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与保险业内人士的对话,供各位参考

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73喜欢:21

大约1年多以前,中国平安股价从90元以上一路跌下来,股价腰斩。中国平安一直是保险业内翘楚,是我长期关注的投资标的,想不清楚下跌缘由,我就给关系良好的一家保险公司高管打过电话,询问中国平安下跌的逻辑,看看业内人士怎么看。还想着如果市场错杀,也许有抄底机会。

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张总,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应该记得,上世纪90年代,日本有多少家银行、保险公司在世界五百强里,甚至500强的前20里面,但是,你现在再看看,还剩下多少?!曾经很牛逼的那么多保险公司上哪里去了?倒闭了啊!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保险公司倒闭的?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间(1953年~1990年),市场融资利率相对比较高,当时人寿保险公司为了业务发展,根据当时市场的利率水平,设计了当时看似回报率合理的人寿保险合同,也和客户签订了大量的当时看似合理的,过了几十年后视镜看,是过高回报率的人寿保单。

后来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整体利率不断下行,国债、银行存款收益率不断下降,国债和银行存款是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主渠道,导致寿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不断下行,这种下行趋势不断发展,人寿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就出现了。

逻辑是,因为多年以来和客户签订的大量高回报率的人寿保单,大多都是长期保单,甚至是终身保单。这些高回报率的保单,导致了保险公司的高资金成本。

随着市场资金回报率的不断下行,终于有一天到了一个临界点,就是整个寿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已经低于自己的资金成本了,保险公司就出现亏损了,利率继续下行,亏损不断扩大,而且保险公司老板眼看着自己公司向水下沉,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公司倒闭,因为那些已经生效的高回报率的保单,保单既无法收回,高回报率的条款也无法修改!

当多数寿险公司资金成本,高于其资金回报率的时候,就出现了保险公司大量倒闭的现象。

他说,我认为,我们国家目前也出现了一模一样的问题,经济减速,利率不断下行,到一定程度,那个临界点终将来临,这就是中国平安不断下跌的逻辑。

我问他,某总,你退休以前这个临界点会出现吗?他说,那到不会,但是,这一天终将会来的。

听了他的回答,我消化了一天,然后决定,绝不再碰保险公司的股票,同时,也告诉了我的朋友们,买保险股千万谨慎。

希望这篇文章发出去,持有保险股的朋友别骂我,你可以和我论战,说我逻辑有问题,骂我就拉黑。不说逻辑的无脑喷子,我也不会回答,喷就你说的对。

精彩讨论

阿_童_木03-25 08:59

我们的利率长期看,注定会不断下降直到跟日本一样变成0%,这是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过程,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不断下降后,国家只能通过不断降低利率以尽量促进购房需求,促进老百姓的其他消费,最终整个社会就会进入到以服务业与消费为主经济结构中,这样的社会结构,老百姓对存钱的欲望是很低的(因为没利息),而对消费会更热衷(就算是借钱消费,利息也很低),同时资本市场会高速发展(因为很多富人中产的钱靠自身消费是没法用完的,只能不断投入到资本市场里去,注册制及科创板等所有这些制度其实都是在为未来几十年逐步出现的这种情况做准备,避免到时资金不断涌入,挤爆股市造成泡沫,而有了注册制,股市里的上市公司数量也会不断增加,所以就算更多资金不断涌入进来,其实指数并不会上涨太多,但整个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却是一路上涨,这个看美股跟GDP的比例关系,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但还需要走很多年。)
至于保险行业,日本的保险行业在1990年左右全行业总利润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的30年其实是腰斩再腰斩的,倒闭的公司都很多,所以国内的保险行业不可能逃出这个规律与魔咒,很多人是温水煮青蛙,压根看不清未来,拿着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期,房地产火热背景下的历史数据,做线性推导与预测,以为中国平安这样的公司未来也能继续延续这种发展速度与趋势,实际上压根没这个可能性,这是由更大的经济规律决定的,不是靠一个上市公司能改变的,事实上就算3年前,谁能想到万科这样的公司都会沦落到今天这样的局面?当年万科30元的时候看好的人多的去了,现在发现都是井底之蛙自娱自乐而已。
$中国平安(SH601318)$ $万科A(SZ000002)$

Tommy1103-24 22:07

发一段我以前发的:
日本在低利率时期倒闭了大量保险,是因为早先的高利率环境,保险签的都是高利率保单,然后快速下降到低利率,造成大量利差损而倒闭。注意这个下降是快速下降,后来一直维持低利率,就没什么伤害了,剩下的保险又活的好好的了。
国内与之相比能够有利率快速下降的时期,应该在2000年前,几年时间利率由接近10%速降到2%多,那时候利差损让人寿和平安大亏。现在本身已经是低利率环境,2%左右,那还怎么可能让利率再如何快速下降?难道降到负值去吗?维持低利率,或者慢慢降低利率,那保险公司和婆婆就有很多办法来应对了,毕竟婆婆也不希望行业全体亏损演化成系统风险吧

