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是“无本生意”(老杜读书笔记0612)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4喜欢:9

重要提示:本号主要记录老杜实盘和自选股表现,所涉股票不作推荐,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重要文章链接】

《“高股息之家”文章分类汇总帖》

《技术?价投?不,我是策略型选手》

《股息率模式“六大原则”》

《股息率模式的关键点》

《“股息率模式”的另一种玩法》

《股息率到了4%就一定涨吗?》

《股息率模式完全可以“打明牌”!》

大家好,我是老杜,我的账号是“高股息之家”(不多不少五个字)。因有人冒充,故在发言前验明正身[狗头]

…………

今天读的是《走出幻觉走向成熟》之《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兼容性》,但我的感悟与这个标题无关。

首先吸引我的一句话是题记:“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利润),但我知道地有多厚(由止损决定的亏损)”。

由于股息率模式没有“止损”这一概念,所以我想把这句话改成:

“我不知道天有多高(过激),但我知道地有多厚(股息)”。

对应股息率模式的16字诀,“持股守息,等待过激;若无过激,持股守息”,是不是很完美?

在股市中应该期待什么、不应该期待什么,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我认为不应该期待获利的多少,也应该期待足够安全。古人有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了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在凶险的股市中活下来,活下来之后,才谈得上盈利的可能,也才能够更进一步实现“复利”。

反过来,有些东西并不是你期待就能够拥有的。很多人期待一年翻倍、年年翻倍,但是很遗憾,现实中我还没见过这样的人。

本节吸引我的第二句话是,“由此看来,基本分析大师是靠分散投资来防范风险的”。这首先是因为,基本分析与止损思维是“不兼容的”——基本分析是因为“便宜”而买入,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因为“更便宜”而卖出呢?其次,按照彼得·林奇的说法:假如你手中的十只股票有三只是大赢家,它们就能弥补你其中一两只的损失和六七只表现平平的股票。林奇的这个观点我个人也是十分推崇的,我把它看作阅读《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所以在读过该书之后我所有的投资策略都是做组合,并且坚信是组合中的少数“牛股”决定了收益,而其他的只不过是应有的成本而已。第三,作者还举了巴菲特的例子,说巴菲特也有一次性投资中使用其合伙公司资金不超过25%的原则。这好像与老巴粉丝们的认知不太一致,因为老巴经常被当作“集中投资”的代表人物。

总而言之,基本分析(或与基本分析类似的方法,比如股息率模式)没有止损概念,它用分散投资来控制风险。

本节吸引我的第三句话是,“风险防范策略不是越多越好,只要能够对你的整体系统有效就可以了。比如,在雨天出行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穿上雨衣,再打一把雨伞,然后打车出行。”

道理如此简单,然而在股市上就有很多人不理解。比如股息率模式已经用高股息保障了安全边际,已经用分散原则避开了大的风险,仍然有人孜孜不倦地往上面“添砖加瓦”,比如用季报的两位数增长保证“成长性”,用五年ROE大于15%保证是“好企业”,用负债率小于50%保证没有债务风险,用现金流大于每股收益保证赚到的都是真金白银,等等,等等。这跟穿上雨衣打上雨伞再打车出行有什么区别?

系统越复杂,越容易崩溃。

这样做的人们,本质上是在追求“确定性”——他们不愿意接受亏损卖出的案例,总希望多加一层防护,少遇到一次亏损。但是,真正的系统交易者是从不避讳亏损的。投资如同做生意,亏损的部分就是“成本”,想做“无本生意”是不太可能的。

我想很多人在初学投资时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原文摘录如下:

“最早我用买入业绩好的股票来防范风险,结果业绩好的股票也可能出现大幅下跌,这时我无法防范业绩滑坡和业绩虚假的风险;后来我采用买入长期下跌的股票来防范风险,结果弱的股票通常会更弱;最后我用择强汰弱的方法来买入股票,结果同样不能够保证不会大幅亏损。没有办法,我只能放弃确定性而接受无条件止损。”

读完这段话,是不是感觉大家的经历都差不多?当然,对于股息率模式来说,最后是放弃了确定性而采用统一的卖出规则——因为我们不止损。

本节吸引我的第四句话是,“无论一只股票的长期风险有多大,对于我来说短期风险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止损点的幅度。”对股息率模式来说,那就是“四进三出”规则所限定的亏损程度。比如我前几天在工号回测过的金科股份,尽管一度跌至0.77元的低价,但我们按规则应该在4.65元卖出,整个持股过程虽然获利甚微,但没有亏损。我们卖出时,哪里知道它会跌破1元的面值呢?所以说无论金科的长期风险有多大,我们的短期风险是一样的,都在规则之内,可以控制。

(完)

您的“点赞”和“在看”,是对老杜最大的支持!

附:股息率算法

基础知识:股息率的算法(一)

基础知识:股息率的算法(二)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全部讨论

2023-06-12 17:22

相比你写的关于股票的文章,更喜欢你的读书笔记

2023-08-12 17:22

2023-11-28 01:15

“风险防范策略不是越多越好,只要能够对你的整体系统有效就可以了。比如,在雨天出行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穿上雨衣,再打一把雨伞,然后打车出行。”

2023-06-13 15:11

持股守息,等待过激;若无过激,持股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