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318喜欢:59

部分热门高铁票涨价了,涨幅20%。遗憾的是,绿皮火车消失之后,我们已经没有低价的选择了。

上海虹桥至杭州东二等座,现行73元票价提升至87元,涨幅19.18%;

杭州东至长沙南二等座,现行405元票价提升至485元,涨幅19.75%;

杭州南至南昌西二等座,现行257元票价提升至308元,涨幅19.84%;

杭州东至宁波二等座,现行71元票价提升至85元,涨幅19.72%。

大家可以渐渐感受到,燃气费涨价了(重庆燃气事件)、充电桩涨价了(加了服务费什么的)、水涨价了(上海发布上调水价,最高阶梯涨价超50%)、大学费用已经涨了……那些隐形的、微弱的涨价已经上路很久了。如今,高铁票也涨价了。

土地财政和楼市低迷之后,如何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很令人头疼。大家确实都没钱了,平常也扣扣搜搜的(五一出游火爆真的很迷)。

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费用提高了,是正在到来的现实。

接下去,京沪高铁、京武高铁应该也会上调价格,幅度应该也会相似,大家可以去找一下中国高铁运营饱和度的那张图,凡是相对饱和、车票不愁卖的线路,估计会先后涨价。

之前,民航为2024年定下了“行业整体盈利”的目标,认为依托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航空市场空间仍大有潜力可挖,2024年力争客座率、载运率、飞机日利用率恢复到2019年水平。

然而,机组人员释放应急滑梯的不安全事件,说明系统内部已经很紧了,估计很难“内部挖潜”扩大盈利。

但广东高速塌陷事件,又告诉大家,基础设施不仅要建,更要保养,不然会出大事。但保养是要花钱的。钱从哪来?房地产来钱减少后,涨价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径。

公共事业具有典型的刚需特征,客源稳定,经营收入有长期保证,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在土地出让收入很好时,这部分收入可以作出暂时的让步,但在需要的时候,是有望站出来成为收入来源的。

大家需要认清的事实是,在老龄化和城市化率高企之下,以及公共财政面临的新挑战下,公共事业提高服务价格是必然的,生活成本的提高也不可避免。

遗憾的是,中长途出行是刚需,绿皮火车消失之后,我们已经没有低价的选择了。

$京沪高铁(SH601816)$ $万科A(SZ000002)$ $招商银行(SH600036)$

精彩讨论

公子豹05-05 07:49

内债不是债,只要人还在

金月合05-04 22:12

分配方式要改,收入要提高,才能促进消费。
2014-2024年这十年间,平均中低收入基本没变,都是3500-4000元/月。
这十年间【经济总量】从64.36万亿飙升到126.06万亿,增长了96%………
而【人均 GDP 】从4.69万涨到8.94万,增长了有91%……
社会总财富也基本翻了一番……
低收入没变,人均GDP增长90%,说明分配出了大问题。。

30岁的搬砖工05-04 21:10

底层人完全活不下去,三千的工资 光吃饭都够呛了,生存越来越难……

笑在严寒05-05 08:12

我记得以前这些水电气民生的涨价都要开听证会,现在好像听证会已经是过去式了

公道的金条小鸭子05-04 21:33

你在扯淡。现在出游的反而是中年人带小孩。中国人是最舍得为小孩化钱的。年轻人反而喜欢宅家

全部讨论

内债不是债,只要人还在

现在的假期效应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在消费,因为年轻人现在不买房不生娃了,有钱去消费了,反而所谓的中年人中产,他们被房价和孩子绑架了,不能随便消费。

底层人完全活不下去,三千的工资 光吃饭都够呛了,生存越来越难……

分配方式要改,收入要提高,才能促进消费。
2014-2024年这十年间,平均中低收入基本没变,都是3500-4000元/月。
这十年间【经济总量】从64.36万亿飙升到126.06万亿,增长了96%………
而【人均 GDP 】从4.69万涨到8.94万,增长了有91%……
社会总财富也基本翻了一番……
低收入没变,人均GDP增长90%,说明分配出了大问题。。

没了绿皮火车,我们还有绿皮飞机。

05-05 08:12

我记得以前这些水电气民生的涨价都要开听证会,现在好像听证会已经是过去式了

你们加过1.7元人民币/升的汽油吗?我加过,不过那时候不是我开车只是我负责买单;后来国际油价第一次破100美元的时候,我自己的车加97号汽油价格大约是6元,现在国际油价80美元昨天我加的95号汽油是8.7元/升。这里面好像有某些不合理,但是我们都接受了。
民航业从来都不是公用事业,价格国内外都是市场化。逻辑上,长途交通也不属于公用事业,只是我们以前绿车皮+探亲路费报销的计划经济时代导致价格僵化,很多人误以为长途交通也属于公用事业,其实不是。
高铁本来就不属于公用事业,这一点很多人没有看透。所谓公用事业,是泛指那些刚性需求且每个人的需求相对均衡的行业,比如生活用的水电煤气和市内交通等。以京沪高铁为例,同样是北京和上海的居民,有人一年在这趟高铁上来回几十次,更多的京沪居民甚至几年都不需要坐一趟,你们怎么能定义高铁是公用事业呢?只是过去很多年,国家暂且按照公共事业的价格体现定价而已。
至于高铁为什么会被误解成是公用事业,大概是:
1、属于基础设施建设;
2、都是国有资本投资的,几乎没有民间投资;
3、计划经济时代绿皮车都是低价且固定价格,所以铁路交通应该是公用事业。

严谨一点 别发些乱七八糟的

自己动手查一查,发现并没有作者说的涨价了。作者的涨价信息哪里来的,高铁作为国计民生基础设施,不是说涨就涨的,而且涨价幅度不太可能这么大,一下涨20%,如有依据烦请作者说明下,若无凭无据误导投资者和你的粉丝、凭空增加老百姓与政府对立情绪,可不太好

05-05 07:28

房价不涨,水电气交通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