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美的估值差异的逻辑(格力、美的解惑之二)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88回复:332喜欢:263

今天,WIND显示的动态PE(TTM),格力电器为9.6,美的集团为15.4,这是不小的差异,但我认为是合理的,我不是要黑美的,我说说个人看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分别是最近的两次回购方案、产权问题、美的海外并购。

一、美的集团最近的两次回购方案

最近两次回购方案,表面上很不错,利于股东。但一细琢磨,都让我闻到味道不对,有些难受。

(一)回购降低小天鹅收购成本

2018年7月,美的公布40亿元回购方案,如果是以低于公司内在价值回购股票,本来是件好事。但9月就停牌,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小天鹅,难免让我联想,是否以回购抬高股价,从而降低收购成本

(二)损害长期股东利益

2019年1月,美的修改公司章程,第158条,“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视同公司现金分红,纳入现金分红的相关比例计算。”

2019年2月,美的公布66亿元回购方案,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结合1月的章程修改,我又联想了

假设以66亿回购完成,执行限制性股票方案,以50%价格授予管理层,管理层支付33亿给公司,公司实际支出33亿,却完成了66亿的现金分红。对管理层而言,发了一大笔奖金。对股东而言,短期股价是涨了,但长期看,现金分红金额减少66亿,在外发行股份不变。我认为这是找机会给自己发奖金,损害长期股东利益

(三)没有必要股权激励

我认为美的集团没有什么必要搞股权激励,完全可以用现金工资激励,谁业绩好,直接给予高奖金即可。

有朋友说腾讯、华为等企业都用股权激励,且效果不错。这点我承认,这些依赖人才的科技类、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员工工资,但人才竞争却很激烈,没有钱,只能支付梦想,这些股权激励就是梦想的大饼,必须给员工。

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却不存在这些问题,一来成熟企业已经有钱支付。二来公司核心竞争力即护城河建立在成熟的渠道、供应链分工等领域,普通管理人员已经不那么重要,人才竞争的程度不太激烈,人才的市价也不算贵,根本用不上股权激励。

最后想说,股权激励不是统统不好,如果业绩目标设计恰当也是不错的,但我还没看到好方案,因此我不能臆测好方案会出现。

二、格力产权问题—没有老板

没有老板是格力长期低估值的主要原因,珠海国资委持股18.22%,国资委与格力管理层(朱江洪、董明珠)长期不对付,甚至时常想占点便宜。有很多朋友不喜欢投资国企,就是这个原因,公司没有真正的老板,就没人为公司长期利益负责,没人为企业指引方向,没人为企业纠正错误,自然跑冒滴漏,久而久之被竞争淘汰。

A股也有很多反面的例子,比如茅台格力万华,优秀的管理层依然能带领公司走向辉煌,这里就要实质重于形式地观察,虽说它们是国企,但是否有产权人,即老板呢?它们是有的。

茅台有季克良(72岁退休),格力有朱江洪(67岁退休)、董明珠,作为最优秀的企业家,虽然没什么股权,但由于为公司发展做出的卓绝贡献,显然产权已经界定在他们个人身上,只要他们在,公司就没有问题,名义上的产权人—国资委也干预不了。

如今,董明珠已经65岁了,过了退休年龄,因此产权问题也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资本市场也就有了担心。董明珠之后交给谁?我想董姐已经有人选了,但他是否有足够的权威?未来珠海国资委是否会协助他?格力没有为其长期利益负责的老板,这些不确定性就给投资者带来了阴霾,估值上必然会考虑,折价也就自然了。

相反,美的集团有明确的老板—何享健,也有正当年的管理人—方洪波,年轻力壮。如此估值也就拉开了差距。

(一)高管团队的稳定性

董明珠这类管理层,实质上就是格力的“老板”,对格力长期利益负责,从而保障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性。可以从高管稳定性来对比一下格力、美的

(二)没有老板的A股实际案例

巴菲特曾提及公司治理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公司没有老板,管理层可以控制公司决策,私利驱使下可以为所欲为,股东利益就是个屁

举一个A股雷科防务的例子,公司没有老板(即控股股东),管理层做主。2017年至2018年3月,股价一直在9-12元之间,公司两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6.04元价格授予5,8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10%,这算是管理层的超级大礼包了,管理层借钱参与激励计划。

2018年10月,面对持续下跌的市场和公司股价,公司公布回购方案,拟以3-5亿元现金回购,可三季报显示9月末公司只有不足8亿元现金。

2018年12月,公司股价一直在5.50元以下徘徊,当时整个A股弥漫着超级熊市的阴霾。管理层扛不住了,因此公司公告取消股权激励计划,股价太低了,让公司按原价回购5,810万股,耗资近3.5亿元。

