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00万职业投资够不够?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99回复:588喜欢:355

原帖用上证指数做基准,被大家批评得无地自容,只好找来S&P500指数的数据,重新做一遍推演,房子也不买了,在城郊租个百来平米的小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然后……就破产了

不想被上证指数“误导”的朋友可以直接转去看新版,“用500万职业投资够不够?——以S&P500做基准”网页链接

================以下是最初版本==============

雪球渴望职业投资年轻人多,我历来泼冷水,曾经发帖做过一个模拟计算,但收益率假设不一定符合实际,未必让人信服。国庆假期无事,我再次发挥咸吃萝卜淡操心的路人甲精神,做了一个推演。

假定有某位中产二代,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觉得特别憋屈,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父母,拿出500万现金,让其职业投资。自古英雄出少年,假定该投资人天赋秉异,能够每年都能比指数多赚2%,秒杀大部分基金经理。我们用最近20年的上证指数涨跌作为基准,每20年循环,看看结局会如何。

上证指数1998年到2008年的涨跌幅如上图所示,同时假定我们的天才选手收益率年复一年比指数多赚2%,那么第一个周期大体如下图所示。

假定我们的天才投资人在生活上还是非常自律的,尽管有500万本金在投资,一年的生活开支仍控制在5万元,即每月4000多元,本金的1%而已。我们同时假定每年CPI涨幅为3%,长期看这个应该不算高。

27岁的时候,我们的天才结婚了,婚礼前后额外支出了10万元,同时双方家庭以6个钱包为支撑,帮他付清了新房的首付,他自己贷款300万,做了最长期的30年按揭,贷款利率按5.39%算,一年还贷款本息约20万出头一点,我们就按20万计算。

婚后开支比单身时略有增加,比如一年多3万(每月2500),有孩子之后,奶粉钱、尿布钱总是需要付,假定养孩子一年5万好了(多年CPI叠加后的5万够不够?[好失望])

31岁的时候觉得需要买辆车,毕竟孩子要上幼儿园,需要接送。买便宜的A级车吧,花15万。孩子上幼儿园加上养车(保险、保养、油耗)一共增加5万吧(别问我上的是什么档次的幼儿园,伤不起)。

35岁孩子上小学了,义务教育,开销减了3万(琴棋书画奥数英语课外班?先省省吧)。

41岁的时候花25万换了一辆B级车(不惑之年了,出门还是A级车有点不好意思),同时养车费用随之增加1万,毕竟是B级车了。

然后,孩子上高中了,没有交择校费,孩子也是天才,成绩好[俏皮]

一个周期投资下来,尽管总收益率达到了264%,即1万块钱变成了3.64万,但是由于有各种开销,市值只剩下了455万。祈盼下一个周期能够开销小一点,积累多一点吧。

天才投资人47岁的时候,孩子上大学了,一年多花5万(确定不是搞笑?20多年后大学的学费加生活费才这么点?嗯,不能再多了[困顿]

终于,51岁的时候孩子大学毕业了,不用再付学费了。慢着,怎么搞的,辛辛苦苦投资这么多年,年年跑赢指数,居然……账上没钱了?[吐血]

不好意思,以上面的基本假设,过完52岁,自己的账上已经没钱了,看看工作后的天才孩子能不能养老爸老妈吧[大笑]

现实真是残酷,竟然拿500万职业投资,投资收益年年战胜指数,最终却无法养活自己和家庭。

那多少初始本金够了?同一个数据表计算的结论是700万马马虎虎,投资50年后,市值还有830万,进一步养老?不存在的。

要么指望投资绩效能够大幅超越指数,要么指望自己是富二代,能够有更多的初始本金,不然,职业投资还真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吓人到此为止。

===============

大家回帖中指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指数选择不合理,房贷还款不能计入通胀(其实把房贷改为房租,降低一点支出,也不会影响核心逻辑)等等,之前没有选沪深300是它推出时间太短,而且一上来就赶上2006-2007年那种“生命中的牛市”(上证从998冲到6124那一波),所以用它来做基准意味着初始本金放大了好几倍,用来说明问题也不合理。

换句话说,所有的假设都会有内在的问题,所以大家就随便看看文章逻辑就好了,反正本意就是吓人,也不想用其他假设完全重写了。上证指数固然不是好的指数设计,但是长期看也是一直向上的,而且假设中的投资人还能够年年跑赢指数2%,比“七亏二平一赚”还是更加积极。当然,你如果具有强大的信心比上证指数做得更好,自然无需多大资本金就可以做职业投资人,如果觉得自己并不比市场上的其他投资人更有优势,那么请三思而行。

