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地产的一些思考记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7回复:94喜欢:156

一些思考,简单分享一下。

这个行业在未来一定还是个规模庞大的行业。房地产产业链上依旧会有很多机会。但中短期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最赚钱的时代肯定是过去了。目前这几年应该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之前说过网络上的讨论基本都是基于自身价值观的讨论,而不是基于事实。有几个事实,值得我们关注。

1.第七次人口普查各个省份地市人口增长图(链接:网页链接)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大部分三线以及以下城市,人口负增长明显,并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个趋势会强化。原因包括经济因素也包括行政因素。大家如果结合省会城市首位度比重,可以看到全国各个省份,省会的首位度都是在上升的。而且大部分上升幅度不小。

2.世界上的大部分发达地区不存在多套拥房成本极低的情况。对富人和资本一定程度的调控,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中。

3.近两到三年,很多房地产企业拿了不少高价地块。

整体的销售额大概率目前是大周期顶部。大部分三线以下的房地产投资价值很小了。而二线(包括所有省会)的房地产短期和中期应该还能维持。一线就不必说了。长期看,这个行业的利润率会回归到合理水平。均值回归一般伴随着估值逻辑重构。这个是强者可以去判断和参与的。

目前的房企的估值其实只是表象。行业整体逻辑重构,投资者需要判断的是悲观预期有没有体现在定价以及企业到底业绩增量会有多少,这两者的冲突上。这两者都很难,同时判断难上加难。

拉长看,暴利不可持续,调节型的房地产税出现是很正常的情况。市场的博弈点在于税的幅度和什么时候出来。我觉得这个不是我们应该参与的,我们能判断的是方向。参与节奏博弈十分愚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比较确定你在A地会被砍一刀,不知道的是这一刀的力度和什么时候砍下来,力度可能轻也可能很重,时间在五年内。所以最好还是走到不会被砍的地方去。至少考虑下最坏的情况吧。

最坏的情况下,税负导致多套房持有者卖出。新房的成交量和对房企的利润空间都会变少。叠加这几年高价拿的地。结果是?要一起熬几年看变化吗?。至于集中度提升 ,这个是后面的逻辑。在这些不确定的前提下,去思考集中度意义不是很大。很多公用事业,管制行业集中度很高,但是你投资的时候肯定看的不是集中度,而是价格或者是周期。

个人思考,不一定对。

全部讨论

2021-10-25 18:04

房地产已经被我拉黑了,弱者没必要去参与大是大非的判断。甚至包括大部分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建材也被我拉黑了,有些企业可能跟恒大没关系,但是其他中小开发商呢?不大好判断。没有消费升级属性,未来增量比较明确的统统不看,做点简单题

楼主的内容其实偏空,为啥下面回复的各个都理解为偏多?仓位对大脑的影响已经那么大了吗?

2021-10-25 18:50

房地产目前仍旧属于强者逻辑,非深度研究勿碰

2021-10-26 16:35

在罗德岛与麻州呆过3周,美国一套房子也要缴税,其中罗德岛州1.43%,麻州1.1%2州交界处一条马路的两边房价差不多差一倍,说明税率一定是房价的关联因子。税收一定会对房价有挤压。如现在商业地产与住房的差别,商业地产如租不出去还要倒贴,李嘉诚上海的商业地产今年出价不到3万每平,说明房价一定和税收,持有转让费用相关。理论上如果租金不能覆盖房产税,房子的价格应该趋近于0 。

大方向不能碰地产了。

持有保利地产一年多了,中间的彷徨与郁闷就不说了,但其实一直没有动摇过。坚守的两条逻辑是:1、行业集中度会大幅提升;2、行业杠杆下降后,估值会提升。围绕逻辑也一只在做跟踪,中间不管怎么下跌,都是只加不减的。最近却真的有点迷茫了,如果房地产最后走向了双轨制,房企扮演什么角色呢?该怎么估值呢?不管如何,我都不会再直接投资股票了,我发现我懂得太少了。

2021-10-25 20:43

现在才刚刚开始洗牌,就那么多房企受不了,真正的痛还在路上,还想着过去的日子就是在做梦,重新估值是必然的结果。$万科A(SZ000002)$

2021-10-25 17:06

确实即使房企有机会,但是选择的难度大大提升了,这是属于“强者”的机会。正如王健林被银行抽贷之后全盘卖出房地产土地所说:“房地产最后是有几家能够活下来的,只是无法确定保证万达能不能活下来。

2021-10-26 06:37

逻辑上没错

2021-10-25 18:40

感谢老师。

2021-10-25 17:37

有钱赚,才会积极投资,才会维持或规模,才能提高集中度。前提是有钱赚
有钱花,才能投资或兼并,才能大吃小,拉开规模差距,才能提高集中度,前提是有钱,低杠杆自由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