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投资逻辑演绎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569回复:563喜欢:896

$拼多多(PDD)$  的认知,我大概经过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认为拼多多是不可持续的社交电商泡沫。

这个阶段对拼多多的认知主要是微信群朋友圈的拼多多拼团链接、媒体各种负面报道以及报道下面附带的各种抨击,我自己也完全没有下载使用拼多多,让我对拼多多完全是低价和LOW的印象,和现在很多质疑拼多多的人一样甚至认为这是个“骗局”(如果你现在还是停留在这个偏见上并且认定是这样,本文下面的分析请不要继续看了,以免产生剧烈冲突)。

第二个阶段认为拼多多是线上最大的十元店+农产品集贸市场。

拼多多作为中国互联网现象级的产品,作为职业习惯,不应当把认知停留在自己的偏见中,在拼多多IPO前后加强了对拼多多的研究,主要通过自己做用户体验、找到拼多多的买家和卖家用户做草根调研、翻读招股书、黄峥的公开访谈和公众号、电商从业者访谈等等,对拼多多的认知有很大的改观,主要是:

1、买家端:找到了一些拼多多的用户,他们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水果这两大品类上用拼多多的购买频率很高;

2、卖家端:找到了一些拼多多卖家进行交流,有不少卖家是电商老江湖,也有些卖水果的是直接从原产地发货的,这些商家在拼多多上有自己赚钱的生意经,能赚到钱;

3、第三方数据和从业人员:拼多多流量很大,包括从给拼多多卖家做服务的供应商,得知拼多多的单量很大;

这个阶段我认为拼多多有可能做成全球最大的十元店和农产品集贸市场,成功的原因是前几年淘宝中小商家的溢出效应和从微信搞来的巨大社交流量。

第三个阶段认为拼多多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商的重要一极。

这个阶段的研究方式和二阶段其实差不多,但是加强了产业调研以及数据分析,特别是有三组数据让我对拼多多的认知有了升级:

1、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已然是中国电商里第二大,截至2018年6月的前十二个月,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是3.436亿,超过京东的3.138亿,仅次于淘宝的5.76亿,并且增速仍然是所有电商里最快的;

2、通过第三方数据得知拼多多的平均用户时长大概能做到淘宝的60%多以及京东的2-3倍(非精确数据,但能说明问题),这点很颠覆我之前的认知,说明拼多多核心用户也是和淘宝用户一样是在“刷”或者“逛”的,有海量用户又有用户时长,并且是直接变现的商业流量,2017年订单数43亿,2018年上半年又升至75亿单;

3、是拼多多水果农产品的GMV占比估计是不足10%的,服装等其他品类的GMV占比更高,说明我在第二阶段对拼多多的定位是错误的(估计我那时候的样本不够大),或者说十元店和农产品是拼多多的优势品类,但不是仅仅局限于此,拼多多的SKU是覆盖其他品类,而拼多多上市后对其集中攻击的品类大多数也是服装、电器、化妆品等多元化的各个品类,这是个侧面验证;

而拼多多能在短短三年取得飞速增长,并且成为中国电商的重要一极,我认为主要是:

1、阿里和腾讯对物流和支付这两大基础设施的完善:主要是指阿里带动下的通达系,使得我国快递行业非常发达,低成本+速度快,能有类似10块钱包邮若干斤水果的能力;以及微信红包带动下的微信支付,很多原来不会网购的人群因为微信红包里收到的零钱尝试网购,所以拼多多是站在阿里和腾讯这两大巨头肩上做起来的;

2、商业模式的两大创新——社交拼购和商品信息流:微商在此前被认为是社交电商,很好的利用了微信的社交流量,但是拼多多的拼购模式又更进一步,以为微商本身是缺乏互动的,而拼购则是很强的互动行为,拼多多相当于用了社交游戏的方式很好地把微信的社交流量转化为了商业流量,这才是社交流量最佳使用说明;拼多多把流量从微信导入到APP后,APP里采用的不是淘宝的社区和京东的货架模式,而是今日头条的商品信息流方式,进行高效的流量分发,并且黏住了用户。这是商业模式的成功。

3、团队:一是黄峥作为创始人的能力,二是从腾讯、阿里等过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这个团队有钱有能力,有思路方向对,并且用创新、毫无历史束缚的方式在玩转拼多多。

