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军团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85喜欢:21
Outlet模式是舶来品。
美国的品牌店,基本是自己开outlet,当季新品放在商业中心的品牌店里卖,过季尾货放在郊区的outlet店里卖。通过地理位置,来隔绝新品和打折货,维护品牌价值。
美国品牌官网很少有过季尾货打折,有,折扣力度也远不如outlet店来得多。因为网络上没有地理隔绝。
国内的品牌商把尾货交费VIP来卖,而且还是一家做不了隔绝的电商。尾货是稀缺资源,打折后也不愁卖。为啥品牌要把尾货交给VIP来卖呢,VIP从哪里能弄到这么多尾货呢?我一直没想明白。或者,它像聚美一样,正品/水货/高仿混着卖?
当然,VIP的业绩确实好。

热门回复

$拼多多(PDD)$ 就在于没有股东回报吧 账上那么多现金 同时temu可能被ban,尽管我认为最后的结果是不会ban掉。如果这样一个平台也要ban掉,我可能要重新思考一下生活在美国这件事。pdd自从30美金就一直是我们前几大持仓股之一 (除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在140-150区间那段时间)同时是我在2022年4月给Mohnish推荐的三家公司中排序第一位的 仓位代表态度 供参考
对美国零售的覆盖告诉我,当一个零售发展的势能如火如荼的时候 最好不要人为地(卖出)去打断他的动能
$唯品会(VIPS)$ 我努力尝试了一下 很可惜 还是看不懂… TJX和ROSS对我来说是更能看明白且合理的商业模式,我对他的利润率没有信心 也不是他的用户 所以不碰,这个钱让认知更深的人去赚吧

规模也会带来劣势,主要就是管理难度随规模扩张而指数级增长,到达某个临界点后,规模劣势就压倒规模优势了,继续扩张成本会压倒收益,行业集中度也就无法再提升。典型例子是《罗马帝国衰亡史》所展现的疆域扩大后衍生出无数管理问题,例如事务繁剧超出管理层的精力体力极限,治理疆域越大权力越大越易激起内部争权夺利的欲望,组织变大后人与人之间的不再像小团体时那样紧密无间了,规模大给人很强的安全感使得人很难居安思危······最极致的反应就是罗马早期只是一个城邦的时候,大敌当前,老弱妇孺都一齐上阵慷慨赴死,罗马帝国晚期时,敌军围城,罗马人心涣散、无人愿意死战(让人想起阿里)。规模劣势很难被外部投资人充分观察,也不是常人能深刻理解的,所以很少看到投资人提及。

这个我也比较疑惑 尤其是作为生活在美国用$TJX Companies, Inc.(TJX)$$罗斯百货(ROST)$ 而没有用过$唯品会(VIPS)$ 的人。无论是与品牌商的关系,品牌商自己希望的物理隔离(通过TJX和ROSS大量的线下店单店小规模出货而非依赖线上广而告之地出货,而唯品会没法实现这样的作用),还是物流(主要依赖第三方物流),都不是特别明白唯品会在这里究竟能有多深的壁垒,而为什么没有中国的线下零售店来承担TJX和ROSS的角色。做这件事并不像是遥不可攀的难题,可能唯一的壁垒是有大量的数据和有经验的买手,与品牌商的关系和物流在我看来都不像是不可能的任务。要知道梅西百货现在也在尝试做尾货零售,而TJX的线上却迟迟发展不起来(线下足够强了)。
希望有这方面认知的朋友指点 [献花花][献花花]