管理层本想给自己发奖金,谁知道发了个炸弹,指挥公司耗尽资金回购,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我何干

三、美的海外并购

美的2016年以6.93亿美元买入东芝家电,截止2018年半年报,尚未盈利;2017年约耗资341亿元(估算),业绩停滞不前,尺寸未进,按收购价计算,依然约为50倍PE。

两次并购花了近400亿,还没看到光亮,也没赚到钱,但毕竟也是资产,总不能用10倍PE来估值吧,因此这也是格力美的估值差的来源之一。

四、结语

最后,关于董大姐的接班人问题也不必过于在意,即使她突然不在了,也不会影响格力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她到处窜场演讲、当网红,甚至参加过真人秀节目,这些都是交接班前的迹象,公司的实际运营早就移交给其他人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格力空调的护城河已经坚不可摧,董大姐走了,也不会影响大局,请各位放心,下文我们再聊聊格力的护城河。

作者于日新,在雪球设有“加班的会计”个人专栏,转发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今日话题 
@老兵新传60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青岛海尔(SH600690)$ 

海外并购的拖累—美的集团(格力、美的解惑之一)

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gogoal2019-02-27 07:44

$美的集团(SZ000333)$ $格力电器(SZ000651)$
我来跟你说说美的和格力有什么不同吧。
1、公司治理。美的管理层重大决策时,何老板总在旁边,时刻关注股东权益有无损;格力董小姐决策时,则是闺蜜时刻保护在身边,股东算老几?。
2、财报可信度。美的报表清晰明了,各类指标趋势稳定延续,不算专家也看懂;格力报表谜团多,每次目标刚刚好,这种隐那种藏,变幻莫测全靠猜。
3、企业效率和决策成熟。并购、回购、分红,美的要做就做,做了就成;格力并购被否,分红一拖再拖。
4、多元化。美的家电业务多元化已成十数载,基本每样都成功,那机器人为何不能等那三五年?格力小家电、冰箱已有十数载,至今都无存在感,手机、芯片、机器人、新能源三五年就能成?
5、对待股东。美的状况能坦诚,股东利益会多考量。格力股东排第几,提出意见会挨骂。
6、管理层。美的人才多,独当一面可作为。老总抓大放小专心战略与思考。格力只有三个字,设计研发销售样样有她名。
7、方洪波和董明珠。虽然美的也很好,但方洪波不足危机坦承都不惧。格力除了空调都不好,但董明珠却说都成功。然而,成功失败自在人心,问题也不会解决于你承不承认。

滚一个雪球2019-02-27 10:34

关于美的和格力的估值差异,其实早已有之,也并非现在才存在,既然存在了这么久,我们暂且认为存在即合理,没有必要去争对还是错。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样的情况如果延续下去会对我们的投资带来什么影响?
一。假设两者的估值都是合理的,也将长期停留在这个水平,那么今后的股价提升就要靠业绩的推动,那么对于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只要关注它们今后的业绩表现即可。美的这两年通过并购推动了很大一部分的利润增长(因为是用现金并购不摊薄股权),加上两次大规模的回购,消耗的现金大概有500亿之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类似的大规模并购会少很多,也就是公司业绩主要靠内生增长来实现,所以要保持前几年的利润增速的压力会增加。而格力前期多年主要靠的是内生增长实现的利润增长,未来也有外延式并购的动机,即使没有并购,维持原有的增长路径难度并不大。所以,从2019年开始,双方的增长模式会形成一个交叉,美的从外延式并购推动转为内生增长,而格力在维持内生增长的同时考虑外延式并购。
二。假设两家公司的增长也都维持目前的水平,估值也维持目前水平,那么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格力的低估值带来的再投资回报率也会高于美的,这也是低估值带来的好处。所以从长周期角度来说,格力美的维持这样的估值落差,对投资者来说反而是利大于弊。
三。假设有一天,两家公司的实际经营表现出现不同于目前市场一致性预期的情况,那么估值差异将发生逆转,但是短期某一年的变化我认为还不足以扭转,加上美的的管理风格更迎合资本市场,也会动用譬如回购、并购、股权激励等多种市值管理工具,所以这种估值差异转变的条件是苛刻的,只有当双方经营表现出现长期、明显的变化时才会发生。而当这种逆转发生时,投资者将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短期的大量收益,但同时降低未来长期的投资回报,也会使得很大一批格力的长期投资者考虑卖出。
所以,关于投资,我觉得比市场定价的对错分析更重要的是考虑这些存在和变化会对我们的投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不试图教育市场,而是读懂市场。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西风侯2019-02-27 02:05

