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总结:千重山,过千遍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71喜欢:74

临近年末,有一个朋友说我今年年初看好美股半导体,年中看好拼多多,今年收益是不是很不错。

很遗憾,全职投资的第一年,做得很差,美股半导体只吃了两口鱼头,拼多多吃了鱼身。

但这些赚来的70%左右的收益,又让其他价投仓位挥霍殆尽。

以至于港美股高开低走,全年基本颗粒无收,对于首年全职投资来讲,其中的不易,只有自己清楚。

今年最大的回撤,是在10月下旬,重仓布局港股,遭受30%的收益回撤。全年港美股收益率从50%,一路下降到10%。

A股同样波动较大,10月之后忍痛将A股的港股通持仓转移到港股,A股账户全力做题材股,全年收益50%。看今年的收益率曲线也能发现,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且曲折

痛定后,我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投资体系中不足的地方,开进一步修正。

当然,穷则变,变则通。

不断踩坑不断反思,对于我这样一个锚定投资100年的人来说,刚刚走完十分之一。

虽然这几年走得十分艰辛,但总体还是有所成长。

01 困境来源:价值投资的局限性

得而复失,这种感觉是非常难受的。

今年10月,所有账户接近历史新高时,我提前放假享受生活。

由于考虑到港股和美元指数的强相关性,观察到美国加息接近顶部时,进一步在恒生17000点左右,减仓美股,加仓港股。

并且加仓重点是港股弹性方向,互联网、创新药、消费等方向。

但10月以来,港股情况急转直下,互联网、创新药、消费进一步探底,2个月跌幅均在30%左右

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美股创新药指数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差值达到历史新高。

在11月6日到12月26日之间,恒生医疗指数下跌12%,而同期标普生物科技指数上涨28.6%,同类型指数剪刀差超过40%

我在港美股两地市场沉浸多年,深知在降息环境下,港股弹性方向受益于新兴市场资金流出压力减小、融资研发创新型企业资金压力减小、AH指数溢价接近新高。三重利好,一旦反弹,弹性巨大。

2023年是港股第四年下跌,叠加上述利好,另外南向资金持有港股仓位已达2.89万亿。

此外,内资日均成交港股200亿+,占港股成交占比已近30%,逐步接近外资对港股的影响力,2024年港股迎来大年基本可以确信。

不过,虽然长期确认,但短中期来看无疑是痛苦的。

如果这轮港美股没有这个回撤,或者我坚定持有年初就看好的美股半导体和拼多多,今年收益将会高很多。

可惜,价值投资就是有这样的局限性,在我评价了所有风险、估值、资金因素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重仓港股。

我可以骗自己,长线投资穿越牛熊,但回撤的痛苦是无法掩盖的。

价值投资,不可避免的在锚定价值保护之后,开始越跌越买,非常容易陷入左侧陷阱,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也是我最近几年价投亏了大几百万后,亏出来的血泪教训。

02 深省之问:如何抓住下一个特斯拉、英伟达?

去年年终总结,我写的最多的就是美股半导体,准备大干一场。

但由于知道英伟达一季度AI业绩放不了量,游戏业务继续下滑,所以想等Q1财报出来再抄底。

另外,我自己锚定英伟达开始抄底的目标价是100,差不多计算器按到矿卡业绩周期顶部,20倍PE。

毕竟,面临2022年一路下跌,股价跌超50%的公司,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勇气抄底的。

但遗憾的是,在我还在等英伟达业绩下滑的时候,英伟达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

并且在一季度电话会议,皮衣黄疯狂吹显卡供不应求,直接把业绩guidance吹爆。

而我的计算器在思考,AI虽然是长线机会,但2023是不是大模型资本开支顶部

即便无视AMD竞争,明年英伟达卖200万张A100,利润400~500亿美元,股价是否便宜?在思考这些时,彻底错过了英伟达的抄底机会。

我用的词是抄底

其实近年我一直强化一个认知,价投风格让我只会逆向,这也是我赚不到大钱的核心原因,但承担的风险也并不小。

去年,我和朋友交流的时候,提到了一个问题,如何抓住下一个特斯拉

雪球上,底部看好特斯拉的人并不算少数。

方丈也曾在最底部持续看好特斯拉但从特斯拉上赚到大钱的寥寥无几,方丈卖出特斯拉后,特斯拉涨幅超过20倍。

只不过,站在价投的角度上,2019年末,以300亿美元左右卖出一家巨额亏损,董事长极具人格魅力,但情绪不稳定,看似满嘴跑火车的公司是很正确的。

当时,电动车面临电池续航问题、充电网络问题、制造成本问题等等,能不能流行起来,很难确定。

最新出版的《马斯克传》中,马斯克自己也描述了特斯拉在2008年接近破产时加入,又在2012年自建昂贵充电站、几次技术失误濒临破产。

灯塔国镜像世界的特斯拉——法拉第未来,已经展示了当一家公司不被资本市场认可,无限供股时会有什么表现。

特斯拉这种投资机会面前,价投策略都是失效的,判断错的代价也会很大。

正如曾经热炒过的星辰大海,所谓数千倍数万倍行业空间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开创公司威力登、太空旅行公司维珍银河,这些公司都跌的只剩数十分之一、数百分之一。

