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邮储银行会被投资家买入10亿股?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5回复:285喜欢:151

李录就不介绍了,是一位著名的华人投资家。想了解李录请自行搜索相关资料。这篇短文主要研究邮储银行

邮储银行是一个刚刚登录A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六大国有银行之一,非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而在H股已经上市4年。邮储银行以零售业务为主,是银行股中四个零售贷款超过50%的银行之一,其它三个是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常熟银行

在李录买入邮储银行10亿股之前,我就研究过邮储银行。单看商业银行的各项银行指标她是比较漂亮的银行,但是当把“成本收入比”考虑进去以后会发现邮储银行付出了太多的邮政代理费。以至于最终的总资产收益率ROA被拖累,2019年报期ROA仅为0.62%,而强力的银行ROA都是超过1%的。这个代理费相当于双倍的经营及管理费,其它银行仅为20%~30%的水平,而邮储银行成本收入比在50%~60%的水平。这也是我一直没有买入邮储银行的理由。

然而李录毕竟是世界级的投资大师,所以让我一个普通散户实在无法理解他到底看中了邮储银行哪一点。我研究了邮储银行的一些特点。希望能找出为什么。我列举了邮储银行的三大特点希望抛砖引玉。

特点一、邮政代理费是邮储银行刚性支出且手续费较低

首先看邮储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她的负债结构是10万亿的负债里有95%都是客户存款,利率低至1.57%,这在其它银行绝无仅有的低利率。但是这么低利率的代价是付出邮政代理费。2020半年邮储代理费406.91元,如果把这部分费用当成是负债的成本,那么毛估估计算406.91亿X2除以98799.28亿总付息负债=0.82%,1.60%+0.82%=2.42%。

我们拿2.42%去和其它五大银行对比。可以看见,如果邮储银行的负债成本率调整成2.42%以后,就会变成和交通银行同业水平的负债成本率。所幸的是邮储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比交通银行资产收益率要高。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比交通银行要好。无论是逾期贷款还是不良贷款偏离率都表现得非常好,然而最终的总资产收益率ROA还是比交通银行低,问题出在了手续费收入上面。邮储银行的手续费收入能力是六大银行里最低的,而且是低得可怜的那种。我使用手续费收入除以净资产或者除以总资产的方法来观察邮储银行手续费收入与资产规模之间的关系发现,邮储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与规模之间的比值大概是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四分之一,且低于其它国有银行。

储蓄代理费的问题恐怕很难解决,需要邮政集团层面发挥其管理智慧提升邮政网点对邮储银行的赋能效应。邮储银行2019年获得了理财子公司牌照,“邮储理财”北京开业。2020年获得了直销银行牌照,“邮惠万家银行”上海注册。理财子公司和直销银行都是提高手续费收入短板的方法。而理财子公司、直销银行、天量邮政集团网点三者结合在一起会不会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后续观察。

特点二、邮储银行依然是经济复苏,市场利率向好的周期股

但是别看她使用邮政代理费转换成负债成本率后和交通银行一致,但是她依然是资产端收益率跟随同业市场利率波动的拆出方,交通银行是拆入方。客户贷款仅占有52%,而债权投资和拆放同业的收益率都是受到市场利率影响而波动的。

疫情期间,货币大幅宽松,国债利率与同业利率大幅降低,市场充满了货币。银行需要跟随货币放水而加速扩张资产负债表,加快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消耗。由于利率市场低迷,净利息收入降低也给了银行内生资本能力带来了压力。疫情期间银行加大计提力度更是给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第三重压力。净息差与资产质量都是周期性因子。邮储银行由于资产质量非常好,周期性主要体现在利率也就是净息差上。

随着疫情控制,经济复苏,市场利率回升,邮储银行在资产端的投资和同业利率将会出现上升。由于邮储银行负债端95%都是稳定利率的存款,因此同业利率的回升对存款的影响较小。因此邮储银行比一些银行具备更强的周期性。另外一些银行是负债端同业负债多,且久期长,资产端都是贷款与投资多,周期性相对邮储银行就弱。

特点三、邮储银行资产质量非常好,但是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依旧是权重法。

邮储银行虽然是六大国有银行,但是其并没有获得内部评级法这种对优质资产计量的强力武器。目前仅工建农中交招使用了内部评级法计量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充足率一直是银行规模扩张的紧箍咒。内部评级法在低风险的资产上面给予了大量杠杠的奖励。尤其是高质量的零售贷款。按照另一家内部评级法银行建设银行的房贷的计量,可以低至25%风险权重,而不是权重法的50%。因此建设银行这种银行在放房贷的时候可以加出更高的杠杠。高级法的银行放出200万的房贷和权重法的银行放出100万的房贷所计量的风险加权资产是一样的。如果内部评级法作用在低质量的资产上面反而会有资本金的惩罚。因此以目前邮储银行这么优质的资产质量来看,如果能在未来获得内部评级法,那么将是质的飞跃,堪比屌丝的逆袭般风光。

上述文章仅是一名普通散户对邮储银行的看法,文章仅供学习与研究,不构成买卖建议。从三个特点上看,邮储银行又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但前途并非一帆风顺,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邮储银行能否成为乘风破浪的小姐姐真的很难说。也许这既是投资的魅力。

