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法》的一点不吐不快

发布于: 雪球转发:50回复:92喜欢:47

上午啃了一下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结合之前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一点思考,不吐不快。

如果我们认可企业是市场经济当中价值创造的主体,那么“人才”或者广义上的“人力资源”就是企业创造价值所需要的原材料,基于这个角度,教育系统是这种原材料的生产商,企业则是这些原材料的(主要)需求方。

中国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大致上可以理解为:生产商漠视客户需求,自行其是。

譬如说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能否与企业的用人岗位快速衔接?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能否与对应企业的技能岗位需求一致?

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应当是让客户需求倒逼上游生产环节,让生产标准能够向实际的市场需求靠拢,通俗一点,应该让客户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让市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包括引入新的供应商,让市场竞争机制来提升整体的供应端效率。

举个实际的例子:家长们为什么那么恐惧孩子考不上高中?抛开面子之类不谈,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在于,中考的时候如果上了普通高中,将来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一条很明确的个人价值提升的路径,每上一个台阶,未来预期的收入水平是持续上升的;

而如果不小心进入了职业教育的路径,除了某些热门职业之外,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继续学习对预期未来收入所带来的提升作用是不明显的,甚至某些极端情况下反而是下滑的。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连续光谱,本身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断层。而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断层的存在,更大的原因是来自于职业教育体系整体上的效率低下和投入不足。

然后现在给出的解决方案,虽然也在鼓励企业办学,鼓励校企合作,但是总体上,感觉更多的是期望用“计划”去代替“市场”,让行政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希望让资本来占据更大的话语权。

“企业”没有站到C位,“市场”没有站到前台,“营利性”仍然一脸的见不得人的扭捏。

问题是,职业教育体系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优质教育服务的短缺,而不是过剩。行政体系擅长解决短缺问题么?我……不确定。

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机制,让企业把自己紧缺岗位的用工需求,迅速传递到职业教育的生产端,甚至于鼓励企业往这个方向上主动投资,自行打通上下游?

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机制,让职业教育体系能够以比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更快的迭代频率,去迅速修正、对齐自己的教育内容和当下市场实际用工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是不是应该尽快建立一种职业教育毕业生薪酬水平变化的跟踪机制,并且定期予以公示,以引导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优胜劣汰和市场竞争?

这些东西,我并没有看到,又或许是我理解力不足。与此同时,我看到了其他的一些东西,不能细说,大概是因为我的思想觉悟不够。

一点思考,记下来,五年后回来复盘吧,希望是我过于悲观了。

全部讨论

2022-05-09 14:27

简单来说就是手太长,而且上瘾

2022-05-09 14:36

我想听听那些“不能细说的其他东西”

2022-05-09 14:34

根本原因是,整个教育体系,从教育局到学校老师,基本上都是一毕业就进学校,从来没有在企业干过。所以他们根本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人,也不了解自己教的知识会以什么形式应用在企业里。学校与教育局,都应该引入一批有实际企业经验的人才行。

我专门研究过校企合作这个课题,主流是德国双元制和美国的社区职业制,此外还有英澳的中间制,结论是中国都学不来,因为职业教育要改革,1)要同时动学术教育,牵扯巨大,2)需要巨大的投入 或者3)放开给民间资本——这三点哪样都做不到。

2022-05-09 15:14

一群不懂职业教育的人,全凭感觉讨论职业教育法,蛮搞笑的,还得怪罪其他!!!

2022-05-09 14:34

目前主管职业教育的是教育部,而主管职业技能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22-05-09 14:29

这个时候敢于说话的,都是脊梁!

2022-05-09 18:12

本质就是不把ren当r,自以为是的画一条线,认为社会需要这些,所有人都没有放抗的机会

2022-05-09 17:33

说的好,但这毫无意义。只有触及利益,才能认识问题本身

2022-05-09 16:42

教育这行,全世界都不满足现有的教育体系,投入越来越高,但是回报越来越低,在哪个国家都是这样,但是好像大家都没啥好办法。美帝已经有一帮大富翁在搞新一套大学体系了,马大帅自己也办了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