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力ant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4喜欢:15
记得10年前关于段永平对于茅台的回答,(大概意思),茅台今年盈利130亿,市盈率13倍,1000多亿(具体数字可能有出入),明年利润可能110亿,分红几个点。若茅台10年后产能翻一倍,价格涨一倍。那么利润大概就有600亿,那么市值很可能就是万亿。
10年几倍的股价涨幅,叠加每年分红,基本上复合收益超越“老巴”。这就是“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和确定性的价值投资。回到当下,我们再看看茅台,归母净利润600多亿,静态市盈率30多倍,分红率1%点几。是否就是很好的投资?我们假设10年后茅台产能再增加一倍,价格再翻一倍,那么利润就是4倍,即2500亿,即便它能享受20-30倍的高估值,其价值也就5-7.5万亿。现在2.2万亿它能带给投资者多少收益?答案是加上分红充其量是2倍多点。

热门回复

是哈,好生意好企业还要考虑估值。
估值太高了,买入回报率会小很多,巴菲特基本都在15倍PE以内买的股票,即使苹果也是15倍PE以内开仓(如果没记错的话),很多都是几倍PE,年轻的时候还买到过1倍PE的股票。

除了国债这个锚,还有一个就是自己的预期收益,注意我这里没有用收益率,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道每一笔交易也有自己的预期收益。关于估值部分,我认可你说的,除了自己的理解/懂外,还要看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本身来打折,比如说苹果基本是把90%-100%赚的钱分给股东,那么不增长的企业,假设10%目标收益,那就是可以给10pe,但是有的企业因为商业模式或者管理层自身问题,就是一直分30%赚的钱,那剩余的真的归小股东吗?所以这种是需要打折的,比如阿里今年财报会议就说股东回报4%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目标,不愿意继续提升(不过目前实际上看在提升,可以等这周财报确认数据),这反应了一个管理层对股东回报的看法,这样的就得打折。

持有等于买入说的是现在持有的部分,这是一笔已经形成的交易。如果是新的钱,就会按照新的交易来,并不是有钱就立马买苹果或者等分买组合中的所有股票(或者按大道的说法,美元买苹果、人民币买茅台)。大道其实没有严格的全面的说新钱如果处理,从零碎的帖子里头,大致就是大道美元新钱确实会买苹果,因为我理解的是大道到目前为止,真正理解(懂)的就是苹果和茅台,没有其他股票,因此他的钱没有其他去处了,机会成本就是跟现金比了。他新钱来的时候大部分时候就是通过sell put进行,并且对sell put有严格的收益率计算,收益率经常都是15%+,也就是大道实际上对苹果买入价格有严格的看法,并且对收益率要求也很高,每一笔交易都有严格的收益率要求,另外也对苹果做过sell call,那会也认为苹果贵了,当然也担忧卖飞了。他有很多的sell put加tbill来搞新资金的处置方式,没有成交买入苹果股权的期权到期了会继续sell put,也就是说他并不是直接现价买入苹果股票。另外老巴会考虑苹果仓位限制,但是大道就理解苹果茅台,因为仓位没法限制了,另外这个是个人理解,如果按照上次爆出的那个基金份额看,大道对苹果可能也有限制吧,没有公开业绩数据文件,其实很难彻底完全的掌握理解的。很多都是我们自己根据他的零碎帖子自己的理解,可能都有理解不当的地方。

基于“持有=买入”和“忘记个人的历史成本”,再结合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仍然是绝对重仓苹果,那么意味着假如老巴有一大笔新的现金,仍然会重配苹果。
所以可以理解为好公司遇到好价格是锦上添花,但优秀的企业在投资决策中权重比估值水平要高很多。
即使没有“花”(便宜的估值),他们也会要这个“锦”(优秀的企业),这应该就是巴芒一直说的“用合理的价格持有优秀的企业”,现在的茅台和苹果都有点这个味道,企业优秀但估值不便宜。

合理的价格,这个合理是个有很大理解区别的地方。我以前以为增速5%-10%的企业的买入估值可以是20-25pe,后面仔细理解大道的话,我认为这个合理的pe大概就是10-15pe,这还是建立在苹果这种优秀企业的基础上,其他企业估值还得继续打折。

什么叫充其量就2倍多!应该是在如此不景气的年分里竟然有2倍多!不爽吗?

1000亿翻一倍和100万翻一倍 不是一回事 资金量很大了 稳字当先

那你解释不了长电的估值

感觉段永平没有这个意思,巴菲特讲的是以公平的价格买入伟大的企业,翻译过来成了以合理价格买入伟大企业。其实就是便宜买好货,货越好,买入价格可以适当放宽一点点。

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理解的能力圈范围里的各种标的的机会成本比较,而短期国债是一个几乎适用于所有人的估值参考锚的下限。如果标的(比如苹果,茅台)能获得比短期国债更高的收益,那么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的估值还是不贵的。如果估值更低会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因为每个人对企业的理解深度不一样,所以从安全边际角度来说,理解越没那么有信心,就需要在估值上更严苛些降低犯错的成本。 老巴和大道这个估值水平仍然重仓持有苹果,也许是因为他们理解更深,确信度更高。 所以愿意接受多少估值?在满足估值下限(短期国债)之上,贵或贱还是跟个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