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5回复:217喜欢:30
资本论确实有不少错的地方。
/
许小年举例说,“一瓶陈年老酒在地窖里静静躺了几十年,它的价值却远高于新酿的酒,这与投入的劳动量明显不成正比。由此可见,劳动价值论是存在致命缺陷的。
《资本论》认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造成利润的根源。然而,后来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利润取决于投资与回报的比率,与员工所付出劳动的多少其实关系不大。企业能否获利,更多取决于它是否具备良好的商业模式。

全部讨论

这个举例没啥意义,酒放那自己会增值吗?还不是有人通过不断包装讲故事这种脑力体力劳动,提升了酒的价值。不然自己弄瓶二锅头放十年,看看能不能增值。

许小年这个大xx的话你也信。挖地窖、存放、保管、检验真伪、宣传老酒的好处……这些不需要人的劳动吗?

“新旧葡萄酒问题”来自李嘉图的《通论》,马克思恰恰有回答这个问题,在《资本论》第三卷。答案的一部分与资本周转速度有关,陈葡萄酒和新葡萄酒的价值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其周转慢,所以自由流动的资本会向生产新葡萄酒倾斜,因此继续生产陈葡萄酒的资本就在这方面获得补偿,其稳定超过价值的价格来自包括新葡萄酒在内其他部门的转移。另一部分与地租有关,储存葡萄酒需要酒窖,投资于酒窖的资本也需要获得平均回报才会留在这个行业,否则就会退出。因此有一部分价值转化为酒窖的租金(不论是租用酒窖的陈葡萄酒生产者支付给酒窖还是自有酒窖的自己留下作为利润)。
显然这个解释是错的。因为其他库存周转缓慢、需要占有仓储空间的情况下货物并不会因为积压的时间久就更贵,比如新茶就比陈茶抢手(但是茶中的普洱又不一样)。马克思的这个解释显然默认了陈葡萄酒和陈普洱生产者需要追求作为补偿的超额利润可以在市场上实现,因此他只解释了为什么投资于陈葡萄酒需要获得超额回报但是没有解释为什么消费市场上可以允许其持续获得超额回报。所以他的解释不如边际效用论的解释。
马克思的理论确实是错的,但这是因为他在古典经济学这条路上走到了头,那是一条断头路。坊间的绝大多数“批评”都是在展示批评者不读书。

更为重要的是,
西方石油的西方公司,其垄断的形成,是其不断竞争中获得的。其拥有超额利润,并股东享有它,是合理的;
而中远控股、中海油、茅台等,其垄断的形成,是包含了行政的力量,并且这种力量一直在过程中,所以,中海油的毛利甚至可以超出海外同行。这里面,行政力量的贡献有多少?由此引发的思考就是,非国有股东,是否可以像私有企业一样,享受所有的利润累积?

马克思看问题,
还是太简单了。
完全忽视了资本的成本~
其实,
资本的成本也广义的看成是资本产生的利润,
但马克思忽略了它,
好像资本是从天而降的
/
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即工资)的那部分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并构成资本家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收入来源。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公司(或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商品和其他生产资料,组织生产过程,从而创造商品和服务。当这些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销售时,如果销售收入超过了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生产费用),那么超出部分就是公司的利润。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公司利润的来源在于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即资本家获取了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资本论本身错误百出,根本就是某些利益集团用来说事的工具!

所以,
当有人提出,国有资本的人民性时,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符合我以往对资本的理解。
但今天我们在回望“资本论”时,
国有资本的人民性,其实需要进一步讨论。

价值和价格先要区分开来。

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 1885-1972)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中指出
现实的经济过程是由预见未来的行动构成的,而未来总是存在不确定因素,企业家就是通过识别不确定性中蕴含的机会,并通过对资源整合来把握和利用这些机会,获得利润。”

劳动要素不能仅限于工人, 微生物 太阳光 氧气 等等一切可以引发运动的因素,都应该是劳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