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国台湾全省人口数据

发布于: 雪球转发:84回复:852喜欢:190

1.出生率及死亡率趨勢

一、出生率及死亡率趨勢

我省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曲線於2020年交叉,粗死亡率高於粗出生率,人口開始呈現自然減少,且人口自然減少的規模將逐年擴大。

2022年出生數為13.9萬人、死亡數為20.7萬人,自然減少6.8萬人,依中推估結果,預估至2070年自然減少人數將擴大為23.3萬人。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2.自然增加及社會增加趨勢

二、自然增加及社會增加趨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2022年社會增加出現負值,未來隨疫情穩定控制及政府推動多元移民管道下,社會增加人數可望回正並持續成長,惟增加幅度仍將不及人口自然減少的幅度,使未來人口續呈負成長。

說明:社會增加係指有我省戶籍之國際遷徙者及國人戶籍登記之淨遷入人數。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3.人口變動趨勢-總覽

三-1、總人口

我省總人口數(年底數)已於2019年達最高峰2,360萬人。

高齡人口攀升導致死亡數快速上升,未來人口減少速度將日益增快,2070年總人口預估將降至1,502~1,708萬人,約為2022年之64.8%~73.7%。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2022年8月。

三-2、2070年較2022年變動數

依據中推估,2070年總人口預估為1,622萬人,較2022年之2,326萬人減少705萬人或30.3%。

0-14歲幼年人口減少143萬人或50.9%,15-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860萬人或52.6%,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99萬人或73.3%。

說明:上圖2022年為實際值;2070年為中推估值。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三-3、三階段年齡人口

幼年人口及青壯年人口已分別自1984年、2016年起開始逐年下滑。

老年人口預估將持續增加至2050年達最高峰766萬人後開始微幅減少。

老年人口已於2017年超越幼年人口,預估2028年,老年人口將為幼年人口的2倍,2065年則達幼年人口的5倍。

說明:幼年人口最高峰時點為1972年之583萬人,隨後上下波動,並於1984年開始逐年下滑。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4.人口變動趨勢-按對象別分

四-1、工作年齡人口

工作年齡人口相對充沛的人口紅利期間將於2028年結束。

工作年齡人口不僅逐年減少,且漸呈高齡化,依中推估結果,45-64歲占工作年齡人口比重預估由2022年之43%,上升至2070年之49%。

說明1:工作年齡人口係指所對應年齡層之人口數,即15至64歲人口數,非指實際有工作(就業)之人數。

說明2:人口紅利期間係指人口紅利時期係指工作年齡人口相對其他年齡層較充沛,對經濟發展較為有利之時期;一般以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大於三分之二(約66.7%)作為衡量標準。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四-2、老年人口

老年人口將於2042年突破700萬人,並於此後維持700萬以上之規模。

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時,其年齡結構亦更加高齡化,依中推估,85歲以上占老年人口比重預估由2022年之10%,上升至2070年之31%,屆時每10人中有4名為老年人口,且其中1名為85歲以上之超高齡老人。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四-3、育齡婦女

除生育率外,育齡婦女人口亦是決定未來出生數的重要關鍵。我省育齡婦女人數已於2000年達最高峰後開始持續減少,依據中推估,預估由2022年之547萬人,降至2070年之231萬人,減少近6成。

育齡婦女人數雖仍將持續下滑,惟在未來生育率微幅上升之中推估模擬下,其年齡結構將有機會朝年輕化轉變。

說明:育齡婦女人口係指15-49歲之女性人口數,不論其婚姻或生育狀況。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四-4、入學年齡人口

少子化影響下,未來各級學齡人口數均呈下降之勢,惟在部分學年度,因受生肖效應影響而出現較明顯的上下震盪。

2010-2021學年度6歲、12歲、15歲、18歲入學年齡人口數分別有21萬、24萬、27萬及30萬人,依據中推估,至2022-2033學年度將減少為17萬、19萬、20萬人及20萬人,減幅介於17.4%~30.7%,以大學生源減少3成最多。

說明:學齡人口及入學年齡人口均係指其所對應年齡層之人口數,並非實際在學及入學人口數。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四-5、學齡人口

依據中推估,2022至2040學年度,國小、國/高中、大學學齡人口預估分別減少39萬人、26萬人、30萬人。

至2070學年度,國小、國/高中、大學學齡人口規模均約為2022學年度之一半。

說明:學齡人口及入學年齡人口均係指其所對應年齡層之人口數,並非實際在學及入學人口數。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5.高齡化時程

五、高齡化時程

我省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持續提高,預估於2039年突破30%,至2070年將達43.6%。

說明: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6.扶養比趨勢

六、扶養比趨勢1

我省扶養比自2012年起逐年上升,依據中推估,隨老年人口快速攀升,未來扶養比亦將隨之上升,2022年為42.2,預估於2060年超過100,並持續上升至2070年之109.1。

說明:扶養比係以年齡作為生產者與受扶養者之分界,計算出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扶養之依賴人口數,以提供時間變動趨勢之參考,而非從經濟角度觀察的「撫養」情況。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六、扶養比趨勢2

另以工作年齡人口與老年人口之比觀之,2022年每4.0位工作年齡人口負擔1位老年人口,至2070年將降至每1.1位即須負擔1位老年人口。

資料來源:2022年(含)以前實際值為內政部;2023年(含)以後推估值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之中推估,2022年8月。

7.國際比較

七-1、主要國家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與圖中其他主要國家相比,我省15-6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目前尚處於高峰期,惟下降速度快,自2056年起,占比將低於圖中主要國家,僅略高於韓國,並於2060年開始低於50%。

