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63回复:1259喜欢:3426
多数人做研究还是喜欢pe啊,股息率啊
但是我和他们不同,我就喜欢研究pb,roe。这让我更加容易认知到事物的本质。
有些公司靠商业模式,轻资产,那么研究pb和roe模型意义不大。
拿一个优秀公司20%roe,那么四年以后这个公司净资产是翻倍的。
如果他是比如互联网龙头 ,白酒龙头。他本身是轻资产,高pb,业务好坏并非取决于净资产的。比如公司是1w亿市值.净资产从1000亿涨到2000亿。那这四年以后这个公司到底多少市值?是没法判断的。股价也许还是1w亿,也许不到1w亿,也许大于1w亿。
但是如果的另外一类公司,重资产,不断拿项目,业务扩张取决与净资产以及好项目的增长。然后20的roe,假期期初pb是1.25,1w亿市值,8000亿净资产。四年后,净资产变成1.6w亿。当然这增加的8000亿净资产也许50%分红了,50%用于资本开支,一部分做了产能替代,一部分做了扩张。其实我举例的商业模式房地产公司和上游资源股也是可以套用的。那么经过四年,如果pb保持稳定,这四年市值就能跟着净资产同比例涨。不分红就变成1.6w亿净资产,2w亿市值。如果中间过程分红了4000亿,那就变成1.2w亿净资产1.5w亿市值。四年里面拿了税前4000亿分红。
说完这些大家也就能明白为这类公司用pb,roe模型是我分析理论基础。只要业务垄断性在,产品具有普适性,商品价格区间做好利润或者roe敏感性分析。在pb处于合理偏低位置时候。从1以下pb到1.5以内pb你都是我认为的较低pb区间,都是可以拿着股票,吃每年20%roe,四年再造一个公司阶段。这样也就不会被涨幅吓到。公司的赚钱能力叠加估值可以做到四年再造一个公司。为什么不拿着让他四个再造一个公司,八年再造两个公司呢?这商业模式是适合这样分析的。换成前面举例的互联网和白酒龙头肯定就不适用了。所以我是不会管股价过去涨多高,k线上什么位置。我只看pb在什么水位,以及roe能力代表的赚钱能力。从而进行永续性持有。这种投资模型赚钱来的踏实,赚钱也快,调整时候我根本不担心。因为我清楚我再赚什么钱。 我看到那种分析景气度,分析最近市场风格,怎么切换,分析成长股的pe和peg,做各种股价博弈的模式我都觉得头大。根本没有我这套体系来的稳定和靠谱。
曾经2017年时候我从内房获取过去最大辉煌。目前从再一次的资源股同样靠资本,高roe ,低pb,拿新项目,替代卖完的老项目(开采完的老矿)。区别是地产本身项目毛利率低要靠杠杆来提roe,资源高毛利率杠杆不高同样可以高roe。所以后者风险小不少,当然收入增速也会慢。
但是如果这类公司赚钱的本质是roe,估值方式是pb 那么收入增速慢又何妨? 难道世界上只有一种业绩增长才能提高估值?业绩下滑就要降低估值?这只是针对某些公司而已。也就是pe,增速peg那套东西。但是投资的本质是赚钱。我今年净资产8000亿,明年1w亿,哪怕我增速同比有所下滑,我公司价值上升了,我为啥市值要下降呢?市值涨才对的。所以所谓的成长股理论估值体现我懂,但是我觉的不能乱套用。同样周期股理论商品见顶股价就要跌,在我这里也是瞎套用的。我pb0点几时候,我2-3年利润可能都大于市值了,我凭啥跌。还有人会用周期股便宜时候要卖出理论。确不知那个理论出处是买在高pe,卖在低pe.却不懂得去看极度低估的pb,所以各种稀奇古怪的周期股理论,成长股估值理论框架套住了多数人。却不懂得最普适性的公司一年年净资产在增长 钱在变多,公司价值也应该上涨的基本价值理论框架。确去套用可笑的周期股,成长股估值理论,这种理论本质上不是投资理论是炒股理论,是股价博弈理论。而非真正价值理论。
今天把我压箱底的知识全部亲囊相受了。我相信我讲的东西应该很少人会去讲。因为认知不同,阅历不同。对投资的理解不。我觉得我已经认知到事物本质层面了。应该很多人看了已经是get不到的。

精彩讨论

苏安亭06-14 09:29

简洁版:没人比我更懂炒股

大壮壮是小怂货06-14 10:14

能源开采行业和地产开发行业还是有本质的区别,能源开采出来的产品都被消费掉了,不会形成社会库存;地产开发的项目大多形成了社会库存。
短期来看,都是项目开发模式,长期来看却有本质区别。地产新项目的利润,容易受过去旧项目的库存压制。而能源行业,基本没这个问题,新项目就是纯粹的新项目。
另外地产和资源还有一个本质区别,资源行业是卖上游面粉的;地产行业是卖面包的,类似制造业。

