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2018年报解读—卖出评级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70回复:475喜欢:261

整体而言,美的集团2018年年报是低于我预期的,给予卖出评级代表我的态度,读者买卖请自行判断,阅读文章有风险,与我无关。另外,美的集团也有其优秀的地方和年报的亮点,但我实在太困了,只写缺点,优点请各位去读别人的报告吧。

美的集团连续4年资本回报率下滑,自食巨资并购扩张的恶果,东芝3年后终于微利,库卡经营持续恶化,当年定下了7年内不得干涉其经营的条款……

一、每股收益真的增长了15.8%吗???

由于美的大量的股权激励计划增发新股,归母净利润增速17.1%是不准确的,这里使用基本每股收益增速15.8%作为评价基准。

仔细看看美的利润表,利润增长还是有些小内涵的。归母净利润增长29亿元,其中:KUKA当年减少18亿元收购产生的摊销费用(年报189页分部报告,机器人分部折旧摊销少了18亿元);上表内其他综合收益的套期损益4亿元损失是不计入当期损益的,而其对冲项-汇兑损益可是赚了5亿元,所以这4亿元损失我们应当考虑。

扣除上述两者因素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考虑股权激励增发股份后,基本每股收益增长不足5%,美的业绩堪忧。

二、2018年末的隐忧与2019年的降价倾销

考虑到美的执行T+3模式,连续6个季度收入增速逐季下滑,2018年末产成品增长,预收货款下降,存货周转天数上升,这是销路很不畅的表现了,当然2018年下半年家电企业都不太好过。

进一步看,2019年1季度销售均价(线上售价趋势亦然)美的一马当先,比格力海尔降得多不少啊,且3月份线上平均售价已经低于奥克斯了。

市场销售价格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如果不降价就能卖出去,谁愿意降价?也不要跟我说什么成本下降,成本下降是全行业共同面临的条件!T+3真的能随意调整产销规模吗?美的降价促销的行为已经诚实地承认了这一谣言,供应链、渠道商嗷嗷待哺,产销规模下降是要让大家造反的,不好卖只能降价促销,以维持规模,跟压货的汽车厂商有什么区别!

一季度的情况销量、售价情况对比,高下立见,美的空调一辈子也追不上格力

三、恶意的研发投入资本化

以上两个截图为2018年、2017年美的集团研发投入情况,上图披露2017年研发支出资本化12亿元,2017年年报里披露的是0,两年年报披露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总额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不是企业合并的会计因素影响!TMD,而且在资产负债表里哪个科目,我看不出来,可能是无形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里都有吧,它故意没单列,这两个资产科目金额都不大,也许它摊销期很短,这事太不着调了。

美的集团2017年年报竟然有如此披露[吐血],这么恶性的问题,竟然发生在美的身上,太出乎我意料了。

这样看2018年还有14亿的研发投入资本化,美的这业绩有些太烂了。

四、行业市场份额的披露细节变化

美的年报每年都会披露各个品类家电的市场份额,2018年有几个细节的变化,暴露了掩饰的意图,披露口径这事,我干的多了,美的这就是心虚!

(一)变更小数点

2015、2016年均为保留一位小数,2018年变更披露口径。

(二)变更家电品类口径

2017年的电磁炉没了,2018年多了料理机。2017年是风扇、暖气,2018年是电暖器。2017年是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2018年合并成热水器。2017年有灶具,2018年没了。2018年多了吸尘器。

(三)中央空调吹牛口径变化

2017年:据《中央空调市场》监测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美的市场占有率为15.4%,为行业第一。

2018年: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美的中央空调以接近20%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5年领跑行业。

五、库卡业绩崩溃

2018年库卡净利润同比下滑81.2%,网上群众说是辞职总裁拿的遣散费,可我看库卡年报他全年一共才拿了1千万欧元,这事怎么能赖在遣散费上呢。

明明就是经营地稀烂,总裁被赶走了。美的当年收购定下了7年内不得干涉其经营的条款,还有5年,真不知道如何收场,拭目以待吧。

六、端对端一盘货—安得智联物流

这是美的年报关于物流公司的描述,大家想想像哪家公司?这不就是京东的自营物流吗,如果不清楚地可以去读读刘强东前些天给员工的信件。

京东自建物流败于菜鸟网络+泥腿子们,与安得物流必败于格力的经销商压货模式逻辑是一致的。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展开,简单说下基本逻辑:自建物流有违分工原则。

第一,菜鸟网络+各大快速公司物流信息融合,由于业务量足够大,使得其在单位配送面积下其配送效率更高,统一的网络指挥使其更容易接近产销均衡,效率上胜出京东,京东自己的业务量小得多。3年前双11庞大订单量已不再是难题。

第二,无数个终端网点的个人利益纠葛,直营难以监管其产出,刘强东称之为大锅饭,他意图用计件工资调动基层物流人员积极性。竞争之下,泥腿子们私产的物流网点(三通一达)各个拥有独立产权,效率上依然胜出京东。京东已死。

