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战略失败和新能源车市场的update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8回复:240喜欢:74

理想还是很像当年被OVH狙击的小米,历史会重复但是不会简单重复,之前觉得理想比当年的小米更高明其实是被市场证明错了,大家犯的错误是很类似的。

打造高端产品有两个办法:

1. 给人独一无二的体验和高级的审美,这个典型的代表是苹果。从iMAC第一代开始就是这样,从乔布斯回归做ipod到iphone,一直都是。在汽车行业有一个代表其实是沃尔沃,沃尔沃真的试图追求在安全性这件事儿上跟其他品牌有差异,且是全系的。

2. 通过营销,让用户相信自己的产品品质比别人更好,这个在汽车行业的使用非常的普遍。且更普遍的是营销的产品和走量的产品除了logo一样可以说压根没什么关系。比如

-保时捷对于扭北的圈速非常沉迷,基本是长期都是走量的量产车(GT3)和赛车的第一(919EVO)

-宝马为了”驾驶乐趣“,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营销,从最早盖里奇的宝马广告,到最近请王杰克等一堆媒体跑瑞典去雪上漂移。然而M power这些车和走量的丐版3系5系,可以说体验天差地别。

- F1冠军红牛车队挂个本田标,可以说跟本田的走量车毛关系都没有。

-奔驰的投入主要在F1和其他关于历史的品牌营销,可以说跟GLB GLC毫无关系。奔驰的大多数走量产品,除了S级E级之外,可以说是除了车标很难找到亮点了。

- 比亚迪和华为,也在最近两年加入了这个群体,代表作是仰望易四方,一个是智驾小视频。同理,这些技术和走量款的车根本就没啥关系,比亚迪20万以上的销量甚至都进不了排行榜。而华为的智驾,大多数时候提供的也是社交价值AKA给朋友吹牛逼的时候用,实际体验价值对普通用户不大,出来很多新闻都是用户买了非智驾版,然后瞎搞出车祸。

因为这里的技术,主要是为了打造品牌用的,所以我个人称其为“技术营销”,之前的事实证明,奔驰宝马的操作是有效的,沃尔沃的操作是要被收购的。

为什么汽车行业要“技术营销” 而不是跟iphone一样搞全系统一体验,原因是,

1. 软件统一容易但是之前的汽车的软件体验没那么重要

2. 硬件统一要花钱,会有用户钱包和不安全感的矛盾。用户既需要品牌能给他提供放心的感觉,但是预算却是越低越好,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丐到不行的1.5T奔驰 3缸宝马,和A柱减配高级车,和非智驾版的M7。

其实特斯拉和雷总也加入了这个群体。雷总发布会孜孜不倦的讲3个小时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但是特斯拉和su7是接近全系标配的,所以技术也是可以拿来用的,不纯是“技术营销”。

理想的战略误判

我猜测理想的战略,是用苹果的策略,对汽车进行改造,在体验上做到比竞争对手好,搞“全系统一体验”,战略性的放弃了“技术营销”

但是事与愿违的是:

- 汽车的软件的领先,不能带来足够大的产品体验差异。iphone和安卓的体验差异在很长时间内是很大的,最近几年才接近,且软件体验几乎是手机的80%~100%。 但是理想虽然有行业第一的智能座舱,最好的NVH,最好的车内空间和体验,但是这个可能只占开车的20~60%(对不同人不同,我拍脑袋的)。

- 对于保守的,预算有限但是又特别“注重安全”的客户,这些实际体验的优点,不如“技术营销”+“魔法攻击”来的实在。我个人挺看不上这些群体的认知的, 这类群体大量的人因为知识和思考的匮乏,是不系安全带不用安全座椅的,同时却希望厂商尽量找一些理由说服他们这个车很安全,最后部分人会因为自己的认知为自己的生命买单。但是没有办法,现实如此,nova不也卖的挺好的么。

- 本身并不能做到全面的产品领先,比如智驾不如华为小鹏。领先的地方别人很容易抄,比如华为像素级copy了L9。

MEGA的失败

除了舆论这个不可控因素之外,我觉得是产品过于注重实用,在高价位未能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

