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又加错-刘成岗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85喜欢:25
我说看五年,评论纷纷说看五年难,不可能,这里有五年前、四年前和三年前看拼多多的文章,供大家批判参考。
另外,我的主要持仓也超过五年没有大变化,几乎没有变化,结结实实做了个过山车倒是事实,so what?对接下来的五年有信心。

热门回复

五年前的拼多多,增长空间巨大、增长路径清晰、团队有能力达成。是不是很清晰?
五年前的腾讯,今天的腾讯,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离不开微信,五年后你也离不开,即使因为人机交互的革新不用手机了,我们大概率还会用“微信Plus”。是不是很清晰?
以上是两类典型的判断,有竞争的参考前者,无竞争的参考后者。
五年前也好,今天也好,关于苹果这几个问题我都没有答案:五年后iPhone还是不是人们购买手机的第一选择?(几年前华为在欧洲就已经打败iPhone了),如果因为人机交互的革新人们不用手机了,苹果能不能推出和iPhone一样用户心智的产品?我没有答案,所以我看不懂。
最后,为了照顾阅读困难症患者,再次重申:看不懂是我的认知,受限于我的能力,不代表公司行或不行。

看不懂是我的认知,受限于我的能力,不代表公司行或不行,比如苹果,公司和股价都一直很行,五年前我看不懂,今天还是看不懂,参考五年前我能看懂拼多多,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我一直看不懂苹果。
今天为什么看不懂拼多多?三年前的帖子里我说“消费是分级的,消费也是升级的,拼多多(到一定体量后)需要满足每个消费分级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才能打开增长空间)”,这个Q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我看到公司也在这么讲了,PS:公司今天才讲又一次说明我低估了ARPU、AAC这个增长路径的上限。
既然公司也这么讲了,那么“满足不同消费分级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的实现路径呢?我看不清,我的认知里只有两条路:1、天猫之路;2、Costco之路。
如果重走天猫之路,那拼多多现在这个市值没有投资价值。
如果重走Costco之路,上限是很高的,但是,公司光喊口号迪士尼+Costco但没半点动作,比如五年前公司上市时黄铮就喊要治理假冒伪劣商品,过去五年了拼多多上假冒伪劣商品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少,百亿补贴标签之外的商品大家买着依然不放心,Costco可不是这样,五年时间不短,过去五年没向Costco之路迈出半步,我凭什么相信它未来五年能变成Costco?
这是主站,主站是本。
Temu部分,跨境电商的主要矛盾一是效率,二是让对方赢,钱都让你一外国人赚走了,哪个国家都很不爽,哪国的本地零售、渠道的势力和政策影响力都是蛮大的,这部分风险很大,也没有看到拼多多在这上面有什么动作,我也看不懂。

讲得好,我也瞎扯几句,逻辑混乱,纯瞎点评。
我认为拼多多基本盘还是性价比极致的白牌,包括农产品。
这块体量多多已经吃了很多了,后面应该还是有一些增量的,但是增速肯定要放缓了。
多多战略里面,追求的是尽量去除各种环节的附加值,把极致性价比的白牌产品送到有这部分需求的消费者手里。想去掉的附加值,当然也包括了品牌的附加值。
这跟做产品的做梦都想做自己的品牌,不想同质化内卷是违背的,品牌商追求的一定是要有品牌溢价的。
因此,至今品牌方的运营阵地依然是天猫,抖音,小红书之类。
当阿里 京东也都上了比价工具后,品牌方的价格不会在多多定的就比别人家便宜很多,当然小部分的渠道商甩库存,类似品牌销售线下串货之类的,这种是正常的,线下也一直有奥特莱斯存在,但是品牌主导的走量肯定不会的。
同一个人消费是有不同层级的,有的东西会用拼多多买,有的依然会用天猫京东之类去买品牌产品,我不认为多多会把天猫 京东的很多品牌类的品类吃掉。
现在感觉市场看衰阿里的太多了,看后续阿里能维持住多少,原本属于淘宝的一些份额已经被多多拿掉很多了,天猫这块核心盘被抖音分走一些,多多吃了一点,应该还是不多的。
阿里的战略客户第一,类似运营个商场,我维护好营商生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至于商家售价高低,能卖多少钱看各家自己的了。
多多上来就是用户第一,致力提供最具效率,最具性价比的产品给用户,算法让商家自己内卷量给头部商家,卷出来了一大批优质供应商。
两个公司本质的战略不同。多多起家,顶级的战略思维+极致的组织管理效率配合,完美实现了最快的崛起。
但是任何一个战略都有适合他的一部分市场需求,并不是包打天下的。
可以再想想小米,小米雷总创业之初也是提供极致的性价比产品思维,严格限定产品毛利率。
有没有想过,为啥后面雷总就开始分品牌运营,小米要做高端品牌,也想要品牌溢价呢。

我前天说“P五年前看得懂,现在看不懂了”[哭泣][哭泣],五年前就是个很简单的增长逻辑,且增长路径很清晰:我第一篇文章就说了,AAC和ARPU。不过我还是低估了增长的上限,卖得很早。
时至今日,真心看不懂了,祝贺能看懂且赚到钱的朋友。

讨论已被 烦心事如果不 删除

2023-12-01 18:03

我其实怀疑costco的模式根本在中国不可能成立,因为老美的购物中心是离开居住区很远的,喜欢一次性买很多东西。我们是毛细血管式的

会员并不是Costco的本质,先有低价,用户才愿意办卡。百亿补贴的本质其实和Costco是一模一样的,或者说天下零售都类似,都是通过不赚钱或者赚钱少的品类引流,其他品类赚钱。百亿补贴不办卡,用低价形成心智,粘性也很强。

仓老师总是说不懂拼多多,但是对特定的发展阶段判断又很准,且也赚过几倍,还对拼多多的发展边界有很深的独立认知(我没能力判断对错)。我再拆分问一下,仓老师对当前看不懂拼多多,主要是国内业务发展看不清,还是对Temu发展看不清?还是说,都看不清。

2023-11-30 15:59

我严重低估了广大商家忍受被PDD压榨的韧性[跪]

你没做过零售感受不深。尤其是做食品的,卖不完就过期,还要经常盘库,还有货损,这些都加在成本里,反映在最终的价格里。要是按需生产,直接给到消费者,能减少库存,减少仓储使用面积,减少周转次数和货损,减少人工,最终形成价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