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宁王的中报,我想起了A股的另外一个公司以及国内企业常规做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2回复:57喜欢:122

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贝索斯

宁王的2023中报,前几天就除了,作为A股最炙手可热的股票之一,分析师们解读的研报可以说汗牛充栋,自然不必关公面前耍大刀,自取其辱,引起我兴趣的是两个数字:接近2200亿的现金和1800亿+的应付账目(包括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下文简称“应付”)。

2200亿的现金什么概念呢?接近300亿美金,这个金额放在欧美上市公司,都是一个非常多的数字。

我当时就想起了A股曾经的股宠——格力电器,当然,不是说最近几年的格力,而是老朱时代,以及董女士刚开始执掌格力时期的格力。

格力最为股东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占用上下游的能力——提前从经销商处收钱,以及延迟对供应商货款的支付,当时在某qq群,群友戏称格力完全是用两头的钱来做生意,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生意?!

插播一下,还真有。(不知道真假)马未都曾经说过日本战国时期有一个地方巨富的段子,他从事的营生简直不堪入目——贩运粪便。普通人家付钱给他,请他帮忙运走粪便;种植的大户们,花钱请他把粪便运到自己庄园。他就是两头收钱,不发财才怪呢!

专门做几个宁王非常单的指标:现金类、应付类、应收类等占资产的比率,应付/成本、应收/销售等比例,以及应付账款的天数。

可能存在到了年末集中付款的情形,因此,应付账款天数在中报时候,比较高。

但是,哪怕以年末计算,2022年已经是这几年最低的账期了,225天。

如果供应商给宁王供货,元旦发货,大概率现在还没有收到现金。不知道供应商作何感想?

或许有人说,没有办法, 这就是商业的残酷性,是丛林主义,没有任何一个甲方拿枪逼着乙方签订这种“不平等”合同。

我想起感悟时下中国推荐一本关于韩国的书籍这本韩国教授张夏成老师在书中批判韩国的舆论、民众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就是丛林主义,就是弱肉强食,要么为鱼肉,要么为刀俎。

张教授说,这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分两种,以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为代表的欧洲资本主义,拥有浓厚的社会主义成分;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绝对资本主义。

张教授继续批评说,韩国的资本主义比英美资本主义还更加没有人性,丝毫不关注底层劳动人民,认为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市场至上,有钱的就可以利用资金、商业地位等优势来压榨弱小、地位弱小的。

不知道,各位觉得咱们跟韩国比,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更靠近德法?英美?韩国?还是比韩国还capitalism?

我们把目光转向海外,大家觉得日本的丰田、美国的特斯拉/福特/苹果沃尔玛等在各自行业地位,跟宁王、长城、吉利等相比,到底哪一个更有话语权?

我们用一个指标来看看汽车行业的对比:应付款/营业成本的比率来看,这个指标很容易折算为应付账款天数,可以说正相关:该比值越大,公司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越多。

不需要多少,长城和吉利的应付款/成本的比例,远远高于美国的特斯拉和福特,而日本丰田,只有16~18%。

而日本丰田汽车的产量,这些年稳居世界第一或第二。

你看,日本人或丰田公司就是傻,这么好的行业地位,竟然不懂利用!

其他行业不知道,在国内汽车行业,本土汽车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也包括部分央企,在对待供应商货款账期、价格调整特别是降价等,完全是滥用行业地位。

比如,货款账期,合同约定货到后90天,甲方可以任意延长,比如延长到120天,甚至现金全部改为票据;

比如合同之外的降价,假设乙方不同意降价,甲方就暂停货款,一直到乙方同意,货款可以给乙方暂停支付很久,比如元旦发货,可能国庆还没有收到钱,甚至票据都见不到,更别说现金了;

……

在欧美,有一个法律叫做《反不正当竞争》法案,其中一项就是如果公司滥用行业地位,不仅仅会面临中小企业的诉讼官司,甚至会被政府监管机构起诉,公司面临巨额罚款,公司的董事们,可能会因此而被迫辞职。

这种未经双方同意,甲方就公然撕毁合同,强制更改账期、价格的行为,就是违约;但是,正如张夏成教授所言,在韩国,也极少有乙方企业敢把甲方企业诉诸公平竞争委员会,在有些国家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一些企业,用赖账能力&赖账意愿来分成四个象限,大概如下:

想起了贝索斯小时候,他外公告诉他的一句话: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

如果说,国际贸易,去利用账期、司法管辖的漏洞去坑害异国公司,还算“能耐”,没本事去霍霍外国人,专门搞自己同胞,这算啥能力?典型的炕头汉子,只能被窝里横!