- 所谓“豪华的本质是浪费”。50万以上的产品,用户买的基本都是社交价值,社交价值可以来自于上面提到的“技术营销”,买个macan,虽然车就是个换壳Q3~Q5,但是可以说我这个是扭北车王。我开X5,证明我是事业有成,虽然这个车体验是全面不如L系任何一辆车的,我C级,不懂的老乡可能以为我这个车要接近100万。

- MEGA的处处都透露着实用,低风阻是为了让电池更小,这样可以成本更低,但是省下来的成本并没有用到其他地方去“浪费”,而是显得“非常克制”。 有朋友说,如果苹果做一辆车,可能就是mega这样子。

-周问李想,为什么不能做4座车,李想给了很专业的答案,但是周最终还是买了光辉,因为他要的只是一辆“看上去更高档的车”,至于抖不抖,远没有少3个座位所以更高档对周有价值。

- 最终的结果就是M9的技术营销非常成功,配上华为的品牌,拿下了李想的目标:50万以上销量冠军,不分能源形式。

-MEGA对于足够有钱的人来说是一辆好车,因为他的体验非常好。但是对于相对来说没那么有钱,需要既实用又有面子的群体,M9更有话题性,大家也都认识,非常的有奔驰的感觉。明显MEGA的用户群体数量是远不如M9的。

- 因为战略性的放弃了技术营销(80分vs 20分?),而自己体验优势跟对手又没拉开太大差距(90分 vs 70~80分),所以现在问界品牌已经明显的变成了更高端的品牌,理想城了性价比的选择。

当年的小米,战略性的放弃了手机领域的“技术营销”(说的就是单反照片、月亮P图,包括最近的伸缩镜头),以及放弃了线下渠道,跟理想遭遇的打击相似,花了好多年才缓过来。

当然 之前我也死命吹过mega,我之前也是相信高用户体验,一致性的iphone策略是在目前的汽车市场能work的,事与愿违,被市场教育了。我猜测,因为李想玩的车很多,对于高端车早就去魅了,所以觉得苹果的策略才是上策,但是长期来看这个想法到底对不对,到底技术营销只是个短暂的复辟,还是未来的主流,还等市场告诉我们。

华为手机的案例,说明后来者得用技术营销或者“浪费”,才能证明自己比iphone更好,小米的策略只能卖的比iPhone便宜。

后续的市场会怎么走?

- 行业的beta是很差的,包括特斯拉理想都在调低预期,问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M5 M7订单很差。

- 小米花了好多年,甚至还有华为被制裁这种机遇,才缓过来,雷总受了很多磨难,但是也因此更厉害了。

- 理想的格局比当年小米更好,小米当年的产品体验,甚至都不如OV(2015年左右),现在理想的产品体验,除开智驾依然是行业第一,智驾也在肉眼可见的追赶上来。如果能做到智驾赶上,理想的车依然可以做到是市场上全面体验第一的车,理应拥有最高的NPS,车主越来越多之后,自己宣传渠道和品牌认知的劣势也会被逐渐抹平。

- 问界的产品优点明显,缺点也特别的突出,不知道M9的订单还能好多久。

- 推迟纯电发布,也是好事儿,面对市场的反馈,积极调整才是正道。至于是要继续体验优先,还是要卷技术营销,或者另辟蹊径,我依然相信厂长的判断力。但是这个可能要1-3年后才能作用到股价了

- 重复我之前几篇文章的判断,判断输家还是比判断赢家容易的。大家都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时候,2024年可能都不会很有很好的表现。如果真的想投资这个行业,建议多考虑多空策略。纯多的策略在今年估计会特别的难受。

$理想汽车(LI)$ $小米集团-W(01810)$ $特斯拉(TSLA)$

全部讨论

05-23 21:58

一点外行感想:雷总当年做小米是有行业革命者品牌光环的,在功能手机一两千元、苹果3-4刚发布、智能手机的黎明时代,小米推进了中国进入移动时代的进程,让智能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在这一点唤一声雷布斯毫不为过。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光环最早似乎是属于蔚来的,之后交给理想,但慢慢的似乎比亚迪和问界平分秋色(单纯个人路人视角),提起新、智,必提比亚迪问界,这种对行业革故鼎新的时代光环,对普通买车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理想的品牌底色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越来越模糊了。

我觉得你对华为的认知不到位,或者说内心有偏见,理想的失败就是华为的竞争,理想不可能既有销量又有利润,因为华为的组织竞争力,理想会一直很难受,包括其它新势力,不考虑华为这个竞争对手,分析来分析去都是错误,一直说问界缺点那缺点,没看到迭代效率和能力吗?

