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4回复:18喜欢:9
最近做了产品,出来替私募说两句,首先排名和激励机制影响并不是太大,有很多私募已经能做到看的比较淡,最大的限制我觉得主要在于两点:这两点是相互影响的;第一,方法不通用,过于依赖行业和个股,真的做私募需要覆盖至少100家左右的公司,可能需要跨越数个行业,当然你不可能每个行业和公司都研究的非常深入,但应该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施洛斯,通过分散等待价值回归,这是通用方法,因为理论上可以覆盖所有行业,再比如英国股神特里史密斯,通过对历史回报率,杠杆率,ROE筛选出他认为比较好的行业和公司,再去进行一定的深度研究,相信好公司会照顾好自己,但是请注意他会卖出,并且不断的比较这类公司的性价比。这两个方式都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资金进出的摩擦成本,后者的容量更大,反观大多数的基金并不具备这两种能力。第二,资金的进出对于基金影响巨大,个人投资者如果投资出色或者选出优秀的公司长期持有会带来超额收益,因为后续投入的资金量面对优秀公司的市值成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观私募行业有个巨大问题,业绩越好越容易拿到大额资金,有的时候这个体量可能超过基金的总资金量,而大部分巴菲特迷的投资基金有一个问题,持仓过于集中,高位进入的资金会导致高位加仓或者因为不想追高买入自己不熟悉的所谓优质公司,在较长的时期一定表现不佳,即使买了成长期的茅台腾讯大概率收益率也很难超过15%。
基金要想表现好,要么找出通用方式,要么在业绩高点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开放申购,能做到这两点的凤毛麟角。
引用:
2024-04-07 21:12
(本札记作于2024年4月6日)
【投资不能给自己造神】贵州茅台2023年报出来,有人感觉“意外”的是两家曾经的“铁杆”私募去年四季度减仓,即金汇荣盛私募基金减仓111万股,瑞丰汇邦私募基金减仓218万股。以前网上还曾有传言,说这两家私募是段永平先生主理的,是否真假不得而知。当然,正因为...

全部讨论

04-09 21:50

巴菲特在做私募那段时间接钱都是有时有晌,半年一开会,开合伙人会增加进钱都要看当时心情,市场,而不是说来了钱马上增大规模。
此外他有真正净值波动的是证券类,我没记错就是30%,套利30%,控制类30%,可以理解成60%多仓位都是平滑净值。

谢谢林奇兄弟分享!你已进入这一行,比我更了解情况。我只是针对自己身边的朋友做私以后的情况有感而发,我也没有大样本数据,难免以偏概全。看来做私真不是个好的行当,一是资金性质,在低位该需要钱的时候可能没有,而在高位不需要钱的时候可能容易募集,而在高位忍住不开放申购,又是有违人性的;2、分散至很多行业和100多只股票,这又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我认为,做起私来,树立真正的股权思维,像个人投资者这样集中资金、集中优质标的,又是难上加难了。当然,也不是全部做不好,比如,我们的投资朋友静逸投资,这些年做得还是够稳健的,我经常关注着他们。同时,也祝林奇兄弟保持长期稳健的佳绩!

很多私募看的比较淡一个是本身就做不出业绩,一个是客户的钱就像QQ币,想咋花咋花,大不了就清盘,没有丝毫道德可言

04-09 20:02

大佬在哪发的?

这里不得不cue一下行业典范@PaulWu 了,曲线一路向北, 这么好的形势下却关闭净申购,业界良心。但急坏了拿着钱准备加仓的投资者。

04-09 19:56

真的做私募需要覆盖至少100家左右的公司,可能需要跨越数个行业,当然你不可能每个行业和公司都研究的非常深入,但应该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施洛斯,通过分散等待价值回归,这是通用方法,因为理论上可以覆盖所有行业,再比如英国股神特里史密斯,通过对历史回报率,杠杆率,ROE筛选出他认为比较好的行业和公司,再去进行一定的深度研究,相信好公司会照顾好自己,但是请注意他会卖出,并且不断的比较这类公司的性价比。

04-09 20:32

没几个靠谱的,大链子发了十几个产品,有好有坏,跟闭眼胡选也没啥区别

04-10 14:16

04-09 21:22

私募业绩太好还不能不募集资金啦。无非就是想的是扩大规模而已。 因为这个是最重要的,用客户的钱加杠杆呀,无风险收益谁能抵制呢