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68喜欢:14
回复@第七军团: 这个我也比较疑惑 尤其是作为生活在美国用$TJX Companies, Inc.(TJX)$$罗斯百货(ROST)$ 而没有用过$唯品会(VIPS)$ 的人。无论是与品牌商的关系,品牌商自己希望的物理隔离(通过TJX和ROSS大量的线下店单店小规模出货而非依赖线上广而告之地出货,而唯品会没法实现这样的作用),还是物流(主要依赖第三方物流),都不是特别明白唯品会在这里究竟能有多深的壁垒,而为什么没有中国的线下零售店来承担TJX和ROSS的角色。做这件事并不像是遥不可攀的难题,可能唯一的壁垒是有大量的数据和有经验的买手,与品牌商的关系和物流在我看来都不像是不可能的任务。要知道梅西百货现在也在尝试做尾货零售,而TJX的线上却迟迟发展不起来(线下足够强了)。
希望有这方面认知的朋友指点 [献花花][献花花]//@第七军团:回复@时光投资-Edward:Outlet模式是舶来品。
美国的品牌店,基本是自己开outlet,当季新品放在商业中心的品牌店里卖,过季尾货放在郊区的outlet店里卖。通过地理位置,来隔绝新品和打折货,维护品牌价值。
美国品牌官网很少有过季尾货打折,有,折扣力度也远不如outlet店来得多。因为网络上没有地理隔绝。
国内的品牌商把尾货交费VIP来卖,而且还是一家做不了隔绝的电商。尾货是稀缺资源,打折后也不愁卖。为啥品牌要把尾货交给VIP来卖呢,VIP从哪里能弄到这么多尾货呢?我一直没想明白。或者,它像聚美一样,正品/水货/高仿混着卖?
当然,VIP的业绩确实好。
引用:
2024-04-06 23:04
刚看了一个徐新的采访,对理解唯品会有点帮助。她说一开始她们投资了一家电商,两次战略失误导致亏得血本无归。
一是当时唯品会和俏物俏语都是二三百元的客单价,但是沈亚一下子把客单价打到100-120块,降低首次购买门槛,用户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是尾货供应链是稀缺的,虽然品牌商愿意...

全部讨论

(这是去年我回一个网友的,可以搬过来,不知道能否解答) 还是服装、箱包等品类造成的差异化是很大的,1,服装、箱包等品类客单价一般较高,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强正品心智,这个需要买手团队去做甄别,相当于唯品会官方背书,别家做不好这件事。2,唯品会足够专注,这是个强运营、强服务的品类,需要品类、物流、退货等环节体验要好,这个品类很复杂,需要运营能力比其它品类难度要高很多,你可以问下相关行业从业者,服装、箱包运营要求高低,属于专注才能取得好成绩的品类。3,尾货,现在新品唯品会也不少,特别是核心的尾货(数量、品类少)天然不适合直播形式宣发,更适合唯品会这样的货架电商,所以唯品会受直播影响较小,新品也是围绕尾货消费者需求去补充,也有一定的固定消费者。4,唯品会之前犯过错,盲目扩充品类,搞品骏物流(算不上犯错或许),沈亚都及时纠正了,能专注消费者需求。5,还有其它的寄售模式,天然没有存货等优势就不过多说了,你看看其他家能轻易颠覆它吗?$唯品会(VIPS)$ 新补充:TJX是买断形式,这块占收入比重高,也是TJX的优势,唯品会是寄售方式,现金流上有优势(不是其它国内商家能做到的),两家这点区别还是蛮大的,也是核心区别。

04-07 08:19

唯品会的深度用户,说两句。第一,有些我喜欢的东西只有唯品会有。说明其买手团队优秀。第二,同样的货,大概率唯品会的价格最低。只有极个别情况例外。最后,京东和天猫都有唯品会有股份,我猜测在某些品类上,这几家公司是有默契的

04-07 10:03

1. 唯品会七八年前,尝试过线下店,还是两种。效果很不好。除了当时大环境租金高企,主要是触达范围有限,反而降低周转效率,增加物流成本。
2. 也收购了杉杉的outlet生意,目前看也一般。但可能提高了公司议价能力
3. 买手在唯品会的作用,远不如TJX的。国内品牌的现状,多而不强,和美国几乎是镜像。而VIPS不会无底线乱定价,给了品牌一定信心,哪怕大部分都不买断。另外TJX其实相当大一部分货,是订制的,并非真正尾货
4. 唯品会当时自己也是认为自有物流能提高消费者体验,但后来发觉成本太高。几乎无偿给了顺丰后,随着快递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体验,特别唯品会看重的退货体验,并无变差
5. 唯品会的核心用户群,的确和平台的粘性高。背后就是这个生意定位带来的“小而美“:正牌,质量有保障,价格有明显折扣(虽然款式过季了),服务包括物流体验好。大部分时候,唯品会清不掉的货,或者商家急,才会去到其他渠道。换句话来说,对品牌形象的保护,和清货回款综合起来,唯品会是最优解
个人看法,唯品会也是尝试了各种模式,最后在国内环境下走出来的。TJX/Ross 模式并不适合,原因就是上边提到的因素。

04-07 14:25

上面的大佬说的好棒,我斗胆补充一下。vips两个抓手,一个是买手的选品能力,另一个就是svip(核心复购客户)的积累,两个正向反馈。相当于营造了一个流量成本很低,粘性比较强的客户池。 所以看唯品会的业绩我觉得,svip的数量和arpu甚至定性的用户服务体验是个“先验”的基础条件。 至于为啥不像别的折扣零售一样买库存,我觉得更多是种结果,中国服装企业的供给还是很足的,零售商还没到需要去竞争货源独占的时候。 而且随着直播爆款等形式的出现,服装行业的尾货问题也会越多(越多爆款意味着不爆的尾货越多,长尾分布吧),需要低流量成本渠道去消化这些东西。

04-07 10:33

面包兄远离唯

04-07 16:32

上海这边,线下有特卖商,荟品仓、壹品仓等,以壹品仓为例,做尾货,疫情三年并没有倒闭,反倒择机扩大了地盘,说明业务还是稳定增长的,每隔段时间都会有一批折扣力度大的商品进来,如果品牌稍微好点的话,只会线下卖,不会在壹品仓线上app显示,可能品牌担心影响形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