 @银行ETF    @今日话题    #银行股行情还会继续吗#   

 $邮储银行(SH601658)$   $建设银行(SH601939)$   $招商银行(SH600036)$   

精彩讨论

donglei6662021-01-14 15:33

友情提醒下,李录17年买入中国中车,最后是血亏收场

词不达意啦2021-01-17 09:17

以前在邮政上班,说下感想,邮政就是那种要想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的国企。1任务摊派严重,什么月饼粽子化肥报纸开发票老掉牙了业务还在做,员工苦不堪言。2主营业务就靠报销一直拉着,忽悠乡镇的人买年金险,收益性报销,健康险什么的,每年存款变成报销的非常多,很好的现金流都贡献给保险公司了,自己中邮保险的产品垃圾的一批,没有竞争力。3员工体验非常差,刚进单位的年轻人就辞职的数不胜数,不尊重员工学历,只看营销能力,内部拉帮结派,员工等级分为4级,转正,升职全靠关系,邮政贴吧全是骂邮政的。4发展方向不明,一会又是普遍服务,又是快递,有时卖家电,又是杂货铺,太混乱了,还有揽储全靠送礼品吸引客户,邮政的客户群都是老年人,客户粘性太差,一些老人的养老金发到邮政,他们取出来存到其他银行,我只是从我一个小的员工角度来思考,而且也是前员工,大家就当是一笑话吧!

沸活量2021-01-16 14:23

分析了这么多,然鹅,人家买的是港股,跟美元挂钩

十倍哥2021-01-16 15:20

既然银行利润可以调节,为什么工行、建行不调节利润呢?你再往前提几年看,比较下几大行的业绩增速看,明显邮储要好得多。
另外,零售业务占比看,邮储也是比工行、建行高的,从这个角度看,邮储更像个外资比较喜欢的零售银行。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邮储工商业贷款占比有限,很多是同业拆借,有次张化桥也说过,这种方式看似让利同业,实则降低了风险暴露,风险调整后收益率更高。这大大的降低了投资者对资产质量的担忧,也是外资比较喜欢的。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永煤违约,最稳健的建行也在债主当中,唯独看不到邮储的身影。$邮储银行(01658)$$邮储银行(SH601658)$
市场会说话的,邮储那么大个盘子,不会仅仅因为一个李录就能一度大涨15%,投资者又不是弱智。

持有皇冠上的明珠2021-01-14 22:14

一家不务正业的国企,要是上进点,怎么会有顺风和申通等等快递公司呢?

全部讨论

2021-01-15 07:28

负债率95%是客户存款,利率低至1.6%,加上代理费也就2.6%,贷款占比近50%,拨备覆盖率超过400%,同业拆出方,受益货币紧缩和利率上升

我有邮储A,我曾经听过巴菲特说过,只要严格控制风险,银行就是一个好生意。

2021-03-13 10:28

我猜想一下,李先生现在名气大,他在比较底的位置买了,然后放出风来,我买了,大家都来买,结果把票拉高了,然后他自己离场了

2021-02-12 13:46

而理财子公司、直销银行、天量邮政集团网点三者结合在一起会不会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后续观察。
因此邮储银行比一些银行具备更强的周期性。另外一些银行是负债端同业负债多,且久期长,资产端都是贷款与投资多,周期性相对邮储银行就弱。
按照另一家内部评级法银行建设银行的房贷的计量,可以低至25%风险权重,而不是权重法的50%。

2021-01-16 16:59

乡村振兴战略的跟随者

分析的很透彻,但是还是没有看懂邮储银行。邮储银行投资端贷款占比比较低,可以说这是邮储银行的无奈选择,也可以说是邮储银行还是比较聪明的地方。因为其它所有的银行都没有像邮储银行一样有3万多家代理网点,这些代理网点主要的工作是吸收居民存款,还代理销售保险及基金,收益归中国邮政。邮储银行的负载端主要是存款,因为大部分是活期存款,所以负债成本很低,只有1.57%。这里面分两块,一是邮储银行自营网点的,负债成本1.57%,一是代理网点的,需要支付大约1.42-1.43%的代理费,负债成本大约2.99-3.00%。所以,邮储银行拿代理网点的相当于高负债成本的存款投向了同业和债券,利润虽然很低,但是还是稳赚的。货币紧缩利率走高的时候,利润就会很丰厚。你这样看,这3万多家代理网点正是邮储银行区别于其它银行的一大优势。我曾看过一个邮储银行行长访谈,行长说有许多银行找中国邮政谈,愿意出更高的代理费要这些代理网点,可见这是块肥肉。另外代理费率趋势是降低的,早期是1.5%几。
至于这3万多家代理网点最终的归宿,我想一定是会被邮储银行收归自有的,现在只是暂时寄养在中国邮政。原因是邮储银行还没有那么多人才储备和那么大的经营能力,并不是中国邮政不想放手。盲目突进,只会拖累邮储银行。将来这些网点回到邮储银行,也会是效益比较好的,可以改造成支行的,剩下的就彻底留在中国邮政,以后也不能再开展吸收存款的业务,中国邮政和邮储银行的代理协议从此作废。这是中国邮政改革的最后一步,现在是国务院特批的,不符合银行法。
另外,增发新股目的是提高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因为快踩线了,邮储银行并不缺钱。

2021-01-14 23:40

不太明白什么是邮政代理费,哪位懂的请教下?

2021-01-14 17:33

没有代理,就没有现在的邮储银行!

2021-01-14 15:50

债务成本太高,核心负债边际成长还不如建行,风险资产/生息资产比例不到50%,未来为了获客应该会提高风险资产占比,估计要融资不少才能把这近18的杠杆降下来。总之既然有建行这种便宜货,吃饱了去自寻烦恼。

2021-02-12 13:44

当把“成本收入比”考虑进去以后会发现邮储银行付出了太多的邮政代理费。以至于最终的总资产收益率ROA被拖累,2019年报期ROA仅为0.62%,而强力的银行ROA都是超过1%的。这个代理费相当于双倍的经营及管理费,其它银行仅为20%~30%的水平,而邮储银行成本收入比在50%~60%的水平。这也是我一直没有买入邮储银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