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的小大之辩:关注中国创新药新势力的崛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8回复:73喜欢:264

一、行业重演和双期叠加

我们对医药行业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行业重演和双期叠加。

美国走过的路径,简单来说就是:1960s-1980s的医保扩围,扩围红利结束后借着hatch-waxman法案改写规则,迎来了1980s-2000s的龙头之舞,在那个年代医药龙头的表现非常抢眼,一直持续到2000年左右;但是在2000年之后至今的阶段,是新兴创新势力崛起的阶段……

中国在走一条大致相似但略有不同的路:首先是1998-2011年的医保扩围,在经历2011-2014年的尝试探索之后,2015年至今启动系列深度一改。那么当下往后,中国会何去何从?是简单的重演美国的历程吗?也不完全是这样,我们觉得应该是“压缩版本的行业重演”和“龙头之舞和新兴崛起两个时期的双期叠加。”

为什么会行业重演,因为我们从政策到医药创新都在学习海外尤其是美国,行业对医药行业影响很大,政策学习海外,行业背景也相对类似,中国要走的路径也相对清晰。 那为什么是“压缩版”的?因为美国hatchwaxman鼓励创新后,激励的创新大药企积极的摘取好摘的果实;但中国因为后发优势,对于好摘的果实连探索这一步都省了,直接fast follow,更快。这个时期的持续阶段会被压缩。

同时,在fast follow的同时,创新的各个要素也在齐备。国内有很多的小企业已经开始在探索一些更新的领域,剑指国际前沿!所以,站在当下往后看,不仅仅是顺序的演绎“龙头之舞”+“新兴崛起”的过程,更大可能是两者叠加在一起的双期叠加。

二、美国几十年的表现:创新的第一阶段,大药企的超额收益非常亮眼;创新的第二阶段,点状出现小药企各领风骚

海外几十年的表现,医药行业整体其实是跑赢标普500的,但是在2000年后有个分化的问题。

在80年代大药企的表现是很好的。但这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龙头药企原来表现非常好,后来龙头药企表现一般,与此同时会有一批新兴药企在崛起。其实他俩互为因果。当然在创新的第二阶段,我们也会看到很多高端医疗器械很好,还有一些综合的优秀的企业也很好,但就药单拎出来本身是这样的,创新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需的核心要素是不太相同的。 开始的时候都是大药企跑赢,后来大药企不行了,小药企比较好。

下面这张图的信息量很大: 1) 美国的医药板块整体跑赢标普500的;2)高端医疗器械挺好,综合也还很好; 3) 药高度分化,原来都是大药企很好,后来大药企不行了,小药企崛起了。

小药企为什么崛起,其实是游戏规则变了,另一个是行业迭代加速了。

原来在没有大的科技变革的情况下,原来的老的大的个体受益。后来为什么轮到了小药企?其实就一件事情,生物科技的兴起,使得行业搅动,一旦一个行业开始了搅动,原来的龙头割据的局面就面临着打破。就像大航海时代,出现了美洲新大陆,这时候胆子大的人是受益的,新的是受益的。风险偏好高的某几个个体是受益的,风险保守是相对不受益的。因为新对老会有一个挤出效应。

再用一个数据来验证一下,emerging biopharma的贡献,是从50%+到70%+,这还是2003年之后。如果从80年代的数据可能更是,原来可能70-80%是大药企,有10%是小药企。现在可能倒过来,70-80%是小药企,20%的是大药企。背后其实就一句话,生物科技的技术浪潮。

那是不是这个浪潮结束了?实际上没有,ngb刚刚开始。生物浪潮只是打了第一浪和第二浪,后买呢还会有第三浪和第四浪……所以后面还是更着力关注创新小药企的机会。

三、站在当下,中国的医药行业创新药企的小大之辩

中国首先会有个双期叠加,因为大药企的周期跟小药企的周期大概率同时存在。

中国的政策,刚开始转向扶持创新的时候,太多的空白了。大药企可以跑的快,有资源优势,无论是从雄厚的研发投入还是丰富的临床资源还是顺畅的销售渠道,fast follow,可以快速跟随,快速抄国外的靶点。这一阶段,大的比小的有优势,或者说旧的比新的有优势。

