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64喜欢:11

如果社融不再增长,那些象征富裕富人标签的生意(多有持续提价能力的抗通胀属性)就会如奔跑的汽车缺油一般,失去动力。。。

精彩讨论

Mario05-13 14:15

钱没有绝对值意义,1块钱本身不代表任何东西。钱有相对值意义,比如1块钱在菜场里能换到2个鸡蛋。所以钱的总量变多变少没有意义,重要的是相对值,也就是总购买力。只要有人的购买力在提升,那他就是受益的,无论通胀通缩。

王代新05-13 14:28

宏观的道理和微观的道理有些类似“合成谬误”的差异:
比如:一家高杠杆企业卖资产去杠杆是好事;但是高杠杆企业一起卖资产去杠杆最后就是市场崩溃,谁也去不掉杠杆。
对于没买房的个人来说,肯定是房价越低越好;但是如果整体房价下跌太多,如果对整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过大,影响就业和收入较多,对于没买房的人来说,也有可能买房变得更困难了。
个人消费节俭是美德,但宏观上大家都省着不花消费会不好。个人投资不借钱是谨慎,但宏观上大家都不借钱,那社会多余的储蓄就难以转化为投资。
对个人来说,物价上涨时坏事;但对宏观来说,温和的通胀其实是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也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对于个人来说,政府发钱是好事;但对整体宏观来说,都发钱只会提高物价。
对于个人来说,提高福利总是好事,但对于整体宏观经济来说,过高的福利会鼓励懒惰而使得经济陷入福利主义陷阱。
对于个人来说,提高最低工资总是好事,但对于整体宏观经济来说,过高的最低工资可能伤害就业。
对于个人来说,免费医疗的标准越高总是越好的,但对于整体宏观来说,过高的医疗成本可能会提高整体的人力成本,从而丧失竞争力。
对于个人来说,减少每周的法定工作时间总是好事;但是对于整体宏观来说,如果某个国家的人工作质量并不比别人高,但总是工作的少而收入高,也是难以持续的,产业会向其它国家转移。
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大家的收入差距越小,感觉越公平心理越舒服;但这个对于宏观经济来说,过高的累进制所得税制会影响人们创收的积极性,进而伤害经济。
这样的例子几乎不胜枚举。。。世事复杂,对个人看起来理所当然的好事,全社会整体来看也许未必。。。

王代新05-13 15:22

哈哈,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退休老人,看一些媒体报道有些退休老人也要养活“全职儿女”。。。

王代新05-13 13:33

希望如你所说哈,但即使看细项的情况也不乐观,私营部门(居民和企业)总体呈现多储蓄少借钱的趋势。。。借钱这个是既需要意愿又需要能力:老百姓房价跌,既没有了意愿,也没有了能力(比如跌掉首付后净值清空);地方政府那些城投公司不少也由于不好的信用记录在逐渐丧失借钱能力;企业层面,发现的能赚钱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卷(赔钱似乎比赚钱容易),也丧失借钱意愿,以前的借钱大户房地产,多数由于暴雷,丧失借钱能力。。。钱如果借不出去,储蓄无法转化流入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与之前相比经济活动就会缩小一大块。。。“节俭悖论”导致的经济活动循环收缩、0利率、通缩压力、所有人感觉钱越来越难赚、所谓的“平成废宅”、社会阶层逐渐固化等等现象就都会出现。。。

王代新05-13 15:29

有一次打车,听滴滴师傅讲了一些他的那些早年在深圳做生意的潮汕老乡和朋友的事,早年出来做生意好一点的在深圳攒下几套房产的基本上每个儿子一套房子;如果只攒了一套房子的,有些自己要回老家住,把深圳的房子让给儿子住,用他的话说“被儿子赶回老家”;说最夸张的有个朋友只有一套90平的小四房,结果三个儿子现在成家了还跟他住在一起,关键是三个儿子又每人生了三个儿子,所以每天17口人住在一起,老人烦的不行,天天宁可出来跑滴滴也不愿意回家。。。

全部讨论

你说钱多吧,又说印钱通胀掠夺财富,钱少吧,又说信心不足要凉凉,合着是怎样也不行。先不说房地产拖累,企业减少资本开支不代表不赚钱,相反因为成熟不需要加大投入,利润应该更可观。

单月压实空转,要看后面数据,不能以单月得出结论。

以后就不应该公布这样的数据,避免市场恐慌

量入为出 为啥一定就要借钱

05-13 12:06

增加的社会融资,大头确实是流到超级富豪手里了。一点感觉不一定对

05-13 11:43

如果那样,通缩将螺旋式,呵呵,可能吗?

05-13 11:58

例如:某台/某某璜/某胶/某丸
LV/宾利/以及豪宅?

05-13 11:47

这个社融不再增长,可能性不大吧……

05-13 13:46

茅台应战中

刚搜了一下,历史上没有连续两次负增长。除了这次就是2005年的那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