===========

长期看,上证指数与沪深300的年度涨跌幅并非一边倒,我做了同期比较,参见下图。我用黄颜色高亮了年度优胜者,14年来,各胜7年。

精彩讨论

橘洲麓山2018-10-06 11:53

算法有误,通胀的钱不应该扣除,虽然贬值了,但未消失,扣除等于消失,散失了再次获利的本金

汉堡薯条君2018-10-06 11:41

总体逻辑没问题,但是最大的bug就是那个300W贷款啊,职业投资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假设这个天才回老家住就跟巴菲特一样,贷款300W太夸张了

jajpop2018-10-06 14:04

那些一辈子工资不超过500万的人按你这算法自杀算了

观众中来2018-10-06 12:13

逻辑上有几个小疑问:
1)指数是不包含股息率再投资的,假设可以和天才的+2%对冲,表示普通人的指数收益。
(在《股市长线投资》一书中,百年股票投资年化6.5%,股息再投资占2-3%,另外提到参与股指的幸存者偏差为+2%左右。)
2)通胀3%是个很大的抹平杀手
3)现在的指数比较低,不在趋势的均线上。
4)最大的一笔投资,买房,只计算了付出,没有计算利得,意思是钱都转移到了房产了,股票/现金变成了固定资产。

全部讨论

通常财务自由用4%来估算,比如说500万,做好资产配置,配置好像指数基金这样可以抗通货膨胀的资产,可以支撑每年提取约500*4%=20万的现金提取。如果家庭年开销在20万以下,那500万资产还是可以的。如果超过20万,那500万就不够用了。
4%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适中的。其实如果投资的是指数基金,例如红利等指数基金,每年股息率也有约4%了,分红不太受股价涨跌影响,所以靠分红也可以实现了。实际上支撑6%的每年提取也是可以的,但保守一些,每年4%的提取比例是更稳健的。

2018-10-07 00:57

楼主的计算很耸人听闻,无数的细节夸大加上时间积累,得出一个吓人的结论,500万做职业投资都是死路一条,真是好笑了。
试问在中国,从98年到2018年纯收入能超过500万的有多少人呢,其他绝大多数人的总收入累积连500万都没有,是不是都死成渣了?
楼主的表格有如下问题:
1、收益率对比选取上证指数,上证指数是综合指数啊,明显失真,特别是近10年内,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超过上证是容易的。投资标的,选上证50.中证100这样的优秀成分指数合适些。
2、虚设了个300万的贷款按揭,让真实投资额,大幅减少。98年开始投资,几年后买房,按揭300万,就是帝都二环,那时候也才几千块,买几百万的房子,可能吗?
3、通胀只是降低你的购买力,不会造成资金的账面减少,楼主处理失当,夸大了损失。
4、末期结算点的问题,现在市场明显低估,所以回撤厉害,长期资金增长率偏低,要是以15年牛市时做结算点,结论又明显不同。
各种错误叠加,让一个500万起家,赚了几倍,至少挣到了和消费了上千万的同学,成为无法养活自己和家庭的失败者。 这结论。。。。。

2018-10-06 13:56

费那么大劲写的文章,忘了上证指数股息不除权,相对于每年超过指数2%的相对收益,这个误差接近翻倍。另外,最近三年的打新收益拉到二十年,每年也接近一个点,而历史上,光中石油上市的打新无风险收益就有三个点。

2018-10-06 11:37

真正从炒股获得财务自由的,也就是万分之一到三吧

2018-10-06 21:45

难,太难了。
普通年轻人放弃职业股票投资吧。

2018-10-06 17:07

复利模型只在数学中成立,在物理中并不成立。复利模型实质上是一个有序性持续增加的过程。而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熵)不会减小。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都表明,孤立系统要维持有序,必须有持续的能量信息(负熵)输入。
①在金属货币年代,假设金银数量不变,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金银与其他物品的比价会逐渐升高,这实际上是货币持有者侵占了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负熵),这种通货紧缩,会抑制财富创造的积极性。
②在信用货币年代,货币变为生息资产,理论上可以享受复利的增长,但通胀和坏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利率带来的复利增长,有时利率甚至无法覆盖通胀,货币持有者分得的财富(负熵)有限。
③对于职业投资,首先意味着自己的财富只有耗散没有补充,期间虽然可以享受企业创造的增量财富(负熵),但要想超越市场,则要求投资方法持续有效,可以将市场信息转化为自己投资系统的负熵。
④关于投资方法,任何投资体系都不可能持续有效,封闭系统最终都会具有最大熵和最小自由能,所以要想维持自己投资方法的有效性必须持续学习不断进化。
所以我认为:通过自有资金职业投资实现财务自由只是一碗鸡汤。
(早上看@宁静的冬日M 关于通胀的帖子想到的,感觉和@归隐林地 的帖子有相关性)

2018-10-06 12:56

本人拿着50万做职业投资,50万变成了30万。现在靠做鸭赚生活费

2018-10-06 12:06

因为他入市的时候估值太高了,低价是应对不确定性与风险最好的补偿,如果在低估时点买入,每年跑赢2%,500万他能过的很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