(这是去年我回一个网友的,可以搬过来,不知道能否解答) 还是服装、箱包等品类造成的差异化是很大的,1,服装、箱包等品类客单价一般较高,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强正品心智,这个需要买手团队去做甄别,相当于唯品会官方背书,别家做不好这件事。2,唯品会足够专注,这是个强运营、强服务的品类,需要品类、物流、退货等环节体验要好,这个品类很复杂,需要运营能力比其它品类难度要高很多,你可以问下相关行业从业者,服装、箱包运营要求高低,属于专注才能取得好成绩的品类。3,尾货,现在新品唯品会也不少,特别是核心的尾货(数量、品类少)天然不适合直播形式宣发,更适合唯品会这样的货架电商,所以唯品会受直播影响较小,新品也是围绕尾货消费者需求去补充,也有一定的固定消费者。4,唯品会之前犯过错,盲目扩充品类,搞品骏物流(算不上犯错或许),沈亚都及时纠正了,能专注消费者需求。5,还有其它的寄售模式,天然没有存货等优势就不过多说了,你看看其他家能轻易颠覆它吗?$唯品会(VIPS)$ 新补充:TJX是买断形式,这块占收入比重高,也是TJX的优势,唯品会是寄售方式,现金流上有优势(不是其它国内商家能做到的),两家这点区别还是蛮大的,也是核心区别。

我补充一点,对品牌来说,唯品会和其它电商的区隔,就是“物理”区隔。

有一个类似的说法叫“规模优势论”。我发现很多人在讨论龙头公司竞争优势的时候喜欢拿规模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我认为这在研究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因为最大的公司几乎必然最具规模优势。但实际经营中竞争优势的取得比看起来复杂的多,只是你不了解,拿“规模优势”这种好理解的教科书语言骗自己,图个心安罢了。实际上大部分行业集中度都不高,和大家幻想的“规模优势”没关系。所以当有人把“规模优势”作为一个生意的主要竞争优势时,我就认为这个人其实不懂这个生意,这个生意很可能也是个长期不赚钱的苦生意。

我特别警惕这种成败论英雄的逻辑 这根本不能证明任何问题 类似于臭老九年代那些不想读书的学生质问物理老师你连自行车都不会骑凭啥教我物理

客气哈,唯品会有5%左右收入比例是买断形式的贡献的,这个比例好多年了似乎变化都不大,2023年的年报还没看到,上述是前几年数据。我觉得国内大规模出现买断形式还是比较难的,但未来不排除向这个方向走:1.买断的优势是上游商家给的折扣大,且货源唯一,而现在国情背景是过剩严重,包括核心一线品牌也是严重产能过剩(货多的是,且货源不唯一),这个背景或许是唯品会不愿意大规模接货的原因,即使想买断,关键是买不断啊[捂脸]。2.即使哪一天走买断形式,我觉得唯品会优势也很大,因为唯品会足够有实力,包括钱因素、买手判断畅销能力、以及我们上述谈论的其它优势。我觉得唯品会在这个品类竞争优势很强,有点寡头垄断的倾向。$唯品会(VIPS)$

唯品会的深度用户,说两句。第一,有些我喜欢的东西只有唯品会有。说明其买手团队优秀。第二,同样的货,大概率唯品会的价格最低。只有极个别情况例外。最后,京东和天猫都有唯品会有股份,我猜测在某些品类上,这几家公司是有默契的

1. 唯品会七八年前,尝试过线下店,还是两种。效果很不好。除了当时大环境租金高企,主要是触达范围有限,反而降低周转效率,增加物流成本。
2. 也收购了杉杉的outlet生意,目前看也一般。但可能提高了公司议价能力
3. 买手在唯品会的作用,远不如TJX的。国内品牌的现状,多而不强,和美国几乎是镜像。而VIPS不会无底线乱定价,给了品牌一定信心,哪怕大部分都不买断。另外TJX其实相当大一部分货,是订制的,并非真正尾货
4. 唯品会当时自己也是认为自有物流能提高消费者体验,但后来发觉成本太高。几乎无偿给了顺丰后,随着快递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体验,特别唯品会看重的退货体验,并无变差
5. 唯品会的核心用户群,的确和平台的粘性高。背后就是这个生意定位带来的“小而美“:正牌,质量有保障,价格有明显折扣(虽然款式过季了),服务包括物流体验好。大部分时候,唯品会清不掉的货,或者商家急,才会去到其他渠道。换句话来说,对品牌形象的保护,和清货回款综合起来,唯品会是最优解
个人看法,唯品会也是尝试了各种模式,最后在国内环境下走出来的。TJX/Ross 模式并不适合,原因就是上边提到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