慢慢的到了第二阶段,可能大药企相对会弱一些。因为光抄不行了,一定要搞一个更好的药。恒瑞就质地本身爱说是最好的标的,甚至不用加上之一,我们也非常尊敬中生、石药这样的优秀大药企,但从长尺度上来说,我们更想寻找代表未来十年的十年后的趋势方向。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更关注和期待中国创新药新势力的崛起。 不只是百济信达包括金斯瑞的传奇等,也包括大量的刚上市或还未上市的,比如说亚盛、康宁杰瑞、诺诚健华等一大批水面下的企业。

更何况,从估值来说,龙头演绎的行情可能正在接近其估值的上轨,至于演绎到什么时候才停还不太确定。但站在当下,我们觉得代表未来的next generation biotech (ngb)更具长远的关注价值。于我们自己而言,就是尽量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

$恒瑞医药(SH600276)$ $百济神州(BGNE)$

精彩讨论

张小丰2019-11-07 12:22

中国和美国还不一样、美国小药企给力是因为前沿技术都在小药企。成了就被大药企收购,创始人,投资人可以完美退出。创始人一般继续连续创业。投资人则把赚的钱继续投入风投尝试找下一个成功的小企业。这种生态下,很多小企业一开始就没把重心放在组建销售上。。就是搞擅长的研发。研发有成果那么就一定有被收购的价值。


中国小企业全是做me-too。目前的龙头就是me-too做的最快的一批。问题在于me-too是没有被收购的价值的。既然叫“me-too”从字面上都是“你能我也能”的意思。。所以会逼这些小企业自己做销售进一步发展。那么做的快的,有大产品提供现金流的还能发展。做的慢的现在已经傻眼。中国风投也傻眼,怎么退出呢?风投届现在开始反思这种状态,投入资金大规模下降。现在小企业融资比2年前差远了。已经进入寒冬。更关键的是这寒冬是不会自动消失的,是me-too生态本身的问题。


另外就是me-too生态非常有利于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因为没有技术门槛,大企业有钱有销售队伍。美国大企业最牛逼的时候其实也是me-too泛滥。无数个他丁药物。无数个xx拉唑药物。现在美国支付严重倾向于原创FIC,me-too只能喝口剩汤,而且这些me-too还不是传统me-too,是竞争FIC失败的me-too。。。所以大药企低迷了好久。直到大药企这些年创新力又开始崛起(买更早期的潜在FIC和技术平台)才缓了过来。

青侨阳光2019-11-07 12:50

非常认同中国跟美国阶段不同,我们把中国现在阶段称“双期叠加”就是想说,现在是大药企和小药企都是机遇期,而且初期的me-too阶段是大药企更占优势,但慢慢的国内的环境和生态的进化方向,会让天平逐渐向小药企倾斜。在这背后,包括资本市场的发展,包括行业的不断规范,包括人员要素的流动等,使得小企业有更大机会获得资源。但随着me-too在国内边际价值会不断下降,整个行业在往bic、fic迁徙;尤其是在生物技术新技术不断迭代出现的大浪潮下,大药企的资源优势会相对弱化而创新冒险劣势会逐渐凸显。举个例子,我们非常钦佩恒瑞、中生等企业的历史经营,但如果未来国内下一波大机会来自rnai、来自基因编辑、来自cart的话,恒瑞们是否一定能继续保证坐得上头等座?当然,现在还是me-too的天下,恒瑞pd1不需要比keytruda更好,但从发展的视角来说,5-10年后的中国肯定不是现在的情况。已经证明自己的百济、信达等,有待证明自己的亚盛、康宁、诺诚等,以及水面下的更广大的新药新势力,在5-10年后会否逐渐成为新一轮主流的代表?在全市场都在讲核心资产的时候,我觉得反而是需要提前思考的。

