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0
“并在流动性最宝贵的时候创造流动性。”请问这个“创造流动性”是提高公司资金流动性,并不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热门回复

我的理解是在市场流动性枯竭的时候,依然拥有现金流或现金储备,这是巨大的优势。我们的策略也应追求这种优势,包括保有信誉、资金久期、生息资产、现金储备、分散组合、对冲和非对称工具的投资等等。

在足够长的生存/投资时间周期内“黑天鹅”事件一定会发生的假设基础下,长尾头寸在常态时间内会对整体仓位形成一定的拖累,在极端情况下会创造组合流动性从而保留对投资策略的再次修正和风险偿付的选择权。

不用羡慕,也意味着回报率的牺牲,我个人投资时回报率高多了。

散户工具太少,羡慕了

1)相对而言,对冲工具(如CDS)等比债券和现金等价物,理论上需要更多地考虑冗余度,因为流动性枯竭情况下,CDS可能会产生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我想起个例子,15年股灾有一批大v在分级A赚了不少钱。当时@进化论一平 一平总好像说过(原文不可考了,我只说个大概印象),大概意思是高胜率高赔率的机会是流动性注入以后,事前看分级a未必是低风险。太厉害了。
2)再撤远一点哈。吴总提到了资金久期的问题。之前学习吴总以往的文章(用杜邦分析拆解投资人收益率的,不知您还有没有印象),其中还有一个观点是套利高手利用衍生品在高杠杆下能实现相对的低风险。巧了,历史上有一个例子是符合很多冗余度条件的,他们精于计算,做套利,做均值回归,用衍生品加杠杆,资金久期长,誉满全球,决策也很理性,最后还是失败了,他们就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败于小概率的地缘事件、均值不回归、对手盘消失,和——最致命的——高杠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教材都喜欢把LTCM加进金融风险管理案例中。即使做了这么多事前预防,仍然会有意想不到的失败发生。也或许,正是因为太信任自家的风控体系,才让决策超越了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

流动性最宝贵的时候,就是市场跌麻了,明知买了就赚钱但是找不到现金的时候。创造流动性,就是这个对冲资产能在那时候变现出大量现金。以前对期权的理解就只是表达加杠杆的看涨看跌,或者市场中性去赚alpha。但在市场跌麻了的情形下投资组合能创造出现金来买资产真是个nb的角度。美股熔断那会儿我自己加了杠杆去买股票,收益率差远了。

转发学习

赚市场风格的钱+赚企业价值增长的钱

市场非理性波动会超出预期,保留现金除了具备这种优势以外还可以更加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