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71喜欢:10

$理想汽车(LI)$ MEGA上市不及预期主要是预期拉的太高。为什么拉这么高,M9的盲订数+李想吹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牛。这里就引出了最本质的一个问题,苹果路线和三星路线。

- 豪华的本质是浪费。放到苹果上,苹果的高价低配就是“浪费”。放到三星、华为、问界、仰望 上, 那些看上去有科技含量,但是主要作用是给朋友展示的功能,以及他们创造的一些名词,是他们的“浪费”

- 苹果作为行业的引领者,且是美国公司,品牌绝对强势,所以可以一直走不搞噱头,用户体验优先,甚至今年只有20W充电。

- 华为和三星 作为手机市场追赶苹果的,除了复刻苹果外,策略其实是“给一堆使用率很低但是显得我很先进的科技”,比如高倍变焦,mate系列的隔空操作。这样才勉强能和苹果竞争

- 仰望和问界同理。 市场证明仰望问界那套用户是买单的。

回来讲新能源车的长期竞争

-理想的产品策略是完全苹果化的,用户体验优先,市场宣传也是宣传的类似“情感传达”。 但是因为自己的血统问题,很难模仿苹果在价格上的“浪费”。 用户体验可以抄,理想的用户体验优势会领先1-2年,但是不可能永远领先。

- 那么就是本质的问题了,继续高用户体验策略在没有品牌光环的情况下 能 战胜 噱头浪费么?

- 如果不能战胜,最高端可能就会被对手占据。自己的市场慢慢的被挤压到类似米OV的位置,这个位置能有多大市场份额?

- 要跟竞争对手比浪费路线么?怎么比?

之前小米vs 华为明显是败了,华为后发先至。区别是小米更多的强调性价比,而不是体验优先,但是再不济小米也依然是行业第二。

当然这些都是长远的问题,短期来看MEGA在市场上依然独一无二,要过高端纯电的河,你得先下水试深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角度产品领先会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试错,也是个很有优势的位置。看看厂长怎么出牌吧

全部讨论

mega定价低三四万局面会完全不同

豪华的本质不是浪费,而是“大众认知的共识”。理想是性价比,不是豪华——这是目前大众对于理想的认知共识。

有点道理 之前在波司登专卖店看了一件羽绒服 胳膊带一个wifi标志的 问店员这是啥 说是能连接卫星发射求救信号 在野外遇险可用于急救 价格比不带这玩意的贵好多 但可能100万个人里会有1个人用到这个功能

国内企业在真技术上超不过,只能在其他方面寻求突破,就像byd的会旋转的功能,其实是基本无用,像汽车手机这种大众消费品在被设计者开发的时候普遍功能基本是发挥到极致了,国内的企业很难有新的突破,所以才会另辟蹊径。堆硬件是国内企业普遍在做的事情。如果说到实用主义 30万的奥德赛 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家都只关心MEGA,我更关心下周改款的L789的销售,这决定能不能活着呆在牌桌上。

03-06 14:26

纯电在人们心目中仍有补能焦虑,需要快速建5c桩来解决这个问题,60w买一辆车的人没几个有耐心和时间等充电一小时的。

03-07 08:14

外棺很不错,内逝也漂亮,整车设计有灵气,充奠也非常快,消寿十分火爆!

03-08 00:32

首先,我觉得这个车其实卖的并不差。只是之前预期(目标)太高了而已。比较问界m9的前72小时的纯电的销量,MEGA的3000大定应该是差不了多少。Mega能够在这个超高端的细分MPV市场卖到这个数,我认为实际上已经很牛逼了。
其次,我觉得这个车的产品力或品牌力还没有达到让大部分有实力的消费者认可的60万的价位段。
把一个东西卖贵还要卖得多,或者是需要产品力足够强,同时品牌也要足够强。才能够破圈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mega感觉并没有特别大的体验创新,也没有吓人的黑科技(类似于m9的智驾,被卡车夹击也安全等)。主要是外观的创新,以及一些使用空间和使用体验的微创新,但这种创新的级别还不够去破圈,去打动更多的高净值消费者。
而从品牌的角度,他的品牌力也没有比奔驰v和阿尔法高的程度。但它的定价实际上是高于这两款的实际本国售价的。
理想以前车型的成功,厂长也总结过是性价比的成功。但mega的定价背离了这个原则。
所以它的定价以及它的品牌也不足以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未来还有机会稳态上5000,或8000吗?我感觉这一代可能有难度。
像华为的p6,当时也是高定价,但是销量上不去。因为产品力和品牌都没到。经过p7p8直到p9,才开始又定高价又能放量。本质上是产品力足够强,同时品牌也足够强了。才能够破圈,才能够触达更多的人群。

03-06 12:14

bba是苹果的策略还是三星/华为的策略?

03-06 13:17

这种讨论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