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5喜欢:1
回复@口十: 我理解大家想要表达的意思,关于期权成本纳入利润表的争论,实际上一直存在。
只是,我们买企业是买的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准确的说是自己买入的部分未来的自由现金流,这部分可以用每股自由现金流衡量,而每股考虑了期权发行带来的股权摊薄。
如果一定用净利润来估值,分母端已经考虑了股数的增加,分子端又要扣除期权成本,也是不合理的。
更重要的是:期权的价值几乎无法在事前准确量化。//@口十:回复@余生的江湖:股权和现金都有价值,支付股权还是支付现金,对股东来说本质都是成本。
区别在现金薪酬作为成本计入利润表,股权没在利润表体现。但股东计算时还是应该扣除这部分支出。
同一家店,拥有完全股权赚20万和给出一半股权赚10万当然不一样,即使公司盈利不变,对股东来说少的一半股权当然是成本。
引用:
2024-05-20 19:29
股票期权当然应该计入成本。正如巴菲特他老人家说的:授予员工的股票期权不是报酬是什么?如果是报酬,为什么又不计入成本呢?
腾讯的股票期权,就是发给员工的奖金,发给员工的资金,当然应该计入成本。
股票期权是有实实在在价值的,它不是“画饼”,员工接受它,就说明它是值钱的,如果...

全部讨论

05-22 17:53

除非是$Salesforce(CRM)$ 这种拿期权平A的,分子分母保持会计和谐算出来的结果都是差不多的,给篇大摩的报告供参考
网页链接

05-21 09:49

我认为@微光探索 这个结论是最公允的一种处理方式:
对未来预期有持续股权激励的公司估值,一种简单且计算准确的处理方式是:用股权激励的股本增发比例对利润增速进行摊薄,不用考虑股本的变化,摊薄后的等效利润增速=(1+利润增速)/(1+股本增加率)-1。这样即避免了股本变化处理的麻烦,也避免了直接从净利润扣除股权激励成本处理方法的不够严谨。
比如,如果未来的利润增速为20%,但由于股权激励增发了1%的股本,则摊薄后的等效利润增速为 (1+20%)/(1+1%)-1=18.81%,估值时不用再考虑股本的变化。事实上,这个利润增速是摊薄后的每股利润增速。
网页链接

20年的每股自由现金流是否等于每股分红

05-21 10:58

是呢,期权未来会变成少数股东权益,减少归母净利润,但自由现金流好像没有一个归母自由现金流的口径?

05-21 10:43

余兄的分析符合逻辑。老巴强调股权激励是成本,而尽量避免,主要是考虑股权是长期自由现金价值,而工资是一次性的,他这样做的前提是看清楚了公司未来长期业绩,不想被其他人分走太多现金流。而腾讯不这样做就无法留住优秀人才,无法保证未来竞争优势和现金流,这是不同商业模式,竞争环境等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