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泥行业和中国建材的一些看法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85回复:66喜欢:103

最近我看了不少关于水泥的研究,大部观点偏乐观(当然他们自己可能认为是客观),并认为市值将翻很多倍,从不利角度看的分析不多。乐观的投资者往往看得很远,期限以十年起,但我有些怀疑其能否看得准。我对水泥行业中短期持偏乐观观点,但之后会更谨慎些,长期我没有太大把握去下结论。公司层面我相信分配机制改革是最重要的,但有程度和时间的不确定性,一旦清晰后会更有助于判断长期。

水泥的行业格局是最关键的。和主流的、反复强调的供给侧改革说法相反,水泥的供给从全国范围讲是增加的。一个明显的、被业内从业者说的道理是,产能减量置换的确被落实了,但一些闲置产能变成了新的有效产能,有效产能增加了。其实一直不缺乏行业内人士提到,最近海螺水泥张来辉、吴斌也提过(可自行搜索)。但看好水泥龙头企业、每谈水泥必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投资者或者研究员,我却鲜有听其指出并警示行业产能增加的说法。

我只引用一段:自《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下发以来,全国各地通过产能置换掀起新建大潮,本该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窗口期的这几年反而将原先的因市场竞争无效产能,通过产能置换变成实际产能,2017年投产2134万吨产能、2018年投产2173万吨产能,2019年全国又投产了18条生产线,合计2886万吨产能。据统计,目前全国在建、筹建生产线有90多条,产能近1.4亿吨,投产后,行业熟料总产能近21亿吨。

水泥的需求重要但相对次要。2014年至2019年,总产量几乎持平,需求从总量上说比2014以前持续增长期是放缓了,但总体利润上来了,因为政策等因素让竞争强度下来了。需求的重要性在当前阶段更多体现在区域分化上。比如人口流失的、投资减弱的东北,行业集中度最高,但产能利用率最低,主要因为需求不行。未来如果当前基建刺激以及人口、居民杠杆率决定的地产投资下来,总需求也许相对那时的供给还将出现过剩。

不过,对水泥当前产能增加也不需要太紧张,因为水泥在不同区域的供需格局可以大不相同且互相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其产品短腿的特性。这会导致亏损区域不会轻易牵连盈利区域和全行业。东北不可能明显影响华东。另一个比较好的潜在因素是政策。过往政策和现在提防产能增加的声音也都可能预示未来水泥行业重回混乱也许可能不大。东北的长期亏损增大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出台和厂商达成解决问题共识的可能。而更高的环保门槛和产品升级,也可能会被政府采用。线性外推也不合适。

从整体来说,水泥行业当前存在产能增加的隐患,在当前对冲疫情影响的基建刺激下,这种隐患较小,但基建投资最终会回落,总的供求关系也许将较现在变差。这个过程如何发展也取决于政府是否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政策来推进淘汰升级和减少产能。

企业层面来说,无疑机制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激励机制。我期待中国建材的股权激励改革。如果说行业周期、供求关系和企业机制相比较,我认为企业机制的优化可能要比行业环境的转好更加重要。华为的成功无疑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激励机制的创新。至于其向骨料等领域进军,从投资的角度讲,好坏更加取决于视角。进一步的投资支出会削弱当期分红和放缓降低债务的速度,少一点资本支出很可能提振当前的股价。在当前的资本支出下,负债降低每年100亿,已经是很优异的成绩。有观点认为骨料领域非常赚钱并给予很高的市值,但是当资本进入、产能增大,那么利润率自然会降低。保守点看,我对此持中性看法。新材料部分,需要时间和利润来向市场证实,对应的市值提升短期恐怕难以实现。

