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87喜欢:55

一个有意思的悖论。

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投资就是承担风险,获取收益。

风险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

那么一个有意思的悖论就出来了:

假设现在有两家公司,干的都是差不多的事情,赚钱能力也差不多,现在,市场给A公司1PB的估值,给B公司2PB的估值,那么请问A,B两个公司谁的风险更大。

如果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我用更便宜的估值买,风险肯定更小,也就是A公司比B公司的风险小。

这也是原教旨价值投资告诉你的事情。

但是,如果站在市场的角度,在一个相对高效的市场,如果市场认为A只值1PB,而B值2PB,说明,市场价格发现机制识别出,A的风险要远大于B,所以,才会给A更低的估值,也就意味着A需要更高的预期收益来补偿可能承担的高风险。

所以,价值投资本质上依然不是占市场便宜,而是承担更多的风险,获取价值溢价。

从这个角度看,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你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当风险向不利于你的方向发展,你自然失败。

同样,一小部分价值投资者会因为承担更多的风险而赚的盆满钵满,这也无法证明他们具备阿尔法,更多可能是,他们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获取了超额风险补偿。

归根到底,回到开头那句话,投资就是承担风险,获取收益。

每一个投资者需要思考最重要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确定性,无风险,而是如何更聪明的承担风险。

全部讨论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两个概念,风险可以控制,风险通过控制未来可以转化成利润,不确定性是个黑箱,不确定性与利润没有比例关系

这个大前提是市场是有效的,但实际上市场并不总是有效,会给出偏高或者偏低的价格。价值投资者则认为自己是能辨别出企业真实价值的,赚的是市场失效情况下,给出错误定价的差价。

市场会mispricing,如果市场都是对的,没有人能获得超额收益,买指数就好了。或者说,不存在其余多空交易策略,任何策略都无效

投资有没有可能是一种无(低)风险套利

06-02 12:09

说明低估并不意味着低风险,高估也并不意味着高风险

06-02 15:57

全相信市场你会死的很难看。市场短期几乎总是无效的,市场有效指的是长期。
最近的例子是理想汽车,2月份还是46美元,现在20美元。 你说2月份时候市场是对的嘛? 现在呢?

06-02 13:37

说明你完全不懂概率

06-02 12:19

所以这种情况我们选A还是B呢?

06-02 16:42

我似乎在书中找到了喵大观点的理论支持。
风险报酬理论与现代数理金融学推导结果表明,整个证券市场作为一个大投资组合体,其β系数(βM)等于1,即βM=1。正因如此,证券的风险度量通常以1作为参照基准。到此为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β系数:β 系数是衡量某项投资不可分散风险程度的指标,通常将整个证券市场作为一个大投资组合体并将其β系数规定为1,然后对于特定投资方案而言,将其β系数与1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其不可分散风险水平。当某个证券的β系数等于1时,说明其不可分散风险与整个市场的平均不可分散风险水平相当;当其β系数大于1时,说明其不可分散风险要高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平均不可分散风险,与之相适应,投资者的预期报酬也应该高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平均投资报酬;当其β系数小于1时,说明其不可分散风险要低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平均不可分散风险,与之相适应,投资者的预期报酬也应该低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平均投资报酬。

大前提“在一个相对高效的市场”这个大前提在a股是很难成立的。更多时候出现ab这种估值差异的原因1、没有完全相同的业务可类比公司。2、市场偏好不同,a受到市场资金的偏好而b没有。至于价格反应基本面这种论调,不能100%相信,21年白酒80倍的pe难道是基本面的充分反应吗?
股票价格=f(基本面,情绪),2个因素在不同的股市阶段发挥着不同的边际定价作用,不能静态的、概括性的归纳。
对特定股票而言,当特定投资群体没有人关注的时候,该群体对这只股票的预期收益为0。21年以来的行情充分说明了这个现象,我称之为资金偏好周期。二级市场从来都不止基本面一个维度,情绪维度也等同重要,而这个东西就是造成所谓市场有效性时常非有效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