理想是鸡贼遇到了鸡贼的祖宗华为,华为是典型的超级理工男兼有超级文艺女的打法,汽车界翻天覆地的变化必然滴。

05-23 19:22

好文!电竞兄对新汽车的跟踪和理解让人享受。
说一个我的视角,我周围的同事刚买车,或者在选车的不少,经过我的观察,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几乎类比整个安卓手机行业。注意由于有限的差异化,目前车企没有苹果这种位置,无论特斯拉还是理想,都没有手机里苹果的位置。这导致大家最后选的车,完全是个人性格和信仰的反应。买问界的人和买华为手机的人是同一批,中华有为的热血是他们的核心。买小米和极氪的基本是女生或者家里老婆做主,对车的外形有偏爱。还有买比亚迪汉和唐的,纯粹的技术视角,相信王传福的质朴和故事,挂着都都是刀片电池、dmi。买特斯拉的人很难去认真了解其他车,他们心目中特斯拉的电池、电机、安全都是独一档的,也将是唯一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非产品的部分可能比产品本身更重要,因为非产品部分的差异化比产品本身的差异化空间大得多。

05-23 17:01

王兴说的没有错,mega就是李想给自己造的车。李想对公司的使命定义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李想眼里幸福的家就要上有老下有小、儿女双全,所以幸福的家一定需要开着大车全家一起去远游,即使纯电也要从大车做起。
然后就陷入了自我预言自我证明的循环。不考虑20万以下市场,因为那样设计的车给家带不来幸福。要5c超冲,因为要高速远行。要极致流线,这样才能保证高速续航。不考虑商务使用场景,这样才能让孩子老人最舒服。
每一点都在筛选客户,最终合意的用户群就所剩无几了。

05-23 16:30

理想不是用苹果的策略。
苹果的策略有硬件壁垒做支撑,并且叠加软件给了用户唯一的“苹果体验”,让用户留存。
至于理想(现在汽车行业有啥是烧钱抄不到的。。。)只能说理想之前是在恰当的时候,一个比较好的产品经理造出了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
最近感觉新能源汽车的逻辑和游戏、影视这种内容型行业逻辑有些像了,一个长久的爆款支撑公司存活,但一个产品的红利期过后,下一个产品一定是爆款吗。

老周买极氪 009 光辉版倒也不是更高档。他自己说的比较清楚,他这种老板在意二排绝对空间,私密性,安全,包括一些会议场景等,极氪 009 定位很明确,就是解决他这种需求的。而理想所说的更颠这个配合空悬估计感知非常小
mega 的高端家用可能这个市场就很小,之前他们认为目标人群是私立学院的家长们,这个群体可能太小且比较保守$理想汽车-W(02015)$ $极氪(ZK)$

05-23 16:19

前几年看李想学习苹果策略引用到汽车行业,确实是眼前一亮,而且极其专注,创造出了极好的商业、财务表现。
可能后来苹果策略不work的原因:
1 如您所提,理想的体验不像当年硬件端iPhone具备领先数年的优势;
2 汽车缺少软件服务生态这个性质的商业模式强化器,备受期望的智驾一直没达到这个临界点;
3 现有的补能环境下主流还是增程式、插电混动,纯电高端太难起量了,不是时候(我怀疑会挺久的),例如M9、腾势D9也是增程、混动为主。
虽然新能车苦行业,还是会关注理想,李想确实有种好骑师的感觉,不知道能不能越过当年长城魏建军的结局呢。

理想至少需要18个月才能缓过劲来。

05-23 1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