那么,投资者肯定会关心拼多多值多少钱呢?拼多多是一家把上市公司大幅提前了的公司,本来完完全全是个一级市场项目,增速还很快,商业模式还在迭代中,经营波动会比较大,估值弹性也很大。黄峥在拼多多IPO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个三阶段发展论,大意是先有足够的用户,然后再商业迭代,然后是平均每个人的消费上涨。我据此尝试用两种方式估值,一种极端保守,一种相对乐观。

首先我认为拼多多现在处于黄峥定义的仍然在获取足够用户,同时在进行商业迭代和提升ARPU值的阶段,拼多多获取用户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后者则仍然在完善和提升中,那么保守做法就是给拼多多的获客能力估值。

截至2018年6月的前12个月,拼多多年度活跃交易用户新增4870万至3.436亿,市场费用29.7亿,这里我们相对简单粗暴地用市场费用除以新增活跃交易用户,得出拼多多获客成本是61人民币;

同期淘宝年活跃交易用户是新增2400万至5.76亿,市场费用69亿,获客成本287人民币;

同期京东年活跃交易用户是新增1200万至3.318亿,市场费用49亿,获客成本是408人民币。

综上,我们毛估估认为电商领域一个活跃交易用户的获客成本是300人民币(相信不管是阿里还是京东唯品会都会非常愿意花这个成本买一个活跃交易用户),那么拼多多3.436亿活跃交易用户地估值就是1030亿人民币,按照6.85汇率计算,就是150亿美元估值。这是我认为拼多多的一个估值下限。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说拼多多的用户没有淘宝京东那么值钱,这个也有一定道理,当然你可以更保守些,比如认为每个获客成本是200块,那就是100亿美元估值,但是我认为淘宝京东的新用户在第一年内的客单价不一定就比拼多多高多少(新用户都需要培养和转换过程),从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拼多多APP的新客留存率也并不比淘宝京东低,拼多多客单价和货币化率,目前也是逐季改善中,客单价同比增98%环比增加13%至762.8人民币,年度货币化率从环比1.6%增加到2.2%,如果看Q2单季的话,货币化率毛估估已经超过3.3%,足以证明拼多多的用户价值,并且随着拼多多进一步的品类扩张以及商业迭代,客单价相信仍可继续提升。

那么按照乐观角度来看,加上拼多多在未来1-2年时间内,实现年GMV达到1万亿,货币化率4%,那么年营收400亿,按照50%净利润率计算(拼多多是和淘宝类似的平台模式,淘宝核心净利润率超60%),净利润200亿,换成美元大概30亿美元,给20-30倍市盈率就是600-900亿美元估值。

当然,这是乐观角度的估值,要达到这个乐观价格的风险是什么呢?

1、获客成本的提升。虽然拼多多目前的获客成本仍然是业内最高效的,但是也一直在提升,而且黄峥并不满足于当前的用户规模,仍然在砸大价钱做市场投入做品牌推广做大用户资产,按照黄峥师出段永平,参考oppo和vivo,接下来估计拼多多会继续砸广告,从而也会影响中短期盈利。

2、商业迭代过程中的经营波动。货币化率达到4%,中长期大概率没问题,但是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波动,比如拼多多现阶段的假货问题,需要花时间和成本去解决,会影响货币化率,黄峥在Q2电话会议里提到了接下来会将流量倾斜给优质商家。但我认为多给拼多多一些时间,这个商业迭代是可以很好地完成地,拼多多上市后虽然遭受了极其强烈地公关危机,但是上市也给拼多多带来了很好地背书,上市后卖家加速涌入拼多多,给了拼多多做商业迭代更好地调整空间。

3、阿里的竞争。目前还没看到阿里打出针对拼多多的好招,估计目前有些不知道如何用力,但阿里太强大了,不知道之后会有什么大招。

拼多多,我认为是给二级狗的一级市场好项目,而且是不需要去磕破脑袋去抢份额,值得重点关注,当然,因为是个类VC项目,经营波动会比相对成熟的公司更大,再叠加二级市场的波动,估值和股价波动会更大。

(发表是所管理的$大道全球精选(P000325)$ 持有拼多多多头仓位,所有言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美股港股开户请点击 网页链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精彩讨论

