前,单位用HW电信级的软交换设备开了个企业级的局,从安设备到系统配置我一个人跟下来,为了让终端用户不更改特殊的使用习惯,几个关键的配置还是我想办法解决的。单位后来购买了维保,但...

讨论

在年报季后,历史性的把常年200+的持仓降到18。仓位超过1%的个股刚好十个。
随之而来的是交易笔数断崖式下跌,交易金额打了五折。
更严格的选股,更谨慎的买卖。

讨论

做投资的核心是如何赚得稳,而不是如何赚得快。
“赚钱”最快的办法是去赌场赌大小。在市场里去搏类似于恒大这样的公司违不违约,破不破产。短期可能带来暴利,但长期一定是输。
复利复利,很多人对那个“复”字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讨论

#老韭菜智慧# 在市场里待的时间足够长,会知道赚钱的方法非常多,但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起效时间,不能一概而论。但让你亏钱的做法却常常相似,每一条都是用很多钱买来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先立足于不亏,少亏,那赚钱概率自然就大了。
一:不买高负债公司。
二:不买主要资产...

讨论

$ST新潮(SH600777)$ 主要资产在国外的公司如果没有特别优势最好别买。

讨论

行情好的时候是最容易亏钱的时候。不仅因为股价本身高,更因为情绪的影响,交易很随意。
特别是有身边人赚得多赚得快,又或是自己关注但没有买入的股票大幅上涨造成踏空。很容易下出昏招。
这么多年下来基本上行情越好我越保守。每次忍不住冲动一把,结果都不太好,次数多了就老实了。

讨论

A股的牛市不需要原因。涨多了牛市就来了,反身性特别明显。
不说2014-2015年那次,单说2005年。当时对股市基本面影响最大的股权分置改革刚刚开始,除了官媒,集体看空。说大股东要套现跑路的,说流通股份供给量增加几倍的......哪家公司宣布要进行改革,马上大跌。先跌为敬。到后面,十送三,...

讨论

刚才看了个微博帖子,有人总结日本人所谓的反战其实不是真反战而是反战败。一下联想到很多人的投资总结,包括我自己。亏钱的时候,常常后悔高了没卖低了没买,追涨杀跌不够果断。很少总结是自己认知不够,交易随意......于是同样的错误还会重复犯。吃一堑长一智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不高的标准,在我看...

讨论

回复@Wu83l: 根据我周围人的样本,大部分人都是一次性支取。你说的45%的税是超过960000的部分。而大部分人远远达不到这个数。拿我自己来说,在同样的能源央企就职,研究生学历,入职两年进中级职称,在职13年。到离职时我查过自己的年金为五万出头。
按上石化的情况来说,从有年金这个东西到这...

讨论

回复@挥霍殆尽的青春: 按我多年前的认知,此项数据应该是逐年下降的。但刚去翻了翻最近三年的年报,此项数据逐年递增。但增长值应该和在职人员减少数量对应。所以可能性只有两个:一,上石化员工享受特殊的退休政策;二,上石化员工参加普通社保,但在公司依然拿到部分费用。集团需负担费用并不是...

讨论

专门去翻了翻上石化今年年报,没想到多年过去需要负担的离退休人数依然接近20000,且为在职职工的2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