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版3.1】蔚来中国资产和股权明细 及对蔚来上市公司影响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0回复:76喜欢:24

【更正】有网友指出错误。特此更正。下面计算数字正确,但装入蔚来中国的资产内容错误。蔚来上市公司装入(安徽)蔚来合资公司的只是在国内的核心正资产,不包括南京蔚然动力XPT,和海外研发部分,还有大约15亿美元的外债(几乎全部是可转债),这些留在上市公司。与蔚来中国无关。财新文章

更新版引言:我完全错了 我原来的计算误导大家了。我一直也不敢相信合肥会允许把蔚来的外债全部装进来,以前也一直都没有往这边想,认为只可能把正资产注入,分析了融资方式和估值,现在看来那时的分析是正确的。这次的估值数字177.7亿很有欺骗性,合肥比我想的还精明强势,把南京蔚然动力XPT拆分了,有价值的部分装到蔚来中国里,剩下的部分和纯烧钱的海外研发(德国整车设计部和硅谷的自动驾驶部门),和一些可忽略的资产(不广汽蔚来和长安蔚来股份、蔚来资本管理权),和15亿美元外债一起打包不计价,留在上市公司里(老蔚来)。

说简单些,蔚来整个公司美国股市说值200多亿(~30亿美元市值),里面有有价核心正资产300多亿,还有100多亿人民币(15亿美元)负债合肥不要,干烧钱不挣钱的研发部门合肥也不要,不值钱的部分合肥也不要,只注入能产生营销的核心资产,即生产销售服务和加换电部分,而这些市场认为值300多亿人民币的资产,对合肥来说要按177.7亿人民币算。能有增值前景能挣钱的部分合肥要,烧钱和欠钱的部分留给上市公司。这么一算,合肥只给了市场估价的差不多半价多点。

关于南京蔚然动力XPT,根据三月底的一篇文章《36氪独家 | 蔚来重组三电和整车业务,高级副总裁黄晨东离职》,那次重组的目的是分解XPT,让三电(电机、电控、电池)分开,目的是把电池包和电机生产装入蔚来中国,让电控的研发部门留在蔚然动力,使其成为像海外部门一样的纯研发部门。现在看来,那次重组的目的也是让所有蔚来的生产部门,包括电池和电机生产,能够全部整合到蔚来中国里。没有收入的纯研发部门都被留在上市公司中。

下面是具体计算。

4月21日前30交易日收盘价均值:2.8323 USD

折扣价:85%

目前NIO总股数:估约1040 百万股(第四季度平均股数为1030百万股)

4月21日中行美元卖出价:7.0986 RMB/USD

蔚来上市公司整体折价为,等于上面这四个数相乘 = 177.73 亿人民币。

交易完后的新蔚来中国估值290.33亿人民币,合肥战略投资者们投入70亿,占24.11%,老蔚来的有价值核心资产(除负债和纯研发部门)装入,折合177.73亿人民币,占61.2%,老蔚来欲融资的新钱42.6亿人民币,占14.7%,总计100%。

大家看2月份的合肥官方宣布新闻,那时合肥计划投资“100亿以上”,蔚来计划总融资145亿元。所以,蔚来一直就有额外融资的计划。目前42.6亿元,应该是已经有国内有意向的投资机构入资。这笔钱不会产生于蔚来的经营(因为经营属于新蔚来中国),大概可能靠卖掉蔚来在新蔚来中国的部分股份,或者剩余资产变现入资,如广汽蔚来的股份、研发部门子公司持有的专利(如果还没有装入蔚来中国的话)。

蔚来中国成立后,蔚来上市公司(NIO)的ADS全体股东将持有:1)折价为177.7亿的蔚来中国股份,占比61.2%,2)14.7%的新蔚来中国的待售股权(抵消掉46.2亿人民币待注入金),3)15亿美元外债,4)三个主要研发部门(德国、美国和南京),5)和一些其他可忽略资产。此次交易完全完成之后(即一年后),新蔚来中国总获得融资112.6亿人民币。如果你把上面1到5的所有资产和负债项加一起,蔚来上市公司持有的真实资产净值小于100亿(大约80亿)人民币。

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占股50%以上需要并表,所以蔚来中国的财务报表会并入上市公司的财报。

现在对老蔚来NIO的股东们,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是:

1)46.2亿元从哪里来(根据SEC公告,这笔钱与合肥的70亿分一年期慢慢注入)。这笔钱需要蔚来上市公司来融资注入,而蔚来上市公司大概率会通过对国内金融机构卖自己在蔚来中国(安徽合资公司)的股份来获得。

2)从此以后,蔚来中国也成了蔚来NIO上市公司的客户。上市公司为蔚来中国提供海内外研发的成果:整车设计、电控技术更新、和自动驾驶整合技术。这些服务如何定价,蔚来中国需要向蔚来上市公司支付以后的全部研发开支吗,还是只支付技术转让费?(现在感觉这些部门一两年内是可有可无的,以后可能要逐渐被并购或牺牲掉)

3)债务到期时,这些债怎么还?合肥之所以只注入有价值的正资产,而把负债留到蔚来中国外面,是因为不希望用这些钱去还上市公司的债,这也合理。如果是这样,新蔚来中国在盈利之前,是无法分红给上市母公司的。第一笔债的到期日是今年9月,有1亿美元要还给腾讯和李斌。明年2、3月,共有4.35亿美元可转债到期。老蔚来除了蔚来中国的61%股份,也没有其他有价资产了。没有现金流,继续发债还债是不太可能了。李斌可以想办法让蔚来中国尽快在国内上市变现还债,但怎么都需要几年,那一年内到期的债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就是继续用老蔚来持有的61.2%蔚来中国的股份,折价还给可李斌、腾讯、东南亚的海外投资公司们。在新蔚来在国内上市前,估计只有这一种办法了。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蔚来上市公司持有的NIO股份会逐渐减少。

4)合肥入资条件对蔚来的经营影响:对蔚来相对说是低效和净损失的过程。这个合资过程中附带了一些条件,主要是总部和各部门的地理位置问题。地方政府的政绩主要靠GDP来衡量,需要更多资产、公司、人口的向地域内移动,并同时推动房地产和地价,这和蔚来整体的利益可能并不完全吻合。迁移本身会产生成本,还有关键人员的流失和其他效率因素的考虑。从合肥角度,相当于只用了70亿相对低风险投资,便获取了价值几百亿资产向省内的注入。但对蔚来来说,这可能需要不少的花费和效率的降低(研发、能量和运营服务中心都要内迁)。这个问题本身也反映了对地方政府衡量主要靠GDP,而非资产质量的政策性问题。这会导致地方之间的竞争,缺乏长远目光并导致社会资源的净损失。

5)蔚来有没有抛弃美国股东呢?看上去好像合肥占了便宜,但真实情况是,李斌已经竭尽全力了,蔚来也没有议价力并竭尽了其他选择。这在一个行业资金紧张的大环境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李斌能拿到如此的融资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合肥和其他机构打大折扣(相对于美国市值)买入的蔚来中国股份是缺乏流动性的,难以变现,只能等到蔚来中国以后在国内的上市,属于风险投资。没有合肥的注资,蔚来早已资不抵债,内在价值为负,随时在破产的边缘。现在虽然负债都留在了母公司,但总体的112.6亿人民币的注资,使蔚来可以长期活下来。可以继续建换电站、给老用户补贴成本换100度电池、建二代平台和第二个生产基地,支持未来大众化车型的量产。但根据秦力洪的今天的访谈,ET7看样子还是要在蔚来江淮厂生产,所以这100多亿可以用很长时间。研发部门的剥离,可以让蔚来更贴近现实,满足当下的潜在用户需要。这次融资过程也希望是一个契机,使蔚来改变策略,把重心转向盈利。

6)融资了那么多钱,股价为什么会跌? 融资不是白给钱,也不是为了蔚来能活下去或为了梦想情结,每一笔投入的钱都只有一个目的,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都是为了回报,就是为了以后能获得比本金更多的钱。回报从哪儿里来?不是从接盘韭菜来,因为金融市场是智慧的,回报最终只有一个来源:以后持久的盈利。饼就那么大,融的越多,分饼的人也越多。不但分饼的人多,大家分的还不公平,越后来的越吃香。对一个很长时间无法盈利的公司,越后面进入的钱就越有议价力 越可以要求占更大的份儿,再加很多附加条件。蔚来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私募阶段时,李斌说,他们想多投我不让。IPO时,大家抢着买,当天就到十几块了。以后再融资,投资人要求一次比一次苛刻了。四批可转债,利息从4.5%到后来的10+%,年限从五年降到一年。到了合肥时,资产直接折了半价。很多股民们可能还没看明白,但现在好像越来越多机构和美国股民开始看明白这次交易的真实内容了:为了112亿人民币的融资,蔚来全体股东们只拥有蔚来资产的61.2%,但承担了全部的债务。我知道大部分人不看年报和资产负债表,所以我尽量在我的文章里解释了,希望大家明白。