设定了1+1=3的答案,然后去借各种理由去推理,就是你自己认为推理的很严谨很缜密,但实际上让观众看出来漏洞百出贻笑大方,说真的,这这样的软文你的水平还不如我,我一晚上能给你整出来几篇,格力花钱不到位,有点浪费

肖申克我问问2019-02-27 03:46

1.格力是国内的审计公司,美的是国际审计公司,某种意义上美的更国际化,估值更受外资青睐
2.2018年报未出,已经东芝已经扭亏为盈
3.美的在2018回购注销方案执行更快,格力2017年分红才在2019年执行完,分红将到6毛,可以看出其中不一样
4.格力是很不错的公司,但这样格力手机错误至今不承认,董总是我尊敬的人,但错了就错了,现在格力等于董总,至于朱和董的矛盾也看出端倪,董总是多么强势,一个公司发展是靠制度,如个人影响力这么大,谁不忌惮,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愿意要哪类企业文化
5.这几年财务可以看见,两家毛利率升降情况,美的需要改进也不少,但格力确实有点不放心

加班的会计2019-02-27 01:05

先回复你的第一段,我们俩没有差异,我只是在文中简化了而已,没人愿意读准则。
第二段,
1、如果我是美的长期股东,我的现金分红明明就少了,用去给管理层发奖金了,为什么是两全其美???
2、按您的逻辑,用股权激励,不用现金,节省了现金流,对公司有好处,长期股东应该更喜欢,看来您也是赞同当年股权激励不该计入管理费用的好同志们啊。
3、相当于从管理层、员工手里融资,真好,我愿意以他们股权激励的价格加价10%,让我也参与一下融资行吗?我也是为真心为美的好.....让我也享受享受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
4、又是为了节省了现金流出......
希望您能理解,价值投资是考虑公司未来带来的现金流回报的,如此操作,明明就是减少了,我还得高兴啊?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青岛海尔(SH600690)$

全部讨论

2019-02-27 07:44

$美的集团(SZ000333)$ $格力电器(SZ000651)$
我来跟你说说美的和格力有什么不同吧。
1、公司治理。美的管理层重大决策时,何老板总在旁边,时刻关注股东权益有无损;格力董小姐决策时,则是闺蜜时刻保护在身边,股东算老几?。
2、财报可信度。美的报表清晰明了,各类指标趋势稳定延续,不算专家也看懂;格力报表谜团多,每次目标刚刚好,这种隐那种藏,变幻莫测全靠猜。
3、企业效率和决策成熟。并购、回购、分红,美的要做就做,做了就成;格力并购被否,分红一拖再拖。
4、多元化。美的家电业务多元化已成十数载,基本每样都成功,那机器人为何不能等那三五年?格力小家电、冰箱已有十数载,至今都无存在感,手机、芯片、机器人、新能源三五年就能成?
5、对待股东。美的状况能坦诚,股东利益会多考量。格力股东排第几,提出意见会挨骂。
6、管理层。美的人才多,独当一面可作为。老总抓大放小专心战略与思考。格力只有三个字,设计研发销售样样有她名。
7、方洪波和董明珠。虽然美的也很好,但方洪波不足危机坦承都不惧。格力除了空调都不好,但董明珠却说都成功。然而,成功失败自在人心,问题也不会解决于你承不承认。