七、美的泛滥的股权激励政策

格力最近一次还是在2006年搞的股权激励,之后13年都没搞过,格力的管理层永远是那些人,人员稳定,经营业绩佳。反观美的,这么多激励高管更迭也不小。

5期股权激励计划、2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5期合伙人持股计划,合计大概是3亿多股吧。

八、深化渠道变革转型—缩减线下渠道层级

年报披露:持续推动渠道变革转型,缩减线下渠道层级,推进代理商优化整合和赋能建设。

听一位友人介绍小天鹅在去年末尝试“去代理商模式”,由公司直接对接乡镇网点,乡镇网点直接用APP下单,乡镇老板反映订货成本并没有降低。

经销商作为主机厂觅价的重要环节,在各个行业中顽固生存,总是有人想着打掉经销商侵占其租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病重的企业才会想着乱求医,这么多年来,没看到格力有什么重大改革。

以下三篇为相关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扩展阅读:

格力、美的估值差异的逻辑(格力、美的解惑之二)

美的集团T+3的效率缺失(格力电器之八)

不一样的白电企业(格力电器之一)

@今日话题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青岛海尔(SH600690)$

精彩讨论

投资蒋谈2019-04-20 18:29

只挑毛病,哪家企业没有?格力美的我觉都得不错,但都有毛病。董大姐当年在银隆这个问题上,还好被大多数股东叫停。后续和银隆签订了相关关联交易协议,想把机器人业务搞起来,但从落实上看,远不如预期。难道就因为这个就说明应该是卖出?拿这种争议性的话题就是想吸引眼球吧。

全部讨论

2019-04-20 18:29

只挑毛病,哪家企业没有?格力美的我觉都得不错,但都有毛病。董大姐当年在银隆这个问题上,还好被大多数股东叫停。后续和银隆签订了相关关联交易协议,想把机器人业务搞起来,但从落实上看,远不如预期。难道就因为这个就说明应该是卖出?拿这种争议性的话题就是想吸引眼球吧。

关于不诚实这点我建议多看看各国优秀公司历史,商业战争是残酷的,大家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统计方式,巴菲特至今持有的可口可乐有没有道德?还是百事可乐更有道德?投资最忌讳的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美的有没有问题?肯定有,够不够优秀?肯定优秀,你看看roe和净利率提升,因为几年小幅下滑就是很差吗?你不能因为一家数据更优秀的公司低估说另外一家公司不够优秀,照你这么说的话a股99%的公司都要是卖出评级?我确实持有格力而非美的,我也对美的很多方面有担忧,但不妨碍它仍然是a股优秀的公司之一,列数据还是那句话你可以只列出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格力电器也可以一样列出不利的指标,无非是你解读的角度不同而已

2019-04-21 22:06

有意思。首先要肯定作者有一说一,从数据出发尽量接近事实,而不是凭感觉。

其次说说关于渠道的问题。格力跟经销商深度绑定,这是董个人魅力魄力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当年如果不是跟经销商深度绑定,格力就没有底气跟国美说翻脸就翻脸(当年国美老板还是首富,家电行业几乎没法拒绝国美的不合理要求),这也是格力当年从空调大战突围而出最终成为行业一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个革命性的模式创新,过于特殊,而无法被复制。事实上,如果董退休之后,格力这套成功的机制还能不能继续成功也难说,因为董个人影响力起了很大作用。作为美的或者除了格力之外的其他那么多家电品牌来说,似乎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复制格力的模式。既然如此,美的走自己的路也没什么奇怪。环境在变,顾客需求和购买习惯在变,渠道当然也要变。不变才是不正常的。

再说说报表的粉饰。也正常,几乎没有哪个公司会完全不在乎报表的。做生意,自卖自夸是本能。只要不过分也没什么。当然标准各异,有人已经不能忍受,有人觉得问题不大,都是正常现象。以前在美股上市的展讯,芯片公司,当时有一次季报做了平滑处理,当时我们使劲喷,但后来想想,其实不算很大问题,并不是以假作真。后来展讯私有化还是被收购,现在发展得挺好。还是稍微宽容一些,除非是彻头彻尾的作假那绝对零容忍。

完全尊重作者对数字的挖掘。只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建议多一些宽容,不是本质问题不必苛求。当然美的没有想象地那么好,是肯定的,任何企业都不会只有光鲜的一面,要看主要方面,抓主要矛盾。未来挑战很大。

会计永远是滞后的。用会计的术去评级其实有点可笑的。一季度你才会懂虽然格力在2018年取得超过2000亿元的营收,但为了赌赢和小米雷军的赌注而在线下大批量压货已经不是秘密。在财务算法中,产品卖给消费者是sell out,产品卖给经销商是sell in。一季度数据会吓到大量会计一大跳。

2019-04-21 22:28

收购虚胖,要消化一下,收购融合1+1>2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