-亮哥-03-25 09:21

1999年排在世界五百强前一百的有三家日本保险公司,日本生命保险,住友保险,第一相互保险。这三家都没倒闭,排名下降是因为中国美国经济增速更快。
日本倒闭的八家保险公司都是第二第三梯队的,所以中国保险行业未来可能是大吃小,毕竟这个行业不会消失。

风卷红旗过大关03-25 09:21

美元开始降息周期后,我们自己的这个进程会加快!这几年为了防止资本大规模外流难以过多降息,将来为了地方债也必须要降息,房市和实体经济还有居民物价水平都无法消纳积累多年的货币堰塞湖,这个过程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资本市场$上证指数(SH000001)$ !近来在努力的规范市场多年的顽疾,政策信号明确!但是消费市场的繁荣需要有强大的内需,前提是分配制度改革,如果消费市场可以轻易提振,这几年物价就起来了,事实上还有点通缩迹象,产能过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内需不振,房价收入比已经决定了内需。如果牛市确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内需。

全部讨论

发一段我以前发的:
日本在低利率时期倒闭了大量保险,是因为早先的高利率环境,保险签的都是高利率保单,然后快速下降到低利率,造成大量利差损而倒闭。注意这个下降是快速下降,后来一直维持低利率,就没什么伤害了,剩下的保险又活的好好的了。
国内与之相比能够有利率快速下降的时期,应该在2000年前,几年时间利率由接近10%速降到2%多,那时候利差损让人寿和平安大亏。现在本身已经是低利率环境,2%左右,那还怎么可能让利率再如何快速下降?难道降到负值去吗?维持低利率,或者慢慢降低利率,那保险公司和婆婆就有很多办法来应对了,毕竟婆婆也不希望行业全体亏损演化成系统风险吧

我们的利率长期看,注定会不断下降直到跟日本一样变成0%,这是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过程,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不断下降后,国家只能通过不断降低利率以尽量促进购房需求,促进老百姓的其他消费,最终整个社会就会进入到以服务业与消费为主经济结构中,这样的社会结构,老百姓对存钱的欲望是很低的(因为没利息),而对消费会更热衷(就算是借钱消费,利息也很低),同时资本市场会高速发展(因为很多富人中产的钱靠自身消费是没法用完的,只能不断投入到资本市场里去,注册制及科创板等所有这些制度其实都是在为未来几十年逐步出现的这种情况做准备,避免到时资金不断涌入,挤爆股市造成泡沫,而有了注册制,股市里的上市公司数量也会不断增加,所以就算更多资金不断涌入进来,其实指数并不会上涨太多,但整个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却是一路上涨,这个看美股跟GDP的比例关系,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但还需要走很多年。)
至于保险行业,日本的保险行业在1990年左右全行业总利润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的30年其实是腰斩再腰斩的,倒闭的公司都很多,所以国内的保险行业不可能逃出这个规律与魔咒,很多人是温水煮青蛙,压根看不清未来,拿着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期,房地产火热背景下的历史数据,做线性推导与预测,以为中国平安这样的公司未来也能继续延续这种发展速度与趋势,实际上压根没这个可能性,这是由更大的经济规律决定的,不是靠一个上市公司能改变的,事实上就算3年前,谁能想到万科这样的公司都会沦落到今天这样的局面?当年万科30元的时候看好的人多的去了,现在发现都是井底之蛙自娱自乐而已。
$中国平安(SH601318)$ $万科A(SZ000002)$

确实,不过欧美那么多保险公司都活到了今天,活过两次世界大战,活过每一次衰退,咋回事?

03-24 21:55

如果看衰国运,那什么股票都不要投资

03-25 09:21

1999年排在世界五百强前一百的有三家日本保险公司,日本生命保险,住友保险,第一相互保险。这三家都没倒闭,排名下降是因为中国美国经济增速更快。
日本倒闭的八家保险公司都是第二第三梯队的,所以中国保险行业未来可能是大吃小,毕竟这个行业不会消失。

03-24 21:29

感谢你的这篇文章,这几天平安年报出来,一直在深思利率下降对平安的影响,平安的未来看来是步履维艰。

03-25 10:54

现在谁对谁错,难以断定,但这样的讨论很好👍🏻

03-25 01:24

说实话总会有人不爱听的,其实不仅仅是利差问题,投资端的诸多风险都还没兑现完成呢

03-25 07:29

随着中国各行各业得崛起,日本各行各业将被边缘化,日本各行各业衰落破产的会越来越多,日本的利率还想起来?那是不可能的,日本的保险企业衰落的也会越来越多,拿中国当日本?做奴才做惯的人才如此!看我互联网蓬勃发展,日本有吗?看我新能源如日中天,日本有吗?把中国当日本想啥呢?只要中国崛起一个行业,欧美日就将失去一个行业,一个活得越来越好,另一个活得越来越差,把活得越来越好的想象成将变成那个越来越差的,这是怎样的大脑才有如此类比。

03-25 15:34

15年之前说年轻人以后喝白酒越来越少,白酒行业没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