关于美的和格力的估值差异,其实早已有之,也并非现在才存在,既然存在了这么久,我们暂且认为存在即合理,没有必要去争对还是错。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样的情况如果延续下去会对我们的投资带来什么影响?
一。假设两者的估值都是合理的,也将长期停留在这个水平,那么今后的股价提升就要靠业绩的推动,那么对于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只要关注它们今后的业绩表现即可。美的这两年通过并购推动了很大一部分的利润增长(因为是用现金并购不摊薄股权),加上两次大规模的回购,消耗的现金大概有500亿之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类似的大规模并购会少很多,也就是公司业绩主要靠内生增长来实现,所以要保持前几年的利润增速的压力会增加。而格力前期多年主要靠的是内生增长实现的利润增长,未来也有外延式并购的动机,即使没有并购,维持原有的增长路径难度并不大。所以,从2019年开始,双方的增长模式会形成一个交叉,美的从外延式并购推动转为内生增长,而格力在维持内生增长的同时考虑外延式并购。
二。假设两家公司的增长也都维持目前的水平,估值也维持目前水平,那么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格力的低估值带来的再投资回报率也会高于美的,这也是低估值带来的好处。所以从长周期角度来说,格力美的维持这样的估值落差,对投资者来说反而是利大于弊。
三。假设有一天,两家公司的实际经营表现出现不同于目前市场一致性预期的情况,那么估值差异将发生逆转,但是短期某一年的变化我认为还不足以扭转,加上美的的管理风格更迎合资本市场,也会动用譬如回购、并购、股权激励等多种市值管理工具,所以这种估值差异转变的条件是苛刻的,只有当双方经营表现出现长期、明显的变化时才会发生。而当这种逆转发生时,投资者将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短期的大量收益,但同时降低未来长期的投资回报,也会使得很大一批格力的长期投资者考虑卖出。
所以,关于投资,我觉得比市场定价的对错分析更重要的是考虑这些存在和变化会对我们的投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不试图教育市场,而是读懂市场。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设定了1+1=3的答案,然后去借各种理由去推理,就是你自己认为推理的很严谨很缜密,但实际上让观众看出来漏洞百出贻笑大方,说真的,这这样的软文你的水平还不如我,我一晚上能给你整出来几篇,格力花钱不到位,有点浪费

1.格力是国内的审计公司,美的是国际审计公司,某种意义上美的更国际化,估值更受外资青睐
2.2018年报未出,已经东芝已经扭亏为盈
3.美的在2018回购注销方案执行更快,格力2017年分红才在2019年执行完,分红将到6毛,可以看出其中不一样
4.格力是很不错的公司,但这样格力手机错误至今不承认,董总是我尊敬的人,但错了就错了,现在格力等于董总,至于朱和董的矛盾也看出端倪,董总是多么强势,一个公司发展是靠制度,如个人影响力这么大,谁不忌惮,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愿意要哪类企业文化
5.这几年财务可以看见,两家毛利率升降情况,美的需要改进也不少,但格力确实有点不放心

谢谢楼主。
这次的回购计划的确如你说的,让我也是非常不舒服。
我感觉,
1)真正极致优秀的管理层,钱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每天都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那种自我成就感——如董明珠在采访里多次表现出的那样;
2)从收购库卡、东芝,再到小天鹅,再到两次回购……管理层似乎更注重短期利益,特别是短期股价表现(一直都很在乎),而非股东的长期利益。这次回购,为什么这么多钱,要拿来支撑短期股价、给管理层发红包,而不是去做点产品研发、产业链反哺这类提升公司长期竞争力的运作呢?
3)这种设立了目标价的回购(还不注销!),就像在告诉市场“我值多少钱,快来买我吧”。我不知道其他人杂想,就是我对这感到很不舒服。老巴说过,“若有人提供一大串企业预期和估值等方面的数据,你要小心。”
不过客观说,美的还是比大A99%的公司要好另外,T+3、改善渠道效率这些方向,我也是认同的,只不过,我同意楼主的看法,不太适用于空调领域(之前有人问过董姐,董姐就直接指出要供应链配合很难;这也是美的为啥把空调T+3放到最后攻坚的客观原因)。

2019-02-27 00:38

再说点题外话。美的很多人看营业收入,不看净利润。格力挣的钱就不是钱。我不和格力比净利润,我和你只比营业收入。
等你营业收入上来了,我和你比多元化,比你没有我有的。
---你怎么比,比的过吗?

2019-02-28 09:38

先亮明观点,论长期投资价值更看好格力,也说明一个情况,持有了格力目前是浮亏。理由有:1.美的太善于搞资本运作,首先不看好这种模式,老想着去收获别人的庄稼。2.这次回购就是明明白白的抢夺小股东利益尤其是外部股东,他们如果看好公司发展可以发奖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购买股权。巴菲特也多次谈到这个问题,这就是暗抢。3.关于领导人,董明珠这个人就是太高调了,这对公司很可能有一定负面影响,而相比之下何可能低调很多。但是理智投资更应该看他的实际行为而不是表面文章。4.目前的竞争格局,双方谁都明白吃不下对方,都在谋求新地利润单元,这方面可能不是格力这种注重内生成长的企业擅长的。但是只要其摸索出方向它的成长也比较实在。

2019-02-27 00:49

信息量好大,找不到喷点了怎么办? 急,在线等~ 美粉快来啊

事后看,本文逻辑被证实了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理正确的感觉就是爽。压制格力电器估值的产权问题是要解决了,估值蹭蹭地起来了,要追家电业老大哥美的了,天上掉馅饼,我们要牢牢接住。$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青岛海尔(SH60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