汤诗语2019-11-07 15:07

我也认为是这样。我甚至感觉,未来五年是国内一批BioTech变身为Big Pharma的最佳时间窗口,一旦错过这个窗口,后面就难许多了。这批已上市的BioTech中一定有几家会在五到十年后成为恒瑞、正大天晴级别的药企,但就不知道谁能把握住机会。

Wonder19932019-11-07 16:00

我觉得还是动态跟踪吧,但是感觉光做fast-follow没啥吸引力吧,你做的恒瑞都能做,恒瑞的销售能力也很强,我觉得小型的biotech还是聚焦更加前沿的技术有吸引力,例如CRISPR/Cas9,gene therapy,RNAI。这在中国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当然现在国内biotech布局的还是一片荒芜。。。相反的恒瑞好像已经在布局基因编辑技术下的第二代UCART。感觉强者恒强。不一定对,请汤大多多指教

胡涂的森林2019-11-07 15:14

都买点吧,哪怕一个跑出来,整体收益不会差!

全部讨论

中国和美国还不一样、美国小药企给力是因为前沿技术都在小药企。成了就被大药企收购,创始人,投资人可以完美退出。创始人一般继续连续创业。投资人则把赚的钱继续投入风投尝试找下一个成功的小企业。这种生态下,很多小企业一开始就没把重心放在组建销售上。。就是搞擅长的研发。研发有成果那么就一定有被收购的价值。


中国小企业全是做me-too。目前的龙头就是me-too做的最快的一批。问题在于me-too是没有被收购的价值的。既然叫“me-too”从字面上都是“你能我也能”的意思。。所以会逼这些小企业自己做销售进一步发展。那么做的快的,有大产品提供现金流的还能发展。做的慢的现在已经傻眼。中国风投也傻眼,怎么退出呢?风投届现在开始反思这种状态,投入资金大规模下降。现在小企业融资比2年前差远了。已经进入寒冬。更关键的是这寒冬是不会自动消失的,是me-too生态本身的问题。


另外就是me-too生态非常有利于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因为没有技术门槛,大企业有钱有销售队伍。美国大企业最牛逼的时候其实也是me-too泛滥。无数个他丁药物。无数个xx拉唑药物。现在美国支付严重倾向于原创FIC,me-too只能喝口剩汤,而且这些me-too还不是传统me-too,是竞争FIC失败的me-too。。。所以大药企低迷了好久。直到大药企这些年创新力又开始崛起(买更早期的潜在FIC和技术平台)才缓了过来。

我也认为是这样。我甚至感觉,未来五年是国内一批BioTech变身为Big Pharma的最佳时间窗口,一旦错过这个窗口,后面就难许多了。这批已上市的BioTech中一定有几家会在五到十年后成为恒瑞、正大天晴级别的药企,但就不知道谁能把握住机会。

2019-11-07 20:12

讨论得好热烈 我觉得中国biotech会成长出几个bigpharma 未来收购扩展技术和管线会是趋势 大家现在一腔热血 等投融资热度冷点儿的

2019-11-07 15:36

创新药是九死一生,投资人与其盲人摸象,赌徒掷骰子,可能不如直接买CRO,尤其是临床CRO股票。

2019-11-09 10:57

美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PE多少啊?40多还是80多,有人知道吗

2019-11-07 16:58

一个帖子能集合那么多高人与真知灼见,受益匪浅!

2019-11-07 13:21

当前的龙头企业可能在资金上有优势,技术上不一定有优势。而创新药企创始人本身就是科学家,技术上面可能更前沿。加上融资的便利性,会使得当前龙头企业没有一个护城河的优势。感觉你之前分析的“新、强、特”,可能还是“特”会比较有壁垒。还有医疗器械相对来说技术比较稳定,竞争格局不会变动太快。要投资创新药的话,可能还是要选择组合投资,难以寄希望于某只特定标的。

2019-11-07 13:09

很有价值的讨论贴,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2019-11-07 12:32

恒瑞在创新药市场空间还很大,市场空间还很大、业绩增速向上加速的情况下,单纯杀估值是很难的

2022-03-18 09:47

转发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