特斯拉英伟达这两家公司是例外,他们一家开启了全球电车的大浪潮,另一家是全球人工智能的大浪潮皇冠上的明珠

于是,去年我问一个朋友的问题“如何抓住下一个特斯拉”,今年变成了“如何抓住下一个特斯拉或者英伟达

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依然无解,美股的下一次科技革命,即便能够预见,我也很可能非常难重仓抓住这个龙头股。

因为没有业绩锚定,所以重仓持有每一个波动都是煎熬,或者说,我不知道怎么买入或者怎么持有。

我转向A股,求这个问题的解法。

03 生存思考:如何对抗机构?

如何对抗机构,这是今年又让我害怕的一个问题。

上半年,我还对今年的假设维持在经济温和复苏,所以买了很多消费股,比如牙科、生活用纸、食品、竣工端这类公司。

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市面上几十家卖方研究所,几百家买方研究所都能密集跟踪上市公司业绩,基本都是卷到每日销量这种级别,找几家卖方打听,能轻松问出业绩,而且还十分准确。

很多时候,都是股票跌了很久,出来业绩利空;股票涨了几天,放出一个机构交流。

散户的小米加步枪,面对机构消息票时,有很大的劣势。

又比如,今年宁德时代上半年储能业绩大好,毛利率从去年的6%提升到21%。

那如果同行业比较,另一家中兴旗下专注储能的公司是不是也可以类比?

有位朋友给我推荐了这家公司,说:今年业绩继续暴增,包赚,不信去听电话会。

当我去听4月份这家公司的交流时,在一季度环比下滑时,董事长表示,今年增长肯定没问题,同比30%+,10PE。

与此同时,我找了一些市场上的机构打探消息,给出的评价都是极度看空,理由是小储竞争加剧,且去年欧洲能源危机,放量较多,今年业绩会下滑。

随着公司业绩逐季下滑,果然证明了董事长开的电话会议都是骗鬼的,核心资源才能拿到消息。

如果没有验证渠道,看财报逐季投资,势必会在这家公司上吃大亏,这家公司下半年跌幅接近50%。

经过这两年的困境,让我对A股的理解彻底改变,机构票可以玩,但需要在机构牛市、全市场把估值拍到2050年的时候玩。如果在机构资金净流出的时候玩,会被机构卷死。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A股流动性极其充裕,其实非常适合将美股的长线逻辑拿到A股短期套用,野路子容易出利润。

其实,美股每隔三四年,就会出一个引领时代的公司,如苹果奈飞特斯拉英伟达;而A股每隔三四个月就会出一堆野生版的神兽对标,演绎得更极致。

对于新兴行业概念,机构没有覆盖,甚至可以带着机构跑,不用陷入机构偷看试卷的恐惧中,长期来看依然有效。

事实上,今年微盘股指数上涨超50%,而沪深300下跌超11%,其实也证明了这个策略的有效性。

回头来看,在A股小资金想做大,其实不那么难。

多观察市场新动向,慢慢摒弃左侧介入,反而尝试右侧偏左的阶段介入,结合技术面,严格止损,其实很难亏钱。

在去年的基础上,我的投资体系进一步定型:

港股以低风险价值投资为主,满足日常生活充足的股息现金流需求;A股以趋势投资为主,充分利用市场的流动性来博取收益。

最后,简单谈谈明年在经济中性情况下的市场预测:

港股在降息环境下反弹,特别是与美股形成极值剪刀差的弹性标的(互联网、医疗、消费),2024年全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线收红

密切关注1月信息,如有重大信号,以消费为核心的机构赛道或迎来反弹。否则,居民企业资产负债表将继续修复,A股AI应用、人形机器人、低轨卫星互联网、算力国产化、核聚变、创新药将会来回炒作。

市场按8~10亿平/年定价地产稳态销售面积,物业先于地产股见底,物业股连续三年大阴线后,2024年年线收红。

算力之后,AI应用持续赋能传媒、游戏、软件等行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可能成为全球性主题。

