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产股,必须了解的6个问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67回复:142喜欢:146

1、强者通吃时代的到来

以月为单位,地产是强周期的行业,但如果以年为单位,过去20年里,地产一直都处于上升周期中。随着对负债率和贷款端的管控越来越严格,目前行业处于集中化过程中,整体增速趋缓的时候,龙头房企的利润却将进入释放期。

房地产开发,未来十年都会处于上升阶段,TOP10房企目前的平均权益金额是3700亿,这个数字十年后有机会突破1万亿,即TOP10房企整体权益金额会达到10万亿左右,至少占据80%的市场份额。龙头房企的好日子远远没到头,有些甚至是刚刚开始。我们已经习惯了大鱼吃小鱼,随着三道红线的落实,大鱼吃大鱼的时代也正在开启,投资地产股,首先要判断谁能活到10年后。


2、房企的核心能力是负债

对于房企,最核心的问题是负债,看懂了负债也就看懂了房地产。很多新手或者一些刚入行的研究员,都把高负债当成房企的原罪,这是纯粹外行的理解。高负债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要看这些负债转化成了多少优质土储,以及该房企的销售去化能力和资金周转速度。
而对于那些负债率过低的房企,也要小心他们后期的发展速度,毕竟负债率一般都是和土储联系在一起的,负债率太低的房企,往往后期可供开发的土储不足,会影响长期业绩增速。


3、发展持有型物业是房企的趋势
三道红线之下,是给全行业降了杠杆。两年之后,大部分房企都会处于相近的负债环境下,企业发展会更依赖于经营能力和产品能力。经营能力包括了融资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产品力,除了产品质量的保证外,还包括产品设计能力、产品与客户的匹配能力和业态组合能力等。
未来随着保障房的不断增加,各房企的发展趋势会是不断加大自身的持有型物业比例。但这种持有型物业后期的经营压力也是很大的,对企业运营管理和资金流动性的要求都很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变成一个长期的包袱,难以再翻身。但如果经营得当,看看在地产股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龙湖集团2020年的股价表现,大家应该就会对地产股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4、限价是长期趋势

目前全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和热点区域的三线城市,都处于限价范围内。在部分限价的城市里,也有一些非限价区域,但这些区域往往地理位置较远,市场需求不是很旺盛,即便不限价,主动提升价格的空间也不大。
限价主要是分两种,一种是单盘限价,就是给该项目一个指导价,整体备案价格的均价不得超过指导价。另一种是区域定价,项目可以适当高出区域均价,但要想备案就需要有其他项目足够的低价房源同时备案,来拉低高价位房源的备案价。
开盘前房企需要把每套房源的价格进行上报,后期备案的时候,不得超过这个价格,有些地方还规定了下限,低于备案价格一定比例也是不允许的。对很多城市来说,防止降价的重视程度甚至还要超过涨价。从目前来看,现价是个长期趋势,只有供需平衡之后,才会全面解除。


5、城市运营的护城河

与商业、文旅等拿地模式不同,城市运营的门槛要高很多。一方面需要针对各地产业情况的特殊性进行有效对接,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足够丰富的产业客户来最终落实。这不仅仅要求资金能力必须充分,而且对开发企业的产业背景有着严格的要求。
商业的门槛比较低,现在规模较大的开发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商业品牌;文旅的要求高一些,但很多东西还是可以依靠资金来解决,譬如引进团队、引进合作方等等;而城市运营的模式,不仅民企难以进入,一些央企也不易对接。


目前主流的央企,大部分都是商贸背景,其母公司的资源并不能广泛应用。而当前的各大城市更多需要的,是在创造税收、解决就业的同时,可以提升产业能级的先进制造业。
中国金茂在做城市运营的先天条件上就是得天独厚,央企背景,融资成本低,成功案例多,TOP20开发企业,产品力突出,多业态运营经验,再结合中化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化工、农业等产业链条上的优势,是其他房企短期内难以竞争的。
金茂除了有这些先天优势,还在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内涵。除了拥有金茂大厦为代表的写字楼、酒店优势外,还在打造览秀城、金茂学校等子品牌。随着20多个城市运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设,未来的可拓展空间会更大,中国金茂有机会成为“为城市创造价值”的代表性房企。


6、热钱的推波助澜

热钱是逐利的,而且是短期内要求快速见利的,可以类比的就是股市里的游资。这些钱会从低息货币那里融资,然后到高息货币那里赚钱。即便是其投资收益不理想,仅仅是货币之间的利差,也足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最低收益。
由于热钱是根据汇市的趋向而流动的,就要求进入那些容量大、流动性好、价格弹性大的领域,以便在撤离的时候快速套现,最适合的就是股市和楼市。由于A股对外资还有一定限制,进入房地产领域就是一个重要选择了。
目前住宅方面管控严格,限购条件基本屏蔽了外资的直接进入,外资比较关注的是股权投资、前融资金和商业地产领域。近期有很多商业项目被外资收购,这就是一个缩影。不管从哪个方面着手,这些资金都直接推动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热度,最终会落实到房价上。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听大佬的话2021-01-23 01:01