独上昔楼2018-09-03 17:18

首先,沃尔玛不是靠便宜成为世界第一强。
沃尔玛是靠全品类+可靠质量+综合购物体验,成长为世界第一。沃尔玛是披着零售外衣的供应链公司,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是全球采购+全球供应链。
我身边有很多沃尔玛的同事,我的亲人也在沃尔玛从事供应链采购工作,深知沃尔玛的优势。
便宜是因为沃尔玛的优势而导致的结果,便宜不是原因,是结果。
你会发现,世界五百强,一千强,五千强,没有一家是靠【便宜】建立护城河。赚钱的公司之所以赚钱,就是因为不便宜,品牌和品质的保障,确保了商品可以溢价。

眉间英寸2018-09-03 15:07

说拼多多有3亿多个注册账户,我信。
说拼多多有3亿多活跃交易用户,我不信。看下你的周围有几个活跃用户就毛估估知道了。

超级菜鸡2019-08-21 21:23

“看看周围有几个人在用”,这真是一点统计学尝试都没有了。对于一件事情的判断,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会相信自己的模糊的感觉而不是相信事实上的铁一般真实的、严格监管下的数字。马云周围肯定没几个用拼多多的,城乡结合部刚学会网购的普通妇女肯定以为全世界都用拼多多,那谁的感觉准确?投资,还是不要太自负太情绪化的好。

立方和2018-09-03 15:27

PDD的爆款模式会自然导致卖家贴近工厂端,卖家只有走量才有流量,否则不赚钱。如果中间商屯货走量,风险极大,最后只剩下贴近工厂端的卖家。自然形成C2M,极大压低大量日用品销售价格。

我無形2018-09-03 20:45

原来线下的零售模式有很多痛点,比如很多产品经销层级多加价高,成本都是消费者承担的,线下的优衣库把服装的加价倍率从5拉到2以下就成了,线上的淘宝也是砍掉了中间商获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品牌商大量投放广告引导消费者消费,广告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线下的costco、aldi包括沃尔玛都是采用工厂直供自有贴牌,天天低价,让低价自己传播,减少广告支出,线上的网易严选也是类似;再比如制造商大量制造后怕库存风险,所以要卖给经销商减少风险但货卖不出去库存产生的成本也是消费者承担,线下美的要做T+3减少库存以销定产,线上小米搞饥饿营销预约模式也会降低库存风险,减少成本;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痛点,零售模式能够解决类似问题就是有很大商业价值的,这也是原来线下的aldi、costco没有互联网也成长了几十年的原因,只是线下开店总会受到选址、招人等很多现实难题速度会慢些,而线上模式受的约束少的多,如果商业模式完胜是可以降维打击的,比如淘宝和小米,是传统模式无法阻挡的。但是原有线上模式也会遇到瓶颈,比如获客成本高、传播模式因素无法下沉,品牌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平衡线上线下定价保护经销体系并且支付给平台大量费用营销品牌,而改造制造端和供应链是苦活累活,所以电商增速在放缓,在尝试新零售等其他改造方式。实际线上模式对线下还有巨大的替代潜力,拼多多生逢其时,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善,又通过社交传播方式快速渗透到渠道和品牌溢价最高信息最不对称低线城市市场取得快速发展,中国很多品牌的独特优势就是“三四线城市渠道”,而这里的低效也说明有很大改造空间。GMV和货币化率只是结果,昙花一现估值也无从谈起,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满足了消费者什么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了什么价值等等。未来拼多多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要靠继续去渠道、去品牌,甚至自有贴牌、精选、设置行业准入标准或者以销定产改造生产过程来进一步创造价值,如果方向是对的,空间还很大,赛道还很长

全部讨论

2018-09-04 11:36

首先,拼多多不是什么骗局。虽然拼多多的刷单也很泛滥,但本身的商业模式不是骗局。
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低价,是因为:一、亏本促销刷单;二、那些东西生产成本原本就那么便宜,很多人之前被宰习惯了。
拼多多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在营销成本很高的市场环境里,如何发动顾客去找顾客的问题。或者说得高大上一点“社交环境下如何做电商?”
理论上说,某种商品的顾客A,比其他人更清楚和自己需求相同的顾客B在哪里,对这一点善加利用的话,流通和营销成本就可以大幅度的省下来。
甚至,我认为,拼多多的模式,很可能是社交电商唯一合理的解,刘强东当年没想明白。
换个角度想,阿里每年那么多的利润,阿里的利润本质上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发现顾客的成本(广告),既然交易成本这么高,当然会有人寻找其他模式去消除这部分成本。
但拼多多模式也不是没有问题的,简单说两点:
1、顾客在社交环境里传播的是商品,而不是平台,就单件商品而言,明天有个拼少少横空出世,拼多多并没有太高的护城河去阻挡对手,因为大家拼的都是商品本身,商品是谁卖的并不是那么重要;
2、要发动人民群众去拉群众,你就得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给中间的传递者。要有回报,要么拼的东西消费频率高、人人需要如纸巾、水果;要么就是消费频率和规模不大,但是利润率很高,如保健品。越是三无商品,缺乏其他替代性销售渠道,越愿意给拼多多足够的利益分享空间,反而正规商品要顾及其他渠道的话,是留不出那么大的空间的,所以拼多多上假货多是个必然的结果,而不是发展过程中的临时性问题。
至于拼多多的未来,我的理解,要看最后能在拼多多上产生多少“拼品牌”,这些品牌属于拼多多或类似渠道独占,在普通电商里没有的。否则的话,拼多多很可能最后会变成给阿里和京东培育市场。