相比2022年的一帆风顺,今年的曲线百转千回。

AH股全年高开低走,身心俱疲,身边做价投的朋友,慢慢的都没了信心。

特别是港股,连续跌了四年,跌幅近50%,10月加速的时候,每一天都是煎熬。

如果10月底,我听一位劝告我多次买美股的朋友All in了美股,而不是港股,那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然而,我深知:

资产的一切瑕疵都可以用折价来保护;

上涨往往会掩盖一切风险,下跌往往会放大一切瑕疵;

纳指估值不便宜,国内资产处于历史极端底部;

相比美股市场,我在AH市场信息更有优势;

不管国内资产跌幅多少,只要国内资产有反弹行情,我一定能做到大幅跑赢市场。

经历了难过的2020、2021、2022,想不到我又经历了难过的2023,今年是打掉长期主义的一年,是成长股投资者的梦魇。

10月,我也经历过这种绝望。随着十一消费数据出炉,复苏不及预期已板上钉钉了。

这意味着,我手里拿着20~40PE长线CAGR拍到20%+的成长股,可能一两年都出不了增速,什么时候重新出增速,我自己也拿不准。

适逢减持新规,和活跃市场等消息,在A朋友的帮助下,我A股仓位彻底放弃价值,美股清仓转向港股,晚上全力All in题材股做挖掘。

当我卖掉手上的股票时,内心的失落无法言说。一个价投,终于放下尊严,开始割肉,走向绝望,偷鸡摸狗。

直到A股最后两个月翻倍,回头再看,才发现原来流通性充足的萧条周期下,解法是醉生梦死

回头看,当我刚刚开始炒股时,我还是二十岁的少年。

转眼间,十一年时光就这么过去了,2024年,我也到了三十岁的中年。

2020~2023年,在市场的捶打下,一年比一年情绪低落,真的是千重山,过千遍。虽然结果尚可接受,但我也终于变得沉默寡言。

我还是相信,困难总会过去,正如:

全世界不可能有第二个华为能没有极紫外光刻机的情况下,量产7nm;

也不会有第二个Tiktok和Temu席卷全球,使欧美互联网巨头毫无还手之力;

也不会短短几年,就将光伏全球产业链占比干到70%+,汽车出口做到全球第一……

今年,看了很多奇奇怪怪又无法分享的国内、日本、韩国的书,相信过程虽然曲折,但终究还是会回到正轨。

2020~2023,千重山,翻越了千次。这个市场已经连续困难4年了,重新焕发生机,或许就在2024。

#2023年投资总结#

附:

2022年年终总结:横看成岭侧成峰

2021价值百万的教训,我的投资体系出了很大问题

分化——一个非长期价值投资者的2020年度投资反思

2019年+127%,秀了个收益,总结都没写

全部讨论

2024年第一天,长期主义又在挨锤。我的仓位也是一半涨,一半跌,投机挣钱价投花,但我还是认为2024拐点将至,成长股修复弹性会很大。$恒生指数(HKHSI)$ $恒生科技指数(HKHSTECH)$ $恒生医疗ETF(SH513060)$

不容易呀,同为成长股风格,去年吃瘪的一年,还重仓了袋鼠,诶,亏麻了,难受的一匹
看着身边部分成长股选手,有去年不投资的,今年出山;也有全程重仓拼多多这类消费降级的……都取得很好收益。
市场风格与自己投资风格匹配,那是运气。
去年算是整明白了,成长风格在逆风局下,才能见功底。也需要想清楚怎么逆风怎么保护自己,开始关注宏观位置、利率位置。
成长股是有中观结构性赛道,也能快速成长,如何选得上,拿得住,而不在归因于市场风格造成投资业绩不佳。

01-02 14:39

加油,看好你在新的一年里,芝麻开花,节节高。

01-02 08:55

从文中所述看出投资体系有不少可改进的缺陷,当然这么处理可能是适合楼主自身的最优解。建议了解一下崔莹的方法论,看有木有一些“启发”。
正如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能不能意识到又是一个问题,了解自己很重要。

01-02 03:45

不易,23年重仓港股A股确实熬人哈。

01-02 14:19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也推荐给你。

总结得真好,特别是A股的部分,居然能从夹头割肉转向纯题材炒作

有阅历、有经验、有深度,更有天之问的豪迈与谦抑,文字也具有穿透力。很难想象出自一个30岁的年轻人。

01-02 15:09

这哥们被锤之后,开始在a股玩逻辑做右侧了,意思我明白,既然是赌场就按赌场的规矩玩。

01-02 15:06

这么年轻就职业投资了,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