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angle1980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50喜欢:68
客观的说,这位球友还是做了功课的,写了那么多东西,还做了表格!热度还挺高的,部分人可能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文章中有很多数据都是有问题的,导致论据和结论都出现了偏差。简单指出几个问题吧:1、产能数据,也就是供给端。根据我们调研中国船舶时董秘淘总的数据目前全球产能大概是1.1亿dwt。CGT口径来看,根据兴业证券中期策略会上邀请的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彭总的PPT介绍,高点产能6600万CGT,目前大约4400万CGT。如果按活跃船厂的数量来算,就更离谱了。从高点下来,活跃船厂数量减少了2/3,并且最近两三年还在减少,头部船厂和尾部船厂的差距越来越大。高技术船型、高附加值船型只有头部船厂能做。从产能复产的情况来看,最近的确有一些僵尸船厂复产了。但是这些船厂(例如恒力)都只能接一些简单的标准船型(例如传统能源的中小型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LNG、新能源的船型等高附加值船型获得订单的可能性非常小。复产的船厂只能接一些一二线船厂不接的单子。另外,船厂的重启和新建的规模都会比较有限。以下是8月份我们调研中国船舶时,董秘的原话:“在国内要新增船舶产能需要报批,所以产能基本上是不会再新增的。所以小船厂产能因为行业不景气关停,确实是随着这近三年来船舶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产能在的情况下现在重启是有可能的。比如说恒力重工他们会重启一些,但这种重启我们理解它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船舶工业是一个高技术、高劳动力,是高资金密集型的一个产业。重启新进入这个行业,壁垒是非常高的。现在船舶制造产业越来越向头部聚集。其实就是小船厂的竞争力基本是不具备,也不会对中国船舶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小船厂的重启短期之内形成不了太大竞争力。”如果你认为超大型央企董秘的数据都不可信,或者认为人家是在吹牛的话,我也只能呵呵了。因为大型央企的董秘说话都会偏保守的。2、需求数据,也就是需求端。作者认为贸易总量和逆全球化存在负相关性。建议看看我以前写的一些文章,回顾航运业的历史贸易总量和逆全球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速并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除非爆发百年一遇的超级金融危机。逆全球化会导致很多贸易系统重构,有利多航线变长的,也有利空航线变短的。3、周期位置的设定完全是没有研究过造船行业的周期规模,自己瞎猜的。造船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个有好多券商都总结过了。目前处于新造船产能小幅增长,新增订单维持不变甚至减少,造船价格上涨的阶段。4、关于LNG船。你只看到目前手持订单的情况,韩国占据了80%,但是要看到其中的趋势!我觉得目前中国LNG船手持订单能冲到20%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在2021年以前,韩国在LNG船领域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只有沪东中华一家每年有个1%-5%的市占率!但是在2022年,中国船厂获得了30%的新船订单,而且2023年前9个月中国船厂LNG船市新船订单市占率也在15%左右。以前只有沪东中华一家,现在江南造船、大连重工、招商局重工、扬子江等都能造了。韩国劳工缺口大,交船周期长,订单流向中国是必然!至于作者写的LNG船的利润10个亿,只能当个笑话了。雪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有不同的观点出现。虽然作者的一些数据和观点不太符合我的认知,但是我还是很欢迎这样的声音出现的,毕竟人家有数据、有逻辑,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中国船舶(SH600150)$ $中船防务(SH600685)$ $中国重工(SH601989)$