也许依然有人不服,说账期长有啥不好的?

是不是有人想起来房地产公司?

倒退到2019年前后,恒大包括保利等,应付账款的周期,都是飙升到300天+,当时也没有人说这是个风险,投资者津津乐道。

千万别说,某某行业不一样。这个世界最大的谎言就是这一次不一样。

这个世界,不管是商业领域,还是自然界,庞然大物统治很久,然后,忽然灭绝了的案例,不胜枚举;

防微杜渐,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没有人希望看到恒大/融创们的悲剧,再在任何一个公司身上上演,因为这上千亿的应付款,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背后是真实的一个个家庭,甚至可能是你我。

国内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对法律条文的认识,简直弱智得令人发指!这部分原因是我们违法成本所致。

比如当初16家汽车企业所谓维护汽车行业公平的发布会,我当时在微博就说,这是赤裸裸的违反垄断行为!

再比如昨天看到养殖企业这个新闻:

有些时候,对国内企业的吐槽,根本懒得吐槽。

我想起了科赫兄弟在发现公司被联邦法院和地方监管机构盯上以上,在诉讼过程中,公司不得不上交分、披露非常多信息,痛定思痛,从钻空子彻底转向百分之一万合格,彻底不想再被执法机构盯上,开始合规为上,并且主动把公司的违法高管扭送给执法机构,送入监狱。

合规部门在科赫集团获得了非常大的权利,包括很多外资也是如此。

国内的合规部门,包括互联网巨头,恐怕还不如企业的工会有用。

全部讨论

2023-08-01 09:55

你这个角度很好,从商业角度考虑。这个是和上下游关系。你压榨越厉害。出现危机就没有办法共进退。商业不是简单的强势和弱势。强势和弱势也会随着外部条件发生逆转。最后都是人际关系。

2023-08-01 09:50

特色资本主义,比韩国都激进,法律意识之淡薄,在任何行业都是,简直就像尊卑刻在骨子里一样。。。。自问一下,有这样优势时,没有被惩罚的限制,大企业不好太膨胀,Y企带头

2023-08-01 11:08

马局虽然说的很对,但是我想指出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很多中国企业,如果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有很多公司,我是说很多很多公司,全生命周期基本没有产生任何现金流,但却有很大的收入规模。问题来了假如说一个公司全生命周期没有正现金流,这个公司等于没有创造价值,在经济周期中会被波动轻易摧毁,但是中国这样的公司不仅存在,而且很多,为什么?中国流通行业大家做的业务与其说是供货,不如说是垫资,把垫资功能拿走,许许多多的环节都不复存在。但这种负现金流垫资之后,进大厂供应链,很多企业就可以再拿融资,组成to银行或toVC的生意模式。
就这一个返点,几十年的功夫,学问大了,学吧,深了。

2023-08-01 09:51

如果供应商愿意接受这么长的账期,还肯供货,说明之前谈的价格没有压到底,有用价格换账期的空间。现在市场利率低,钱放在账上也没多少利息,银行还追着低息放贷,何必去占供方的账期呢。供方通常是小企业,现金流紧,货币的时间价值高于大企业。所以我就在快速付款给供方,换取更低的供货价格,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2023-08-01 11:23

实际上从法律上将帐期缩短,以及加大对大企业的膨胀的社会权利的限制,有利于社会效率和经济发展。
帐期对应的就是资本使用,大企业由于信用好,更好拿到低成本资金,而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更高,因此大企业如果为所欲为的拉长帐期,本质上是提高了整体社会成本。
这就如同保利等央企凭借着低资金成本可以卷死高资金成本的民企。这样看道理是相通的

也有客观的原因,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导致主观上更愿意找合作伙伴要钱,慢慢也就成习惯了。国企在占压账款方面要好一些,也是因为融资容易,少占点账期,可以在质量上要求高一些。

2023-08-01 14:46

占款表面上看没成本,但成本是隐性而据欺骗性的。格局大的企业是要带着供应链一起赚钱,而不是玩零和游戏

2023-08-01 09:31

国内99%都这样

2023-08-01 10:31

反垄断局连夜成立!

2023-08-01 09:24

坚决不投这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