第一点不太同意,德勤、罗兰贝格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的预测模型我还是看过的,对于销售(开发)面积都认为会持续下降,德勤认为价格上涨可以弥补面积的下降,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大概是18万亿;罗兰贝格就偏悲观了,认为价格的上涨弥补不了面积下降,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12万亿;所以未来十年乐观估计可能也就是持平现在的水平,而不会处于上升阶段。
另外我个人认为TOP10的平均六七千亿的权益销售额酒已经是天花板了。你统计下各个城市的头部房企权益占比就知道了,反正我统计了很多城市,TOP10权益比在40-45%左右就涨不上去了,这个比例甚至持续数年。我从这点直接推算的全国范围内的天花板也是这么多,虽然有点武断,但是根据我看到的很多场景,确实是你永远不能低估很多中型房企的已经在手的资源;他们自己已经形成了大概资产规模在1000-5000亿,可动用的资金规模百亿以上;你说TOP50占比80%还有可能,TOP10根本不太可能

北京精神病院孙主任2021-01-25 20:45

说地产没门槛?我真的是笑了

咸菜旮瘩2021-01-25 21:12

酒哥别回复这种了,浪费时间啊。

观沧海日出2021-01-23 23:09

看到新城控股,就想到未成年的幼女

donstudy2021-01-23 09:42

“房企的核心能力是负债”,房企的核心能力难道不应该是造好房子吗?地段选址,周边配套,建筑质量、设计,小区绿化,物业服务等等。

全部讨论

第一点不太同意,德勤、罗兰贝格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的预测模型我还是看过的,对于销售(开发)面积都认为会持续下降,德勤认为价格上涨可以弥补面积的下降,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大概是18万亿;罗兰贝格就偏悲观了,认为价格的上涨弥补不了面积下降,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12万亿;所以未来十年乐观估计可能也就是持平现在的水平,而不会处于上升阶段。
另外我个人认为TOP10的平均六七千亿的权益销售额酒已经是天花板了。你统计下各个城市的头部房企权益占比就知道了,反正我统计了很多城市,TOP10权益比在40-45%左右就涨不上去了,这个比例甚至持续数年。我从这点直接推算的全国范围内的天花板也是这么多,虽然有点武断,但是根据我看到的很多场景,确实是你永远不能低估很多中型房企的已经在手的资源;他们自己已经形成了大概资产规模在1000-5000亿,可动用的资金规模百亿以上;你说TOP50占比80%还有可能,TOP10根本不太可能

2021-01-23 09:42

“房企的核心能力是负债”,房企的核心能力难道不应该是造好房子吗?地段选址,周边配套,建筑质量、设计,小区绿化,物业服务等等。

2021-01-23 09:28

我觉得您不用再劝他们买地产股了,看好的人肯定已经买好不动了,不看好的人,今天买进来,明天受不了还要卖出去,最后还要喷

关于负债那一块我认同边总。
今年消费大年,很多人对于负债经营的公司偏见很深。事实上,如果你能从银行拿到4%利率的贷款,你为什么不贷呢?

你真的了解地产么?你了解目前对于地产融资环境是怎样吗?世界上其他国家地产行业的负债是什么样的你研究过么?未来地产行业就只有一个任务,降低杠杠,最终达到4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大势已去,昨日黄花。

2021-01-23 23:24

大道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企业是应该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那么对于房企来说,核心能力应该是盖好房子,盖有人用的房子,提供好产品,提高好服务!负债能力不是核心!

2021-01-23 05:31

房地产的利空绵绵不断啊   和国家政策对抗不好吧
@二马由之   @朱酒

第一条就离谱,房地产又不是家电,不是格力就是美的。地域性极强的东西谈大鱼吃小鱼。

2021-01-23 22:32

既要负债率低,相对安全,又要有大量的优质土储,在这里就可以看出万科的厉害了。土储足够2到3年的开发,大部分在一二线,同时还做到了负债率超低。长期经营的厚势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碧桂园负债结构也比较好,但是土储质量差一些。融创要想达到万科这样的经营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融创市值小,这也比较匹配。
新城有点看不懂,市场似乎对吾悦广场的认同比万科的印力高很多。其实万科的印力营收和净利润不比吾悦差。砰效也差不多。这里的确有些匪夷所思。好似万科物业,印力,物流,长租公寓这些装在万科里都不要钱似的

2021-01-23 17:06

即TOP10房企整体权益金额会达到10万亿左右,至少占据80%的市场份额


每个城市都有当地政府独资的城投 城发,还有其它地头蛇,一线开发商吃不到八成的肉,又不是卖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