热门回复

难得有人正儿八经的出来讨论,那么我可以认真的给你一个回复。 1、关于产能。我承认我确实算错了数据。2021年,中国造船完工3970.3万载重吨(中国政府网),当年产能利用率74.2%(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网)。得出2021年中国造船产能5350.8万载重吨。2011年中国造船完工7665万载重吨。10年期间,产能减少30.2%。2010年全球完工1.66亿载重吨,按照减少30.2%计算,全球产能大概有1.16亿载重吨。这个数据比我说的少一些,比你说的多一些。
但产能数据从来不是一个静态值。为什么?A.因为船舶制造的工业属性,相同数量的船舶制造数量越多,平均每艘建造周期越短。B.现在正处于船舶制造产业转型的初级阶段,很多新型的绿色能源船舶、LNG、LPG等船舶,随着熟练度的增加,建造周期越来越短。C.你认为新增产能很难批复,关停的产能无法恢复。事实是,大家都知道新船厂很难批复,所以哪怕留着壳子,也不会把造船的资格丢掉,而产业转型反而有利于关停产能的快速赶超,就像你开始时写的,你觉得小船厂压根造不了LNG。
从以上三点全部有大量新闻可以验证,同时可以看出,你思维里缺乏动态变化意识,因此我认为你对产能的认知是低估的。
2、需求方面,你就没看懂我说啥就给我扣帽子。我从未说过贸易总量和逆全球化存在负相关,这句话是你说的。我表达的观点是上轮周期是由新增运力需求推动的,不能用上轮周期的节奏来看本轮周期,全球化见顶之后不会有那么高的运力需求增速。和上轮周期主要由新增运力需求推动不同,本轮周期主要由替换需求和环保需求推动。
上轮周期运力需求长期高增速,随着运河不断拓宽,船东拆小船换大船带来的利润增长肉眼可见,所以拆船积极。本轮周期应对环保需求不会带来利润增长,船东主要通过加装过滤和吸收装置改善环保指标,拆船积极性很差,拆船寿命被拉到30年以上,拉长了船舶的替换周期。这两点决定了本轮周期弹性会远逊于上一轮。显然你并没有着重关注两轮周期的区别。
3、我提出的造船周期,基于我的研究和认知。这也是我能提出和主流卖方券商不同观点的原因。如果你承认卖方券商说的都是对的,那你应该早就炒股炒破产了才对。目前造船行业的发展情况,并没有超脱我提出的周期理论,所以你只能说我和卖方券商观点不同,但你没有证明我是错的。
4、LNG船的趋势很简单。A.制造技术正在扩散(从韩国垄断到中国有5家能造,未来会更多)。B.订单量已经暴跌(今年已经跌了63%)C.单价下跌,利润减少。概括来说就是供需关系又要逆转了,行业暴利已经没有了。沪东中华造的前几艘大型LNG,利润真的有10亿。
5、以上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一点,中船的领导从未体现出愿意和散户分享利益的倾向。不管是业绩交流会上恶劣的态度、还是向上市公司收取高昂的授权费、以及51条大型LNG的订单先给沪东中华分了43条这种缺德事,太多了。按照这种做法,你幻想的船周期来了,中国船舶上市公司赚大钱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一点你能否认吗?

我反驳下,楼主说的这个观点:最近的确有一些僵尸船厂复产了。但是这些船厂(例如恒力)都只能接一些简单的标准船型(例如传统能源的中小型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LNG、新能源的船型等高附加值船型获得订单的可能性非常小。复产的船厂只能接一些一二线船厂不接的单子。
干散转做lng的:随着江苏仪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浙江华祥海运有限公司建造的789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点火开工,这家前身为扬州国裕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以建造散货船出名的企业在停产多年后再次“重启”。
然后重启的恒力有2艘vlcc的订单了。
我之前也想着复苏的船厂只能造些干散船啥的。

2023-10-15 11:37

1、产能数据克拉克森是一个相对权威的第三方机构,那里的数据相对靠谱一些。1.1亿载重吨标准船型建造周期越来越短这个是常识,没啥好说的。我之前提到过很多次。产能恢复你只看新闻报道了,没有具体量化指标!最近一两年国内恢复的产能总体非常有限,总量百分之二都不到。后年和大后年产能恢复才需要重点关注!还是建议看看我以前写的东西。2、关于拆船数据。不同船型拆船周期不一样的,你这么笼统的33年数据太模糊了,很难去分析。现在我不在电脑旁,不能找数据。但是我记得集装箱最近五年平均拆船年龄好像是28年左右。但是一些特种船拆船(例如重吊船)年龄就很高,有的50多年了还在用。此外,拆船还和运价、钢价、环保政策紧密相关。并不能仅仅刻舟求剑地用过去几年的数据类套。3、你说的造船周期,很明显不对。你说现在处于新造船价格低位的阶段,很明显是不对的。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把周期分为6个阶段的。券商分析的4阶段周期是航运大佬的经典书籍里面的观点,不是人家瞎编出来的。4、LNG一条船能赚10亿?按照现在最高17.4万立方米的lng船新船价格国内2.35亿美金算(韩国2.65亿美金),总价也就17亿左右。而且这是最近几年的最高价!17亿总价,你能赚10亿?看你研究的比较仔细,多说了几句。

2023-10-15 08:06

千金买骨!每个深入思考的人都值得尊敬。因为人家有可能有几句话值得你去思考你自己没有思考过的盲区!

几点说一下。
一个是今年订单低,建议不要只看数据,而看到背后,有没有可能是:1、船台占满,扬子江今年第一有没有可能是高技术含量的造不了,而且效率高不挑单;2、美元利率高,船东需求积累中,后移到降息;3、烧气烧甲醇烧氨都出来了,还可能烧氢气马上,需求积累中等待路线明确;4、船价一直在涨可以佐证
第二全球需求方面,疫情到现在的去库存周期即将走完,叠加高息和动荡萧条,将来的降息和重建叠加库存周期会怎么样?

我说过了,这些都不重要。你正面回复一下5就好了。

2023-10-15 10:08

一直没利润是事实,每次都推脱下个季度,周期存在疑问。

海控没有亲儿子在体外,逻辑不同

2023-10-15 12:50

我还以为你会把重点放在其他地方,结果你看重5…海控起来前高层没怎么重视过交流和干事,等到被散户推着开始做这些的时候都已经见顶下行了。

2023-10-15 09:23

恒力重工接的单子是其母公司的单子,也就是关联交易。并不能反应其市场竞争力。另外,大型LNG船技术含量更高,一般指的是17.4万立方米的。仪祥的LNG小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