2018-11-21 16:15

电商又不难,拼多多的崛起完全是阿里和京东开始不务正业,一个退休养鸟去了,一个嫖娼被抓。。。现实给黄铮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2018-11-21 14:42

之前给拼多多的估值下限,是活跃买家数*电商行业平均获客成本,毛姑姑给了个150亿美元,现在拼多多的用户继续涨,行业平均获客成本也涨,拼多多的估值也应该继续涨涨。
2018年Q3拼多多活跃买家数3.85亿,环比涨了12%(MAU更是涨了18.8%);行业获客成本,我估计至少也得涨到350元左右(因为阿里的获客成本涨了26%,京东更是没有新增用户,可见电商获客成本提高了不少),这么算一下,拼多多的估值下限,从150亿美元提高到差不多194亿美元。

2018-09-12 13:48

已经三亿用户,低端网络用户已经洗得差不多吧。反感它在社交圈的推广方式,中产不考虑买。

2018-09-03 15:30

如果你对拼多多感兴趣,建议你去详细了解一下商家后台的机制,知道拼多多到底是怎么玩的。我是做过拼多多商家的,总结一句话:刷单是被迫、大量且必然的;拼多多盈利能力太强,太狠了。

2018-09-03 15:10

你要小心哦,由于pdd和微信绑定,要注意活跃用户和活跃时长的定义

2019-08-22 16:19

这个分析的模型里,我觉得定性的部分大都是赞同的,但是定量部分,特别是直接类比淘宝的核心数据,得来50%净利润率这个结论是比较草率的。比如京东和亚马逊看似模式类似,会计的口径也一致,销售的品类早期也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毛利率、净利率的差别是巨大的,市值的倍数差距远大于GMV的差距倍数。淘宝的高利润率是建立在对几个高毛利率、长尾、客单价适中的品类具备绝对垄断规模上实现的。

2018-09-04 19:35

Ricky哥,请教一下,为什么说货币化率还有较大空间,这个提升的逻辑是什么?

2018-09-03 17:11

极端保守下限是150亿美元
有没有可能到100亿美元左右甚至更低?
老实说,我个人认为击穿150甚至到100亿美元的概率都会有,虽然不大但不小(取决于能否在后面四个月里面做出突破,不能,Q3与Q4的财报会现出原形,特别是Q4)


以阿里京东拼多多获客成本估算其下限有二个问题:
1、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处于剧烈上升阶段,去年几块钱、Q1二十块钱左右、Q2已经六十块钱左右,下个季度很可能一二百,再下个季度很可能无限大


2、愿意花多少成本去获客,是由获客后此客在其生命周期内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决定的


如果一个新客在来阿里平台后,给阿里全业务带来的价值是1000,那它花400、500去获客都是很值得的;如果只能带来200、300的价值,400、500去获客就不行
不讨论淘宝天猫获客后给支付宝、饿了么、优酷等业务带来的价值,单给淘宝天猫平台的年价值(淘宝天猫零售平台广告佣金收入/年度活跃买家)2017年底就已经超过300,Q2是336——这只是一年的价值,淘宝花200多获客是很划算的


但放拼多多身上不成立,拼多多不说与阿里比,就与京东比,京东在电商之外,还有金融、物流变现,拼多多的物流没有,金融刚收购牌照,本身电商的变现都还在起步


拼多多2018年GMV按4000亿计算,货币化率按4%计算,收入是160亿,年度活跃买家按3.436亿计算,一个用户一年给其创造的价值是46元左右——它2018年的收入肯定没有160亿,明年才可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