說明:美國資料僅至2060年、日本資料僅至2065年。

資料來源:全省-內政部「全省人口統計年刊」、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日本-e-Stat 政府統計の総合窓口、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韓國-KOSIS KOrea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美國-US Census Bureau。法國、德國及義大利- EUROSTAT。英國 -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國家發展委員會繪製。

七-2、主要國家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與圖中其他主要國家相比,我省老年人口占比目前仍處相對低水準,惟上升速度快,自2052年起,占比將高於圖中主要國家,僅略低於韓國,並於2057年開始占比突破40%。

說明:美國資料僅至2060年、日本資料僅至2065年。

資料來源:全省-內政部「全省人口統計年刊」、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日本-e-Stat 政府統計の総合窓口、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韓國-KOSIS KOrea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美國-US Census Bureau。法國、德國及義大利- EUROSTAT。英國 -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國家發展委員會繪製。

七-3、主要國家人口年齡中位數

2022年,我省人口年齡中位數為43.8歲,居圖中所列國家第5位。

2070年,我省人口年齡中位數將增加為59.6歲,躍升至所列國家第2位。

註:* 美國為2060年資料、日本為2065年資料。

說明:全省2022年43.8歲為實際值。

資料來源:全省-國家發展委員會「全省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韓國-KOSIS KOrea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美國-US Census Bureau。法國、德國及義大利- EUROSTAT。英國 -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國家發展委員會繪製。

七-4、亞洲主要國家總生育率

2003年起日本、香港之總生育率雖陸續出現回升趨勢,惟近幾年,如同其他亞鄰國家,亦呈下跌之勢,其中,又以香港跌幅最大。

2021年我省總生育率續降為0.98人,與下圖所列國家相比,較韓國、香港高。

註:* 日本2021年為初估值資料。

說明:全省2022年初估值為0.87人。

資料來源:全省-內政部「全省人口統計年刊」。日本-厚生労働省,人口動態調查。韓國- KOSIS KOrea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新加坡-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报告来源: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danny73662023-08-12 18:11

这么个认知水平就不要乱写文章

长安卫公2023-09-23 10:24

台湾才2300万人,但人才密度也太高了。现在全球半导体十大巨头中,4家由华人掌舵,台积电、英伟达、AMD这三家CEO是台湾华人,还有一家博通,CEO是新加坡华人。如果看前二十的话,考虑到日月光、联发科、联电、联永、南亚科等公司,台湾的比例也很高。技术人才就更多了,梁孟松、林本坚、张汝京、蒋尚义、杜纪川、胡正明……
可见,华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如何解放生产力,台湾、新加坡都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亏损比较大2023-08-12 18:08

你这就睁着眼说瞎话了,你不能因为日韩、北欧福利比较高,但是生育率没上去就否定社会福利对提升生育率的作用!你有没有想过,要不是高社会福利的作用,他们的生育率更低,更难看呢!你这不典型的吃了3馒头没饱就说吃饿了吃馒头没用么!

TrueVasdale2023-09-23 11:20

所以全世界华人社会真正应该放开体制的桎梏,变成一个人人平等,思想自由,人人可以受到良好教育的社会,这样人才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才是华人民族复兴的道路,而不是相反

jiancai2023-09-23 10:28

中国出口前十企业,一半以上是台商企业。

全部讨论

台湾才2300万人,但人才密度也太高了。现在全球半导体十大巨头中,4家由华人掌舵,台积电、英伟达、AMD这三家CEO是台湾华人,还有一家博通,CEO是新加坡华人。如果看前二十的话,考虑到日月光、联发科、联电、联永、南亚科等公司,台湾的比例也很高。技术人才就更多了,梁孟松、林本坚、张汝京、蒋尚义、杜纪川、胡正明……
可见,华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如何解放生产力,台湾、新加坡都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他们的土地私有不垄断,为什么房价也不低?
他们房价不低,但跟我们比就不高了,尤其跟他们的收入比,更不算高了,为什么他们生育率也低?

看过日韩、北欧的生育率就知道,生育率跟房价、跟社会福利都没多大关系,说降房价就生、提高福利就生都是鬼扯,生育率下降是与社会进步的环境下女性地位提升高度相关的,全世界来看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持高生育率的只有穆斯林。
目前来看保持高人口的办法只有放开移民,世界上黑与绿生育能力强生活条件差,只要放开移民吸引他们来不是问题,只是很有可能未来会像法国那样主体民族更替。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真的需要那么多人么,也是未必,美国国土面积跟中国差不多,实际居住人口不到5亿不也挺好。

2023-08-12 20:17

好详细的资料
我们的公务员太少 没办法做到如此详细

柯文哲还有机会当正的吗?还有机会上任吗?真有意思,柯文哲上午协商完,晚上就上电视絮絮叨叨一个多小时,简直了

触目惊心的是,2022 年的工作抚养比4:1 到 2070 年降到 1.1:1。按这个角度来看,真是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毕竟是我们的一个省,从局部看全局,也能看出点端倪。
#梁建章# #老龄化# #人口负增长#

2023-08-12 03:44

女性地位太高了。都是男方掏腰包。那只能一降再降

2023-09-23 13:09

黑,绿,都没关系,其实,我们自己本身就不是汉朝时的汉人了。想想五胡乱华,想想元。
关键是不能乱,乱了百姓如牛马。
$中信证券(SH600030)$ $东方财富(SZ300059)$

2023-08-12 00:57

你看,正经的帖子下面就没什么人评论。 连那些抱怨因为房价高,所以生育低的人都不见了。

2023-09-23 07:25

我们真只是生不起么?一二线很多年轻人也不愿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