$蔚来(NIO)$

附录:4月21日前30个交易日收盘价

全部讨论

2020-04-29 18:50

看了几个月楼主发的帖子。感觉是典型的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而且能够经常发出一些证据和结论逻辑不严密的观点。我建议各位投资者要有自己的判断。做股票做的是预期。不要经常算小账做短线。比起我们这些小散,人家机构投资者的战略眼光和分析能力肯定会比我们强很多。

2020-05-02 22:42

数百亿美元的瑞幸咖啡 负价值的蔚来 目前看来你的几个主要预测观点全错 加油

2020-04-30 23:48

看你写了那么多,应该是有些基本功;但是你这些分析,缺少和公司的沟通,有很多细节你都理解错了。如果是有持股的机构,大可以打电话/发邮件给IR部门约时间沟通,而不是自己在这里拍脑袋"猜"逻辑,这样会省去你比较多的时间,然后也不用一遍遍的更新帖子了。
第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今年年初两笔CB发完之后在手现金有多少?46.2亿是都需要靠外部融资吗?看看券商跟公司沟通之后写的报告怎么说的;
第二个问题不是个问题,转移定价是财务部门会去做的,做的不好不用投资人找你麻烦,税务会先罚死你的;
第三个问题:这些CB为什么不能转股??早期投资为什么不买股票而是买CB,因为相对来说风险有保障;现在公司看起来不会死了,不转股,难道就追求一个CB票面IRR吗?LP会骂死这些GP的。

2020-04-30 06:24

老友算了吧!你寫多幾隻字再加一堆數字垃圾就可以證明你的無厘頭分析是正確嗎?是錯永不對真永是真!不是你說了算而是市場說了算呢....清醒下吧!你和我的打賭不要賴帳,我幾萬粉絲不會放過你

2020-05-02 20:28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0,也推荐给你。

2020-04-30 06:13

确实这笔融资作为股东是喜忧参半,当然拿到钱继续发展是好事,但也想明白原股东要承担什么代价,就是这个钱会如何稀释股权,会影响到我个人的仓位目标计划。大哥这个分析非常有价值,几次修改也让我这种不太擅长财务分析的也搞清了状况,明白了目前的实际财务处境;十分感谢。

每次 $蔚来(NIO)$ 基本问题都没搞清楚,一本正经的写。XPT和海外业务都没注入,你算的啥啊? 另外40多亿是蔚来出资,朋友~

2020-05-01 17:11

@我本平静: 蔚来怎么割韭菜了?(融资了那么多钱,股价为什么反而跌?)答:融资不是白给钱,也不是为了蔚来能活下去或为了梦想情结,每一笔投入的钱都只有一个目的,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都是为了回报,就是为了以后能得到比本金更多的钱。回报从哪儿里来?不是接盘韭菜,因为金融市场是智慧的,回报最终只有一个来源:以后持久的盈利。饼就那么大,融的越多,分饼的人也越多。不但分饼的人多,大家分的还不公平,越后来的越吃香。对一个很长时间无法盈利的公司,越后面进入的钱就越有议价力 越可以要求占更大的份儿,再加很多附加条件。蔚来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私募阶段时,李斌说,他们想多投我不让。IPO时,大家抢着买,当天就到十几块了。以后再融资,投资人要求一次比一次苛刻了。四批可转债,利息从4.5%到后来的10+%,年限从五年降到一年。到了合肥时,资产直接折了半价。很多股民们可能还没看明白,但现在好像越来越多机构和美国股民开始看明白这次交易的真实内容了:为了112亿人民币的融资,蔚来全体股东们只拥有蔚来资产的61.2%,但承担了全部的债务。我知道大部分人不看年报和资产负债表,所以我尽量在我的文章里解释了,希望大家明白。(文章更新了,把这段加到了最后)

2020-04-29 17:19

很认真

2020-05-04 22:07

楼主给你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