股价层面,估值或者说预期看,是偏有利因素。在当前H股偏低的估值体系中,水泥企业估值整体比较合理,认为低估更多是基于对未来基本面变得更好的预期。低估值提供了一种保护。就中国建材而言,相对于未来其优化的空间而言,估值是合理偏低的。这个优化空间,第一是机制的优化,第二是资产负债表的优化。前者优化的程度和时机有不确定性,但却是最核心的。后者优化的确定性更高,因为中短期需求稳定和融资成本降低的大环境让其能比较容易地维持住稳健的现金流,进而比较容易地优化资产负债表。这两个优化决定利润和分红提升的速度。从更长期而言,我认为中国建材能否长牛,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拥有一个更好的激励和管理机制。


$中国建材(03323)$

全部讨论

2020-06-08 10:45

楼主明显理解有很大偏颇。
1、供给侧改革是什么上理解不到位。简单理解为控制供给,抬升价格就是供给侧改革,是错的,楼主的意识形态上本质还是市场化定位,自由竞争理念。供给侧改革最简单看是在自由市场基础上,给了一个环保等的社会责任要求底线,解决市场无序,劣币驱逐良币的无序竞争,划线之后,市场会自我收敛,形成头部效应,从而在一定竞争下形成稳定平衡,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供给侧改革并没有说一定打压总产量,而在市场、环境等能够承载的基础上,总产量根据需求的不同阶段即便翻翻,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对。
2、对于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刻舟求剑。本轮砂石涨价并不是需求大幅增加导致的,未来也不会因为需求大幅减少而下降,关键是环保,且未来退出的砂石产能将远大于增加的工业化产能。对于水泥需求,预期是大幅减少,且不论预期从哪里来,在未来,价格和需求由于环保因素下如何变动就值得商榷。
3、关于股价,楼主空论一番最后总结有所期待,期待点而且是过去企业做的不错的地方,也是哑然。就行业整合来看,能够并购如此多家水泥厂,解决安抚并且照顾少数股东权益,这能力本身就远远超过了报表放映。
$中国建材(03323)$

合理偏低的估值,和长期逻辑可能变差的行业。目前可能其他行业有一些更好的机会可以看。

2020-06-07 15:41

关注,水泥产能置换

2020-06-08 09:35

东北水泥的问题除了经济不振,还有没有行业自律精神,大企业带头不遵守错峰生产,导致价格上不去。海螺和中建材成立的贸易公司也是为了一方面不让东北水泥低价流向南方造成冲击,一方面有序收购也保证东北水泥的合理利润。未来水泥行业估值提升的因素有价格与国外接轨(国外100美元左右)、城镇化率(75%以上才进入平台期,美国80%以后还有一段增长)、集中度(国外CR10 80%以上,国内50%左右)、产能利用率(国外.>85%,国内<80%)、市场估值(国外pe10-15,国内pe<10)。

2020-06-09 05:05

国开行:6亿支持河南有色金属龙头企业光金铅(总市值43亿)有声“有色”高质量发展! @董翔 @辽北电竞圈第一狠人

2020-06-07 21:06

产能置换有利于中建材,不利于行业;需求终究要回落,未来基建减缓+地产见顶,若垄断没有达到极高的程度,水泥价格难以维持,预计明年之后就要小心这个趋势。

因此水泥剩下的黄金时间可能今明两年,特别是今年。水泥的合理估值在10~15倍,中建材因其综合业务会更高些,对标拉法基,大概15倍估值。

2020-11-30 13:35

我一直担心的都是这几点,您都提出来了,我觉得分析的非常的细致和理性,想问一下供给的担心一直是我觉得周期类公司最重要的关键点,未来您觉得供给会降低吗?

2020-11-18 08:30

理性客观的分析,谢谢

建材看点有四。1、新老基建导致下游需求较为旺盛,价格维持较好。2、强劲的现金流可以用于还债降低负债。负债降低和利率的下降有利于提升利润,利润的很大部分有用于计提,计提将有助于压实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压实和优化,有利于提升估值。3、骨料。4、股权激励的可能。
我感觉目前的问题在于第2、3点。骨料等业务的资本开支需求量仍然很大,压缩了第2点的空间,导致估值水平无法得到提升。等第2、3点形成循环的时候,1可能又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