会计误工人员06-14 09:38

但觉得ROE和PB本身是有巨大的bug,比如越大的杠杆在顺周期越放大ROE,PB低有可能是资产的效率更低的体现。
比如地产金融极高杠杆,在顺周期时极高的负债体量和负债率会指数放大ROE,但在逆周期甚至亏损时则相反,ROE最好结合ROA看,ROA代表公司的资产的整体使用产生的效率。
PB可以参考,但要注意,比如目前中石化的PB只有中海油H的一半,代表中石化更低估?非也,中海油的各种估值和财务指标维度看性价比依然远远高于中石化H。

梁宏06-16 10:48

那是因为你还停留在交易者,我已经进化到投资思维的尽头,真正的价值投资,选择最优秀公司长期持有境界。至于巴菲特觉得什么公司好和我觉得什么公司好这是两码事。
多数人不能理解我这些话的

梁宏06-14 10:08

roe是因,是赚钱能力,pe是估值。
先有因,后有果

全部讨论

06-15 19:15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现在企业经营角度思考问题就好了。
至于各种财务指标,都是静态结果,没这么复杂。
类似之前底部的联通,当时雪球很多人喷联通极低的roe没有投资价值。
经营实业思维去想公司,然后再理解看财务数据。
千万车倒过来。
简单的东西,太多人搞复杂了。

「我今年净资产8000亿,明年1w亿,哪怕我增速同比有所下滑,我公司价值上升了,我为啥市值要下降呢?市值涨才对的。」 这个对吗?

梁总真正的倾囊相授应该是跑的时候立马告诉大伙

老实说,你是不是买了散户乙文集?

06-14 10:14

梁大师讲的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对不同企业来说,同样的指标未必见的意义相同。比如十多年前的地产股,库存商品房越多,有可能在大趋势下是增值的,而现在的库存则完全是累赘,根本卖不出账面会计数值。像老凤祥这种金店股,如果它由于库存资产变多,长期来看同样是有利的,因为金价始终有上升预期,而同样的周大生就不太行,因为它有一半库存是钻石类的。
类似这样的模式还有上游原材料之于中游制造业,制造业的净利润带来的资产提高可能多的是一大堆卖不了的库存、收不回来的应收。而原材料行业在通胀下,它的库存则具有非常高的增值潜力,尤其是在低位布局的资源矿藏计入到的报表当中。又比如元祖股份,看它就不能只看资产,还要看合同负债,因为它是卖卡为生的,如果说是合同负债带来的净资产提高反而还不如不提高。
总而言之,数据只是指引,关键是要看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不同的会计语言只是在帮我们理解这种真实。

06-14 10:21

  梁总牛逼……先舔一下……
roe-pe模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由现金流的。
利润=roe×净资产。
对于垄断性的重资产行业,roe的水平比较稳定,也可以说是难以提高了,那么想提高自由现金流,只能提高净资产。净资产的增长,来源于自由现金流,减掉维持性开支,减掉分红之后,减掉一切支出之后,进行的扩张性资本开支。在市场需求达峰之前,这种增长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而pb,由于roe=pb/pe,在roe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低pb=低pe,就是低估值。
所以,说到底还是增长,看你是提高roe的水平,还是提高净资产的总额。目前这环境,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无疑是净资产的增长更加稳定。
这其实只是市场机会成本的比较,都是轮回,过两年,市场环节变了,大概率又会转回轻资产重roe的模式。
还有,其实白酒类行业也可以用这个模型,不过要将重资产的有形净资产,换成,轻资产行业的无形资产,这比较难。

我也是很久才明白 PB 和 ROM 估值的好处。
席勒估值法,用 PE 、净利润和市值估值,是入门级估值,缺点是未来的净利润难预测,未来的 PE 更是波诡云谲, 搞得和算命差不多。
基于净资产估值,优点是稳定。和出家修行一样,要放弃对市值的执念,透过皮肉看灵魂。ROE/PB 一眼就可以与 7% 的收益率平均值比较,一眼胖瘦。 ROE 大致框定了企业的效益,PB 显示了估值泡沫,如果不准备红利投入,再看看分红率。
PB+ROE 用于估值,不是基本面分析,也不是财务风险分析。很多人容易搞错用途。
$鲁阳节能(SZ002088)$ $阜丰集团(00546)$ $伊泰B股(SH900948)$

06-15 08:29

省流:基本面所有指标都可以变为破产捷径。你们请不要炒基本面,跌了就跑路就对了

06-14 09:36

大家都不信的中远海控 以后靠现金净资产推动上涨

无论是看ROE,还是看PE,A股很多企业的生意可持续性,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比如,伊利是乳制品赛道跑出来的冠军,看上去品牌也已经竖起来了,ROE也稳定在20%以上,净资产也稳定在一个可观的增速上,看上去,这是一个很好的ROE投资的优秀范例。
可是,伊利依然存在生意可不可持续的问题。
它的品牌、它的冠军地位并非是在完全自由的竞争中跑出来的。
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政企关联,某种意义上,它是内蒙政府在强硬站台撑腰。它那可观的ROE,并非完全来自于它自身。
考虑到乳制品行业的黑历史,考虑到即使是近年来也一直不断地爆料和删帖。
所以,对伊利来说,生意的可持续性总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黑影。这样的企业,用ROE也是不行的。
总之,任何投资方法,无论是PE、PB、ROE,首先都需要建立起对这家企业生意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