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35回复:43喜欢:52
$阿里巴巴(BABA)$ 我对阿里一个重大转折判断的核心标准,就是这家公司不再制造无效流量,而是真正懂得如何有效分配和组织流量,来实现战略目标有序轮动达成,这也意味着这家公司做事逻辑从运营驱动到数据驱动跃迁。
#2023年了,双十一还玩积分墙#

全部讨论

2023-10-26 13:52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00,也推荐给你,这是对底层逻辑的思考和穿透。

观点完全相反,我在大厂做过很多这种活动,基本从数据上看,短期指标基本都是正向,甚至去开长期反转holdout实验,去观察很长时间依然是数据正向的...
能理解很多用户都反感弹窗,尤其是雪球的高净值人群更是对这种低级活动不感兴趣,但人家阿里这么大个公司,也有上千人的数据团队,咋可能不看数据呢。
$阿里巴巴(BABA)$ 的问题有很多,组织上有问题我也认同,但解决这些问题绝对不是"数据驱动"这么简单,大部分灾难恰恰都是从数据驱动开始的,比如说$快手-W(01024)$ 早年做了茫茫多的数据论证,所有数据都指向双列短视频比单列好,然后就被抖音超越了... 反而是最后绷不住了顶着数据负向强切单列才缓过劲来。
数据导向是一件很低级的事情,招一波名校理科生,很快就能把指标体系、异动检测、实验归因做的妥妥的。反而组织臃肿、有能力的企业家缺位时,从上到下层层奔着数据去冲okr是最不用动脑子的,只要数据达标了谁都不用背锅,很多企业也由此走向平庸。

2023-10-26 13:12

是的,很多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kpi,体现出来的是中层管理kpi制定的问题,甚至进一步就是公司治理的导向问题

2023-10-26 14:42

毕竟公司利益没有自己的部门利益重要,家底这么大。自己队伍变小了,没有下属pmp没有年轻妹妹投来仰望的目光那得有多难受 。 我觉得创始人已经不在乎了 没啥救 $阿里巴巴(BABA)$

也许88VIP的规则变化也是一个指标

2023-10-26 14:09

marketplace填充消磨时间的游戏/内容其实未必是错的(虽然这个图的确是做的毫无逻辑太low了)。N年前关于这个还写过一点幼稚的思考:
“关于黄铮的“Costco+Disney”。Costco部分相对比较好理解,也被讨论的很多了。本质上说,只有依靠供应链的深度改造,才能带来低成本优势,才能进一步用低价的货去吸引流量,形成“货便宜->有流量->低价心智->流量便宜->货更便宜...”的飞轮效应。
Disney的部分被讨论的较少,很多人都是从流量的层面去理解——互联网流量生态的最源头是无聊时间,我们用社交、资讯、短视频社区、游戏等各种各样的娱乐内容形态去填充。
既然如此,与其花钱从腾讯、头条这些流量巨头买流量然后做电商转化,不如自己造一个Disney让用户玩,锁住自己用户的无聊时间。
不过,我觉得相比锁定时间,“锁定需求”的可能,才是更大的想象空间。
举个例子。一个服装卖家,一般如何获客呢?可能会通过一个公众号KOL的一篇软广,用商品去触达他的10w个粉丝。假设最后转化了5%的付费,那其余的95%,其实都是营销费用的耗损。
为啥会有这么大的耗损?因为需求是不定的,而需求测试的成本太高——
1、流量分散在各种产品里,而大多数产品设计目标是占据用户无聊时间,而不是测试零售需求。换句话说,这些拿来被贩卖给零售商家的流量,给流量贴的标签都是粗粒度、无整合、针对性差的;
2、货是物理的,销货测试需要完成消费决策和体验的闭环,而让消费者完成一次消费决策体验的综合成本很高。
那么,所谓能锁定需求的Disney,可以想象怎样做呢?
假设这是一个虚拟人生的养成类游戏。在游戏中,你挑选的衣服就是商家真实存在的款式;你房间挑选的书桌、吊灯就是宜家真实的库存……你已经在和游戏愉悦体验的互动中,不断做出了选择。你的真实需求和偏好,已经在这个虚拟的游乐场中被无限逼真的测试过,而不再是“猜”。
而当你不断游戏,互动,你越来越多的需求就会集中的被这个游乐场采集、测试。这个过程中营销费用耗损趋近于零,最终你只需要相信平台,便可放心交出你的钱包。
这是一座需求心智的虚拟试验场,或许才是销货的未来。
当前正热的拼团、砍价裂变等需求集单玩法,大概只是这个游戏的最原始形态。”

2023-10-26 14:52

大公司靠刷新自己东山再起的案例少之又少,且一般都需要创始人仍在第一线,微软算一个且还是靠职业经理人,雷劳模厂虽然有很多看着不爽的地方,但确实也算一个。

互动城是S级大促的商业化产品中最鸡肋的,进来的基本都是垃圾流量,还总是打着美其名曰“拉新”的旗号忽悠商家投钱。$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SW(09988)$

2023-10-26 14:52

你这看法是,阿里没得救了。

04-09 10:44

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